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1世纪是信息技术占主导地位的时代。计算机的普及应用给社会和科技带来了一次空前的发展,也给多媒体技术与各个学科课程的整合提出了新课题。如何能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来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呢?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收获。
[关键词]多媒体 高效 数学 课堂教学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是新课标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能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枯燥的数学问题趣味化,静止的数学问题动态化。所以,为了加强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们就要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多渠道的信息资源。那么如何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呢?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收获。
一、创设合理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环境与学生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只有在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下,学生方能主动参与,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利用新知与旧知、已知与未知的关系,在学生的认知过程中造成矛盾冲突来精心设疑,创设引发学生认知冲突,诱发学生思维动机的问题情境,这样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求知欲,从而主动深入学习。而多媒体教学拥有集音、像、画为一体的特点,它能以鲜艳的色彩,优美的图案,变幻活动的场景等直观形象再现客观事物,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质的转变。
例如,在教学“平面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这一课题时,先通过复习帮助学生理清“组合图形”间相结与内含的关系,再让学生观察计算机展示的各种组合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图,然后提问“如果要计算这些实物图形的面积,该怎么想?”学生回答:“看该实物图近似于什么图形,就运用什么图形面积公式进行计算。”在多媒体将实物图变化为规则图形后再提问:“现在你会计算它们的面积吗?”学生发现尽管变化成规则图形,但因为没有学习过他们的面积计算公式,还是无法计算。此时我就追问:“你们现在最想知道什么呢?”这一问题引起学生议论纷纷,有人说我们先把这个图形分割成几个以前学过的图形,并利用相加或相减来计算出这个图形的面积,最终师生共同归纳出“平面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的方法。这一课题的提出时通过多媒体展示出生活中的数学情境后,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再由他们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后,跃跃欲试地想去努力解决问题,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已达到最高点,他们的思维开始活跃,充分做好了全身心投入到新课学习活动中的准备。这种学生的思维,是主动学习的一种表现,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化静为动,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数学学科的特点是比较抽象、枯燥,并且学生的自控能力很差,注意力易分散,单一的、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使学生数学创新能力难以提高。而多媒体技术走进课堂教学,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把静、动、画结合起来,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以真实的生活情景吸引学生。让静态的知识动态化,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教师创设的教学活动中,变被动为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让学生逐步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
例如,在教学“角的概念”时,应用多媒体课件,先在屏幕上显示一个亮点,然后用不同颜色从这一亮点做出两条射线,同时闪烁着这个亮点及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使学生看后马上能悟出角是怎样形成的。再分别闪烁出亮点和两条射线,使学生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又将一条边固定,另一条边移动,形成大小不同的各种角,使学生认识到角的大小跟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跟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通过这样动态显示,将那些看似静止的事物活动起来,化静为动,既让学生获得了准确、清晰的概念,又使学生充分感知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三、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瑞士教育学家斐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而多媒体资源既能提供直观形象和生动逼真的动态图像,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又能伴随着图像的变化,动听的音乐,诱发愉快的学习情绪,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真正的理解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加以运用。
例如,在学习“圆的面积”时,首先用多媒体演示把图8等分,然后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多媒体的动态演示帮助学生寻找图形转化的基本方法:分——拼;接着再用多媒体演示把圆16等分,让学生看到把图16等分拼成的图形更接近长方形;再把圆32等分,64等分……。让学生清楚地看到,等分的分数与拼成的图形变化,从而启发学生得到这样的结论:把圆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如果无限地等分圆,拼成的图形就能无限地接近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就是圆的半径。再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推导出圆的面积=圆周长的一半×圆的半径。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探究的方法,又从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演示中深刻地理解了抽象的公式。从而运用知识的迁移有效地学到了新知识。
四、优化课堂练习,在练习中让学生学会解题的思路与方法
练习是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径,又是运用知识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它需要有坡度、多角度、多层次的练习来巩固所学的知识。通过这些不同层次的练习,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能发散学生思维,达到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一个圆柱高6分米,底面半径2分米,把它横截成4段,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分米?教师先让学生展开思维空间想象,在脑海里想象题目表述的问题情景,然后借助多媒体展示题目所给的条件,再演示圆柱切割成四段的过程画面,并用闪烁的效果强调表面积增加的部分,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圆柱体增加的表面积就是6个底面的面积之和。这样就不失时机地沟通了学生脑海中的思维想象,培养了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在练习中学到了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形成和发展了学生有益的思维。
总之,课堂是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素质的主要阵地。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我们只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适时、适度地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就会在数学教学中得到培养,课堂教学效率也会大大地提高。
