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与记忆

来源 :书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st_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盲肠》由六篇回忆组成。二○一二年应邀给《收获》写一年的专栏,《收获》系双月刊,每年六期,这即是“六篇”的来历,不是有意模仿著名的《浮生六记》或者《干校六记》。六篇回忆围绕我的知青生活,收罗到一些近四十年前的旧事。这些片断曾经东一截西一段地漂浮在杂乱的意识之中,现在慢慢地聚合起来了。我的知青生活十分短暂,六篇已经差不多了。此外还有一篇前言,一篇尾声,补充交代一些来龙去脉。戴帽穿靴地打扮起来,真的有些像一本书了。
  这些回忆的不少枝蔓超出了知青生活的范围。我宁可认为,这些回忆涉及个人成长史的若干节点。下乡插队肯定是我年轻时遇到的一件大事,种种个人成长的零星经验无不陆续汇入这件大事,继而成为其中的组成部分。自我认识,饥饿经验,性,暴力气氛之中的生存,孤独与寂寞,神秘引起的精神颤栗,如此等等。当年,没有多少现成的知识或者长辈的教诲护佑这一代人成长,电线杆上端的大喇叭里反复播放的高亢口号仅仅是一些隔膜的大词。我们只能在蒙昧之中惶惑地摸索,尝试和积累各种经验,慢慢地、曲折地浮出成人的水面。显然,时至如今,我的回忆已经消除了当时的惶惑而兑入了许多置身事外的感想。
  延续了十几年的下乡插队运动如同中国当代历史的一段奇异插曲,每一个年度的夏季都有无数的城市家庭卷入这一场运动。下乡插队的覆盖范围天南海北。从大雪纷飞的北大荒到郁郁葱葱的海南岛,从开阔的华北平原到南方的崇山峻岭,不同地域的知青拥有迥然相异的生活。知青是一个人数众多的庞大群体,每一个年龄段落的知青抱有不同的生活信念。光荣的梦想曾经激励过相当数量的早期知青,后期的知青之间时常隐伏着特殊的颓废气息。从英雄主义情怀、底层意识到幻灭感或者厚颜地投机,这一切都可能成为知青的精神词汇。我曾经对一个年轻的白领说,不该把当年的下乡插队想象为一次浪漫的郊游;然而,他的眼神似乎是一个询问—那么,还能有什么?我一时难言。或许,这即是写作这几篇回忆的最初触动。
  回忆肯定包含了选择。众多昔日的碎片穿过三十多年的浮尘再度显现,这是历史与现在的对话。我们常常不由自主地对于历史进行戏剧性处理,并且安排自己担任戏剧的主人公。许多电视肥皂剧和励志故事之中,“知青”仿佛拥有了越来越多的传奇意味。天降大任的考验与患难之中的爱情构成了情节的助推器。可是,我的回忆搜索不到多少传奇,我的同伴之中没有多少显赫的企业家或者当权人物。多数人的经历平庸乏味,如今各安天命地生活在不同的角落。我的记忆收藏了他们的琐碎悲欢,这是我更为熟悉也更为相信的历史。
  编辑这本书的时候,很希望找到一些当年的照片作为插图佐证。当然,一无所有。近三年的知青生活没有拍过一张照片。对于现今这个数码技术四处泛滥的时代,这几乎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当年没有照相器材,也没有冲洗相片的费用。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心情。这种日子又有什么可拍照的?我记得有一天雨后,一个知青对我说,我们俩一起穿着蓑衣拍一张相片,最好旁边还有一头水牛。日后我曾在他的房间里见到了一件蓑衣挂在墙上,但是,照片始终没有拍成。
  我曾经出版过一本以回忆为主要内容的随笔《关于我父母的一切》,谈论的是上一代人。这本书以自己为主人公,行文或许更自由一些。不过,在我的心目中,这两本书不啻于姐妹篇。
二○一二年八月二十日
其他文献
长期地沉溺在书法的海洋中,看书法作品,交书法师友,读书法报刊,写书法文章……日就月将,渐渐地形成了一种与众不同、为常人所不理解的癖好,姑且称之为“书法综合症”。这种综合症的症状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一日不写字、不看字就觉得不舒服。上学读书时,就喜欢随手写写画画,都参加工作多年了,这个习惯还一直未改。一有闲空,总禁不住要在纸上写几笔。笔不在好,从行管科领的办公的毛笔就行,有点发叉没关系;墨
期刊
     
