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在正邦主要做两件事:一是大方向的决策,二是看人。但前提是不替老板做主。因此,我戏称自己为“双刀”食客。我和林总已经有近8年的缘分了,他至少有两个改变:不管小事了;脾气变好了。他的管理越来越进入哲学层面。
人这辈子是因缘驱使,并不是自己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
我从小就喜欢文学艺术,1960年,作为西安市委宣传部的培养对象,师从作家柳青下乡体验生活。我在农村接触到了惨烈的政治斗争,当时中国经济处于崩溃边缘。那年我18岁,年轻气盛,对人民公社制度提出异议,声援彭德怀,由此,以政治犯身份在北京入狱13年。这给我的灵魂打下深刻印记,我的一生都在思考政治和文化领域的问题。
由于政治犯的特殊性,在监狱里有很多“牛人”。像当时北大《广场》杂志的主编、副主编,1957年反右斗争的那批人,还有一些宗教人士,如当时著名的神学教授田志康,他对我影响很大,带着我读完了整个哲学史。出来后才知道,他和我分享的都是当时最时兴的哲学思想。我们背《资本论》、《反杜林论》,系统地研究了整套马克思主义理论,想搞明白中国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像我们那么用功去学马克思主义的,也只有在监狱了,外面的人都是拿它当饭碗。这段监狱时光练就了我的哲学功底。为了把一个东西搞明白,我从没有任何后顾之忧,破釜沉舟,不顾后果,是我一生最大的特点。
当官·出家·斗南怀瑾
1981年,我被彻底平反,回到西安市文化局工作,任戏剧研究所副所长,研究美学。当时国内美学热。像李泽厚、朱光潜、蔡仪的美学争论,我都介入过。在哲学领域,我写过文章批中央党校校长杨献真,他和毛泽东、艾思奇的哲学观点是对立的。我当时在《光明日报》、《文汇报》写过不少文章,俨然是一个艺术理论家。但在研究过程中,我发现人类现存的美学不够透彻,“什么是美?”这个终极问题说不清。由此,我转入人类文化学,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进入儒释道领域。
我1984年开始研究国学,搞了3年竟然没何搞明白,这是我此前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情况?我的个性是越搞不懂就越要搞懂,当时就是因为这个出家,希望到庙里有高僧指点。大约10年后,我大致搞懂了国学。1998年还俗,原因在于:一是国家对宗教管得很严;二是寺庙系统内部水平低,基本都是农民出身,没有真正能讲经的人。
还俗后,我开始写书。之所以针对南怀瑾,是因为我觉得当下中国解读经典水平最高的还是他,没有常识性错误,只是大方向和我不同。其他人硬伤太多,不值得一辩。
说来我的经历是够复杂的,我不想哪个地方是我该去的,或是我不该去的,我想的是到了一个地方,我在这里的生命活动包含的社会进步是什么,这是我考虑任何问题的出发点。任何地方,我不怕你多污浊,不怕你多高雅,你高雅我更高雅,你污浊我更污浊,但在这个过程中,我永远守住自己的心。
幕僚要当张良,不当韩信
和正邦集团林总的缘分起于我写的书。他读了我的《老子我说》后很受触动,让我去正邦讲《道德经》。我讲完第一章,所有人都像听天书一样。他不放弃,花钱把我“养”起来,让我去参加他们的会议,提建议。2003年下半年开始,我就住在正邦了。我和林总的关系就一句话:林总慈善,把一个老人养起来,能说两句说两句,能聊就聊聊天,大有孟尝君养食客的感觉。
只做两件事我在正邦主要做两件事。一是大方向的决策。我长期关注宏观经济和文化的变化,对中国产业经济走向有自己的看法,重要会议我都参与,尤其是方向性会议。开会时一般不说话,听他们发言,观察他们。二是看人,哪个人能用,能用到什么程度,哪个人可以大用,林总基本会听我的意见,但前提是我从不替他做主。因此,我戏称自己为“双刀”食客,就做两件事,其他的事情都不管。
