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一直是困扰语文老师的一个难题,如何充分利用地方校本资源,培养学生习作兴趣,提高学生快乐、自主作文水平,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2008年伊始我校结合校情和地方特色申请了江西省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挖掘地方校本资源,引导学生快乐作文》经过两年的实践,让学生写身边的人、事、物,感悟现实生活,让身边的生活成为习作的源泉,学生逐步养成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学习作文的习惯。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广大语文教师激发创新热情,涌现出一批作文教学的典型课例和教学成果,积累了相对完善的理论体系,探索了一条地方校本特色的作文教学之路。
一、群策群力创编作文教材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课题组首先先把教师的思想统一到这一认识上来,发动全体教师收集编写了第一版本校本教材《渝水一小快乐作文素材集》,为学生快乐作文提供写作资源。在这个基础上,根据新课标对各年级作文教学的要求,又组织各年级备课组长和课题组主要成员探讨,根据各年级写作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对《渝水一小快乐作文素材集》进行整理分解,按年级编辑成第二版本《渝水一小快乐作文案例》,每个案例都有明确的目标与教程,呈现出教材的基本结构,具有初步的针对性与实用性。为了使《渝水一小快乐作文案例》更规范,更科学,更实用,根据课题组成员半年来的实践成果,又组织相关教师根据每个年级上下册语文教科书的写作系统与内容,对第二版本的校本教材进行增删补换,分解重组,按课本写作训练次数的2倍,将《渝水一小快乐作文案例》编辑成上下册,目前已经完成三年级到六年级的编辑任务,共8册。每册都有教材使用说明,每个课例都包括: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要求,活动过程,习作指导,习作要求,习作讲评和教学建议。形成了与课本写作训练与学校各项活动相融合的实用版本《渝水一小快乐作文案例(正稿)》。三次编写、三次修改,在这漫长的过程中,实验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反复学习新课标,新教材,深入筛选学生现实生活中的活动素材,科学设计每一次快乐作文的教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们提升了专业素质,收获了成功的快乐。
二、集思广益开展作文研究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鼓励实验教师想方设法引导学生深入到五彩缤纷的生活中去,并在生活中掌握第一手材料,积累生活,认识生活。有的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有趣的游戏和实践活动,如跳绳比赛,猜谜语,讲故事,小制作,到郊外踏青等,引导学生在创设的愉悦的环境中把活动过程写下来,使学生既玩得愉快,又写得轻松。有的让学生更多地关注社会生活信息,像一些国内外时事热点、社会焦点、前沿科技动态,如“奥运会”、“自然环境污染”、“创文明城市”、“航天技术”等。教师通过组织学生阅读报纸杂志、收看电视新闻、收集网络资料等活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间接地增加学生的生活阅历,丰富其创作的源泉。学校还寓教学于各项活动之中,找准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的“有效载体”。如参观渝水现代农业示范园、考察袁水园十五位雕塑名人、袁河沿岸水质调查等,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爱护环境教育。并引导学生用“心灵”去感悟生活,深入到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去,干预生活,认识生活,培养他们对真善美的爱,对假丑恶的恨,并能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用文字表达出来。
为了更好地发挥作文课堂的作用,向四十分钟要质量,要效益,探索快乐作文的教学模式,课题组组织了“快乐作文研究交流展示课”。要求每个年段在集体研究的基础上出一名代表做快乐作文展示课。如李咏梅老师执教的,《我为文明城市争光彩》一课,课前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新余创建文明城市的红领巾文明岗活动,然后把自己的体验、见闻、感受写出来。同学们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到了教育别人文明出行的不易,有的甚至还遭到了行人的白眼,但同学们没有气馁,他们在活动中培养了合作意识,写出了具有真情实感的作品。何庆梅老师执教的《跳绳比赛》一课中,教学场所移到了学校操场,第一教学片断是各组派代表参加集体跳绳,各组依次进行,由于在活动前教师就有了指导,所以虽仅用十几分钟,场上的神态动作,场下的欢呼雀跃,动人心弦学生们牢记心中。活动结束,学生仅用20多分钟就写出三四百字的作品。真是文从心涌,下笔如有神……在亲身体验中探索不同年级、不内容、不同形式的快乐作文的教程与方法。
三、拓展渠道展示作文成果
为了调动学生快乐作文的积极性,体验成功作文的快乐,少先队广播站《早间播报》7:30——8:00每天都有快乐作文播出,课题组还创办了《渝水一小校报》,其中文学芳草地板块专门刊出学生快乐作文中的优秀作品。为了扩大展示面,课题组还要求各班语文教师每学期根据活动专题,时令季节组织学生将自己的优秀作品整理编辑成作文集——《××班快乐作文集》或办成《快乐作文》手抄报。通过小组传阅、班级交流,橱窗展示等方式,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与此同时,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了3次新余市电信杯中小学生网络作文大赛,有18篇获奖,其中杨杨写的《家乡变了》还获得了第三届中为数不多的一等奖。学生们看到了成功的榜样,增强了快乐作文的信心。由于学校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从而浓厚了快乐作文的氛围,提高了兴趣,增强了自信,更感受到作文的快乐。
