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pping一个超不正规的菜市场

来源 :生活经典·晨报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iaiyun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的Mapping是测绘、映射的意思,但何志森和陈煊主持的这次Mapping工作坊中的“Mapping”却另有含义。尤其要指出的是,这次Mapping的实操者是一群学建筑设计的大学生,作为一种对最终决策极具参考价值的调研方法,这样一次实践,可能会在若干年后,在这帮学子们走向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的岗位之后,产生积极影响。而“超不正规”也只是一种过于武断的官方界定,它折射出来的是鲜活而真实的城市生活图景,若干生态,和若干智慧。
  “给块地,他们就能生长。”2016年12月14日下午3时左右,湖南大学建筑学院非正规城市空间研究室的陈煊老师略带感慨地评议道。
  20天前,长沙突然断崖式降温到3-4℃时,她曾连续4天近距离观察位于左家垅西、近王家湾的一个叫“马路尾”(长沙话念“马老尾”)的地方的菜市场。“那几天我和JasonHo就在那边的星巴克坐着,听一组又一组的学生们汇报。”陈煊指着200米外的星巴克说。
  她提到的JasonHo,中文名叫何志森,澳大利亚非正规工作室联合创始人,Mapping工作坊发起人,他和陈煊都曾是华侨大学现任建筑学院院长龙元教授的学生。20天前,湖南大学建筑学院部分学生参与的对马老尾市场的调研,即是Mapping工作坊的一期。
  学生们的调研刚结束不久,马老尾市场就被拆除了。一个新的、更大的“左家垅生鲜市场”已经在马老尾的尾部偏南建好,等马老尾的路翻修好,那个看起来像是商场一样的生鲜市场将会投入使用。
  12月14日下午,菜市场被拆除后的马老尾在施工,有两个中年男子在马老尾近麓山南路的口子上盯着不让人进入:而在离马老尾市场旧址不到200米的地方。已经冒出一个熙熙攘攘的露天的临时菜市场。因此,才引发了陈煊在本文开头的感慨:“给块地,他们就能生长。”
  14日中午,我和陈煊在爱民路的岁时纪吃中饭。之前和我接触时,陈煊言谈略有保留,在菜上齐后,得知我此前有对长沙的菜市场做过多次报道的她开始畅所欲言。
  “他们可能缺乏菜市场的规划布局的相关知识。他们不知道哪个地方要放(菜市场),他们很僵硬地在一些地方放一些菜市场。也不考虑我们中国的文化和习俗。”陈煊说的“他们”是她最近打听到的可能是负责布点菜市场的某个职能部门。
  我说出了自己的推测:该职能部门对菜市场的布点,很可能更多是依据城市地图。陈煊听了不置可否,而是继续发表她的评议:“所以他们叫做Map。我们叫Mapping,Map是静止的一张图纸,而Mapping代表空间背后的事情。他们可能只知道Map,不知道Mapping。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做不正规空间Mapping工作坊。”
  陈煊很想知道是哪些部门参与了菜市场的布点和运营,她四处托朋友去打听,去搭桥、引荐、“采访”。不直接登门造访,是因为她觉得贸然登门不便让对方对她产生信任感,她认为信任感的建立需要机缘和时间,“中国就是这样的”。
  她希望能够影响到相关职能部门,哪怕,她的影响是在10年以后发生作用。“我不是想批判什么,我想了解这中间的管理上的问题,我是以严谨的学习的态度去面对这些事情。”
  我问她,所提及的某职能部门目前对菜市场的布点所存在的问题具体是哪些,她回答说:“他们可能不大知道人口的结构,消费群体是怎样的,不能完全只是在地图上打上四方格,一个格子或几个格子塞一个菜市场,而且,塞的菜市场都是一样大小的。”
  为什么要Mapping?为什么是马老尾?
