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策略,它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通过学习主体之间的互动,在制订相应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分工合作、研讨探究,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促进学生的学习,从而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成为组织者、参与者和促进者,确定有效的合作主题,安排适当的合作时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关键词:合作学习教师角色实施策略
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策略,它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通过学习主体之间的互动,在制订相应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分工合作、研讨探究,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促进学生的学习,从而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下面就合作学习的教师角色定位及实施策略,谈一谈笔者的思考。
一、合作学习的教师角色定位
在合作学习中,伴随着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角色也发生了转变。教师应该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把关注点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转移到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上,成为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和促进者。
(一)角色之一:组织者
合作学习首先是学生与学生的合作。此时,教师要成为一个有力的组织者,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安排。组织合作学习时应该关注以下几个要点:(1)一般以4人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有共同的学习任务,以问题的解决为目标;(2)分组应综合考虑学生的性格、性别、兴趣、水平等特点,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3)小组内要团结和谐,分工明确,有着合作交流的热情;(4)评价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展示,对小组整体成绩做出评价。
(二)角色之二:参与者
合作学习也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这时,教师可以学生学习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去,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引,协助学生攻克学习中的难点。同时,学生也可以突破自身的身份限制,协助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三)角色之三:促进者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营造和谐、平等的合作氛围。教师要给学生多一点表扬和鼓励,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从而促进合作学习的开展,完成教学目标。
二、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一)确定有效的合作主题
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一般都是围绕一些数学任务或问题(即合作主题)开展的,而这些合作主题本身必须具有合作价值。如果合作主题本身不具有合作价值,那就是无效的主题,合作学习也就变得无效。有效的合作主题应该具备以下特征:(1)学生难以独立完成。有些教学内容是需要学生独立完成的,如果开展合作学习,不仅不利于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且会浪费课堂教学时间,造成合作学习形式化,因此,要选择学生难以独立完成的教学内容作为合作主题。(2)紧密贴合教学重难点。一般来说,在教学中,重难点问题是达成教学目标的根本,因此,合作主题应体现在解决重难点问题的分析、思考、交流中。(3)具有开放性。开放性的主题可以使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其优势,吸引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积极思考、深入探究,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有着极大帮助。
如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一课教学,笔者设计了两个合作学习的讨论题:(1)给圆柱模型的侧面包上包装纸,要多大的纸?(2)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这两个问题正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求包装纸的大小就是探索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是一个化曲为直的过程,学生在理解上是有困难的,难以独立完成,通过小组合作可以化解学生的学习困难。之后,通过小组合作进一步研究圆柱的表面积,得出圆柱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在自然的合作学习中去实践数学,在实践中探索方法,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合作主题鲜明、有效、具有开放性,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活动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安排适当的合作时机
在实际教学中,并非任何时候都适合合作学习,教师要根据学情选择有利的时机开展合作学习,这样才能保证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开展合作学习的时机可以是:(1)学生思维受阻时。数学是思维的训练,当教学内容出现难点、疑点,大多数学生无法理解、思维受阻时,便是开展合作学习最有利的时机。因为学生在独立学习中遇到了困难,难以独立解决,内心产生了困惑,这种困惑也使学生产生极强的合作需要,此时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有助于促进其思维的发展。(2)学生意见分歧时。由于不同的学生对同一问题的思考角度、解决方法、理解深度和广度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教学中也时常出现学生意见有分歧的情况,此时开展合作学习是极好的时机。
如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一课教学,笔者出示题目:“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能分得多少块?每人分得这些饼的几分之幾?”由于不同的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深度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答案。有的学生认为每人分得这些饼的34,有的学生认为每人分得这些饼的14,究竟哪种正确?学生产生了分歧,同时也对不同的答案感到困惑——为什么他会得出这样的答案?这时借助合作学习进行讨论交流,让学生用各自的方式证明自己的观点,再尝试用自己的观点去说服其他人,从而自然而然地解决问题。学生也能很快地总结出统一的、正确的方法,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在合作学习的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合作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合作意识有助于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合作技能是合作学习有效开展的有力保障。(1)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首先,要创设一个适合合作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合作需求,让学生感受到合作交流的必要性。其次,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渗透,使学生意识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产生与他人友好合作的意愿。最后,运用有效的激励措施鼓励学生进行合作。(2)训练学生的合作技能。学生的合作技能不是与生俱来的,合作技能的提升离不开后天的训练和实践。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主要有:聆听、说明、提议、求助、自控、帮助、支持、建议、协调等。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多为学生创造锤炼合作技能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良好的合作交流技能。
如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可能性》一课教学,笔者先组织抛硬币、摸球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可能性。这些活动是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开展的,在摸球活动中,就要对学生的合作提出要求,引导学生操作、记录、分析、交流和总结。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平时的课堂训练逐步培养,从而使合作学习更高效、更顺畅,学生也能从中感受到合作学习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美】马斯洛.马斯洛人本哲学[M].成明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
