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诗歌的炼字

来源 :语文周刊·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luo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理解诗中关键词语呢?
  首先,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要抓住其中的动词。因为一个动词尤其是非动词活用为动词往往能够使全诗的语言生动形象,它也常常是一首诗的诗眼。
  例l:李白《塞下曲》第一首:“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随”和“抱”这两个字都炼得很好。鼓是进军的信号,所以只有“随”字最合适。“宵眠抱玉鞍”要比“伴玉鞍”“傍玉鞍”等等说法好得多,因为只有“抱”字才能显示出枕戈待旦的紧张情况。
  例2: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颈联,对仗工整,意境优美,野竹与云气相接,这本是一幅静景,但诗人用了一个“分”字,就有了动的意味,它使人联想到随山风徐徐移动的云雾,不断从野竹梢头飘过的情景。一线泉水,凌空飞泻,这本来是一幅动景,然而诗人用一个“挂”字,就由动化静了,它使人想见到山峰的陡峭和山泉垂直落下的图景。
  例3:牡甫《春望》第三四两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和“惊”都是炼字。它们都是使动词:花使泪溅,鸟使心惊。春来了,鸟语花香,本来应该欢笑愉快;现在由于国家遭逢丧乱,一家流离分散,花香鸟语只能使诗人溅泪惊心罢。
  例4: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其中的“悦”字和“空”字均为非动词活用为动词的典型,一词活而全句活,全句活而全诗活。
  其次,要抓住诗歌中的形容词。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色、光等方面点出事物的特点,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感情。
  例:王维《观猎》第三四两句:“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这两句话共有四个句子形式,“枯”“疾”“尽”“轻”,都是谓语。但是,“枯”与“尽”是平常的谓语,而“疾”与“轻”是炼字。草枯以后,鹰的眼睛看得更清楚了,诗人不说看得清楚,而说“快”(疾),“快”比“清楚”更形象。雪尽以后,马蹄走得更快了,诗人不说快,而说“轻”,“轻”比“快”又更形象。
   炼形容词铸于句首或句末的:如杜甫的“青惜峰峦过,黄知橘柚来”“红人桃花嫩,青归柳叶新”“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翠干危栈竹,红腻小湖莲”“青青竹笋迎船出,白白江鱼入馔来”,是形容词炼于句首,有如现代的印象派绘画,首先捕捉的是色彩鲜明的印象。
  王维的“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李清照的“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都是形容词炼于句末的范例,而元稹的“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李商隐的“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也是炼形容词于句末,本是表热闹的宫花的“红”,又形容之以表冷清的“寂寞”,炼字而运用矛盾修辞法,更觉含情深婉。
  形容词的活用,可化腐朽为神奇,蒋捷《一剪梅》“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中,形容词“红”“绿”,用作使动词。诗人通过樱桃变红、蕉叶转绿的动态抒写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如果“红”“绿”仍作形容词用,说成“樱桃红,芭蕉绿”,就会味同嚼蜡。又如周邦彦的“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将莺雏与梅子的变化与风雨联系到了一起,并且用叠印的手法清晰展现出变化前后的异同。由形容词转成动词的“老”“肥”,有如灵丹,在句中起到了点铁成金的作用。
  再次就是抓虚词。
  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争美学效果。如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去掉“与”“共”二字就会大为减色。周邦彦《咏蔷薇》:“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用了一个虚词“似”,便使蔷薇处于与人似和不似之间,显出无限情韵。阴铿与送行迟到,只见“泊处空余鸟,离亭已散人”,虚词“空”“已”若不经意进人诗中,对于描画诗人惘然若失的情状却有着画龙点睛的妙用。
   此外,有些诗歌中还应注意数词的使用。数词不只可以写出事物的数量,它在诗歌中的巧妙使用常收到出人意料的表达效果。
  例1:庾信《小园赋》中的“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前人就称之为“读之骚逸欲绝”。
  例2:李商隐的《锦瑟》,开篇就是“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五十弦”“一弦”“一柱”这些并非富于诗意的数量词,在诗人的笔下,却获得了一种朦胧之美与多义之美。
  例3:“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把齐己的《早梅》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使“一枝”与“早”意丝丝人扣,齐己因此而拜郑谷为“一字师”。
其他文献
赏识教育源于一位伟大的父亲——周弘。他利用传统教育中赏识的巨大能量,使女儿周婷婷由一个令人同情的聋哑孩子,称为中国第一位聋人少年大学生。周弘老师还利用这种方法在健全孩子的身上,改变了成千上万个孩子的命运。他在《赏识你的孩——一个父亲对素质教育的感悟》一书中首次提出了赏识教育的概念。赏识教育是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运用欣赏、鼓励的态度去看待、评价受教育者的一言一行;它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符合生命成长的
期刊