  何志森的Mapping工作坊,2016年11月下旬到12月初的这两周,是长沙的第二次,与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合作,针对长沙马老尾市场展开。
  第一次是2016年3月份,和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的合作。那次工作坊,调查的点是太平街及其周边街区,主题为“都市针灸:长沙旧城区公共空间更新”。12月4日,在湖南大学建筑学院负一楼的展厅与何志森初次接触,他谈及了3月在长沙的那次工作坊,但,很可能是因为对我不够信任,何志森所谈不多,甚至,那次工作坊所调查的区域也说得比较模糊,只是说“太平街那一带”,工作坊具体做了哪些调查,他含糊其辞,很快就转到别的话题了。(后来,我在网络上搜索他和Mapping工作坊的相关信息时,搜到了有调查组在长沙旧城区对站街女做了调查。)
  我理解何志森的含糊其辞,在这次Mapping工作坊期间,湖南大学的学生们通过调查了解到周边十余公里存在其他类似的非正规菜市场。何志森曾叮嘱那些学生:“这些菜市场在哪里,你们不要透露出去,你们的老师也不要告诉。”之所以不让有能力改变那些非正规菜市场的人知道这些菜市场的位置,是因为他觉得目前相关职能部门改变的方法还有待进一步商榷。
  我是2016年12月4日下午2点10分左右在湖南大学建筑学院负一楼第一次见到何志森的,当时,他一身黑衣黑裤黑围巾地坐在一排长桌前,很疲惫的样子。我是受邀去的湖南大学建筑学院,知道这天下午有个叫“‘超不正规’长沙马老尾市场Mapping工作坊”的终期汇报。
  浏览了一圈将要汇报的内容后,向我发出邀请的湖南大学建筑学院的苗欣老师过来了,她把一旁坐着的何志森介绍给了我:这是JasonHo,Mapping工作坊的发起人。刚浏览完他参与指导的本期Mapping工作坊的汇报成果并被这些成果震撼到的我赶紧把手伸了过去。
  何志森和我聊起了这次工作坊为什么选择超不正规的马老尾菜市场:“农村、老社区、菜市场等,这是我工作坊主要關注的对象,我觉得这是最接近平民百姓的部分,这比博物馆和购物商场有意思,那些地方没有生活。而菜市场这样的地方,有平民的智慧。现在有些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老是眼中无人、自以为是,乱来,所以我想让学生们——这些将来的建筑师和规划师去见识一下最真实的生活。我们的一些官员和老师很忌怕真实,真实的东西很残忍、很乱,但这恰恰就是我们这个城市的一部分,没有了它们就不像是中国了,你要打造出一个纽约、伦敦出来,没什么意义。这(像马老尾这样的菜市场)很便利啊,还提供了多少就业机会,而且很环保。”   我有些诧异于何志森说的非正规菜市场“环保”,我习惯了它们向来被认作是脏、乱、差而屡受驱赶或取缔。何志森应该是注意到了我的诧异,他接着解释:“我知道长沙的垃圾会拉到一个固定的地方去焚烧,但这个非正规菜市场的垃圾,不同的垃圾有不同的人捡回家,喂鸡,喂猪或者再加工,这个生态链特别棒。虽然这个生态链没人去注意,没人考虑,但确实是不同的人群分解了不同的垃圾。这又没有浪费,又没有制造什么新的垃圾。猪吃了菜叶,它的粪便可以种蔬菜,蔬菜和杀了的猪又会返回到菜市场。这种循环特别棒。我觉得比起书本上的东西,学生更应该学这些。”
  据最终确定马老尾市场作为这次非正规空间调研的陈煊老师说,当时进入她视野的,还有伍家岭的沙湖桥菜市场。这个10年前开始关注高校外周边地区“学生街”的城市规划系的年轻老师,两年前开始关注菜市场。她有意选沙湖桥菜市场,是因为该菜市场在一栋建筑的二楼,因为这个特别的空间形态,陈煊称之为高线市场——“美国有个高线公园,那是一个建在高架铁轨上的公园”,她觉得那个菜市场和那个公园在形态上有“一定的接近性”。最后因为不够非正规和离湖南大学太远、不方便学生调研而放弃。
  而马老尾市场的敲定,是因为它的“活力和市民自发的建设智慧”:“马老尾市场在王家湾片区存在几十年了,它曾经被拆过一回,几年前又自发地形成了一个几百米长的市场,它的存在和它的产权所有者是一个非常强烈的碰撞,是马老尾周边居民的强有力的发声——在马老尾和它的周边,据我了解,包括中南大学的几万学生在内,包括流动人口,有二十几万人口,不是几个简单的超市和食堂就能够解决的这么庞大而混杂的人口的生存问题。”
  近些年与长沙城市规划部门接触较多的陈煊,对长沙非常了解,甚至有些数据都记得很清楚,“长沙主城区的五个区,有187个街道,583个社区,按照传统的规划的公共设施的配建,每个街道至少要配建一个菜市场,这样算起来,长沙应该要有187个菜市场:另外按照控规,每500米半径必须有市民日常生活的服务圈,照这个标准,长沙至少要有1000个菜市场。这就存在一个非常大的落差,前两年我们在公共设施配建的技术路径的探讨时发现我们的菜市场面临一个巨大的问题——它的生存的问题。香港在皇后大道。甚至在湾仔都有菜市场。但我们的菜市场在被超市和商场替代”。
