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师,在新课改浪潮的冲击下,努力地学习新教材,钻研新教法,力求自己的课堂教学尽善尽美。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不仅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得,更关注学生能力的提高,人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标。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反思,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做才是真正的有效教学?这几点值得深思:
一、课前有效预习
平时教师布置的预习,大多是让学生们通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或者标出不懂的地方,这样的作业,学生完成与否,全凭自觉,预习效果也是个未知数。长此以往,学生倒养成了不良的习惯。我认为,对于三、四年级的小学生,预习时要有要求:1提前将文中的生字描摹, 利用每节课的前5分钟,说出这个字书写的特点。例如:“姿”在写时,“女”的“一”要写长些,托住“次”,这样写才规范。学生要各抒己见,几乎每个人都发言,说出每个字规范书写的特点,教师及时表扬说的好的同学。这样学生在找特点的过程中,将如何写好这个字已基本掌握了,长期发展下去,学生书写会更加规范。可谓一举两得,既预习了生字又规范了书写,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何乐而不为?2课文读通即可。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完成。教师在课堂检查时表扬读的好的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法指导灵活多样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做到“教是为了不教”(叶圣陶),真正领会学习的方法,关键在于课堂教学中的潜移默化。例如:在教学《庐山的云雾》一文中,第二自然段教学时,先让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指导他们找出中心句,在不同种类的朗读中体会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再问:作者在描写庐山云雾千姿百态时,运用了什么方法,才写的如此形象、生动?最后,让学生归纳出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方法。用这样的方法自学第三自然段,充分发挥学生们的合作探究精神,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汲取知识,领会学习的快乐,同时自然地掌握了学习这类文章的方法。再例如:学习六年级课文《桂林山水》第二段时,可以采取导读法,训练学生“美读”。通过读将作者的情感传达出来。通过反复诵读描写漓江水静、清、绿的地方,让学生读懂了这一节写漓江的水的三个特点:清、静、绿。最后让学生讨论:这段话写漓江的水,为什么又要先写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呢?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了作者这样写是为了引起读者的兴趣,突出漓江的水与众不同。这样,既渲染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领悟出了作者写文章的真谛,并与作者心灵产生共鸣。以后碰到类似的文章,学生也会用同样的方法。
所谓教无定法,根据不同的课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课堂善于让学生们总结,各种不同的课文,均有不同的方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年级的增高,学生们会逐渐掌握多种学习的方,语文学习水平会不断提高。
三、课堂拓展延伸要立足课本,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提高
课堂拓展延伸是一节课学习的高潮,也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学生的最佳时机。以教学内容为基础,进行适当的拓展,可以使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培养和提高相应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庐山的云雾》一文中,学完全文后,教师让学生们说说此时最想说什么?学生们会踊跃发言,有的会说祖国的河山太美了,我爱祖国。也有的会说这篇课文的语言描写太优美了……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再如《半截蜡烛》一问中,课文即将讲完,周老师选取学生关注的一个对话切入点: 到底是谁挽救了情报站? 潜隐的两种观点被有效激活,引发了认知冲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断跟文本“亲密接触”,寻求根据。与此同时,生生之间的碰撞、师生之间的交流,有力地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入,从而表现出鲜明的“多维度”、“多层次”的丰富性。学生在学习中,智慧获得了开发,经验获得了共享,认识获得了提升,语言获得了发展,情感获得了陶冶。所以,在课堂的教学拓展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教学过程,应把“问”的权力放给学生,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都应把学生的自主实践放在首位,让学生尝试性学习。“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每一节课,都值得我们去钻研、探究更有效地方法。课堂有效教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作者单位:咸阳市秦都区沣东办中心小学)
一、课前有效预习
平时教师布置的预习,大多是让学生们通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或者标出不懂的地方,这样的作业,学生完成与否,全凭自觉,预习效果也是个未知数。长此以往,学生倒养成了不良的习惯。我认为,对于三、四年级的小学生,预习时要有要求:1提前将文中的生字描摹, 利用每节课的前5分钟,说出这个字书写的特点。例如:“姿”在写时,“女”的“一”要写长些,托住“次”,这样写才规范。学生要各抒己见,几乎每个人都发言,说出每个字规范书写的特点,教师及时表扬说的好的同学。这样学生在找特点的过程中,将如何写好这个字已基本掌握了,长期发展下去,学生书写会更加规范。可谓一举两得,既预习了生字又规范了书写,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何乐而不为?2课文读通即可。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完成。教师在课堂检查时表扬读的好的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法指导灵活多样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做到“教是为了不教”(叶圣陶),真正领会学习的方法,关键在于课堂教学中的潜移默化。例如:在教学《庐山的云雾》一文中,第二自然段教学时,先让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指导他们找出中心句,在不同种类的朗读中体会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再问:作者在描写庐山云雾千姿百态时,运用了什么方法,才写的如此形象、生动?最后,让学生归纳出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方法。用这样的方法自学第三自然段,充分发挥学生们的合作探究精神,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汲取知识,领会学习的快乐,同时自然地掌握了学习这类文章的方法。再例如:学习六年级课文《桂林山水》第二段时,可以采取导读法,训练学生“美读”。通过读将作者的情感传达出来。通过反复诵读描写漓江水静、清、绿的地方,让学生读懂了这一节写漓江的水的三个特点:清、静、绿。最后让学生讨论:这段话写漓江的水,为什么又要先写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呢?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了作者这样写是为了引起读者的兴趣,突出漓江的水与众不同。这样,既渲染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领悟出了作者写文章的真谛,并与作者心灵产生共鸣。以后碰到类似的文章,学生也会用同样的方法。
所谓教无定法,根据不同的课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课堂善于让学生们总结,各种不同的课文,均有不同的方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年级的增高,学生们会逐渐掌握多种学习的方,语文学习水平会不断提高。
三、课堂拓展延伸要立足课本,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提高
课堂拓展延伸是一节课学习的高潮,也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学生的最佳时机。以教学内容为基础,进行适当的拓展,可以使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培养和提高相应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庐山的云雾》一文中,学完全文后,教师让学生们说说此时最想说什么?学生们会踊跃发言,有的会说祖国的河山太美了,我爱祖国。也有的会说这篇课文的语言描写太优美了……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再如《半截蜡烛》一问中,课文即将讲完,周老师选取学生关注的一个对话切入点: 到底是谁挽救了情报站? 潜隐的两种观点被有效激活,引发了认知冲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断跟文本“亲密接触”,寻求根据。与此同时,生生之间的碰撞、师生之间的交流,有力地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入,从而表现出鲜明的“多维度”、“多层次”的丰富性。学生在学习中,智慧获得了开发,经验获得了共享,认识获得了提升,语言获得了发展,情感获得了陶冶。所以,在课堂的教学拓展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教学过程,应把“问”的权力放给学生,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都应把学生的自主实践放在首位,让学生尝试性学习。“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每一节课,都值得我们去钻研、探究更有效地方法。课堂有效教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作者单位:咸阳市秦都区沣东办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