我觉得自己看人还是挺准的,这或许和我长期搞文学有关系。文艺理论者,不仅是把作品看透,更重要的是看作者骨头里是什么,透过作品看作者,从作者看社会。我看鲁迅的作品,他就活在我眼前;我在西安和贾平凹一起10年了,他的灵魂我是懂的。
做幕僚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捕捉到老板的思维,清楚他的优缺点。表扬是硬功夫,在表扬中诱导,在诱导中表扬。老板肯定有过人之处,他一冒光就要肯定。幕僚是一种诱导,不是教化。要擅于捕捉他的闪光点。老去教化,人家是会反感的。老板都很聪明,点一点就好了,用不着喋喋不休。至于执行,我们只是提醒,执行是他的缘分,不执行也是他的缘分。
林总文化水平不高,我和他聊企业很少,多是聊文化、聊社会、聊经济、聊政策、聊人生、聊生命、聊宇宙,等等,使他的眼界、心胸、文明层次上去,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人都是被自己盖住的,生命永远是要自己对付自己,因此对自己要洞若观火,就是不要被自己的观念盖死。智慧不是想出来的、分析来的、学来的,当没有东西遮盖你的时候,你就有了,这在国学里面叫“致良知”。我和林总是朋友,是聊天的对象,是哥们。2003年至今,我们已经有近8年的缘分了,我觉得他至少有两个改变:不管小事了;脾气变好了。他的管理越来越进入哲学层面。
老板通了,企业就顺了正邦在文化方面的进步比其他企业强。顺着中国“宁为鸡头,不当凤尾”的文化,正邦打破“小地主”的自私和“自耕农”的局限,确立了“投资能人”的裂变策略,在全国建立几十个合作公司,正邦只管投资和方向,具体经营从来不管,彻底放开,一年最多开一次会。下一步是准备对合作公司施行分拆上市,如果每年纯利润超过3000万元,我们就从股市上分拆,帮它们上市,使正邦真正成为老板的孵化器。
刘永好的发展靠资本,正邦靠文化。人人让你做老板,层层让你当老板。文化理顺了,企业发展就快了。以正邦在山东为例,2003~2005年,每年最多不到100万元利润,今年纯利润要超过一个亿,在山东排到前三名了。在养殖业这块,正邦的利润和合作公司的利润各占一半,这在全国是没有的。
做幕僚不要急于表现自己的智慧,老觉得自己先知先觉会适得其反。给老板做幕僚一定是投石问路,不断点他,都是他干的,和我没关系,我不过是敲敲边鼓。但如果是根本的方向性错误,我一定要去挡住。过去正邦想搞多元化,我不表态,不表态也就已经表态了,最后都退出来了。幕僚要学会当张良,不要当韩信。不要利益,不要身份,不要成功,点到为止,走一步算一步,不要功高盖主,更不能蔑视老板。永远记着,你的智慧不会比老板高,你是个帮闲的,帮忙的都算不上。心态要好。天地就是我的庙,大街上我都能睡觉。生命是一个整体,任何事都只是个缘熟缘不熟的问题,走着再说,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自然会通的。
走过正邦8年,我的作用,平时看不见,回头一看就明白了。
这8年,我自己的变化非常大。正邦在全国80%的子公司我都去跑过,投资超过1000万元的,都会去实地看看。自己要比老板看得透得多,才能出主意,不能以其昏昏,致人昭昭。把国学和社会经济生活结合起来,这是我在正邦最大的捕获。我现在明白中国传统_文化为什么会走到绝境了,就在于中国文化在王船山之后,没有人再把文化和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结合在一起了。
我这辈子永远充满希望,不知道什么是失望。通过几十年的努力,我把牛命的奥秘搞清楚了。生命是一个整体,宇宙不死我不死,我的智慧是宇宙给的,这就是佛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相、无寿者相”的思考。我对自己永远充满自信,你给我一个平台我就闪光,那就是我的阵地。即使是监狱,也给我提供了非常好的学习机会。回头想想,在监狱十几年,刚好避过了“文革”,如果不在监狱,我估计是活不过来的。所以,这该怎么说呢?
