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的内涵在于发现人的价值,挖掘其潜能,发挥其个性。而每一个学生既是活生生的主体,又是素质教育的承担者和体现者。因此,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学生为主体是每一位教师从事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前提,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所以就应该立足于优化课堂教学,精心設计出生动的教学情境,从而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在教学中要尽可能让每名学生发挥出聪明才智,使其自主动手,提出自己的观点。每位教师要时刻以学生为主体,能够根据孩子们的认知规律来设计教学过程,做到因材施教,时刻联系实际,能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去。
关键词:主体;合作;探究;体验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在全面发展中逐步发挥出其核心地位。因此,随着学校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是时代进步和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在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又该如何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呢?下面就結合我在平时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情况,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把课堂的舞台交给学生,还学生自由的探索空间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认为如果改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场”,不但可以促使孩子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还可以使其数学思维的发展得到质的飞跃。所以,我在教学中力求以生为本,根据孩子们的认知规律精心设计问题,对所设置的探究问题,考虑到全体,由简到繁,适时拓展。同时分清角色,力求突出孩子们的主体和老师的主导作用,把课堂的舞台交给学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充分自由的探索空间。
例如,在教学“稍复杂的数字排列”时,我打破常规,让他们自己课堂预习,提出问题,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任其讨论,让他们产生认知冲突,我再适时引导,必要时让他们进行小组辩论。在教学“连线法”时,突出要求用怎样的算式表达,一下子把问题的难度加大。随即孩子们就主动动手、动脑探索,我在巡视的过程中适时地问“这是为什么呢?”孩子们会和刚刚学的“十位固定法”和“个位固定法”对比,发现此路不通。这样孩子们一定会在多种思维碰撞中得出结果,就水到渠成了。
二、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习方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是师生信息双向传递的控制系统。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反馈原理,可以及时调节教学过程。
在旧知识复习中,我采用提问、请学生上讲台板演和学生演示等手段,积极为新课做好铺垫。在新课结束后,我会出示多样化的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练习题,让孩子们根据所学知识独立探究,并让其叙述探究的过程,从而来培养学生的钻研进取精神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练习的教学中,开展各种竞赛,采用“抢答”“看谁的眼力好”“打擂台”“男女对抗赛”“小组对抗赛”“谁最牛”等形式,极大限度地激发了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把竞争意识有机地渗透到教学之中,从而激励学生去思考。
三、学以致用,生活体验
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的教育理念。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向学生渗透“数学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学好数学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的观念。发展学生的数学知识就离不开他们的生活经验,那么就要告知孩子们多留心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只有让孩子们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才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消化知识。有些数学知识不是通过课堂上传授就能得到的,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和发现,使其主动去探索,在探索过程中更多地接触和经历有关情境和事例,从而使孩子们更深刻、更具体地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在课间我把孩子们带到运动场上去走一走、跑一跑、测一测、量一量,让他们感受到50米、100米的距离;在春游的过程中使其感受1千米、10千米的路程;在学校的跳蚤市场和假日上菜市场中,让学生看一看、称一称、掂一掂水果和蔬菜的质量,让他们感知100克、1千克等的实际质量。这些活动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
总之,教育的内涵在于发现人的价值,挖掘其潜能,发挥其个性。而每一个学生既是活生生的主体,又是素质教育的承担者和体现者。因此,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学生为主体是我们每名教师从事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前提,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在教学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时刻注意学法指导,要给孩子们预留空间让他们去遐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他们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以此来提高孩子们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只有这样才算是抓住了教育发展的根本——以人为本!
参考文献:
[1]许浩.利用多媒体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6(10).
[2]蒙中辉.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5(9).
编辑 赵飞飞
关键词:主体;合作;探究;体验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在全面发展中逐步发挥出其核心地位。因此,随着学校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是时代进步和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在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又该如何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呢?下面就結合我在平时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情况,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把课堂的舞台交给学生,还学生自由的探索空间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认为如果改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场”,不但可以促使孩子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还可以使其数学思维的发展得到质的飞跃。所以,我在教学中力求以生为本,根据孩子们的认知规律精心设计问题,对所设置的探究问题,考虑到全体,由简到繁,适时拓展。同时分清角色,力求突出孩子们的主体和老师的主导作用,把课堂的舞台交给学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充分自由的探索空间。
例如,在教学“稍复杂的数字排列”时,我打破常规,让他们自己课堂预习,提出问题,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任其讨论,让他们产生认知冲突,我再适时引导,必要时让他们进行小组辩论。在教学“连线法”时,突出要求用怎样的算式表达,一下子把问题的难度加大。随即孩子们就主动动手、动脑探索,我在巡视的过程中适时地问“这是为什么呢?”孩子们会和刚刚学的“十位固定法”和“个位固定法”对比,发现此路不通。这样孩子们一定会在多种思维碰撞中得出结果,就水到渠成了。
二、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习方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是师生信息双向传递的控制系统。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反馈原理,可以及时调节教学过程。
在旧知识复习中,我采用提问、请学生上讲台板演和学生演示等手段,积极为新课做好铺垫。在新课结束后,我会出示多样化的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练习题,让孩子们根据所学知识独立探究,并让其叙述探究的过程,从而来培养学生的钻研进取精神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练习的教学中,开展各种竞赛,采用“抢答”“看谁的眼力好”“打擂台”“男女对抗赛”“小组对抗赛”“谁最牛”等形式,极大限度地激发了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把竞争意识有机地渗透到教学之中,从而激励学生去思考。
三、学以致用,生活体验
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的教育理念。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向学生渗透“数学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学好数学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的观念。发展学生的数学知识就离不开他们的生活经验,那么就要告知孩子们多留心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只有让孩子们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才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消化知识。有些数学知识不是通过课堂上传授就能得到的,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和发现,使其主动去探索,在探索过程中更多地接触和经历有关情境和事例,从而使孩子们更深刻、更具体地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在课间我把孩子们带到运动场上去走一走、跑一跑、测一测、量一量,让他们感受到50米、100米的距离;在春游的过程中使其感受1千米、10千米的路程;在学校的跳蚤市场和假日上菜市场中,让学生看一看、称一称、掂一掂水果和蔬菜的质量,让他们感知100克、1千克等的实际质量。这些活动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
总之,教育的内涵在于发现人的价值,挖掘其潜能,发挥其个性。而每一个学生既是活生生的主体,又是素质教育的承担者和体现者。因此,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学生为主体是我们每名教师从事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前提,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在教学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时刻注意学法指导,要给孩子们预留空间让他们去遐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他们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以此来提高孩子们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只有这样才算是抓住了教育发展的根本——以人为本!
参考文献:
[1]许浩.利用多媒体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6(10).
[2]蒙中辉.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5(9).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