期刊
颜真卿(709-785)唐代京兆万年(今西安)人,开元进士。他在任侍御史时,为奸臣杨国忠所不容,出任平原(今山东西北部)太守。他知道安禄山必反,就同自己的从兄颜癛卿做了军事上的充分准备。安禄山叛乱之后,颜真卿被平原、河北一带推崇为盟主平叛。后入关,被任为户部侍郎、河北招讨使。唐肃宗封他为御史大夫,唐代宗封他为鲁郡公。颜真卿忠正刚直,与先后掌握朝中权柄的杨国忠、卢杞等权奸如同冰炭。李希烈起兵反对唐朝
期刊
                 
期刊
群豪者,慈溪才俊之士,雄姿英发,满腹经纶,寄托深远,神采奕然,直让人联想到秀色迷人的上林湖以及令人心旌摇荡的越窑青瓷,那种纯澈和古雅。群豪身上独特的学者气息和现代绅士风度,给人以特有的亲和力和精神撩拨,在他身上我似乎看到余秋雨、冯骥才、洪丕谟、陆一飞等乡贤的文化特质在慢慢溢出,作为一名篆刻家和书法家,群豪身上体现的是自成自乐的道德境界、率性而为的生活方式、和谐自然的生活智慧、诗意宁静的精神状态。 
期刊
哲学巨匠尼采对20世纪思想文化领域产生旋风般的巨大影响,几乎涉及到社会—人文科学的许多方面,从政治、哲学、伦理、道德、宗教、神话、心理学、社会学、美学、艺术学、文学、文艺批评理论到思想史及文化批判思潮等广阔时空形成一种全新的观念视角,其犀利尖锐的思想指头锋芒直指而陈腐的思想界。
期刊
2002年10月15日至19日,“杨克炎诗词楹联书画展”在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美术馆举行。  大雅之堂,满目琳琅,驻足其中,油然有别开生面之感。令人感触颇深者,有三个方面:    一、文辞翰墨 珠联璧合    这次展览荟萃了杨克炎先生多年的精心创作的艺术精品,共展出作品八十幅,书法、国画各半,所有书法作品及国画题款,文字内容均为克炎先生自己创作,诗词、楹联、散文,体裁多样。咏物、议论、抒情,题材
期刊
“平生四海苏太史,今日江南庾子山。”这幅七言隶书联系近代书家杨岘所书,纸本,纵163厘米,横425厘米。上款为“也云一兄大人属”,下款为“庸斋,岘”其后钤有朱白两枚印章。从此作可以看出其取法高古,于变化之中极具开张之势。  杨岘曾是吴昌硕的老师,他一生遍临汉碑,无所不通,此幅隶书对联,书风沉实温厚,雄健秀美,应是其盛年的力作,观其联用笔横重竖轻,方圆并用,徐疾相生,且波磔明显。横画多轻起重收,如
期刊
编者按:J.M.库切新作《耶稣的童年》是一部笔致朴素而怪异的长篇小说,书中采用割断历史的叙述手法,将西蒙和大卫带入一个虚构的西班牙语国家。他们在诺维拉市定居后,西蒙去码头上干活,并为大卫寻找他失散的母亲。在小说的后半部分,大卫愈益表现出异于其他儿童的天赋与秉性,不见容学校教育制度,最后西蒙、伊妮丝带着大卫又开始新的迁徙,去寻找“新的生活”。全书共三十章,这里选登第一章和第九章,均略作删节。第一章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