  自称是悲观主义者的何志森把更多的希望放在了参加工作坊的学生们身上,这个很庆幸“不要为生计奔波”的博士,所做的设计大多数是“没有什么经济价值和不赚钱”的,“现在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像韩国整容一样,动刀子的,整得面目全非的。但我喜欢的,我要做的,是像中医的针灸,它不用大的改变,它是很重要的城市更新理论。但很多人都喜欢做大的、宏观的东西,这样可以赚大钱。这需要反思。可能十年以后就没有什么东西让你大拆大建了,未来十年,怎么去针灸、激活之前被我们这一辈和前一辈设计师破坏的土地非常重要。”
  不赚钱的针灸项目,没人主动提供给何志森做。他自己做过的一个针灸式的非正规空间的更新是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市中心,他找了些空的牛奶箱放在一个巷子里的垃圾堆旁边,他看到流浪歌手和别的市民按照他们的需要摆放、组合那些牛奶箱,“那个时候,市民就变成了设计师,我们设计师只是给他们提供了工具。他们把那些牛奶箱变成凳子或别的什么,但我们经常看到我们设计出来的街边的凳子没人坐。”
  终期汇报:他们把一个微缩版的马老尾市场给搬了过来
  “我们的展览分三个部分。这边是微观尺度上,商家、捡菜者、消费者的空间策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这幅国是我们制作的捡菜叶的‘技术导则’:这边是从宏观尺度上介绍了菜叶子的两种处理方式……”2016年12月3日下午2时40分左右,湖南大学建筑学院的学生焦志恒向围坐着的嘉宾们介绍他所在的“菜叶组”的调研。
  焦志恒所在的菜叶组是这次“超不正规”长沙马老尾市场Mapping工作坊终期汇报的第一个组,其他几个组分别是地摊组、菜箱子组、李大叔组和火炉组。
  菜叶组调研的是丢弃的菜叶子的去向:地摊组则观察了地摊摊贩如何摆地摊、如何卖、如何收地摊以及如何躲避域管:李大叔组,跟踪一个骑着三轮车卖小宠物的姓李的大叔,他们干脆以15元钱一天的价格租了个三轮车放到了展厅:火炉组则被摊贩们如何取暖所吸引:菜箱子组盯上的是装菜的那些泡沫箱。
  面对众多师长和同学,焦志恒毫无胆怯,他问嘉宾们看了“拾菜叶导则”后有没有兴趣去菜市场捡拾菜叶?知道怎么去捡拾菜叶不?见嘉宾们没有响应。他自己介绍起了他们调研得来的拾菜叶经:“如果你捡菜叶是去喂鸡,最佳时间应该是上午8点到9点,这个时候菜市场人流最多,商家们为了大量售出自己的菜,会剥掉外面几片叶子:如果你是做腌菜的。可以在9点到12点去捡,这个时候,清洁工还没到菜市场来清洁,你可以去跟你熟悉的摊贩那里要他们剥下的菜叶子:如果你是在附近村里喂猪的,你可以在下午两点之后推着你的三轮车到几个集中的点,把那些菜叶子拿走,因为两点左右摊贩会把菜叶子清扫到几个固定的点……”
  一个本来应该是嚴肃和枯燥的建筑与规划类的调研,被Mapping工作坊湖南大学站的师生们弄得非常有趣。在菜叶子组分享之前,在嘉宾们到来之前,我就被这期超不正规Mpping工作坊的展出“成果”给吸引住了——或通过影像、或通过国画、或通过模型,工作坊的学生们好像把他们眼中的马老尾菜市场给搬了过来。
  汇报开始后,吸引我的是嘉宾们的精彩发言,这些发言虽然只被现场两三百名学生听到,但若干年后他们可能对我们这个城市类似马老尾菜市场这样的非正规空间产生影响,对城市以及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产生影响。“我在这里还是有些心惊胆战的。”湖南大学建筑学院被学生们称为男神的院长魏春雨,在听完菜叶组的汇报后说,“感觉你们这是在闹革命了。”
  魏春雨的这个玩笑引来了一片笑声,他自己也笑了,笑声平息后,他接着发言:“对我们学院派的人来说,大家做得是离经叛道了。你们调研过程我觉得都是非正规的,和我们课堂上教的不一样。现在很多老师做一些项目,现场都不用去的,给个测探地形报告就够了。听了汇报,我们看到同学们已经很有情怀了,也观察到了平时我们不大在意的人的行为,也从中间悟出了一些深刻的道理。从细微处培养对社会的责任感,这是这次工作坊最大的意义所在。我们培养出的精致的利己主义的设计师已经足够了,但真正有社会责任感的,还不多。”香港南沙原创建筑设计工作室主持建筑师刘珩,平时也是“喜欢从社会学的角度切入城市设计的问题”,她在一片欢笑和赞扬声中给了些建议:“我觉得这一阶段的工作坊,它的结果应该提出设计问题,建筑师都喜欢描述一些事情,但描述不是目的。