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新课改带来的新变化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jing7951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西省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已经有四年了,面对新课改,大家褒贬不一,但就笔者了解,积极的一面更多,感受新课改,我们先从教材入手。新的历史教材,从外观看,图文并茂,色彩鲜艳,深受学生喜爱;从内容上讲,降低了难度,淡化了知识体系,增加了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给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探究实践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同时,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要求我们转变教学方式,挖掘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
  1 教师面对新课改所存在的问题
  课程改革实施多年来,教师的教学观念和行为发生了一些变化:如在课堂上重视学生的自学、让学生自读、圈点勾画、提出问题;开始组织小组讨论的形式;在课外让学生搜集资料等。但教学空间和场景仅限于教室,这决定了教学的行为主体仍然是教师,学习的载体依然是教材,教学的活动场所仍然是教室,限制了历史教学的优化。基于此,历史课改的当务之急是寻求和创设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和空间。如可采用主题辩论、主题演讲、故事会、情景复现、调查访谈、寻访遗址、探究身边历史、历史物件模型制作、历史纪念日主题仪式、成果积累和资料搜集展示等教学组织形式。可以将教学活动场所延伸到教室以外的图书阅览室、纪念馆、工厂、社区、遗址现场、自然人文景观保护区。
  2 问题的解决
  2.1 与学生平等地走进新课程:①相信学生,相信学生完全有学习的能力。②摆正位置,把机会交给学生。教师要俯下身子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教师要把探究的机会交给学生。
  2.2 做一个教学组织者:①摆脱按部就班、亦步亦趋的固有模式,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新的问题,既要做好可以预测的应对准备,也要想好不可预测的应对方法。②教学中,教师要真正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想想学生在做什么,需要什么,依据他们的学习情况,灵活地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而不是机械地执行课前的课程设计。同时,还应特别关注全体学生,注意学生间的学习差异,通过不断调整教学进程,使尽可能多的学生进入到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来。③捕捉、放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在《“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二课)一课上,教师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时,就有同学根据平时所看电视剧《汉武大帝》提出:“汉武帝怎么那么傻,他为什么不直接采用法家思想?法家思想不是更能适应汉武帝天下大一统的政治需要吗?”的问题,虽然不尽科学合理,但课堂是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教师鼓励学生提出了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因势利导组织学生讨论,甚至辩论,最终达到“释疑、解惑”的作用。面对学生有别于他人的探究方式,教师要引发学生间的思维碰撞,让学生深入思考,顺利地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
  2.3 做一个教学引导者: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通过新课导言的设计,浓烈学习氛围的创设,以及努力挖掘、充分发挥教材所蕴含的兴趣教学因素,来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愿望和动力。例:讲到《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中的第四课的《明清君主专制加强》一课时,学生难于理解明清统治者加强君主专制和明清封建制度走向衰弱之间的关系。有的学生错误地认为君主专制加强是明清统治者过于反动,清朝是外族统治,不了解汉族文化。为了让学生更易理解君主专制加强和封建制度衰弱的关系,我在讲课时举了一个“木桶修补理论”的例子来说明:一个新的木桶不容易漏水,但是用的久了,木头就会腐朽,木桶也就会漏水了。这个时候怎么办,必须对木桶进行修补。而通常的做法是给木桶多加一个铁圈,把木桶约束的更紧,这样就不会漏水了。同理,我们可以比较封建制度,在刚建立封建制度时,它就像新木桶那样不漏水,不会出什么问题。但是时间一长,封建制度就像木桶漏水一样会出问题,所以就要加强君主专制来使得封建制度这个“木桶”不漏水。显而易见。学生在趣味性的讲课中很轻易地理解到了明清统治者加强君主专制的政策和当时封建制度之间的关系。
  2.4 做一个教学促进者:①鼓励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可以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如精选学习的内容,设计恰当的教学活动,开展积极的评价等,让学生感受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②指导学生优化自己的学习过程。如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先要指导学生合理分组,掌握一些基本的小组合作规则:小组内同学可以先独立思考,再交流自己的见解,有针对性地展开讨论;小组汇报时,也应该是向大家汇报小组学习的情况,而不是谈个人的想法与收获等。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合作的情况,以便灵活地组织学生的下一步学习。
  总之,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要打破常规,改进教学形式,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内容;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历史教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明白学历史并不是一件单调乏味的苦役,学习历史不只是历史课堂内的事,它也是我们每日每时都可从事的活动,是一种乐趣。新课程,给教师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不可多得的机遇。新课程实施中,我们只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提高,就一定可以融入新课程,与新课程共同发展。
其他文献
