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古诗教学的另一个角度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geg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古典诗词蕴含着人生情趣、生存智慧和文化品格,是语文教学不可忽略的亮点。打通生活与古诗词形象之间的障碍,引导学生对形象进行整体把握的同时发现形之美;品读关键词句,从中发现形象的具体特点,领会其中蕴含的情之美;拓展交流,通过品读同一首乃至同一组古诗词,深入领会其意之美。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形之美情之美意之美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诗词的重要性,在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都不可忽视。中国古典诗词蕴含着人生情趣、生存智慧和文化品格,是语文教学不可忽略的亮点。发现古诗词的形之美、情之美、意之美,为学生打下发现古诗词之美的底子,对他们的一生都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本文以《柳》的组诗教学为例,从审美的角度对古诗词教学路径进行探索。
  一、整体把握:发现形之美
  学生生活距离古诗词较远,把握其中形象时往往会有难度。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形象、直观的实物做抓手,帮助学生打通生活与古诗词形象之间的障碍,引导学生对形象进行整体把握的同时发现形之美。
  师(呈现不同形态的柳树)同学们,先请大家听听音乐,欣赏这些柳树!可以看看它们的叶子和枝干,也可以换个视角,整体地欣赏它们的姿态,然后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我觉得柳树很美,在风中摇曳时婀娜多姿的。
  生我觉得柳树的叶子细细长长的,像春天的眼睛。
  生我觉得柳树的枝条摇摆的样子很柔美。
  生我看到一幅图,柳树即使在狂风暴雨中,也很坚强。
  师大家看得很仔细,说得也很好,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一起走进柳的世界。
  生活中的审美往往是从视觉开始的。上述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听音乐,欣赏柳树,从柳树的叶子和枝干看起,再到柳树的姿态,对柳树有整体的把握。学生认真观察后,不自觉地将柳树之形与个人之思有机结合,对其形之美有了不一样的感受,为发现其内在的、复杂的、意趣的美提供了感性铺垫,审美的基础状态已然形成。
  二、细读感悟:品鉴情之美
  整体把握了古诗词中形象的整体美后,就需要品读关键词句,从中发现形象的具体特点,领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想象和描述表达了对柳树的喜爱,那大家还知道哪些关于柳树的词语呢?
  生杨柳腰。
  师嗯,美女的细腰。
  生柳叶眉。
  生桃红柳绿。
  师(呈现一组词:柳弱花娇、柳娇花媚、杨柳依依、柳腰花态、柳眉杏眼、桃腮柳眼)老师这里也有一组,谁来读读呢?
  (学生读。)
  师读得非常正确,谁再来挑战一下?带着自己的理解读一读。
  (学生读。)
  师谁来点评一下?
  生我觉得她读柳娇花媚的时候柔柔的,很娇媚。
  生我觉得她读柳眉杏眼时应该挑起眉毛,这样更神气一点,美一点。
  生我觉得她读桃腮柳眼读得很美。
  师是啊,柳树婀娜多姿,受人喜爱,人们把它当作美的象征,经常和美女互为比喻。好,我们班的美女们一起读。
  (女生读。)
  师读得真美!男生加入一起读。
  (全班齐读。)
  师唐代诗人杜甫在《腊日》中曾写下这样的诗句:“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说的是萱草还受着雪的欺凌,柳树却不同了。它是怎样的呢?请大家读一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读出了柳树不怕寒冷早早抽出嫩芽的品质。
  师是啊,柳树的枝条已经吐绿,透露出春光来临的消息,因此被称为“春的使者”。(板书:春的使者)刚才读词语的时候,女生先读,现在请男生先读。
  (男生读。)
  师好,虽然柳树长得柔美,但这并不影响它内在的坚强。女生加入一起读,一起读出柳树的坚强。
  (学生通过朗读凸显柳树的坚强。)
  师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感受到了柳树的坚强。
  在学生回顾想象了柳树之形后,用一个总问题“还知道哪些关于柳的词语”激活学生思绪,促使学生快速进入一种积极自主的学习状态。在学生说出一些词语之后,再提供一组描写柳的四字词语,通过读与思的交替学习,古诗词与学生的积累逐渐融合,柳的形态逐渐在学生心里活起来了。对古诗词的审美不能仅停留于对其形的观察上,更要凭借关键词句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体味审美意象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对接点,读出这一形象所蕴含的作者的深厚情愫。如此,古诗词审美就进入了新的境界。
  三、深思交流:领会意之美
  不同的古诗词包含不同的意象,同一组古诗词也可能包含同样的意象。在了解了古诗词形象的形之美、情之美后,就有必要通过拓展交流,引导学生通过品读同一首古诗词乃至同一组古诗词,发现古诗词的审美内涵,深入领会其意之美。
  师同学们,课前我们了解了一些和柳有关的风俗文化,先在小组内讲给小伙伴们听一听,最后挑一个详细地讲给全班同学听,汇报的时候可以派一个同学为代表汇报,其他同学补充。
  (学生小组交流。)
  师大家的交流让老师都长见识了。前不久,我们刚过完清明节,这个传统节日其实还有个跟柳有关的风俗呢?你们知道吗?