我觉得现在虽然不是通过设计去解决那个菜市场的问题,但可以提出些设计问题。有没有可能提交些东西给长沙的规划设计师?能不能改变城市规划的一些用地的规则?”   现在香港大学建筑学院任教的姜斌,本科就是在湖南大学读的,他在肯定观察和社会研究对设计师的重要性之后,也提醒说“你要注意到你的观察是受到你的背景的影响,所以观察永远是主观的,不是客观的东西”,接着他告诉工作坊的同学:“通常我们会接触到一些社会问题,根据这些社会问题的难度和复杂程度,我们会认识到作为建筑设计师、城市规划师或者景观设计师所扮演的角色的作用,也许会很多,也许会很小。这个时候,你是选择放弃还是只是告诉大家我们做了这些观察?应该不是。即使你做的设计很小、你的项目很小,但仍然可以帮助到很多人,也许是公共政策的改变。也许是社区的协作,等等,都会因此而产生。”
  “穷人是最环保的。越是没有钱的人越会利用废弃的资源。这是我从你们的调研中学到的。”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教授钟虹滨在听完菜叶组的汇报后说,她是嘉宾中唯一和马老尾菜市场深度接触过的,她见证了马老尾菜市场的前世今生,而且,她也知道这个她前后买了20余年的菜市场又将面临一次搬迁。
  “我每次去菜市场,都不穿正装,我把自己打扮成很普通的家庭主妇。在那个菜市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如果我穿正装,让他们觉得我和他们有身份上的区别的话,我会被他们鄙视,他们会卖高一些的价钱给我。这是我的技巧。我在马老尾买了20多年的菜,我有我的轨迹,我的莱在哪些摊位买、先买什么后买什么。菜市场是我在长沙唯一说长沙话的地方,其他地方我都是说的塑料普通话。”她说。
  “很多老师都有问过我一个问题,这个Mapping工作坊跟我们的规划和建筑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我认为建筑师、规划师,要做好几种角色:一个理性的旁观者:一个普通市民:最后才是作为建筑和规划师去进行改变。改变有很多方法,传统的画图纸是一种,而这个工作坊教会我们,画图不是唯一的方法:我们自己的行为可以改变一个空间:一个公共政策可以改变一个空间……这个工作坊要教给我们的一个理念,就是我们自己首先要去寻找城市里最原始的创造、建造基因。我们要进入城市空间的场景之中,把自己变成导演、演员等多种角色,还要找到一个很好的道具。这个道具引进来以后,建立了一个新的空间关系。然后我们还要把这个道具抽离出来,让大家不要发觉我们作为建筑师或者规划师的存在,要让这个城市的居民认为这个城市是他们创造出来的,不是规划师和建筑师创造的,当这个城市很好运转的时候,我们要及时退出。”看完火炉组排演的一个短的哑剧后,华侨大学建筑学院院长龙元的点评让大家从看完哑剧后的欢乐中沉静了下来。
  Mapping工作法:观察它、跟踪它、成为它
  2016年12月9日,我在湖南大学建筑学院负一层的展厅里看到了“超不正规”长沙马老尾市场Mapping工作坊的成果展览。采访当天,马老尾菜市场开始进行了拆除,好在他们为期13天的工作坊任务已经完成了。
  “本来还打算再深入完善自己的项目,比如继续做一些装置设计或是多提出一些策略,但是今天才知道市场已经被拆了。不过接下来还是会把展览的成果深化一下,做成出版物。”湖南大学建筑学专业研究生雷婷说。
  5个小组的学生,需要在马老尾市场去寻找很小的一个Object来诠释“超不正规”这一主题。这5个不同的Objects分别是:菜叶、地摊、李大叔、火炉和菜箱子。雷婷就是火炉组的成员代表,她跟我解释Mapping的工作方法:去发现城市里你感兴趣的一个很小的点,观察它的运行和现象,进一步跟踪,再去成为它或变成它的一部分,“去探寻背后的故事和道理”。Mapping也可以叫做接地气的地国搜查法。
  他们在长沙马老尾市场进行调研所花的时间大约都是三天时间,最早的早晨四五点钟就要去,然后对他们要观察和调研的对象跟踪—整天的时间。
  何志森老师对他们没有任何硬性要求,只是鼓励他们去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深入挖掘,能做出什么成果、能呈现出什么就是什么。“想要传递一种价值观。以前的设计就是自己是上帝,自己去想别人需要什么然后去控制他们。而现在你必须通过平民的视角去看,比如说,一片菜叶子背后运行的系统是什么。”李大叔组的成员聂克谋说。
  菜叶的“重生”
  “古龙说,一个人如果想寻短见,就放他去菜市场。”这是菜叶子组的“项目说明”中的第一句话。接下来是,“普通人去菜市场的目的大概只有一个——买菜。然而是否有人注意到那些被人随意遗弃的菜叶?”
