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怎样才能上好小学语文课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掌握什么呢?从教学方面来谈,最初要掌握教材的结构。纵观小学教材,都由八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都有4篇课文。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的编排与2-12册不同,因为它注重幼小衔接,做到平稳过渡。本册教科书包括“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几个部分。识字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全册要求认识400个常用字,写其中100个笔画简单的字。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材的结构 识字 笔画
一、引导探究学习
在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发现,引导他们去发现和探究问题。这样远比教师直接传授给学生东西让他们兴奋得多。比如在讲《端午日》这一课时,根据课文内容,我事先设计了几个题目:
沈从文其人其事;端午节的来历;端午节的风俗习惯;湘西凤凰的美丽风光;沈从文的作品简介(《边城》、《长河》)。
确定这几个与课文有关的题目之后,我再给学生提出要求:
5个学习小组按不同题目查找资料,每小组推出一位发言人;在课余时间收集和整理资料,不断分析和互相交流;拿出一节课的时间做小组汇总分析,一起确定所需要的信息,准备在下一次“展示会”上展示。
这几个题目让学生很感兴趣,他们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有的上网收集资料,有的在图书馆一泡半天,有的跑到书店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在这期间,我并不是对此不闻不问,撒手不管。因为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总会遇见各式各样的问题,我会很关注学生的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帮助他们解决。
这样的准备使我看到了学生真我的风采。在展示会上,每个小组拿出的东西异彩纷呈。有关于沈从文的幻灯片,作家照片、故居图片、生平介绍等等一应俱全;有介绍沈从文的故乡湘西凤凰的美景图,做成了精美的powerpoint形式,秀丽的青山、澄清的碧水、古朴的吊脚楼、盛装迎新的苗家人,让没去过凤凰的同学们叹为观止;有关于端午节九种来历和风俗习惯的详细介绍,让大家知道了端午节除了是为纪念屈原以外,原来还有其他的来历和说法,增长了同学们的见识;有学生自己做的和自己四处收集的跟端午节有关的风俗饰品。如布老虎、线粽子等等,色彩艳丽,生动逼真;有对沈从文的另两部作品《边城》和《长河》的详细介绍,以及学生自己对文章的透彻独到的感悟赏析。
这些生动详实的展示让学生和我眼界大开。学生们笑逐颜开,注意力十分集中,课堂上不时传出阵阵的惊叹声和热烈的掌声。他们或为湘西凤凰的美景惊叹声,或为沈从文的求学精神感动,或为一个个精致可爱的端午节饰品而欢笑,或为《边城》中美丽而痴情的翠翠而动情。这节课使学生印象十分深刻,许多学生在当天的日记里记下了他们在这节课上的美好感受。他们说:“今天的语文课生动有趣。同学们大显身手,短短的一节语文课我们学到了许多以前课上学不到的知识,我们真希望以后多上这样的课。”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一节语文课堂上好的关键是有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在那样的课堂上,教师起主导作用,带领着学生畅游在语文乐园里,让学生身心愉悦地接受新知识。老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要用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在新课改的今天,老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已经不再可取,早应该遭到摒弃。现在,教育技术发达而先进,我们要借助多媒体的力量让课堂变得鲜活生动,年轻的老师可以向经验丰富的老师请教,年老的老师可以吸收年轻老师先进的思想,取长补短,让自己的课堂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老师讲得生机勃勃,学生学得兴趣盎然。(2)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要巧妙地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课堂上只有引导学生处在一种探究知识的阶段,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才能精力充沛地上课,积极地吸收消化新知识。师生创造良好互动的课堂,才有和谐愉悦的气氛,语文课才能上得精彩。
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新课标明确指出,课堂上老师需要和学生互动。在语文课上也不例外,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老师作为引导者,要注意挖掘他们的潜力,让他们对上语文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1.创造活泼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才会自主地学习,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學生在学习中享受乐趣,才能树立探索知识的信心,培养能力。在学生有了自己的见解之后,老师要及时地给予表扬:比如“你回答得真棒!我都没有想到呢!”“你的声音真洪亮!”在学生因为胆怯而不敢回答问题的时候,要用自己的鼓励,带领学生一步步树立自信,表达自己的观点。当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的鼓励的时候,课堂气氛就会变得融洽而和谐。
2.调动学生的感官思维,让学生在互动和讨论中学习
每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个体,他们的思维是不一样的,老师不能对学生搞“一刀切”,要对他们新奇的见解鼓励表扬,哪怕只有一些可取的地方也要因势利导,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发表不同的意见。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的时候,鼓励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培养思维能力,表达思想,让其他同学认真听,再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讨论中加深对问题的感悟。这样学生会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四、布置课堂作业,巩固知识
处在活泼好动年纪的小学生,知识学得快,忘得也快,这就需要语文老师根据所学的课堂知识,设置与之相关的作业,可以是课后的练习,也可以是随笔练习。比如,在学完了《欢庆》以后,可以让学生写一写从课文中学到的短语,文中有几个表示颜色的词,有几个表示欢乐气氛的词,等等。还可以布置一些难度大的作业,比如:用自己的话写一写对祖国妈妈生日的祝福。学生在完成作业了之后,教师要给予及时批改和反馈,对完成情况好的同学表扬,并当堂给学生们传阅他的作业,让其他学生向他学习,这样,调动起了全班同学复习的积极性,完成了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另外,老师可以布置一些关于阅读方面的作业,小学生多读书对语文课的学习是大有裨益的,课外阅读,既是对学生课外知识的延伸,又是对当堂知识的巩固。当学完一课后,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课下阅读有关题材或者与这个作者相关的其他作品,让学生对本课的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学生的阅读面宽了,语文知识自然就巩固了。