  生我知道,就是“插柳游春”的习俗,说的是寒食节那一天,人们头上戴上柳条帽圈,坐着插满柳条的车子、轿子,到郊外踏青游春。头上戴柳条帽圈,取生机勃勃之意。民间还有“清明不带柳,红颜成皓首”的谚语。
  師是啊,柳色把春天带到了人们的心里。
  生我还知道一个“植柳思乡”的故事,说的是唐代文成公主远嫁西藏松赞干布时,特地从长安带了柳树,将它们种植在拉萨大昭寺周围,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因此,这些柳树也被称为“唐柳”或“公主柳”,现已成为汉藏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   师原来这些美好名字的背后还蕴含着深深的思乡情啊!刚才有同学讲到了“折柳送别”的风俗,那你们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生我知道!这里有两个寓意:一是“柳”与“留”谐音,折柳含有“挽留”之意。早在汉代,人们就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汉代长安人送别亲友,一般都要送到灞桥,并折下桥头柳枝相赠,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灞桥折柳赠别”便成了一种特有的习俗。二是柳树极易生长,无论漂泊到何处,都会枝繁叶茂,借此寓意朋友美好的未来。
  师你说得很完整!说起诗句啊,从古到今,文人墨客借柳抒情的诗句很多,你们知道的有哪些?
  (学生交流。)
  师同学们懂的真多!(呈现诗句)这是大家熟悉的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谁来读一读?从这首诗中你读到了哪些景物?哪个景物最能拨动你的心弦,勾起你的思绪?
  生我从“渭城朝雨浥轻尘”中感觉到雨像懂得人的情思一样,一声声地轻叩着人的心扉,让人百感交集。
  师是啊,雨中多愁、雨中多诗。此时此刻,离别在即,王维是怎么劝酒的呢?假设我是元二,你又会怎样劝我呢?
  生元二,这次一别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到你,请你喝下这杯酒吧!
  师你劝得情深义重。可诗中说的仅仅是劝了一杯酒吗?
  生不是,劝了很多杯。
  师为什么劝了又劝呢?只有不舍吗?
  生不仅是舍不得,还有担心,担心他西出阳关后没有老朋友会孤独。
  生我觉得还有祝福,祝福老朋友在异地他乡生活得顺心。
  生柳有挽留之意,杨柳依依,依依不舍。
  师是啊!沥沥春雨后,在古色古香的驿站旁,柳树刚刚长出新绿的嫩叶,珍重的友人行将远行,诗人手持一杯美酒依依惜别。我们一起读。
  (师生共读。)
  师临别时的恋恋不舍,让人难以释怀。(播放李叔同的《送别》)这首诗也道出了离别的情愫。同学们,眼看我们也要毕业了,在人生六年的旖旎时光里,那些美好的过往和深厚的友情,都融入了我们的血液,珍藏在我们心底。此时此刻,你想对谁说些什么呢?
  (播放音乐。)
  生我想对我的好朋友顾嘉倩说,谢谢你六年来一直陪在我身边。马上我们就要进入中学了,以后说不定就很难在一起玩了,但我希望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
  师是的,同学的情谊滋润着我们的生活,温暖着彼此的心。
  生我想对汤远说,和你一起相处的时光总是那么美好,我苦恼的时候总是你开导我,我高兴的时候总是你祝福我,不论将来在哪里,我都不会忘记你对我的深情厚谊!
  师是啊,这份深情厚谊不能忘。
  生我想对刘雯说,匆匆六年的时光里,我们一起度过了那么多快乐的时光,这是我最美好的回忆。
  师欢声笑语让我们魂牵梦萦。
  生我想对李老师说,您的教育生涯没有多少个六年,而您却默默陪伴了我们六年,我们谢谢您!
  师成长路上有老师的陪伴也是别样的幸福。学了这首诗,你们是不是又多了一种纪念感情的方式呢?
  生我觉得多了一个选择——植柳。
  师这时候,在你们眼里,柳树又成了什么?