  马志强和他的伙伴们调查了菜市场那些废弃的菜叶子,跟踪它们最后去向何处,并抽丝剥茧探寻一些人们没有去了解过的事情。
  在马老尾這个非正规的菜市场里,废弃的菜叶子的去向大致有三种。
  第一种是有人捡回去喂了禽畜。菜叶子组的成员们重点跟踪了一位贺奶奶。这位老奶奶每天骑着装着潲水的三轮车路过这个菜市场,捡一些菜叶子回去喂猪。当然也有些人骑着电动车装些菜叶子回去喂鸡。
  第二种是再次利用,有的人会捡回去做腌菜,废弃的菜叶经过一番加工,说不定又回到了市场上进行售卖。“有些食堂或卖盒饭的也会来收。”我听到这里倒吸一口气,同学们连忙解释:“是没有坏的。因为很多菜外面不新鲜不好看了,但是里面的菜叶菜心还是比较新鲜的,一些大的蔬菜店会将它们统一堆放在一旁的箱子里,有人会专门过来收。”他们说,这种菜就是不来收,店家也不再要了的。
  第三种就是丢在地上被清洁工收走。菜叶子小组的展览图示显示,烂了的菜叶会集中被清洁车拖走,运到河东的垃圾中转站,最后的去向是黑麋峰的垃圾填埋场。马志强认为,进入黑麋峰的这个部分是可以减少的,因为最好可以让菜叶子被利用起来。“我们会看到这个表面看上去脏乱差的市场其实是比较环保的,非正规的市场也能够完成自身的运作,所以也不是要完全铲除这个非正规的东西。”他说。
  他们还绘制了一张详细的捡菜攻略图,包括所需要的捡菜装备(塑料袋、钳子、手套),怎么找到剩余菜叶比较多的店铺,然后你可以先买些菜,跟店主寒暄之后再进入主题,也可直接问。要不你也可以寻找到同样是来捡菜叶的人,向他们请教,或者询问流动摊贩,而他们大多乐于把菜叶给你。最佳的捡菜时间是8:30-10:00,菜市场的堆菜点会有大的收获。   其中还有一张图是以贺奶奶的一天为元素讲述了菜叶子用地图、线和穿孔表现人物的时空关系。
  如何被她捡回去,然后喂猪,最后猪肉又流回菜市场贩卖,一整个过程完成菜叶的“重生”。马志强说,他们跟到贺奶奶的家去,看到她家里的正中心就是一个灶台,上面是一口煮潲的锅,“或许喂猪这件事承载了她主要的生活”。
  “我们后来想到,菜叶子是在市场很常见的,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想到过它其实也存在于很多人的生活中,人们喂鸡的、做腌菜的,他们的生活就依附其中。菜市场是个脏乱的地方,但对很多人来说。这个菜市场就是他们的生活的中心。像是一張网一样,网络住其他人的一些生活。人们从这个地方拿他需要的、赖以生活的东西。还不只是商贩,还有周围很多人的生活会因为这个市场拆掉而被打乱。其实低成本的廉价的东西不一定是不好的。”马志强说。
  流动摊贩的生存法则
  在地摊组为期三天的调研中,张海涛弄清楚了马老尾市场里有140个固定的店面铺位,而临时地摊则具有极大的流动性——上午70多个,中午40多个,到下午就只剩下30多个了。
  他们通过观察、记录、跟踪、参与等方式去了解地摊及其背后的因素,并最终将问题集中在四个行为节点:如何摆、如何卖、如何收与如何“跑”。
  在如何摆中,他们发现摊位之间的关系和摊主之间的人际交往不只停留于社交,他们之间更是有着台作与寄生的关系。大多数流动摊贩不是孤立的,他们和固定摊贩或是同乡,或是熟人,会互相帮忙看摊,帮忙照顾生意,此为“合作”。固定摊位的摊贩是交过钱的,如有流动摊贩想在他前面的空地上摆地摊,也必须向他交几块钱才行,这就是“寄生”。
