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今的孩子在家里成了核心,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多数较差。本文从家庭和幼儿园两个父母分析了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原因,提出了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方法措施。
【关键词】幼儿;自理能力;家园配合
现在幼儿园的孩子,特别是小班的孩子,不会独立吃饭的有,不会独立大小便的幼儿也有……生活自理能力差,成了当代独生子女的一大弊病。如何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我认为应该家园共同努力才可以。下面本人就多年的幼儿教育经验谈一下自己肤浅的看法。
一、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原因
1.孩子在家里的时候,本来应该自己做的事情被父母或者爷爷奶奶替做了,让孩子失去了锻炼的机会。如今的家庭,孩子成为每个家庭的核心,在家许多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许多爷爷奶奶为了减轻孩子的负担,认为喂孩子吃饭、帮孩子穿脱衣裤是义不容辞的事。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小,能力差,自我服务是孩子以后的事,这些事等到孩子长大了也就了自然会了,现在根本不需要考虑这些事情;这样,溺爱孩子的家长包办代替了一切。造成孩子自理能力差、不爱劳动、懒惰等不良后果,养成了依赖性强、独立性差、能力弱等弊病,这对他们的将来及其不利,有直接的负面影响。
2.在幼儿园,有的老师怕麻烦,懒于教孩子自理而是代替孩子做本来应该他们自己做的事情。现在幼儿园的孩子也越来越多,老师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有的老师在很多时候怕麻烦,嫌孩子动作慢,认为与其等孩子自己做好太麻烦,倒不如自己帮孩子做。
二、幼儿自理能力培养方法措施
首先,我们要转变家长的观念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的自理能力是大了以后的事情,3、4岁的孩子应该在父母的怀抱里,根本不需要自理,孩子的吃饭、穿脱衣服等生活技能是不用训练的,因为小孩小,长大自然就会;有的虽然有“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这一观念,但却不能落实到实处,久而久之,孩子也就丧失了独立能力。所以转变家长的观念至关重要。我们要利用家长会或者印发资料的形式,让家长充分认识培养幼儿独立性的重要性。
独立性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也是幼儿日后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条件。有研究表明,二岁到三岁的孩子手的动作发展已经具有操作能力,具有独立意识,时常产生“我来做”的想法,对于孩子正在萌发的独立意识,大人一定要予于重视、支持和鼓励。而家长的教养态度和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的水平存在着较强的对应关系。家长教养态度是重视型的,能放手教、耐心教的,孩子的自理能力就强;家长教养态度是放任型的,顺其自然,想到时教一点,孩子的自理能力就一般;家长教养态度是保护型的,事事都包办、代替的,孩子的自理能力最差。因此引导家长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教育的当务之急。为了从根本上改变家长的教养态度和教育观念,就要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家长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幼儿独立性的重要,从而促进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
其次,幼儿园要把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
1.让幼儿在游戏中培养自理能力
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幼儿园的生活游戏与学习是分不开的。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需要游戏的方式才能更好的学习与生活,所以老师在引导小班幼儿学习的过程中,必须选择与小班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通过一日生活活动的不断操作、探究、重复来帮助小班幼儿建立积累生活自理经验。
幼儿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 对于一些描述具体事物的生活现象的语言较易接受, 因此应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激起幼儿学习一些枯燥的劳动技能的兴趣和愿望。在幼儿入园时可以经常播放洗手、穿衣的儿歌、顺口溜、歌曲,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小技能;教学活动中安排关于自理方面的内容,让幼儿在正规的教学活动中学习自理能力方面的知识技巧;在游戏活动中,则安排一系列生活工作游戏,让孩子在区角活动中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得到生活体验,得到生活能力锻炼。通过游戏,不仅让孩子们感受了有趣的游戏活动,更培养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2.让儿歌故事成为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手段