总而言之,上好语文课是每一位语文老师的心愿,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面临的问题,只要我们调动起一切积极的因素,让语文课活起来、动起来,气氛融洽起来,相信,语文课堂生机勃勃的春天不远就会到来。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材的结构 识字 笔画
一、引导探究学习
在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发现,引导他们去发现和探究问题。这样远比教师直接传授给学生东西让他们兴奋得多。比如在讲《端午日》这一课时,根据课文内容,我事先设计了几个题目:
沈从文其人其事;端午节的来历;端午节的风俗习惯;湘西凤凰的美丽风光;沈从文的作品简介(《边城》、《长河》)。
确定这几个与课文有关的题目之后,我再给学生提出要求:
5个学习小组按不同题目查找资料,每小组推出一位发言人;在课余时间收集和整理资料,不断分析和互相交流;拿出一节课的时间做小组汇总分析,一起确定所需要的信息,准备在下一次“展示会”上展示。
这几个题目让学生很感兴趣,他们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有的上网收集资料,有的在图书馆一泡半天,有的跑到书店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在这期间,我并不是对此不闻不问,撒手不管。因为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总会遇见各式各样的问题,我会很关注学生的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帮助他们解决。
这样的准备使我看到了学生真我的风采。在展示会上,每个小组拿出的东西异彩纷呈。有关于沈从文的幻灯片,作家照片、故居图片、生平介绍等等一应俱全;有介绍沈从文的故乡湘西凤凰的美景图,做成了精美的powerpoint形式,秀丽的青山、澄清的碧水、古朴的吊脚楼、盛装迎新的苗家人,让没去过凤凰的同学们叹为观止;有关于端午节九种来历和风俗习惯的详细介绍,让大家知道了端午节除了是为纪念屈原以外,原来还有其他的来历和说法,增长了同学们的见识;有学生自己做的和自己四处收集的跟端午节有关的风俗饰品。如布老虎、线粽子等等,色彩艳丽,生动逼真;有对沈从文的另两部作品《边城》和《长河》的详细介绍,以及学生自己对文章的透彻独到的感悟赏析。
这些生动详实的展示让学生和我眼界大开。学生们笑逐颜开,注意力十分集中,课堂上不时传出阵阵的惊叹声和热烈的掌声。他们或为湘西凤凰的美景惊叹声,或为沈从文的求学精神感动,或为一个个精致可爱的端午节饰品而欢笑,或为《边城》中美丽而痴情的翠翠而动情。这节课使学生印象十分深刻,许多学生在当天的日记里记下了他们在这节课上的美好感受。他们说:“今天的语文课生动有趣。同学们大显身手,短短的一节语文课我们学到了许多以前课上学不到的知识,我们真希望以后多上这样的课。”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一节语文课堂上好的关键是有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在那样的课堂上,教师起主导作用,带领着学生畅游在语文乐园里,让学生身心愉悦地接受新知识。老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要用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在新课改的今天,老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已经不再可取,早应该遭到摒弃。现在,教育技术发达而先进,我们要借助多媒体的力量让课堂变得鲜活生动,年轻的老师可以向经验丰富的老师请教,年老的老师可以吸收年轻老师先进的思想,取长补短,让自己的课堂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老师讲得生机勃勃,学生学得兴趣盎然。(2)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要巧妙地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课堂上只有引导学生处在一种探究知识的阶段,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才能精力充沛地上课,积极地吸收消化新知识。师生创造良好互动的课堂,才有和谐愉悦的气氛,语文课才能上得精彩。
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新课标明确指出,课堂上老师需要和学生互动。在语文课上也不例外,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老师作为引导者,要注意挖掘他们的潜力,让他们对上语文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1.创造活泼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才会自主地学习,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學生在学习中享受乐趣,才能树立探索知识的信心,培养能力。在学生有了自己的见解之后,老师要及时地给予表扬:比如“你回答得真棒!我都没有想到呢!”“你的声音真洪亮!”在学生因为胆怯而不敢回答问题的时候,要用自己的鼓励,带领学生一步步树立自信,表达自己的观点。当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的鼓励的时候,课堂气氛就会变得融洽而和谐。
2.调动学生的感官思维,让学生在互动和讨论中学习
每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个体,他们的思维是不一样的,老师不能对学生搞“一刀切”,要对他们新奇的见解鼓励表扬,哪怕只有一些可取的地方也要因势利导,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发表不同的意见。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的时候,鼓励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培养思维能力,表达思想,让其他同学认真听,再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讨论中加深对问题的感悟。这样学生会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四、布置课堂作业,巩固知识
处在活泼好动年纪的小学生,知识学得快,忘得也快,这就需要语文老师根据所学的课堂知识,设置与之相关的作业,可以是课后的练习,也可以是随笔练习。比如,在学完了《欢庆》以后,可以让学生写一写从课文中学到的短语,文中有几个表示颜色的词,有几个表示欢乐气氛的词,等等。还可以布置一些难度大的作业,比如:用自己的话写一写对祖国妈妈生日的祝福。学生在完成作业了之后,教师要给予及时批改和反馈,对完成情况好的同学表扬,并当堂给学生们传阅他的作业,让其他学生向他学习,这样,调动起了全班同学复习的积极性,完成了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另外,老师可以布置一些关于阅读方面的作业,小学生多读书对语文课的学习是大有裨益的,课外阅读,既是对学生课外知识的延伸,又是对当堂知识的巩固。当学完一课后,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课下阅读有关题材或者与这个作者相关的其他作品,让学生对本课的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学生的阅读面宽了,语文知识自然就巩固了。
总而言之,上好语文课是每一位语文老师的心愿,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面临的问题,只要我们调动起一切积极的因素,让语文课活起来、动起来,气氛融洽起来,相信,语文课堂生机勃勃的春天不远就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