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指通过反复流利的朗读,不仅能理解文字表面所表达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能感悟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深意。朱自清先生曾经说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其意义的获得一半在声音里头。他还说过:要增进学生理解和写作的语文能力,得从正确的朗诵教学入手。可见朗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方式,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重点。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朗读也有明确的规定:“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因此,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高度重视朗读教学的作用,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使学生从朗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创造环境,让学生充分地读,有感情地读,在读中不断培养语感,在读中感知课文内容,在读中理解课文内涵,在读中陶冶美好情感。那么,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训练学生的朗读呢?笔者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采用预习朗读的方法,让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由于小学语文教学的低段(1-2年级)主张不布置动笔的家庭作业,教师可以通过布置朗读课文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利用在家的时间多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从而为课堂朗读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可以布置以下三级朗读任务:①听课文朗读录音,学生跟读。让学生听课文录音并跟读,既可以让学生读准字音,又可以跟着录音模仿一些朗读的语气和语调,潜移默化地掌握一些朗读的方法和技巧。②學生自己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课文,即不读错,不添字,不漏字,一直到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了,才可以过关。③让学生把课文大声读给家长听,也可以采取朗读打卡的方式,让学生把自己的朗读音频发到班级群里。通过家长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的方式,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二、利用课堂朗读教学,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理解感悟课文的内容及情感
1.分角色表演朗读,体会人物的性格及心理
小学低段和中段的学生,喜欢模仿人物的表情,语气和动作,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望。采用分角色表演朗读的形式,不但能集中学生注意力,还能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例如,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抓住“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和“陶罐谦虚地回答”两句,让学生分析体会铁罐骄傲的性格和陶罐谦虚的特点。然后,我让小组同学分配好角色,各自揣摩人物的语言、表情和动作后,进行朗读练习。最后我让有兴趣的小组或同学上台表演朗读。
2.采用配乐朗读,创设朗读环境,增强情感体验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热情是一个人努力达到目标的一种积极力量,学生朗读的兴趣浓,积极性高,对于学习语文是十分重要的。配乐朗读能将适当的乐曲和特定的文章有机结合起来,能将诉诸视觉的语言文字和诉诸听觉的极富韵律的曲调音符结合起来。在优美动人的音乐中加以声情并茂的朗读,更容易唤起学生的兴趣,尤其是音乐所营造的气氛会促使大脑兴奋,思维也就更积极,兴趣也就更浓厚。所以配乐朗读日渐成为语文朗读教学中的一种有益的模式。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的过程中,我在学生预习的环节里,就将贝多芬创作的《月光曲》音频发给学生,让他们多听几遍,然后说说听完乐曲后的感受。在课堂上,当讲到课文第8、9自然段的时候,我将《月光曲》的音乐放给学生听,同时要求学生齐声朗读。轻柔舒缓的音乐,略带起伏的节奏,以及后面高昂激越的旋律,让学生心驰神往。当那行云流水的美妙音符在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流淌时,学生大多沉浸其中,体会到了《月光曲》旋律和节奏的变化,体会到了贝多芬创作《月光曲》时情感的变化,从而把握了这篇课文总体的感情基调。
3.通过情感引读,拨动学生的心弦,引发学生的共鸣
语言是语文教学的依托,感情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在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通过恰当语言和感情渲染的引读,能够有效地将学生的情绪带入朗读的环境和氛围中,使学生快速准确地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时,文中有一句“我虽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学生不好理解。我以这句话为重点,以情感引读为突破口,带着学生反复诵读这句话。通过情感引读,学生在反复诵读“我虽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这句话中,深深理解并感悟了叶老先生一丝不苟的文品和平易近人的人品,学生读得兴致盎然。
责任编辑 黄博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创造环境,让学生充分地读,有感情地读,在读中不断培养语感,在读中感知课文内容,在读中理解课文内涵,在读中陶冶美好情感。那么,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训练学生的朗读呢?笔者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采用预习朗读的方法,让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由于小学语文教学的低段(1-2年级)主张不布置动笔的家庭作业,教师可以通过布置朗读课文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利用在家的时间多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从而为课堂朗读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可以布置以下三级朗读任务:①听课文朗读录音,学生跟读。让学生听课文录音并跟读,既可以让学生读准字音,又可以跟着录音模仿一些朗读的语气和语调,潜移默化地掌握一些朗读的方法和技巧。②學生自己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课文,即不读错,不添字,不漏字,一直到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了,才可以过关。③让学生把课文大声读给家长听,也可以采取朗读打卡的方式,让学生把自己的朗读音频发到班级群里。通过家长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的方式,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二、利用课堂朗读教学,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理解感悟课文的内容及情感
1.分角色表演朗读,体会人物的性格及心理
小学低段和中段的学生,喜欢模仿人物的表情,语气和动作,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望。采用分角色表演朗读的形式,不但能集中学生注意力,还能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例如,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抓住“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和“陶罐谦虚地回答”两句,让学生分析体会铁罐骄傲的性格和陶罐谦虚的特点。然后,我让小组同学分配好角色,各自揣摩人物的语言、表情和动作后,进行朗读练习。最后我让有兴趣的小组或同学上台表演朗读。
2.采用配乐朗读,创设朗读环境,增强情感体验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热情是一个人努力达到目标的一种积极力量,学生朗读的兴趣浓,积极性高,对于学习语文是十分重要的。配乐朗读能将适当的乐曲和特定的文章有机结合起来,能将诉诸视觉的语言文字和诉诸听觉的极富韵律的曲调音符结合起来。在优美动人的音乐中加以声情并茂的朗读,更容易唤起学生的兴趣,尤其是音乐所营造的气氛会促使大脑兴奋,思维也就更积极,兴趣也就更浓厚。所以配乐朗读日渐成为语文朗读教学中的一种有益的模式。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的过程中,我在学生预习的环节里,就将贝多芬创作的《月光曲》音频发给学生,让他们多听几遍,然后说说听完乐曲后的感受。在课堂上,当讲到课文第8、9自然段的时候,我将《月光曲》的音乐放给学生听,同时要求学生齐声朗读。轻柔舒缓的音乐,略带起伏的节奏,以及后面高昂激越的旋律,让学生心驰神往。当那行云流水的美妙音符在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流淌时,学生大多沉浸其中,体会到了《月光曲》旋律和节奏的变化,体会到了贝多芬创作《月光曲》时情感的变化,从而把握了这篇课文总体的感情基调。
3.通过情感引读,拨动学生的心弦,引发学生的共鸣
语言是语文教学的依托,感情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在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通过恰当语言和感情渲染的引读,能够有效地将学生的情绪带入朗读的环境和氛围中,使学生快速准确地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时,文中有一句“我虽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学生不好理解。我以这句话为重点,以情感引读为突破口,带着学生反复诵读这句话。通过情感引读,学生在反复诵读“我虽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这句话中,深深理解并感悟了叶老先生一丝不苟的文品和平易近人的人品,学生读得兴致盎然。
责任编辑 黄博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