现在我是赶上什么干什么,摸着石头过人生,不敢有计划。但我还要做两件事:一是为中国文化正本清源,现在台湾人的干扰太大,尤其是新儒家,另外,中国古代经文我还有好多没去解读;二是将中国文化融入到今天的社会进步中,正邦给了我一个平台,了解正邦的过程,就是了解社会的过程,用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去梳理企业这个基本社会细胞,将中国文化尽快引入现实。因此,我和林总是双赢的。
人这辈子是因缘驱使,并不是自己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
我从小就喜欢文学艺术,1960年,作为西安市委宣传部的培养对象,师从作家柳青下乡体验生活。我在农村接触到了惨烈的政治斗争,当时中国经济处于崩溃边缘。那年我18岁,年轻气盛,对人民公社制度提出异议,声援彭德怀,由此,以政治犯身份在北京入狱13年。这给我的灵魂打下深刻印记,我的一生都在思考政治和文化领域的问题。
由于政治犯的特殊性,在监狱里有很多“牛人”。像当时北大《广场》杂志的主编、副主编,1957年反右斗争的那批人,还有一些宗教人士,如当时著名的神学教授田志康,他对我影响很大,带着我读完了整个哲学史。出来后才知道,他和我分享的都是当时最时兴的哲学思想。我们背《资本论》、《反杜林论》,系统地研究了整套马克思主义理论,想搞明白中国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像我们那么用功去学马克思主义的,也只有在监狱了,外面的人都是拿它当饭碗。这段监狱时光练就了我的哲学功底。为了把一个东西搞明白,我从没有任何后顾之忧,破釜沉舟,不顾后果,是我一生最大的特点。
当官·出家·斗南怀瑾
1981年,我被彻底平反,回到西安市文化局工作,任戏剧研究所副所长,研究美学。当时国内美学热。像李泽厚、朱光潜、蔡仪的美学争论,我都介入过。在哲学领域,我写过文章批中央党校校长杨献真,他和毛泽东、艾思奇的哲学观点是对立的。我当时在《光明日报》、《文汇报》写过不少文章,俨然是一个艺术理论家。但在研究过程中,我发现人类现存的美学不够透彻,“什么是美?”这个终极问题说不清。由此,我转入人类文化学,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进入儒释道领域。
我1984年开始研究国学,搞了3年竟然没何搞明白,这是我此前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情况?我的个性是越搞不懂就越要搞懂,当时就是因为这个出家,希望到庙里有高僧指点。大约10年后,我大致搞懂了国学。1998年还俗,原因在于:一是国家对宗教管得很严;二是寺庙系统内部水平低,基本都是农民出身,没有真正能讲经的人。
还俗后,我开始写书。之所以针对南怀瑾,是因为我觉得当下中国解读经典水平最高的还是他,没有常识性错误,只是大方向和我不同。其他人硬伤太多,不值得一辩。
说来我的经历是够复杂的,我不想哪个地方是我该去的,或是我不该去的,我想的是到了一个地方,我在这里的生命活动包含的社会进步是什么,这是我考虑任何问题的出发点。任何地方,我不怕你多污浊,不怕你多高雅,你高雅我更高雅,你污浊我更污浊,但在这个过程中,我永远守住自己的心。
幕僚要当张良,不当韩信
和正邦集团林总的缘分起于我写的书。他读了我的《老子我说》后很受触动,让我去正邦讲《道德经》。我讲完第一章,所有人都像听天书一样。他不放弃,花钱把我“养”起来,让我去参加他们的会议,提建议。2003年下半年开始,我就住在正邦了。我和林总的关系就一句话:林总慈善,把一个老人养起来,能说两句说两句,能聊就聊聊天,大有孟尝君养食客的感觉。
只做两件事我在正邦主要做两件事。一是大方向的决策。我长期关注宏观经济和文化的变化,对中国产业经济走向有自己的看法,重要会议我都参与,尤其是方向性会议。开会时一般不说话,听他们发言,观察他们。二是看人,哪个人能用,能用到什么程度,哪个人可以大用,林总基本会听我的意见,但前提是我从不替他做主。因此,我戏称自己为“双刀”食客,就做两件事,其他的事情都不管。
我觉得自己看人还是挺准的,这或许和我长期搞文学有关系。文艺理论者,不仅是把作品看透,更重要的是看作者骨头里是什么,透过作品看作者,从作者看社会。我看鲁迅的作品,他就活在我眼前;我在西安和贾平凹一起10年了,他的灵魂我是懂的。