[2] 朱小蔓.情感德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 潘洪建.有效学习与教学——9种学习方式的变革[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4] 徐学福.探究性学习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关键词:合作学习教师角色实施策略
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策略,它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通过学习主体之间的互动,在制订相应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分工合作、研讨探究,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促进学生的学习,从而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下面就合作学习的教师角色定位及实施策略,谈一谈笔者的思考。
一、合作学习的教师角色定位
在合作学习中,伴随着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角色也发生了转变。教师应该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把关注点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转移到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上,成为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和促进者。
(一)角色之一:组织者
合作学习首先是学生与学生的合作。此时,教师要成为一个有力的组织者,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安排。组织合作学习时应该关注以下几个要点:(1)一般以4人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有共同的学习任务,以问题的解决为目标;(2)分组应综合考虑学生的性格、性别、兴趣、水平等特点,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3)小组内要团结和谐,分工明确,有着合作交流的热情;(4)评价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展示,对小组整体成绩做出评价。
(二)角色之二:参与者
合作学习也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这时,教师可以学生学习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去,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引,协助学生攻克学习中的难点。同时,学生也可以突破自身的身份限制,协助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三)角色之三:促进者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营造和谐、平等的合作氛围。教师要给学生多一点表扬和鼓励,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从而促进合作学习的开展,完成教学目标。
二、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一)确定有效的合作主题
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一般都是围绕一些数学任务或问题(即合作主题)开展的,而这些合作主题本身必须具有合作价值。如果合作主题本身不具有合作价值,那就是无效的主题,合作学习也就变得无效。有效的合作主题应该具备以下特征:(1)学生难以独立完成。有些教学内容是需要学生独立完成的,如果开展合作学习,不仅不利于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且会浪费课堂教学时间,造成合作学习形式化,因此,要选择学生难以独立完成的教学内容作为合作主题。(2)紧密贴合教学重难点。一般来说,在教学中,重难点问题是达成教学目标的根本,因此,合作主题应体现在解决重难点问题的分析、思考、交流中。(3)具有开放性。开放性的主题可以使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其优势,吸引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积极思考、深入探究,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有着极大帮助。
如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一课教学,笔者设计了两个合作学习的讨论题:(1)给圆柱模型的侧面包上包装纸,要多大的纸?(2)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这两个问题正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求包装纸的大小就是探索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是一个化曲为直的过程,学生在理解上是有困难的,难以独立完成,通过小组合作可以化解学生的学习困难。之后,通过小组合作进一步研究圆柱的表面积,得出圆柱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在自然的合作学习中去实践数学,在实践中探索方法,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合作主题鲜明、有效、具有开放性,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活动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安排适当的合作时机
在实际教学中,并非任何时候都适合合作学习,教师要根据学情选择有利的时机开展合作学习,这样才能保证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开展合作学习的时机可以是:(1)学生思维受阻时。数学是思维的训练,当教学内容出现难点、疑点,大多数学生无法理解、思维受阻时,便是开展合作学习最有利的时机。因为学生在独立学习中遇到了困难,难以独立解决,内心产生了困惑,这种困惑也使学生产生极强的合作需要,此时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有助于促进其思维的发展。(2)学生意见分歧时。由于不同的学生对同一问题的思考角度、解决方法、理解深度和广度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教学中也时常出现学生意见有分歧的情况,此时开展合作学习是极好的时机。
如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一课教学,笔者出示题目:“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能分得多少块?每人分得这些饼的几分之幾?”由于不同的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深度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答案。有的学生认为每人分得这些饼的34,有的学生认为每人分得这些饼的14,究竟哪种正确?学生产生了分歧,同时也对不同的答案感到困惑——为什么他会得出这样的答案?这时借助合作学习进行讨论交流,让学生用各自的方式证明自己的观点,再尝试用自己的观点去说服其他人,从而自然而然地解决问题。学生也能很快地总结出统一的、正确的方法,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在合作学习的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合作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合作意识有助于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合作技能是合作学习有效开展的有力保障。(1)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首先,要创设一个适合合作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合作需求,让学生感受到合作交流的必要性。其次,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渗透,使学生意识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产生与他人友好合作的意愿。最后,运用有效的激励措施鼓励学生进行合作。(2)训练学生的合作技能。学生的合作技能不是与生俱来的,合作技能的提升离不开后天的训练和实践。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主要有:聆听、说明、提议、求助、自控、帮助、支持、建议、协调等。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多为学生创造锤炼合作技能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良好的合作交流技能。
如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可能性》一课教学,笔者先组织抛硬币、摸球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可能性。这些活动是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开展的,在摸球活动中,就要对学生的合作提出要求,引导学生操作、记录、分析、交流和总结。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平时的课堂训练逐步培养,从而使合作学习更高效、更顺畅,学生也能从中感受到合作学习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美】马斯洛.马斯洛人本哲学[M].成明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
[2] 朱小蔓.情感德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 潘洪建.有效学习与教学——9种学习方式的变革[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4] 徐学福.探究性学习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