中学生的信息素养包括: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与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这就要求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要围绕这样的培养目标,用发展的思想、用课改的精神指导教学,不断探索新课程背景下有效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承担起提升学生信息
期刊
【摘 要】 在农村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也是创新党员干部教育手段和内容的战略举措。  【关键词】 农村 党员干部 远程教育 意义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开展,是推动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向前发展的战略举措,也是建立“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机制的有效载体。通过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可以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
期刊
【摘 要】 职业教育作为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是最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黄炎培是我国职业教育的理论家和奠基人。他一生致力于改革脱离社会生活和生产的传统教育,建设中国的职业教育和必然规律,提出了一套独具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理论。  【关键词】 黄炎培 职业教育思想 意义  前言:黄炎培(1878~1965)是我国现代著名的职业教育家,中
期刊
中学思想品德课,由其学科本身的特点、性质决定,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科知识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知与行的统一。这对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课程理念下,怎么做才能使思想品德课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呢?  1 更新观念,转变角色  要更新观念,放下“师道尊严”。教师已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而应该是学生求知途中富有经验的组织者,学生的求知伙伴。要转变角色,敢做学生的“学生”。新课
期刊
【摘 要】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高中生物教学的教学方式转变越来越重要。新课标条件下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改变自己已经习惯了的教学方式,有意识地给学生一定的机会,让他们亲身体验学习过程,鼓励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真正使学生获得全方位的发展。而教师应以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的身份,在教学的各环节中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努力营造出活跃、积极的课堂氛围。不必急于寻求课堂
期刊
文言文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选的文章也多是古代名人名作,这些都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优秀篇章。然而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汉语在音、形、义、语言习惯及其所涉及的古代社会生活、政治状况、典章制度、风俗民情上都有着较大的差别,加之中考、高考指挥棒的影响,长期以来文言文成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也由此使本来赏心悦目的文言篇章沦落于支离破碎的“字字落实”。结果,学生教师都陷进一种吃力不讨好的词性、
期刊
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广大教师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形势喜人,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需要正视的问题,急需思考并解决。  1 习惯培养,常抓不懈,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良好的习惯是一种经久不衰的动力,终身受用。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学习习惯形成期,尤为重要。在书写上要严格要求,把好写字第一关,达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写字时,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字形,弄清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示范
期刊
遗传学是高中生物学科的重点和难点,高考对遗传基本规律的考查历来就是重点。但在学生中普遍存在对遗传学基础知识模糊不清,特别是对高考中的遗传规律实验题,笔者借鉴历来高考中的遗传实验设计题进行系统地归纳和整理相关知识,以期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1 性状显隐性判断的实验设计  1.1 自交法(首选方案):让某显性性状的个体进行自交,若后代能发生性状分离,则亲本性状为显性,新分离出的性状为隐性。  1.2
期刊
新课程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课程目标分为三个: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如何有机地整合这三个目标,达到理想的教学状况——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通过一定的过程和方法,掌握了知识和技能——这对于教师的综合素质来说,的确是一个不低的要求。这可算得上是实施新课标中的焦点和难点问题了。但我们起码要从思想上转变观念,努力去实现三个目标的整合。以下是笔者觉得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期刊
1 课堂语言具有激励性  现在的初中生在性格和心理上发育都还不健全,都需要教师点点滴滴的培养和引导,因此教师在课堂45分钟的时间内要充分发挥语言的功能,特别是通过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尊、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我。那么,如何实施激励性评价呢?我认为:只有把教师的口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