  生成了寄托了我们感情、祝福和希望的信物。
  师(板书:情的寄托)让我们再次吟唱《送别》,记住这段情缘。
  第三环节的教学在启发学生有意识地发现柳与春的关系,揭示其作为“春的使者”的审美意象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结合之前对柳的知识的搜索,交流“插柳游春”“植柳思乡”“折柳送别”等相关知识,逐层丰满柳这一审美意象,进而将此与学生即将毕业的生活实际进行有机嫁接,使学生对柳这一意象多了一份理解。
  用古诗词的力量关注当下,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建構观照社会、生活的审美习惯,这样的阅读才有意义,才会影响长远。从审美的角度观照古诗词教学,从多个层面引领学生获得丰富而美好的体验,丰盈精神世界,丰满个人价值,应该成为语文教师孜孜以求的教学愿景。
其他文献
摘要:认知负荷理论是继建构主义理论之后又一对教育教学有着重要指导作用的心理学理论。认知负荷分为三类,内在认知负荷、外在认知负荷和相关认知负荷。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数学教学路径有:激活图式,减轻内在认知负荷;设置坡度,减轻外在认知负荷;建立模型,增加相关认知负荷。  关键词:认知负荷图式坡度模型  一、 认知负荷理论概述  认知负荷理论最早由澳大利亚教育心理学家斯威勒(J.Sweller)于20世纪8
期刊
摘要: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由于心智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意志力不强等因素的影响,作业中常会出现一些错误,且有时反复出现。通过分析,将学生作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归纳为两类:习惯方面和思维方面。为提升学生作业质量,教师应做到:重习惯,引导学生“向优”“变优”;重思维,促使学生深度思考。  关键词:作业习惯思维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由于心智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意志力不强等因素的影响,作业中常会出现一些错误
期刊
摘要:立足学生的主体性学习,让阅读与游戏牵手,让学生以游戏的方式涵咏文字,在语言感悟中发现、创造。阅读《鲁滨逊漂流记》,以完成作业单、设计跳棋、创编故事、看电影等形式,聚焦整体把握;通过“连环式”辩论等形式,关注细节打磨;以绘画、表演、书写等形式,实现形象重塑。  关键词:班本阅读游戏的形式整体细节形象  近些年流行的童玩课程关注儿童的动手动脑,突出儿童的实践创新能力,注重启迪智慧和灵感,让儿童获
期刊
摘 要:语文教材的教学价值是一种内隐的价值,从教学的价值取向角度来看,它处在教学的最高层次,而且越重要的价值,越隐藏在深处。语文教学需把握以下三点:一是立足需求,挖掘文本的情意价值;二是观照策略,挖掘知识价值;三是聚焦表达,挖掘智能价值,实现教学内容选择余地的最大化,让学生的阅读增值。  关键词:文本价值 情意价值 知识价值 智能价值  语文教材的教学价值是一种内隐的价值,而且越重要的价值,越隐藏
期刊
摘要:《师说》是高中语文传统名篇。苏教版高中教材将其收录于必修一第二主题单元“获得教养的途径”中,为讲读篇目。这一课教学分为7个环节,归纳起来,流程依旧是“走进文本→走进作者→走进生活→走进文化→走进心灵”。教学没有拘泥于虚实词、文言句式、翻译、默写等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可以完成的内容,而是透过文字,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的高尚灵魂。  关键词:师说文言教养高尚灵魂  一、课堂实录  【环节1】 读懂题目,
期刊
摘要:习作教学可以融入技术和网络的多元功能,改进习作教学方式,拓宽习作教学空间,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个性表达和分享。通过话题生成,自由表达;聚焦问题,个性重构;多元评价,角色转变等途径,让表达、交流成为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让他们喜欢学习,热爱生活,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习作教学个性表达  习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学生怕习作,不爱习作,缺少习作动力,常让教师无奈。其
期刊
摘 要:“从特殊到一般”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可以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创造性处理,结合学生认知规律从一般到特殊实施教学,从而使教材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基于经验改编教材,寻找从一般到特殊的融合点;基于本质整合教材,寻找从一般到特殊的渗透点;基于逻辑补充教材,寻找从一般到特殊的连接点。  关键词:认知规律 整合教材 一般 特殊  有这样一种观点:“从特殊到一般”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内
期刊
摘要:低年级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营造适切的情境场,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在其中驰骋,进而不断生长学习力。《9加几》一课教学,营造挑战氛围的情境场,激发学习欲望;营造自主探究的情境场,提供学习机会;营造串联整合的情境场,提炼学习精度。  关键词:数学课堂情境场学习力  低年级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营造适切的情境场,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在其中驰骋,进而不断生长学习力。以下是笔者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9加几》一
期刊
摘要: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小学数学教学也应培养学生的哲学思考,引发他们追问“从哪里来”“怎样去找”“有何特征”“到哪里去”。《因数与倍数》一课教学,让学生明白因数与倍数从整除运算和乘法运算中来,尝试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并发现其特征,最后,从生活和数学本身出发,思考因数与倍数的用途。  关键词:数学教学哲学思考因数与倍数  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周国平说:“哲学不具备简单意义的实用性,它是无形、无限
期刊
摘要:将教材中精读的古诗篇目作为例子,由一首诗带出一组诗,通过对比形式,在比较中了解不同的诗体,感受不同诗体的形式美;通过想象画面,勤于开发不同诗境之间的联系,品悟诗境不同的美;通过寻觅诗眼,扣住诗眼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在了解诗句含义的基础上深入情境,领悟诗情之美。  关键词:组诗教学形式画面诗眼  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