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失去的和永远的》讲述了一个关于“生命”的故事,它用复杂的球形结构,写了植物、动物等诸多生命的离去和永恒,表明了生命平等的观点。本书的阅读指导,通过理解“失去”、感悟“永远”、尝试“安慰”、品味“语言”、寻找“主角”到最后的比较阅读,渐次开展、逐层推进。
关键词:失去 死亡 永恒
一、文本解读
《失去的和永远的》是冯与蓝《一只猫的工夫》中的最后一篇,也是一个关于“生命”的故事,它用复杂的球形结构,写了植物、动物等诸多生命的离去和永恒,表明了生命平等的观点:任何一种生物都会死亡,也都会有适合它抵达“不死”,即“永生”的方式。
二、教学目标
1.开展研究性学习,探究“死亡”的不同表达。
2.梳理文本信息,在感悟失去的同时,思考什么是永恒的。
3.关注语言,品味语言,学习表达。
4.尝试比较相同主题的作品的异同。
三、教学流程
(一)理解“失去”
提问:“失去”在这个故事里是什么意思?“死亡”和“离别”有什么不同?
出示片段:
“原来,所谓的‘死亡’,比离别可怕得多。”莴笋说,“离别只是让你看不见对方,而‘死亡’是你永远失去了对方。”
研究:关于“死亡”,有哪些说法,查查资料,做一些小研究。
出示一位学生的小研究(见图1)。
[设计意图:开展研究性学习,从文学阅读走向百科阅读、全阅读,了解“死亡”的不同表达。]
(二)感悟“永远”
通读故事,提取、梳理、概括信息,填写表格(见表1)。
[设计意图:表格式统整故事内容,一目了然,便于讲述故事梗概,也是提高概括能力的方式之一。]
(三)嘗试“安慰”
思考:当别人因为“失去”而难过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做?
出示片段:
鱼慢慢地游,他的朋友们在岸上以相同的速度行走。鱼有时停下来,仿佛在想什么事情。岸上的两个家伙也停下来,大气不敢出,等到水里又有了动静,他们才继续向前走。
明确:最好的安慰是安静地陪伴。
思考:当我们悲伤的时候,应该如何走出悲伤?学生说说自己的法宝。
[设计意图:联结生活,寻找更多宣泄情绪的出口,学会控制、调整坏情绪,阳光地生活。]
(四)品味“语言”
品味语言1:学习如何形象地描绘自己的感受。
出示片段:
“圆叶莴笋是个挺有意思的家伙,他家离我家很近。他死后,我常常想起小时候和他一起做游戏的日子,想到这位朋友再也不会出现在我面前了,我就忍不住难过。”
说到“难过”,莴笋的叶子有点发蔫了。
“我明白你的感受。”猫说,“我也有难过的时候,那玩意儿像乌云,像被扯烂又浸了水的麻布,总之就像那种黑漆漆,沉甸甸,兜头盖脸罩下来,让你无法呼吸的东西。”
总结:用熟悉的事物——乌云、麻布,表达抽象的感受。
品味语言2:学习如何将情感隐藏在文字之中。
出示片段:
天气真好,一朵云也没有。天空蓝得仿佛要掉出一整个大海。这是一个如同新鲜橙子一样鲜艳柔软、酸酸甜甜的假期。
…………
螺蛳夫妇俩带着鱼和鱼的朋友们去看喂五的小坟墓。其实也不算坟墓,喂五的螺蛳壳孤零零地半埋在那片水底,几棵水草无精打采地漂来荡去。
总结:一切景语皆情语,将情感隐藏在景色描写之中,含蓄地表达。
出示片段:
“你好啊小鱼。”小浮萍旋转着,打着节拍,在水中滑行着,慢慢漂过来。
…………
“喂!你这家伙真讨厌!我没有想伤心的事没有想伤心的事就是没有没有没有!”鱼几乎是从水中一跃而起,像一支箭镞射向半空,然后直往下坠,扑通一声,溅起一大圈水花。
鱼喜欢用从水中跃起的动作表达情感,无论是高兴还是生气。
猫和莴笋被溅得一头一身的水。这是他们第一次看见鱼发怒。
总结:一连串的动词可以写出动态感、画面感,还可以表达情绪、情感。
出示片段:
没过多久,他们三个在河道的一处浅洼里找到了螺蛳一家。看上去螺蛳家人丁更兴旺了。成群模样相似的小螺蛳聚集在一起,吵吵闹闹,哭哭嚷嚷,稍小的吸附在稍大的螺蛳身上,大的那些便扭动着身体,想尽办法把小的甩下来。
螺蛳妈妈正用力把一撮腐烂的树叶分成几十份,这是螺蛳一家人的午餐。螺蛳爸爸泰然自若地坐在浅洼的背阴处,看上去对眼前的混乱场面已经见怪不怪了。
总结:小螺蛳一家的幸福平凡、吵嚷、热闹,逐渐抚平了大家因小螺蛳的离去而产生的悲伤。
[设计意图:从关注情节走向关注语言,学习如何生动形象、细腻传神地表达。]
(五)寻找“主角”
提问:这个故事的主角是谁?谁成长了?有了什么变化?
