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兴趣”是孩子的动力
祖冲之是我国古代的科学家,他推算出的圆周率比欧洲早一千多年。然而9岁时,其父亲希望他在文学方面有所成就,逼着他背《论语》,他两个月只能背十多行,被其父亲骂为“蠢牛”。可年少的祖冲之细心观察天体,发现每月的十五月亮就会圆,于是困惑地问爷爷,爷爷引导给他解释:“月亮运行有它自己的规律,所以有缺有圆。”从而调动了祖冲之的兴趣,他开始研究天文历法,成为一名杰出的天文学家。
每个学生都有其喜欢的、感兴趣的事物。教师应结合其感兴趣的事物,提供相关内容的书籍。如:有的学生喜欢恐龙,就可提供介绍恐龙生活习性的相关书籍。每个学生都有希望掌握更多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的知识,从而更愿意去探究。一旦发现可在书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的知识,则更愿意去阅读其他书籍,从而会发自内心地去读书。
二、适当指导阅读方法
我们常常要求学生要多读书,可是学生困惑的是:应该怎样读?教师应对阅读的方法加以引导,学生才能在书中找到乐趣。
1、精读
根据学生兴趣及语文素养选择相关书籍,要求学生在1—2月的时间内读完该本书。指导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准备好一个记录本,将书中的优美句子摘录在本子上,也可将文中描写人或动物外貌特征、心理活动的句子或片段抄录下来加以揣摩;也可将书中引用的名言、诗歌抄录后再理解、背诵,指导学生将每个星期对所读的文章的感悟用语言表达出来。
2、浏览
在一次阅读课上,我准备了几十份报纸。当每个学生诧异地拿到报纸后,我要求学生用30分钟的时间快速地看完报纸上刊登的内容。看完后,给全班同学汇报报纸上讲了什么事或故事。学生听完要求后,安静、快速地读报。25分钟后,就有学生举手示意已读完;多数学生读后能流利地汇报所阅读的报纸上的内容。学生汇报后我才告诉学生这就是本节课训练的一种阅读方法---浏览。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领会了浏览的方法。我又提出新的要求:在课后,将你认为报刊上的优美语句或段落、文章推荐给你的同学精读。
3、略读
了解大体内容,可看一下内容介绍或文章开头、结尾,了解事情的原因、经过、结果。
三、开展读书交流会
要想让学生有读书的习惯,还需要给学生营造读书的氛围;要想让学生喜欢读书,那就让他们尝到读书的甜头。每个学生对阅读会产生不同的反应,为帮助学生积极、及时地拓展阅读体验,分享阅读收获。我每个月组织学生进行一次读书交流会。为在规定的3—5分钟时间内表达清楚自己的收获,每个同学都会在会前精心准备发言稿,有的同学对书中某个细节描写发表看法;有的则对文章的写法或对文章中某一段话或某一个字的用法等加以探讨。在交流会上,我指导学生对书中的许多感悟,如:为人处事、道德修养等联系到生活中,将书中的知识与生活想结合,将书读“活”。在交流会上,同学们经过读书、聊书过程后,吸收好的读书方法,了解更多的描写、叙事方法,在潜移默化过程中,学生养成了读书、思考的习惯。
四、“读书节”让学生的阅读得以升华
在每学期,我组织2—3次“读书节”活动:每个学生读一本好书,然后写一篇读后感。由于每个学生选读的书都是自己感兴趣的,则会认真思考中的内容,将书中的感悟由不完整到文字叙述过程中逐渐条理化、清晰化。在写读后感过程中,学生会对书中的1—2个问题去加以思考,为解决问题,他们会查阅资料,在与同学、师长等加以探讨,在思想的碰撞中解决问题,从而把书中的内容内化、吸收,真正获得滋养心灵的营养。对我感触较深的是学生李彬的读后感《我“母亲”的痛》,他在看了一本关于沙漠化的书籍后,引发了他对家乡水环境的担忧,于是他作了实地调查。在本镇曹家堰水库中有20多种鱼类,在堰坝下有两个纸厂,排放的污水直接流入小溪中,水面上漂浮着各种脏东西,水黑而且臭味扑鼻,水中无鱼儿游动,他在小溪边的污泥中找到一条黄鳝,头大呈三角形,身体瘦小,完全变异。同学们听了他的文章,心灵受到了震撼,增强了环保意识。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各种各样的收获、体验。教师给予了一个平台,让学生分享快乐、分享收获,才能提高其阅读的积极性;教师给予了一定的指导,让其思想在各种营养成分下茁壮成长;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让其阅读拓展到现实生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孩子阅读的动力,让学生在读书过程中获得乐趣、积累经验,让学生从一本书拓展到另一本书的阅读,提高阅读的实效。