(作者单位:辽宁省北票市第七小学)
[关键词]多媒体 高效 数学 课堂教学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是新课标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能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枯燥的数学问题趣味化,静止的数学问题动态化。所以,为了加强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们就要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多渠道的信息资源。那么如何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呢?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收获。
一、创设合理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环境与学生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只有在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下,学生方能主动参与,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利用新知与旧知、已知与未知的关系,在学生的认知过程中造成矛盾冲突来精心设疑,创设引发学生认知冲突,诱发学生思维动机的问题情境,这样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求知欲,从而主动深入学习。而多媒体教学拥有集音、像、画为一体的特点,它能以鲜艳的色彩,优美的图案,变幻活动的场景等直观形象再现客观事物,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质的转变。
例如,在教学“平面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这一课题时,先通过复习帮助学生理清“组合图形”间相结与内含的关系,再让学生观察计算机展示的各种组合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图,然后提问“如果要计算这些实物图形的面积,该怎么想?”学生回答:“看该实物图近似于什么图形,就运用什么图形面积公式进行计算。”在多媒体将实物图变化为规则图形后再提问:“现在你会计算它们的面积吗?”学生发现尽管变化成规则图形,但因为没有学习过他们的面积计算公式,还是无法计算。此时我就追问:“你们现在最想知道什么呢?”这一问题引起学生议论纷纷,有人说我们先把这个图形分割成几个以前学过的图形,并利用相加或相减来计算出这个图形的面积,最终师生共同归纳出“平面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的方法。这一课题的提出时通过多媒体展示出生活中的数学情境后,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再由他们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后,跃跃欲试地想去努力解决问题,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已达到最高点,他们的思维开始活跃,充分做好了全身心投入到新课学习活动中的准备。这种学生的思维,是主动学习的一种表现,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化静为动,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数学学科的特点是比较抽象、枯燥,并且学生的自控能力很差,注意力易分散,单一的、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使学生数学创新能力难以提高。而多媒体技术走进课堂教学,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把静、动、画结合起来,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以真实的生活情景吸引学生。让静态的知识动态化,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教师创设的教学活动中,变被动为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让学生逐步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
例如,在教学“角的概念”时,应用多媒体课件,先在屏幕上显示一个亮点,然后用不同颜色从这一亮点做出两条射线,同时闪烁着这个亮点及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使学生看后马上能悟出角是怎样形成的。再分别闪烁出亮点和两条射线,使学生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又将一条边固定,另一条边移动,形成大小不同的各种角,使学生认识到角的大小跟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跟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通过这样动态显示,将那些看似静止的事物活动起来,化静为动,既让学生获得了准确、清晰的概念,又使学生充分感知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三、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瑞士教育学家斐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而多媒体资源既能提供直观形象和生动逼真的动态图像,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又能伴随着图像的变化,动听的音乐,诱发愉快的学习情绪,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真正的理解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加以运用。
例如,在学习“圆的面积”时,首先用多媒体演示把图8等分,然后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多媒体的动态演示帮助学生寻找图形转化的基本方法:分——拼;接着再用多媒体演示把圆16等分,让学生看到把图16等分拼成的图形更接近长方形;再把圆32等分,64等分……。让学生清楚地看到,等分的分数与拼成的图形变化,从而启发学生得到这样的结论:把圆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如果无限地等分圆,拼成的图形就能无限地接近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就是圆的半径。再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推导出圆的面积=圆周长的一半×圆的半径。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探究的方法,又从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演示中深刻地理解了抽象的公式。从而运用知识的迁移有效地学到了新知识。
四、优化课堂练习,在练习中让学生学会解题的思路与方法
练习是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径,又是运用知识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它需要有坡度、多角度、多层次的练习来巩固所学的知识。通过这些不同层次的练习,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能发散学生思维,达到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一个圆柱高6分米,底面半径2分米,把它横截成4段,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分米?教师先让学生展开思维空间想象,在脑海里想象题目表述的问题情景,然后借助多媒体展示题目所给的条件,再演示圆柱切割成四段的过程画面,并用闪烁的效果强调表面积增加的部分,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圆柱体增加的表面积就是6个底面的面积之和。这样就不失时机地沟通了学生脑海中的思维想象,培养了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在练习中学到了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形成和发展了学生有益的思维。
总之,课堂是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素质的主要阵地。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我们只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适时、适度地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就会在数学教学中得到培养,课堂教学效率也会大大地提高。
(作者单位:辽宁省北票市第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