生活是色彩斑斓的,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感悟是不相同的。提倡生活写真,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去感悟一句温暖的问候,一分纯真的友情,去体验自然和生命的美好。为了将快乐作文课题研究不断引向深入,我们还需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这也是将快乐作文不断引向深入的提升过程。这也是引导学生面向社会,关注生活,感悟生活,将感情融入生活,将理解融入文章的过程。
(作者单位:江西省新余市渝水第一小学)
一、群策群力创编作文教材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课题组首先先把教师的思想统一到这一认识上来,发动全体教师收集编写了第一版本校本教材《渝水一小快乐作文素材集》,为学生快乐作文提供写作资源。在这个基础上,根据新课标对各年级作文教学的要求,又组织各年级备课组长和课题组主要成员探讨,根据各年级写作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对《渝水一小快乐作文素材集》进行整理分解,按年级编辑成第二版本《渝水一小快乐作文案例》,每个案例都有明确的目标与教程,呈现出教材的基本结构,具有初步的针对性与实用性。为了使《渝水一小快乐作文案例》更规范,更科学,更实用,根据课题组成员半年来的实践成果,又组织相关教师根据每个年级上下册语文教科书的写作系统与内容,对第二版本的校本教材进行增删补换,分解重组,按课本写作训练次数的2倍,将《渝水一小快乐作文案例》编辑成上下册,目前已经完成三年级到六年级的编辑任务,共8册。每册都有教材使用说明,每个课例都包括: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要求,活动过程,习作指导,习作要求,习作讲评和教学建议。形成了与课本写作训练与学校各项活动相融合的实用版本《渝水一小快乐作文案例(正稿)》。三次编写、三次修改,在这漫长的过程中,实验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反复学习新课标,新教材,深入筛选学生现实生活中的活动素材,科学设计每一次快乐作文的教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们提升了专业素质,收获了成功的快乐。
二、集思广益开展作文研究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鼓励实验教师想方设法引导学生深入到五彩缤纷的生活中去,并在生活中掌握第一手材料,积累生活,认识生活。有的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有趣的游戏和实践活动,如跳绳比赛,猜谜语,讲故事,小制作,到郊外踏青等,引导学生在创设的愉悦的环境中把活动过程写下来,使学生既玩得愉快,又写得轻松。有的让学生更多地关注社会生活信息,像一些国内外时事热点、社会焦点、前沿科技动态,如“奥运会”、“自然环境污染”、“创文明城市”、“航天技术”等。教师通过组织学生阅读报纸杂志、收看电视新闻、收集网络资料等活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间接地增加学生的生活阅历,丰富其创作的源泉。学校还寓教学于各项活动之中,找准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的“有效载体”。如参观渝水现代农业示范园、考察袁水园十五位雕塑名人、袁河沿岸水质调查等,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爱护环境教育。并引导学生用“心灵”去感悟生活,深入到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去,干预生活,认识生活,培养他们对真善美的爱,对假丑恶的恨,并能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用文字表达出来。
为了更好地发挥作文课堂的作用,向四十分钟要质量,要效益,探索快乐作文的教学模式,课题组组织了“快乐作文研究交流展示课”。要求每个年段在集体研究的基础上出一名代表做快乐作文展示课。如李咏梅老师执教的,《我为文明城市争光彩》一课,课前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新余创建文明城市的红领巾文明岗活动,然后把自己的体验、见闻、感受写出来。同学们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到了教育别人文明出行的不易,有的甚至还遭到了行人的白眼,但同学们没有气馁,他们在活动中培养了合作意识,写出了具有真情实感的作品。何庆梅老师执教的《跳绳比赛》一课中,教学场所移到了学校操场,第一教学片断是各组派代表参加集体跳绳,各组依次进行,由于在活动前教师就有了指导,所以虽仅用十几分钟,场上的神态动作,场下的欢呼雀跃,动人心弦学生们牢记心中。活动结束,学生仅用20多分钟就写出三四百字的作品。真是文从心涌,下笔如有神……在亲身体验中探索不同年级、不内容、不同形式的快乐作文的教程与方法。
三、拓展渠道展示作文成果
为了调动学生快乐作文的积极性,体验成功作文的快乐,少先队广播站《早间播报》7:30——8:00每天都有快乐作文播出,课题组还创办了《渝水一小校报》,其中文学芳草地板块专门刊出学生快乐作文中的优秀作品。为了扩大展示面,课题组还要求各班语文教师每学期根据活动专题,时令季节组织学生将自己的优秀作品整理编辑成作文集——《××班快乐作文集》或办成《快乐作文》手抄报。通过小组传阅、班级交流,橱窗展示等方式,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与此同时,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了3次新余市电信杯中小学生网络作文大赛,有18篇获奖,其中杨杨写的《家乡变了》还获得了第三届中为数不多的一等奖。学生们看到了成功的榜样,增强了快乐作文的信心。由于学校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从而浓厚了快乐作文的氛围,提高了兴趣,增强了自信,更感受到作文的快乐。
生活是色彩斑斓的,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感悟是不相同的。提倡生活写真,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去感悟一句温暖的问候,一分纯真的友情,去体验自然和生命的美好。为了将快乐作文课题研究不断引向深入,我们还需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这也是将快乐作文不断引向深入的提升过程。这也是引导学生面向社会,关注生活,感悟生活,将感情融入生活,将理解融入文章的过程。
(作者单位:江西省新余市渝水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