祖冲之是我国古代的科学家,他推算出的圆周率比欧洲早一千多年。然而9岁时,其父亲希望他在文学方面有所成就,逼着他背《论语》,他两个月只能背十多行,被其父亲骂为“蠢牛”。可年少的祖冲之细心观察天体,发现每月的十五月亮就会圆,于是困惑地问爷爷,爷爷引导给他解释:“月亮运行有它自己的规律,所以有缺有圆。”从而调动了祖冲之的兴趣,他开始研究天文历法,成为一名杰出的天文学家。
每个学生都有其喜欢的、感兴趣的事物。教师应结合其感兴趣的事物,提供相关内容的书籍。如:有的学生喜欢恐龙,就可提供介绍恐龙生活习性的相关书籍。每个学生都有希望掌握更多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的知识,从而更愿意去探究。一旦发现可在书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的知识,则更愿意去阅读其他书籍,从而会发自内心地去读书。
二、适当指导阅读方法
我们常常要求学生要多读书,可是学生困惑的是:应该怎样读?教师应对阅读的方法加以引导,学生才能在书中找到乐趣。
1、精读
根据学生兴趣及语文素养选择相关书籍,要求学生在1—2月的时间内读完该本书。指导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准备好一个记录本,将书中的优美句子摘录在本子上,也可将文中描写人或动物外貌特征、心理活动的句子或片段抄录下来加以揣摩;也可将书中引用的名言、诗歌抄录后再理解、背诵,指导学生将每个星期对所读的文章的感悟用语言表达出来。
2、浏览
在一次阅读课上,我准备了几十份报纸。当每个学生诧异地拿到报纸后,我要求学生用30分钟的时间快速地看完报纸上刊登的内容。看完后,给全班同学汇报报纸上讲了什么事或故事。学生听完要求后,安静、快速地读报。25分钟后,就有学生举手示意已读完;多数学生读后能流利地汇报所阅读的报纸上的内容。学生汇报后我才告诉学生这就是本节课训练的一种阅读方法---浏览。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领会了浏览的方法。我又提出新的要求:在课后,将你认为报刊上的优美语句或段落、文章推荐给你的同学精读。
3、略读
了解大体内容,可看一下内容介绍或文章开头、结尾,了解事情的原因、经过、结果。
三、开展读书交流会
要想让学生有读书的习惯,还需要给学生营造读书的氛围;要想让学生喜欢读书,那就让他们尝到读书的甜头。每个学生对阅读会产生不同的反应,为帮助学生积极、及时地拓展阅读体验,分享阅读收获。我每个月组织学生进行一次读书交流会。为在规定的3—5分钟时间内表达清楚自己的收获,每个同学都会在会前精心准备发言稿,有的同学对书中某个细节描写发表看法;有的则对文章的写法或对文章中某一段话或某一个字的用法等加以探讨。在交流会上,我指导学生对书中的许多感悟,如:为人处事、道德修养等联系到生活中,将书中的知识与生活想结合,将书读“活”。在交流会上,同学们经过读书、聊书过程后,吸收好的读书方法,了解更多的描写、叙事方法,在潜移默化过程中,学生养成了读书、思考的习惯。
四、“读书节”让学生的阅读得以升华
在每学期,我组织2—3次“读书节”活动:每个学生读一本好书,然后写一篇读后感。由于每个学生选读的书都是自己感兴趣的,则会认真思考中的内容,将书中的感悟由不完整到文字叙述过程中逐渐条理化、清晰化。在写读后感过程中,学生会对书中的1—2个问题去加以思考,为解决问题,他们会查阅资料,在与同学、师长等加以探讨,在思想的碰撞中解决问题,从而把书中的内容内化、吸收,真正获得滋养心灵的营养。对我感触较深的是学生李彬的读后感《我“母亲”的痛》,他在看了一本关于沙漠化的书籍后,引发了他对家乡水环境的担忧,于是他作了实地调查。在本镇曹家堰水库中有20多种鱼类,在堰坝下有两个纸厂,排放的污水直接流入小溪中,水面上漂浮着各种脏东西,水黑而且臭味扑鼻,水中无鱼儿游动,他在小溪边的污泥中找到一条黄鳝,头大呈三角形,身体瘦小,完全变异。同学们听了他的文章,心灵受到了震撼,增强了环保意识。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各种各样的收获、体验。教师给予了一个平台,让学生分享快乐、分享收获,才能提高其阅读的积极性;教师给予了一定的指导,让其思想在各种营养成分下茁壮成长;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让其阅读拓展到现实生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孩子阅读的动力,让学生在读书过程中获得乐趣、积累经验,让学生从一本书拓展到另一本书的阅读,提高阅读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