进入21世纪,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我们学校教学设施基本完善,师资力量雄厚,但是教师仍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课堂出现低效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有效课堂”成为了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方向。因此,我校领导根据本校实际情况,鼓励发动全体教师不断地学习研究和反复实践、总结,创建了适合本校的一种教学模式“五步教学法”,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下面是笔者在实践中几点尝试,愿与同行一起探讨
期刊
【摘要】 “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就中学生的个性倾向而言,有兴趣才会引起注意,有兴趣才能激起情感,有兴趣才能发展能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兴趣是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起点,乃至为人生的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本文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出发,探索如何创设有效情趣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有效学习 ;理解;反思; 审美   有效学习又称有效率的学习。所谓“有效”主
期刊
【摘要】初中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自身及其与文化、经济和社会互动发展的时代性要求,在教学实践当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处于物理学习困难的状态中,本文立足教学实践,结合教学实例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原理,分析了初中生在物理学习中伴随学习过程产生的困境的原因,  提出了教师有效教学实践的策略,诸如提供学生认知自我。  【关键词】初中物理;学习困境成因;教学策略   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困境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源
期刊
长期以来,古文教学常侧重于字词的理解,以至于忽略了对文章意境、主旨及语言艺术的品味,因而古文教学很容易被异化为古汉语知识教学。事实上,记忆中的中学古文教学——诵读,也就是出声音地读,历来是学习文言文行之有效的方法。鲁迅先生笔下三味书屋中那位以寿镜吾为原型的私塾先生,“大声朗读”“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那种陶醉于诵读的情态,至今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当然,我们今天不
期刊
一、以读激兴趣  初中所选文言文大都短小精悍,用韵抑扬顿挫,用语清丽精美,读来朗朗上口。初中生正处诗情勃发的年华,喜欢朗读富有诗意的语言。以读激趣,为我所用,恰如其分。但是对于刚接触文言文的学生来说,怎样读出趣味需要教师引导激发。我采用了形式多样的读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视听跟读法:如教《三峡》,我就利用多媒体教学,伴着优美的画面,师生共同跟着配乐朗读,渐入佳境,读出了三峡的湍急美,清幽美,凄婉美
期刊
一、尊重学生的感受,激发学生思维火花  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解读文本,重视学生作为阅读主体的主动创造地位,重视学生自我感悟的机会与探究发现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配合学生的独立思考留出一定的时间、空间,尽可能地让他们用经验、情感对作品进行解读。  教师要“无限相信学生的潜能”。在教学中,教师应当营造一定的让学生得到充分施展才华、放飞自由心灵的空间。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强调让学生处在一种无拘
期刊
一、营造氛围,让互动扎根于灵魂的土壤  1.语言生动、幽默,有感染力  最近听过我校一些关于实施“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的公开课,有些老师在上过课后,往往会抱怨学生表情麻木、语言空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在备课中也要锤炼自己的语言,包括肢体语言,使之生动、幽默,富有激情,才能感染学生,进入情景,自觉开展“互动”,乐于探究。语言生动活泼,很容易为学生接受,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李咏主持的节目观众们
期刊
一、语言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基础  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关键。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积累,没有一定数量的美句名篇储备,这样腹中空空毫无写作素材而硬要挤出几百字的作文来,那只能是缘木求鱼了。语文课本中有大量的佳作美文,写人、叙事、描景、状物,无不充满着迷人的形式美、形象美和意韵美,而思想品德课本中的美文名句更是令人耳目一新。在学习时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因素。日常生活中大量的多层次的
期刊
一、走下讲台,教学生自己“动”起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目的”中明确规定: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提高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阅读能力从哪里来?只能从学生的阅读实践中来。打个很形象的比喻:站在河边学游泳,仅靠老师讲解游泳的知识与要领,仅靠观察各种物体在水中沉浮的现象,是学不会游泳的;只有亲自跳下水去试验,一次、两次、十次、几十次的实验,才学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