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家庄市第十三中学 河北 石家庄 050034)
【摘 要】本文作者结合新课标高中地理改革中的实践,从不同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反思,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改革;探索活动;教师的角色;人地关系
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在我们试验区实施多年了,这期间我们地理教师以务实的态度、紧跟课改的步伐,积极投身新课改,认真参与新课改的各级各类培训和研讨活动,努力领会新课改精神,学习新课程标准,重塑新课程理念,把握新课程教材,探索新课程教学方法,在努力学习、积极尝试、勇于探索中不断提高。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我们将会不断遇到新的困难和问题,这对我们来说是一次严峻的挑战,也是一次新革命。
1. 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提倡探究式学习,以学生为主体,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而教师则是地理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因此,在组织整个课堂教学时,要注意放下“师”的权威架子,要以学生学习合作伙伴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戒备心理,真正体现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积极思维与想象。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游戏、讨论、探究、实验、观察、调查、信息搜集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过程。在课堂上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展示自己对问题的解释,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证据和共同探究的策略,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自己寻求合理的答案。另一方面,拓展学生学习地理的时间和空间,把获取的地理知识信息的渠道延伸到课外,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2. 新教材内容体系的改变 新课标高中地理教材正文简短,图、活动、案例增多,很多知识点到为止,内容非常突出时代信息,许多新内容教师没有接触过,这对我们教师来说是变相地加重了负担。设计的探索活动灵活新颖,学生很活跃,但由于活动过程多,一些活动需花费很长时间,一节课很难讲完,往往按设计把试验做了,但后面的内容难以进行完,出现了地理教学任务重,课时不足的现象。并且有些探索活动没有现成的答案。答案开放性过大,这对我们教师的要求非常高。因此,讲哪些、讲多少、讲多深、怎么讲,很难把握。
在这种形式下,作为一线教师在业务上要加强自身修养,强化教育理论与地理知识的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存量知识,使自己的地理教学能力提高,跟上新课程的时代步伐,进而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落实。备课时要加强集体备课、统一要求、集体讨论,按单元进行课时备课,对每一节课要讲的内容统筹安排(讲多少、讲哪些、讲多深、怎么讲)。并紧密结合实际、寻找生活中的一些和地理知识相关的案例,搜集相关地理教材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参考不同版本的教材,丰富相关知识点,发动学生观察现实生活和搜集相关材料。对于实验课等花费时间长这一点,在课前就对学生说明该实验的目的,操作过程,提前准备,如“沙尘暴的成因和风沙灾害的防治”。这样既不耽误时间,又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流畅性。
3. 使用教材的转变 新课程地理教材只给教师提供了一个资源平台,因为各地区使用不同版本的教材,并且所有的教材都是在统一的课程标准下编写的,所以,教师应使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地理知识缺乏系统性,比较零散,新课标教材高中地理更加重了这个特性。教材中安排了各种形式的活动,并且高中地理学习内容与其它学科学习内容不同步,从而严重妨碍了学生对有些自然地理过程的正确理解。如风的形成、黄赤交角、自然环境演变过程等等,对教师来说教起来困难,学生学起来更困难,学生普遍感到地理难学。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每上完一节课都要进行课堂小结,每学一个单元也要进行小结,及时对所学知识梳理归纳。在教学过程中把课程标准分解,刚开始要求放低些,让学生尝试到成功,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心理上预先让学生喜欢它。另一方面不要急于把现成的知识硬灌给学生,而要善于启发学生。帮助他们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善于联系新旧知识和学科间的知识,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学知识探求新的知识。针对各种各样的活动,我们要辩证地加强活动教学与其它教学形式的相互关系,使各种教学形式相互补充和相辅相成,有机统一于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活动不宜指手划脚,横加干涉,全盘否定,但也不能撒手不管,放任自流,不分对错。教师应在目标导向、动机激发、情景创设、方法指导、疑难解答、反馈指点等方面发挥指导作用,以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我们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对其内容进行调整,创设新的教学情景,完成对知识的重新建构,甚至可以替换教科书中的案例,自选教学素材,自行设计教学过程,积极开发地理课程资源,特别是身边的校本课程资源,使其更有利于活动的开展。
4. 对学生评价方式的转变 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知道怎么出题来评价学生,而且新课标地理教材的复习材料中体现了很多旧教材的知识体系,出现了讲新课标地理教材,用旧地理体系题来评价学生的情况。
其实,新教材的特点要求教师使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体现课程标准的学习框架和步骤,不以现有的教科书为素材,选择能培养学生能力的素材来命题。在题目的设计上可以创新,加之高考的趋势是各省自主命题,有可能与当地的实际情况联系更加紧密。所以,只要我们在命题时能把握“度”的问题,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在试卷中出现既让学生增长见识又培养能力的题目,是符合新课标的理念的。
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工作刚刚开始,我们要以此为契机,转变教学观念,端正教学思想,努力改变传统的、单纯的传授知识的作法,重视对学生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地观”等现代观念的教育;注重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地理思维能力、运用地理原理、技能解决人地关系中问题的能力的发展,并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实践活动,将我们的地理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摘 要】本文作者结合新课标高中地理改革中的实践,从不同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反思,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改革;探索活动;教师的角色;人地关系
