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概念就是回答“是什么”,它是人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第一顺序的思维,是回答“为什么”的前提。初中化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建立化学基本概念,为学生将来的高中化学学习打下概念基础。因此化学概念教学显得十分重要,它是学生学好化学的重要前提。
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基本概念几乎每节都有。初中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好概念关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以下是我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有关概念教学的几点做法。
一、抓住概念中定义标准
为了深刻领会概念的含义,首先要抓住概念中的定义标准。教师对概念论述时的关键词要准确把握,同时还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认识上的错误,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
例如,在讲“单质”这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定义标准是“纯净物”,且“只有一种元素”。否则学生就容易错将一些物质如金刚石、石墨的混合物看成是单质(因它们就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又如,“溶解度”的定义标准有:(1)强调要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2)指明“溶剂的质量为100g”;(3)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4)指出在满足上述各条件时,“所溶解的溶质质量克数”。这四个限制性语句构成了溶解度的定义标准,缺一不可。
二、比较概念内涵间的关系
将概念的内涵俩俩比较,确定它们间的关系,防止混淆。概念的内涵之间的关系主要有:包含与被包含关系,如化学反应和分解反应,前者包含后者;对立关系或并列关系,如纯净物与混合物;交叉关系,如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有些化合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有些又不是,同样,有些氧化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有些也不是。运用图示可以表示如下:
1.包含与被包含关系:
2.对立关系或并列关系:
3.交叉关系:
三、运用脉络法归纳概念
归纳可以使学生心中有“一览众山小”之愉悦感,容易做到胸有成竹,举一返三,触类旁通。脉络法是常用的归纳方法。如物质分类概念可归纳如下:
在脉络中,结合“打比方”的方法很容抓住概念的定义标准而不易混淆。例如,化合物与混合物是大多数学生容易混淆的概念,我在黑板画出了物质的分类脉络,问学生:“张家的孩子姓什么?李家的呢?”学生很快回答:“张家的孩子姓张,李家的孩子姓李”,我又问“从黑板上的脉络中看,化合物是谁家的孩子?”学生非常兴奋,齐声回答“是纯净物家的”,“那它该姓什么呢?”。“当然姓纯了”。这样,枯燥的化合物概念就在欢声笑语中跟混合物区分开来了。
四、正反例证比较,使概念更加清晰
有些概念,有时从正面讲完之后举正面例证,再从反面来讲,举出反面例证,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不致混淆。
例如在讲了“氧化物”的概念“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如果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这种化合物叫做氧化物”之后,可接着提出一个问题:“氧化物一定是含氧的化合物,那么含氧的化合物是否一定就是氧化物呢?为什么?接着举出正面例证:H2O,CO2,MgO等都是氧化物,反面例证:CaCO3,(NH4)SO4,KMnO4等都不是氧化物”这样,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反复推敲,从而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概念中关键的词句“由两种元素组成”来分析,由此加深对氧化物概念的理解,避免概念的模糊不清,也对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在习题中形成概念,纠正错误
做题是学习中的一种重要的过程和方法,通过做题可以形成概念,纠正错误,还能训练思维方法。例如为了形成“元素”、“分子”、“原子”“化合物”, “氧化物”等概念我选用了以下习题:
(重庆中考题)今年5月12号汶川发生大地震,为了支援灾区防疫,我市紧急生产过氧乙酸消毒液,过氧乙酸的化学式是C2H4O3,以下叙述错误的是(D)
A.过氧乙酸中含有三种元素
B.过氧乙酸分子由9个原子构成
C.过氧乙酸是化合物
D.过氧乙酸是氧化物
(重庆中考题)香烟烟雾中含有CO、CO2、SO2等气体,这3种气体的共同点是( A )
A.都是氧化物 B.都含有氧分子 C.都能燃烧 D.都有毒
通过适当的练习,学生对所学概念就会由模糊变得“恍然大悟”,利于在大脑中形成清晰德化学概念。
六、在结构关系图中形成概念
物质结构的概念是很难准确形成的。我画了结构关系图,并说明对物质结构的描述要做到“对应逐级”,不能“越级”不“平级”。 “越级” 描述和“平级”描述都是错误的。这里的“对应”是指要分清“物质由分子构成呢,还是原子直接构成”。这里的“逐级”是指关系图中“相邻”的概念,不相邻的概念间就是“越级”, 例如说“水由氢、氧原子构成”就是越级。这里的“平级”是指同一概念中出现同一级别的概念,例如说“水分子(分子)里有氢分子(分子)”就是“平级”,这样学生心中模糊的结构概念就容易变得清晰。
总之,在进行化学概念的教学中,要抓住每个概念中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词、句子以及相关特征,把概念讲清楚,讲透彻,搞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从多角度学习概念,这样,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理解能力和增强学习能力都是大有帮助的。