出示片段:
“你一定要好好地生长哦!”当时,猫是这么对种子说的,“开漂亮的花,唱好听的歌,结出更多的种子,你脚下的螺蛳壳就像有了生命一样……”
当他独自对着种子说话的时候,他觉得自己不是以前那只小黑猫了。或者说,他长着一只小黑猫的样子,但是心里有些东西正在悄悄地改变。他难以说出究竟是什么变了。当他密切关注着种子的生长,想要给鱼一个大惊喜却只能隐藏着秘密,甚至连莴笋都不能说的时候,他从孤独的沉默中感受到了自己的变化。现在,他看见鱼和莴笋的表情,明白这些变化正带着他朝一只真正大猫的方向走去。
思考:故事中有很多似乎与主角和主题关系不大,甚至没有关系的篇目,可否省略?你从中收获了什么?
[设计意图:从人物形象入手,感受人物的成长变化,弄清作品复杂的结构关系。]
(六)比较阅读
延伸:同样是写“死亡”的故事,你觉得汤汤的文字和冯与蓝的文字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比较阅读,整理感悟和评价作品,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关键词:失去 死亡 永恒
一、文本解读
《失去的和永远的》是冯与蓝《一只猫的工夫》中的最后一篇,也是一个关于“生命”的故事,它用复杂的球形结构,写了植物、动物等诸多生命的离去和永恒,表明了生命平等的观点:任何一种生物都会死亡,也都会有适合它抵达“不死”,即“永生”的方式。
二、教学目标
1.开展研究性学习,探究“死亡”的不同表达。
2.梳理文本信息,在感悟失去的同时,思考什么是永恒的。
3.关注语言,品味语言,学习表达。
4.尝试比较相同主题的作品的异同。
三、教学流程
(一)理解“失去”
提问:“失去”在这个故事里是什么意思?“死亡”和“离别”有什么不同?
出示片段:
“原来,所谓的‘死亡’,比离别可怕得多。”莴笋说,“离别只是让你看不见对方,而‘死亡’是你永远失去了对方。”
研究:关于“死亡”,有哪些说法,查查资料,做一些小研究。
出示一位学生的小研究(见图1)。
[设计意图:开展研究性学习,从文学阅读走向百科阅读、全阅读,了解“死亡”的不同表达。]
(二)感悟“永远”
通读故事,提取、梳理、概括信息,填写表格(见表1)。
[设计意图:表格式统整故事内容,一目了然,便于讲述故事梗概,也是提高概括能力的方式之一。]
(三)嘗试“安慰”
思考:当别人因为“失去”而难过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做?