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在我们试验区实施多年了,这期间我们地理教师以务实的态度、紧跟课改的步伐,积极投身新课改,认真参与新课改的各级各类培训和研讨活动,努力领会新课改精神,学习新课程标准,重塑新课程理念,把握新课程教材,探索新课程教学方法,在努力学习、积极尝试、勇于探索中不断提高。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我们将会不断遇到新的困难和问题,这对我们来说是一次严峻的挑战,也是一次新革命。
1. 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提倡探究式学习,以学生为主体,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而教师则是地理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因此,在组织整个课堂教学时,要注意放下“师”的权威架子,要以学生学习合作伙伴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戒备心理,真正体现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积极思维与想象。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游戏、讨论、探究、实验、观察、调查、信息搜集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过程。在课堂上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展示自己对问题的解释,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证据和共同探究的策略,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自己寻求合理的答案。另一方面,拓展学生学习地理的时间和空间,把获取的地理知识信息的渠道延伸到课外,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2. 新教材内容体系的改变 新课标高中地理教材正文简短,图、活动、案例增多,很多知识点到为止,内容非常突出时代信息,许多新内容教师没有接触过,这对我们教师来说是变相地加重了负担。设计的探索活动灵活新颖,学生很活跃,但由于活动过程多,一些活动需花费很长时间,一节课很难讲完,往往按设计把试验做了,但后面的内容难以进行完,出现了地理教学任务重,课时不足的现象。并且有些探索活动没有现成的答案。答案开放性过大,这对我们教师的要求非常高。因此,讲哪些、讲多少、讲多深、怎么讲,很难把握。
在这种形式下,作为一线教师在业务上要加强自身修养,强化教育理论与地理知识的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存量知识,使自己的地理教学能力提高,跟上新课程的时代步伐,进而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落实。备课时要加强集体备课、统一要求、集体讨论,按单元进行课时备课,对每一节课要讲的内容统筹安排(讲多少、讲哪些、讲多深、怎么讲)。并紧密结合实际、寻找生活中的一些和地理知识相关的案例,搜集相关地理教材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参考不同版本的教材,丰富相关知识点,发动学生观察现实生活和搜集相关材料。对于实验课等花费时间长这一点,在课前就对学生说明该实验的目的,操作过程,提前准备,如“沙尘暴的成因和风沙灾害的防治”。这样既不耽误时间,又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流畅性。
3. 使用教材的转变 新课程地理教材只给教师提供了一个资源平台,因为各地区使用不同版本的教材,并且所有的教材都是在统一的课程标准下编写的,所以,教师应使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地理知识缺乏系统性,比较零散,新课标教材高中地理更加重了这个特性。教材中安排了各种形式的活动,并且高中地理学习内容与其它学科学习内容不同步,从而严重妨碍了学生对有些自然地理过程的正确理解。如风的形成、黄赤交角、自然环境演变过程等等,对教师来说教起来困难,学生学起来更困难,学生普遍感到地理难学。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每上完一节课都要进行课堂小结,每学一个单元也要进行小结,及时对所学知识梳理归纳。在教学过程中把课程标准分解,刚开始要求放低些,让学生尝试到成功,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心理上预先让学生喜欢它。另一方面不要急于把现成的知识硬灌给学生,而要善于启发学生。帮助他们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善于联系新旧知识和学科间的知识,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学知识探求新的知识。针对各种各样的活动,我们要辩证地加强活动教学与其它教学形式的相互关系,使各种教学形式相互补充和相辅相成,有机统一于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活动不宜指手划脚,横加干涉,全盘否定,但也不能撒手不管,放任自流,不分对错。教师应在目标导向、动机激发、情景创设、方法指导、疑难解答、反馈指点等方面发挥指导作用,以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我们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对其内容进行调整,创设新的教学情景,完成对知识的重新建构,甚至可以替换教科书中的案例,自选教学素材,自行设计教学过程,积极开发地理课程资源,特别是身边的校本课程资源,使其更有利于活动的开展。
4. 对学生评价方式的转变 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知道怎么出题来评价学生,而且新课标地理教材的复习材料中体现了很多旧教材的知识体系,出现了讲新课标地理教材,用旧地理体系题来评价学生的情况。
其实,新教材的特点要求教师使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体现课程标准的学习框架和步骤,不以现有的教科书为素材,选择能培养学生能力的素材来命题。在题目的设计上可以创新,加之高考的趋势是各省自主命题,有可能与当地的实际情况联系更加紧密。所以,只要我们在命题时能把握“度”的问题,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在试卷中出现既让学生增长见识又培养能力的题目,是符合新课标的理念的。
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工作刚刚开始,我们要以此为契机,转变教学观念,端正教学思想,努力改变传统的、单纯的传授知识的作法,重视对学生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地观”等现代观念的教育;注重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地理思维能力、运用地理原理、技能解决人地关系中问题的能力的发展,并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实践活动,将我们的地理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