故事、儿歌对孩子具有无穷的魅力。故事中形象真切的人物与动物深深感染着孩子。如“大公鸡和漏嘴巴”“妈妈,我长大了”“小妹妹当检查员”等,因此老师经常给孩子讲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念一些琅琅上口的儿歌,让幼儿在文学活动中汲取知识力量,知道自理能力的重要、可贵。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引用,在平时的游戏、日常生活中都可坐下来讲一讲,念一念。
家长在家时,更是可以运用亲子阅读、陪孩子一起看电视、为孩子购买碟片等手段进行文学的熏陶,通过文学作品中生动的情节、鲜明的形象来感染和影响孩子, 激发幼儿生活自理的兴趣,培养孩子的自理意识。
3.充分利用孩子的模仿能力,在言传身教中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小班幼儿年龄小,辨别是非能力差,模仿力强,他们模仿的主要对象就是老师和家长,在他们眼中,大人是对的,特别是老师是有权威的,言行举止具有很大的感染力。为此,老师要时刻检点自己的行为,真正成为孩子的表率。自己能做的事千万自己做,在老师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自然也就养成良好的自理能力。技能的形成是一个反复的过程,还要注意以后的巩固练习。要经常督促、检查、提醒幼儿,使良好的习惯得到不断的强化,逐步形成自觉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训练幼儿的自理能力。还可以激发幼儿的好胜心,因为孩子活泼好动,有时,一句不经意的话就可以激起他的好胜心,跃跃欲试。要抓住幼儿这一特点,设计一些有趣的比赛活动,以竞争促发展,促进幼儿自理能力的提高。自理能力提高了,就要培养坚强的意志,使孩子更有恒心解决各种问题,遇到困难时不会退缩,而是大胆前进,使自己不断的成长。
总之,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不是靠一两次的教育、说教就能奏效的。它需要家园正确教养的观念,明确合理的目标,持之以恒的耐心,坚实一致的态度,和蔼浅显的语言,还要有一颗无私包容、甘于奉献的爱心。老师、家长都要为孩子做好示范作用,为孩子创设锻炼的机会,在孩子操作的过程中,要多指导、不包办,多鼓励、少指责,多等待、少急躁。相信在老师、家长、孩子多方面共同努力下,孩子的自理能力一定会有可喜的成绩。
【关键词】幼儿;自理能力;家园配合
现在幼儿园的孩子,特别是小班的孩子,不会独立吃饭的有,不会独立大小便的幼儿也有……生活自理能力差,成了当代独生子女的一大弊病。如何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我认为应该家园共同努力才可以。下面本人就多年的幼儿教育经验谈一下自己肤浅的看法。
一、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原因
1.孩子在家里的时候,本来应该自己做的事情被父母或者爷爷奶奶替做了,让孩子失去了锻炼的机会。如今的家庭,孩子成为每个家庭的核心,在家许多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许多爷爷奶奶为了减轻孩子的负担,认为喂孩子吃饭、帮孩子穿脱衣裤是义不容辞的事。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小,能力差,自我服务是孩子以后的事,这些事等到孩子长大了也就了自然会了,现在根本不需要考虑这些事情;这样,溺爱孩子的家长包办代替了一切。造成孩子自理能力差、不爱劳动、懒惰等不良后果,养成了依赖性强、独立性差、能力弱等弊病,这对他们的将来及其不利,有直接的负面影响。
2.在幼儿园,有的老师怕麻烦,懒于教孩子自理而是代替孩子做本来应该他们自己做的事情。现在幼儿园的孩子也越来越多,老师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有的老师在很多时候怕麻烦,嫌孩子动作慢,认为与其等孩子自己做好太麻烦,倒不如自己帮孩子做。
二、幼儿自理能力培养方法措施
首先,我们要转变家长的观念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的自理能力是大了以后的事情,3、4岁的孩子应该在父母的怀抱里,根本不需要自理,孩子的吃饭、穿脱衣服等生活技能是不用训练的,因为小孩小,长大自然就会;有的虽然有“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这一观念,但却不能落实到实处,久而久之,孩子也就丧失了独立能力。所以转变家长的观念至关重要。我们要利用家长会或者印发资料的形式,让家长充分认识培养幼儿独立性的重要性。