出示片段:
鱼慢慢地游,他的朋友们在岸上以相同的速度行走。鱼有时停下来,仿佛在想什么事情。岸上的两个家伙也停下来,大气不敢出,等到水里又有了动静,他们才继续向前走。
明确:最好的安慰是安静地陪伴。
思考:当我们悲伤的时候,应该如何走出悲伤?学生说说自己的法宝。
[设计意图:联结生活,寻找更多宣泄情绪的出口,学会控制、调整坏情绪,阳光地生活。]
(四)品味“语言”
品味语言1:学习如何形象地描绘自己的感受。
出示片段:
“圆叶莴笋是个挺有意思的家伙,他家离我家很近。他死后,我常常想起小时候和他一起做游戏的日子,想到这位朋友再也不会出现在我面前了,我就忍不住难过。”
说到“难过”,莴笋的叶子有点发蔫了。
“我明白你的感受。”猫说,“我也有难过的时候,那玩意儿像乌云,像被扯烂又浸了水的麻布,总之就像那种黑漆漆,沉甸甸,兜头盖脸罩下来,让你无法呼吸的东西。”
总结:用熟悉的事物——乌云、麻布,表达抽象的感受。
品味语言2:学习如何将情感隐藏在文字之中。
出示片段:
天气真好,一朵云也没有。天空蓝得仿佛要掉出一整个大海。这是一个如同新鲜橙子一样鲜艳柔软、酸酸甜甜的假期。
…………
螺蛳夫妇俩带着鱼和鱼的朋友们去看喂五的小坟墓。其实也不算坟墓,喂五的螺蛳壳孤零零地半埋在那片水底,几棵水草无精打采地漂来荡去。
总结:一切景语皆情语,将情感隐藏在景色描写之中,含蓄地表达。
出示片段:
“你好啊小鱼。”小浮萍旋转着,打着节拍,在水中滑行着,慢慢漂过来。
…………
“喂!你这家伙真讨厌!我没有想伤心的事没有想伤心的事就是没有没有没有!”鱼几乎是从水中一跃而起,像一支箭镞射向半空,然后直往下坠,扑通一声,溅起一大圈水花。
鱼喜欢用从水中跃起的动作表达情感,无论是高兴还是生气。
猫和莴笋被溅得一头一身的水。这是他们第一次看见鱼发怒。
总结:一连串的动词可以写出动态感、画面感,还可以表达情绪、情感。
出示片段:
没过多久,他们三个在河道的一处浅洼里找到了螺蛳一家。看上去螺蛳家人丁更兴旺了。成群模样相似的小螺蛳聚集在一起,吵吵闹闹,哭哭嚷嚷,稍小的吸附在稍大的螺蛳身上,大的那些便扭动着身体,想尽办法把小的甩下来。
螺蛳妈妈正用力把一撮腐烂的树叶分成几十份,这是螺蛳一家人的午餐。螺蛳爸爸泰然自若地坐在浅洼的背阴处,看上去对眼前的混乱场面已经见怪不怪了。
总结:小螺蛳一家的幸福平凡、吵嚷、热闹,逐渐抚平了大家因小螺蛳的离去而产生的悲伤。
[设计意图:从关注情节走向关注语言,学习如何生动形象、细腻传神地表达。]
(五)寻找“主角”
提问:这个故事的主角是谁?谁成长了?有了什么变化?
出示片段:
“你一定要好好地生长哦!”当时,猫是这么对种子说的,“开漂亮的花,唱好听的歌,结出更多的种子,你脚下的螺蛳壳就像有了生命一样……”
当他独自对着种子说话的时候,他觉得自己不是以前那只小黑猫了。或者说,他长着一只小黑猫的样子,但是心里有些东西正在悄悄地改变。他难以说出究竟是什么变了。当他密切关注着种子的生长,想要给鱼一个大惊喜却只能隐藏着秘密,甚至连莴笋都不能说的时候,他从孤独的沉默中感受到了自己的变化。现在,他看见鱼和莴笋的表情,明白这些变化正带着他朝一只真正大猫的方向走去。
思考:故事中有很多似乎与主角和主题关系不大,甚至没有关系的篇目,可否省略?你从中收获了什么?
[设计意图:从人物形象入手,感受人物的成长变化,弄清作品复杂的结构关系。]
(六)比较阅读
延伸:同样是写“死亡”的故事,你觉得汤汤的文字和冯与蓝的文字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比较阅读,整理感悟和评价作品,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