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基本概念几乎每节都有。初中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好概念关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以下是我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有关概念教学的几点做法。
一、抓住概念中定义标准
为了深刻领会概念的含义,首先要抓住概念中的定义标准。教师对概念论述时的关键词要准确把握,同时还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认识上的错误,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
例如,在讲“单质”这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定义标准是“纯净物”,且“只有一种元素”。否则学生就容易错将一些物质如金刚石、石墨的混合物看成是单质(因它们就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又如,“溶解度”的定义标准有:(1)强调要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2)指明“溶剂的质量为100g”;(3)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4)指出在满足上述各条件时,“所溶解的溶质质量克数”。这四个限制性语句构成了溶解度的定义标准,缺一不可。
二、比较概念内涵间的关系
将概念的内涵俩俩比较,确定它们间的关系,防止混淆。概念的内涵之间的关系主要有:包含与被包含关系,如化学反应和分解反应,前者包含后者;对立关系或并列关系,如纯净物与混合物;交叉关系,如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有些化合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有些又不是,同样,有些氧化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有些也不是。运用图示可以表示如下:
1.包含与被包含关系:
2.对立关系或并列关系:
3.交叉关系:
三、运用脉络法归纳概念
归纳可以使学生心中有“一览众山小”之愉悦感,容易做到胸有成竹,举一返三,触类旁通。脉络法是常用的归纳方法。如物质分类概念可归纳如下:
在脉络中,结合“打比方”的方法很容抓住概念的定义标准而不易混淆。例如,化合物与混合物是大多数学生容易混淆的概念,我在黑板画出了物质的分类脉络,问学生:“张家的孩子姓什么?李家的呢?”学生很快回答:“张家的孩子姓张,李家的孩子姓李”,我又问“从黑板上的脉络中看,化合物是谁家的孩子?”学生非常兴奋,齐声回答“是纯净物家的”,“那它该姓什么呢?”。“当然姓纯了”。这样,枯燥的化合物概念就在欢声笑语中跟混合物区分开来了。
四、正反例证比较,使概念更加清晰
有些概念,有时从正面讲完之后举正面例证,再从反面来讲,举出反面例证,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不致混淆。
例如在讲了“氧化物”的概念“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如果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这种化合物叫做氧化物”之后,可接着提出一个问题:“氧化物一定是含氧的化合物,那么含氧的化合物是否一定就是氧化物呢?为什么?接着举出正面例证:H2O,CO2,MgO等都是氧化物,反面例证:CaCO3,(NH4)SO4,KMnO4等都不是氧化物”这样,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反复推敲,从而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概念中关键的词句“由两种元素组成”来分析,由此加深对氧化物概念的理解,避免概念的模糊不清,也对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在习题中形成概念,纠正错误
做题是学习中的一种重要的过程和方法,通过做题可以形成概念,纠正错误,还能训练思维方法。例如为了形成“元素”、“分子”、“原子”“化合物”, “氧化物”等概念我选用了以下习题:
(重庆中考题)今年5月12号汶川发生大地震,为了支援灾区防疫,我市紧急生产过氧乙酸消毒液,过氧乙酸的化学式是C2H4O3,以下叙述错误的是(D)
A.过氧乙酸中含有三种元素
B.过氧乙酸分子由9个原子构成
C.过氧乙酸是化合物
D.过氧乙酸是氧化物
(重庆中考题)香烟烟雾中含有CO、CO2、SO2等气体,这3种气体的共同点是( A )
A.都是氧化物 B.都含有氧分子 C.都能燃烧 D.都有毒
通过适当的练习,学生对所学概念就会由模糊变得“恍然大悟”,利于在大脑中形成清晰德化学概念。
六、在结构关系图中形成概念
物质结构的概念是很难准确形成的。我画了结构关系图,并说明对物质结构的描述要做到“对应逐级”,不能“越级”不“平级”。 “越级” 描述和“平级”描述都是错误的。这里的“对应”是指要分清“物质由分子构成呢,还是原子直接构成”。这里的“逐级”是指关系图中“相邻”的概念,不相邻的概念间就是“越级”, 例如说“水由氢、氧原子构成”就是越级。这里的“平级”是指同一概念中出现同一级别的概念,例如说“水分子(分子)里有氢分子(分子)”就是“平级”,这样学生心中模糊的结构概念就容易变得清晰。
总之,在进行化学概念的教学中,要抓住每个概念中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词、句子以及相关特征,把概念讲清楚,讲透彻,搞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从多角度学习概念,这样,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理解能力和增强学习能力都是大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