独立性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也是幼儿日后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条件。有研究表明,二岁到三岁的孩子手的动作发展已经具有操作能力,具有独立意识,时常产生“我来做”的想法,对于孩子正在萌发的独立意识,大人一定要予于重视、支持和鼓励。而家长的教养态度和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的水平存在着较强的对应关系。家长教养态度是重视型的,能放手教、耐心教的,孩子的自理能力就强;家长教养态度是放任型的,顺其自然,想到时教一点,孩子的自理能力就一般;家长教养态度是保护型的,事事都包办、代替的,孩子的自理能力最差。因此引导家长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教育的当务之急。为了从根本上改变家长的教养态度和教育观念,就要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家长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幼儿独立性的重要,从而促进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
其次,幼儿园要把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
1.让幼儿在游戏中培养自理能力
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幼儿园的生活游戏与学习是分不开的。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需要游戏的方式才能更好的学习与生活,所以老师在引导小班幼儿学习的过程中,必须选择与小班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通过一日生活活动的不断操作、探究、重复来帮助小班幼儿建立积累生活自理经验。
幼儿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 对于一些描述具体事物的生活现象的语言较易接受, 因此应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激起幼儿学习一些枯燥的劳动技能的兴趣和愿望。在幼儿入园时可以经常播放洗手、穿衣的儿歌、顺口溜、歌曲,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小技能;教学活动中安排关于自理方面的内容,让幼儿在正规的教学活动中学习自理能力方面的知识技巧;在游戏活动中,则安排一系列生活工作游戏,让孩子在区角活动中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得到生活体验,得到生活能力锻炼。通过游戏,不仅让孩子们感受了有趣的游戏活动,更培养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2.让儿歌故事成为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手段
故事、儿歌对孩子具有无穷的魅力。故事中形象真切的人物与动物深深感染着孩子。如“大公鸡和漏嘴巴”“妈妈,我长大了”“小妹妹当检查员”等,因此老师经常给孩子讲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念一些琅琅上口的儿歌,让幼儿在文学活动中汲取知识力量,知道自理能力的重要、可贵。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引用,在平时的游戏、日常生活中都可坐下来讲一讲,念一念。
家长在家时,更是可以运用亲子阅读、陪孩子一起看电视、为孩子购买碟片等手段进行文学的熏陶,通过文学作品中生动的情节、鲜明的形象来感染和影响孩子, 激发幼儿生活自理的兴趣,培养孩子的自理意识。
3.充分利用孩子的模仿能力,在言传身教中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小班幼儿年龄小,辨别是非能力差,模仿力强,他们模仿的主要对象就是老师和家长,在他们眼中,大人是对的,特别是老师是有权威的,言行举止具有很大的感染力。为此,老师要时刻检点自己的行为,真正成为孩子的表率。自己能做的事千万自己做,在老师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自然也就养成良好的自理能力。技能的形成是一个反复的过程,还要注意以后的巩固练习。要经常督促、检查、提醒幼儿,使良好的习惯得到不断的强化,逐步形成自觉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训练幼儿的自理能力。还可以激发幼儿的好胜心,因为孩子活泼好动,有时,一句不经意的话就可以激起他的好胜心,跃跃欲试。要抓住幼儿这一特点,设计一些有趣的比赛活动,以竞争促发展,促进幼儿自理能力的提高。自理能力提高了,就要培养坚强的意志,使孩子更有恒心解决各种问题,遇到困难时不会退缩,而是大胆前进,使自己不断的成长。
总之,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不是靠一两次的教育、说教就能奏效的。它需要家园正确教养的观念,明确合理的目标,持之以恒的耐心,坚实一致的态度,和蔼浅显的语言,还要有一颗无私包容、甘于奉献的爱心。老师、家长都要为孩子做好示范作用,为孩子创设锻炼的机会,在孩子操作的过程中,要多指导、不包办,多鼓励、少指责,多等待、少急躁。相信在老师、家长、孩子多方面共同努力下,孩子的自理能力一定会有可喜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