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情练达即文章”,出自《红楼梦》第五回。“文章”不指一般的,没有语法错误的,看起来像篇文章的文章,而指传世佳作。公关大师刘姥姥善洞明,能练达,她若曾读书识字,也能写本书吧,但应该只是职场畅销书,勉强算工具书。再如《厚黑学》,透析处世之计谋,也不能真正俘获读者的心灵。读者到底喜欢什么样的文章呢?个性丰满的,并能看出作者其人的。
“人情练达”,有好处,老于江湖,遇事隐而不发,处事波澜不惊。要活得好些,就该“通世事,达人情”。当然也有坏处,处世滴水不漏的人,也许令人敬服,但往往得避而远之;性情中人,心眼直白,敢一吐为快,也许得不到他人的敬佩,但会赢得他人的敬爱。
对做文章而言,“人情练达无文章”。他们不敢让自己成为“另类”,而怯于展现“个性”,想讨每一个读者欢心,进而压抑了自己的态度,文章的内涵也渐渐被人情世故的织网所束缚,怎还见得到“人”和“文”的灵性?反倒成了孔子口中的“乡愿”,这里可以叫“文愿”。
说得简单点儿,就是世故的人谁都不喜欢,世故的人也不会喜欢世故的人,自然也就不喜欢他们的文章了。他们因自己“见风使舵”的特性,通常成了文学家笔下被厌恶、讽刺的人物。仅仅是“做文章”,这一点儿都不难,读过一些书的人都能套写成章。上乘之作,当是“做感情”,以血书写,血肉丰满。王国维也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
好文章可以育人,通过分享某种哲理启迪读者,循循善诱。“人情”和“文章”,倒推可以,顺推不成。
真正的文学作家,往往不善处理人事,难识穿小人诈术。苏东坡上过算命先生的当不止两次,更弱于人际交往,每回来客,夫人都躲在屏风后察言观色,事后从旁指点。可谁能否认他的词文功夫,如此绝妙的篇章,如此不拘的心态,千古以来,有几人可望其项背?张爱玲的嘴出了名的刻薄,流露于笔端,却成了读者的喜爱,因为写出的是她内心的真实感受。李白是这样,鲁迅也是这样,对于现实的不满,他们无所畏惧,亦不会憋屈在心。因为他们有一颗充满活力和生机的童心。
把人情世故都摸透了,这难度有多高呀。还有工夫做文章吗?所以,他们不会去“练”,更谈不上“达”。但是,做人少一分拘束,文章就会多一分灵动。
“人情练达”,有好处,老于江湖,遇事隐而不发,处事波澜不惊。要活得好些,就该“通世事,达人情”。当然也有坏处,处世滴水不漏的人,也许令人敬服,但往往得避而远之;性情中人,心眼直白,敢一吐为快,也许得不到他人的敬佩,但会赢得他人的敬爱。
对做文章而言,“人情练达无文章”。他们不敢让自己成为“另类”,而怯于展现“个性”,想讨每一个读者欢心,进而压抑了自己的态度,文章的内涵也渐渐被人情世故的织网所束缚,怎还见得到“人”和“文”的灵性?反倒成了孔子口中的“乡愿”,这里可以叫“文愿”。
说得简单点儿,就是世故的人谁都不喜欢,世故的人也不会喜欢世故的人,自然也就不喜欢他们的文章了。他们因自己“见风使舵”的特性,通常成了文学家笔下被厌恶、讽刺的人物。仅仅是“做文章”,这一点儿都不难,读过一些书的人都能套写成章。上乘之作,当是“做感情”,以血书写,血肉丰满。王国维也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
好文章可以育人,通过分享某种哲理启迪读者,循循善诱。“人情”和“文章”,倒推可以,顺推不成。
真正的文学作家,往往不善处理人事,难识穿小人诈术。苏东坡上过算命先生的当不止两次,更弱于人际交往,每回来客,夫人都躲在屏风后察言观色,事后从旁指点。可谁能否认他的词文功夫,如此绝妙的篇章,如此不拘的心态,千古以来,有几人可望其项背?张爱玲的嘴出了名的刻薄,流露于笔端,却成了读者的喜爱,因为写出的是她内心的真实感受。李白是这样,鲁迅也是这样,对于现实的不满,他们无所畏惧,亦不会憋屈在心。因为他们有一颗充满活力和生机的童心。
把人情世故都摸透了,这难度有多高呀。还有工夫做文章吗?所以,他们不会去“练”,更谈不上“达”。但是,做人少一分拘束,文章就会多一分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