做幕僚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捕捉到老板的思维,清楚他的优缺点。表扬是硬功夫,在表扬中诱导,在诱导中表扬。老板肯定有过人之处,他一冒光就要肯定。幕僚是一种诱导,不是教化。要擅于捕捉他的闪光点。老去教化,人家是会反感的。老板都很聪明,点一点就好了,用不着喋喋不休。至于执行,我们只是提醒,执行是他的缘分,不执行也是他的缘分。
林总文化水平不高,我和他聊企业很少,多是聊文化、聊社会、聊经济、聊政策、聊人生、聊生命、聊宇宙,等等,使他的眼界、心胸、文明层次上去,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人都是被自己盖住的,生命永远是要自己对付自己,因此对自己要洞若观火,就是不要被自己的观念盖死。智慧不是想出来的、分析来的、学来的,当没有东西遮盖你的时候,你就有了,这在国学里面叫“致良知”。我和林总是朋友,是聊天的对象,是哥们。2003年至今,我们已经有近8年的缘分了,我觉得他至少有两个改变:不管小事了;脾气变好了。他的管理越来越进入哲学层面。
老板通了,企业就顺了正邦在文化方面的进步比其他企业强。顺着中国“宁为鸡头,不当凤尾”的文化,正邦打破“小地主”的自私和“自耕农”的局限,确立了“投资能人”的裂变策略,在全国建立几十个合作公司,正邦只管投资和方向,具体经营从来不管,彻底放开,一年最多开一次会。下一步是准备对合作公司施行分拆上市,如果每年纯利润超过3000万元,我们就从股市上分拆,帮它们上市,使正邦真正成为老板的孵化器。
刘永好的发展靠资本,正邦靠文化。人人让你做老板,层层让你当老板。文化理顺了,企业发展就快了。以正邦在山东为例,2003~2005年,每年最多不到100万元利润,今年纯利润要超过一个亿,在山东排到前三名了。在养殖业这块,正邦的利润和合作公司的利润各占一半,这在全国是没有的。
做幕僚不要急于表现自己的智慧,老觉得自己先知先觉会适得其反。给老板做幕僚一定是投石问路,不断点他,都是他干的,和我没关系,我不过是敲敲边鼓。但如果是根本的方向性错误,我一定要去挡住。过去正邦想搞多元化,我不表态,不表态也就已经表态了,最后都退出来了。幕僚要学会当张良,不要当韩信。不要利益,不要身份,不要成功,点到为止,走一步算一步,不要功高盖主,更不能蔑视老板。永远记着,你的智慧不会比老板高,你是个帮闲的,帮忙的都算不上。心态要好。天地就是我的庙,大街上我都能睡觉。生命是一个整体,任何事都只是个缘熟缘不熟的问题,走着再说,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自然会通的。
走过正邦8年,我的作用,平时看不见,回头一看就明白了。
这8年,我自己的变化非常大。正邦在全国80%的子公司我都去跑过,投资超过1000万元的,都会去实地看看。自己要比老板看得透得多,才能出主意,不能以其昏昏,致人昭昭。把国学和社会经济生活结合起来,这是我在正邦最大的捕获。我现在明白中国传统_文化为什么会走到绝境了,就在于中国文化在王船山之后,没有人再把文化和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结合在一起了。
我这辈子永远充满希望,不知道什么是失望。通过几十年的努力,我把牛命的奥秘搞清楚了。生命是一个整体,宇宙不死我不死,我的智慧是宇宙给的,这就是佛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相、无寿者相”的思考。我对自己永远充满自信,你给我一个平台我就闪光,那就是我的阵地。即使是监狱,也给我提供了非常好的学习机会。回头想想,在监狱十几年,刚好避过了“文革”,如果不在监狱,我估计是活不过来的。所以,这该怎么说呢?
现在我是赶上什么干什么,摸着石头过人生,不敢有计划。但我还要做两件事:一是为中国文化正本清源,现在台湾人的干扰太大,尤其是新儒家,另外,中国古代经文我还有好多没去解读;二是将中国文化融入到今天的社会进步中,正邦给了我一个平台,了解正邦的过程,就是了解社会的过程,用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去梳理企业这个基本社会细胞,将中国文化尽快引入现实。因此,我和林总是双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