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初中语文教学“活”起来

来源 :语文周刊·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yro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走下讲台,教学生自己“动”起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目的”中明确规定: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提高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阅读能力从哪里来?只能从学生的阅读实践中来。打个很形象的比喻:站在河边学游泳,仅靠老师讲解游泳的知识与要领,仅靠观察各种物体在水中沉浮的现象,是学不会游泳的;只有亲自跳下水去试验,一次、两次、十次、几十次的实验,才学会了游泳。教师在课堂上一讲到底,不管你讲的多精彩、多深刻,学生充其量也不过是一个被动的接收器而已。学生长时间被老师牵着鼻子走,长时间被老师喂着饭吃,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了,求知欲也没有了,剩下的只是机械的张嘴与吞咽。更有甚者,连嘴也不张了,你讲你的,我愣我的。有调查显示:讲授法教学,学生有效接收率只有30%。学生上了几年的语文课,读书兴趣没有,读书习惯没有,读书能力更没有。写篇文章,内容空洞,语言干瘪、病句成串、错字连篇。与其如此,倒不如轻轻松松走下讲台,教学生自己去“阅读——感悟——实践”。
  我的做法是:第一,围绕教学重点、难点,精心设计若干问题,指导学生开展自读自学活动。第二,组织好读后的交流讨论活动。交流中取长补短,求得完善。根据教学活动在课堂上开展诗歌朗诵会、演讲会、故事会、扮角色演戏、绘画等动口动手的活动。
  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并从中体会到收获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学语文的积极性非常高。而且通过长时间的自读训练,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获得了语感,进而培养了阅读能力;通过长时间的课堂实践活动,训练了动口动手的能力,进而培养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走出教材,把学生兴趣“激”起来
  近年来,中学语文课程改革非常注重教材的开发与完善。但再好的教材,它也只是我们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依托、一个凭借,而不是学生学习的终极目标。因此,语文教师不可为教书而教书,死教书、教死书,把学生教成书呆子,这是与素质教育相违背的。执教时我们一定要善于从教材中走出来,灵活地将教材与生活巧妙地联系起来,“死书活教”,让学生感到语文课才是活生生的生活课。这样,学生学语文的兴趣一定会激发起来。
  比如,我在教富兰克林写的《哨子》一文时,首先把一个实物展示在大家面前:“这是什么?——哨子。这么一个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东西,富兰克林却能以它起笔写出一篇优美的议论文,给人以启迪。”这样一个导语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接着大家读、读后谈。“富兰克林在文中列举了六类人,他们都为自己的‘哨子’付出过高的代价,你能在从生活中举出这些例子吗?”这一问,大家的话匣子好像洪水决堤,畅所欲言,气氛空前热烈。有的谈到中国历史上的和珅——他为了博得皇帝的欢心,不惜牺牲自己的人格;有的谈到中国文学画廊中的严监生——他临死的时候不能瞑目,是因为油灯上燃烧着两根火苗;还有的谈到了生活中的那些醉生梦死的吸毒者——他们为了寻求一时的快乐,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样一节课,教师教得“洒脱”、学生学有“兴趣”,同时还帮助学生提高了对人生价值的认识,陶冶了道德情操。
  三、领进阅读、让学生思想“活”起来
  承应试教育的余绪,现在仍有不少老师,禁止学生看课外读物,甚至连《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样的名著,乃至一份杂志、一张报纸也在禁看之列。原因很简单:占用了时间,影响了学业。殊不知,现在是高科技时代,是信息时代,“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的人才已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取而代之的是:有广博的知识、独到的见解、敏锐的洞察力的高素质人才。
  我们语文教材不仅要大力提倡课外阅读、而且要想尽办法给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机会和条件。我的做法是:第一、每周给学生两节课的课外阅读时间。第二、给学生提示可读书目或在班级设立“图书角”。第三、指导学生精读与略读相结合。第四、指导学生写好读书笔记(从简单的语汇积累到书评、读后感)。
  与此同时,告诉学生读与思同步。真正的知识更多的是来自思考而不是来自书本,读书太多而不思考,那是徒劳,正如孔子说的,“学而不思则罔”就是这个道理。只有阅读与思考相结合,才能把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才能激活自己的思想。叶圣陶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方渐能驾驭语言文字。”“多读”不失为一条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而有效的经验。阅读课的开设,不仅激活了学生的思想,还使学生爱读书、会读书,养成了读书的良好习惯。
  四、走出校门,使学生笔头“富”起来
  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一提写作文,不是摇头,就是叹气。他们苦于没话可说,没材料可写。事实上,只有写自己有感受的事,亲身经历的事,笔头才能源源不断,文章才能情真意切。历史上,哪部文学作品的诞生,不是烙印着作者的生活阅历?屈原被放逐汉北,才有了《离骚》;陶渊明辞官归隐,才有了《归园四居》;赵树理为了创作钻进吵架的人群里,并且还禁阻旁人劝架的轶闻大家也不陌生吧。我们的学生更非圣贤,所以要想使他们言之有物,言为心声,我认为适时把他们领出校门,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感受、体验生活,从中汲取写作素材是很有必要的。据此,我制定了“社会实践活动”方案,定期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观看有教育意义的影片,听新闻广播,调查市场,走访英模,搞街头宣传,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参观人文景观等等。要求学生做到“三必一讲”:三必:有得必记、碰到必看、有疑必问;一讲:即每次活动完在堂上讲收获体会。“三必一讲”促使学生逐渐养成了细心观察的习惯、收集素材、提炼素材的习惯,有时还让学生带着题目“下海”。比如写《街头见闻》,就将学生带到街上,观察街上行人的衣着、神态,倾听他们的谈吐,了解事情发生的经过。这种“作文实践教学法”,丰富了学生的生活阅历,积累率大量的写作素材,使学生提起笔来,有话可说,写出文章来真实丰富。更为可贵的是,他们这样写出的作文无不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跳动着火热的时代脉搏。
  这样长时间的训练下去,“言人之所欲言,发人之所未发”取代了“空洞无物、干巴无味”,学生感受到作文是心灵的流露,是对生活的真切思考,而不是无病呻吟、矫揉造作。
  上面的四点浅劣之见,是我在实现大语文教育观,“小课堂”与“大课堂”相结合,努力激活语文教学的点滴尝试,愿以此抛砖引玉。
其他文献
新课程理念倡导数学课堂教学应实现“自主化、合作化、问题化、科学化、未来化”,五化实现的关键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什么“化都容易实现,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若老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将倍增,反之将是枯燥无味的课,是教学效果低下的课。近几年来我听过不少数学课。发现了不少教师特别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他们主要利用巧妙的导言,精彩的讲演,趣题的巧解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巧妙的导言激
期刊
赏识教育源于一位伟大的父亲——周弘。他利用传统教育中赏识的巨大能量,使女儿周婷婷由一个令人同情的聋哑孩子,称为中国第一位聋人少年大学生。周弘老师还利用这种方法在健全孩子的身上,改变了成千上万个孩子的命运。他在《赏识你的孩——一个父亲对素质教育的感悟》一书中首次提出了赏识教育的概念。赏识教育是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运用欣赏、鼓励的态度去看待、评价受教育者的一言一行;它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符合生命成长的
期刊
进入21世纪,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我们学校教学设施基本完善,师资力量雄厚,但是教师仍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课堂出现低效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有效课堂”成为了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方向。因此,我校领导根据本校实际情况,鼓励发动全体教师不断地学习研究和反复实践、总结,创建了适合本校的一种教学模式“五步教学法”,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下面是笔者在实践中几点尝试,愿与同行一起探讨
期刊
【摘要】 “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就中学生的个性倾向而言,有兴趣才会引起注意,有兴趣才能激起情感,有兴趣才能发展能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兴趣是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起点,乃至为人生的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本文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出发,探索如何创设有效情趣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有效学习 ;理解;反思; 审美   有效学习又称有效率的学习。所谓“有效”主
期刊
【摘要】初中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自身及其与文化、经济和社会互动发展的时代性要求,在教学实践当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处于物理学习困难的状态中,本文立足教学实践,结合教学实例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原理,分析了初中生在物理学习中伴随学习过程产生的困境的原因,  提出了教师有效教学实践的策略,诸如提供学生认知自我。  【关键词】初中物理;学习困境成因;教学策略   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困境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源
期刊
长期以来,古文教学常侧重于字词的理解,以至于忽略了对文章意境、主旨及语言艺术的品味,因而古文教学很容易被异化为古汉语知识教学。事实上,记忆中的中学古文教学——诵读,也就是出声音地读,历来是学习文言文行之有效的方法。鲁迅先生笔下三味书屋中那位以寿镜吾为原型的私塾先生,“大声朗读”“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那种陶醉于诵读的情态,至今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当然,我们今天不
期刊
一、以读激兴趣  初中所选文言文大都短小精悍,用韵抑扬顿挫,用语清丽精美,读来朗朗上口。初中生正处诗情勃发的年华,喜欢朗读富有诗意的语言。以读激趣,为我所用,恰如其分。但是对于刚接触文言文的学生来说,怎样读出趣味需要教师引导激发。我采用了形式多样的读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视听跟读法:如教《三峡》,我就利用多媒体教学,伴着优美的画面,师生共同跟着配乐朗读,渐入佳境,读出了三峡的湍急美,清幽美,凄婉美
期刊
一、尊重学生的感受,激发学生思维火花  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解读文本,重视学生作为阅读主体的主动创造地位,重视学生自我感悟的机会与探究发现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配合学生的独立思考留出一定的时间、空间,尽可能地让他们用经验、情感对作品进行解读。  教师要“无限相信学生的潜能”。在教学中,教师应当营造一定的让学生得到充分施展才华、放飞自由心灵的空间。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强调让学生处在一种无拘
期刊
一、营造氛围,让互动扎根于灵魂的土壤  1.语言生动、幽默,有感染力  最近听过我校一些关于实施“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的公开课,有些老师在上过课后,往往会抱怨学生表情麻木、语言空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在备课中也要锤炼自己的语言,包括肢体语言,使之生动、幽默,富有激情,才能感染学生,进入情景,自觉开展“互动”,乐于探究。语言生动活泼,很容易为学生接受,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李咏主持的节目观众们
期刊
一、语言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基础  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关键。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积累,没有一定数量的美句名篇储备,这样腹中空空毫无写作素材而硬要挤出几百字的作文来,那只能是缘木求鱼了。语文课本中有大量的佳作美文,写人、叙事、描景、状物,无不充满着迷人的形式美、形象美和意韵美,而思想品德课本中的美文名句更是令人耳目一新。在学习时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因素。日常生活中大量的多层次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