  “他们的人际关系都是很好。”张海涛说,“所以说这里不只是一个菜市场,也是一个很融洽的社区,虽然也曾出现过抢占摊位的现象,但主流还是融洽,是能看到社区情谊的。”
  地摊贩们都有着很灵活的空间策略,他们有的占路中间,有的占人行道,有时候为了占摊位写着一个牌儿“此处有主”。早上四五点人们就出摊了,到了九点钟城管会来,把摊贩赶到菜市场的路口,那里有一排早已人满为患的围挡,那里是最经常也是最佳的摆摊位置(张海涛发现调研结束后挡板已经被拆了,也没人在那里摆了)。还有的因为凌晨要出货,就搭了棚子睡在菜市场里面。
  由于流动摊位不是固定的,所以—个固定的市场空间常常通过“伸缩”来容纳更多的摊位,比如原来只能容纳三个摊贩,把地摊布一折,就又挤进来两个。张海涛把这招称作“空间折叠”。
  地摊组也没忘记去探究摊位本身,摆摊用的材料、运载货物的工具。等等,是如何被选择的。一般来说,摆摊用的主要材料是箱子、编织袋、竹篮子、铁篮子、布料。还有一位摊贩是从西藏来的,一张牦牛布就成了他的摊位。
  当然,材料也决定着如何“跑”的问题。一个来自邵东的卖袜子鞋垫的阿姨,摆摊用的材料是一只四个角都缝有抽线的大包袱,拉一下抽线包袱就收拢起来,可以实现快速打包,有利于及时“跑”。
  摆地摊有不同的入口,也需要交钱,每天会有人来收,交五块就发一张进场凭证。张海涛和他的小伙伴们都很纳闷,不知道收钱的人是来自官方还是民间,他们估计更大的可能应该是来自灰色地带的(也有一说这五块钱是清洁费)。有人五块钱都不想交,就会先躲在别人的摊位上,等到了下午有的固定摊位收摊了。就去占。占与被占的摊贩,有的是互相通过气的,有的则没有。还有的摊位,整天从这里挪到那里,处于流动中。
  张海涛说,以前的生活中他常常忽略了流动摊贩,当他们不存在,但通过这次的调研。他才留意到他们,原来一直是在市场中活跃和流动的。
  “虽然老师说先不要考虑设计。但是的确不管是城市规划还是别的设计,真的都没有考虑过这些人,这些人到哪里去呢,虽然现在的市场很大,但是摊位费他们根本负担不起。”张海涛很疑惑。
  马老尾菜市场的固定摊位租金每月也需要1000多,而搬进新建的菜市场则需要交五万块钱,马老尾菜市场拆除之后。这些小摊贩的未来在哪里?面对这个问题,小摊贩们回答说,他们自己也不知道。有的人进货也进的少了,可能卖完就不卖了。回老家去了。
  “但是一个好的设计会考虑到他们的存在。”他接着说,“是否可以把人行道变成一个活动的空间,早上划定一个区域给他们摆。或者建立一个管理制度。这是城市规划的一个趋向,希望能慢慢往城市管理制度上面靠。”
  12月4目的终期汇报在湖南大学建筑学院举行,张海涛说,有—位嘉宾在听取汇报之后指出。人们感性太多而理性不够,“但是我觉得。往往就是人们太过注重理性了,才忽略了他们,对他们没有太多的关注。”
  而这就是他在这次工作坊得到的最深的体会。
  一个宠物商贩的“串联”路线
  一个操着河南口音的卖宠物的商贩李大叔成了聂克谋和他的组员们的观察对象。
  李大叔是郑州人,河南的生意没做好就来到长沙。在河南卖金鱼的人多,而且他在长沙的亲戚是卖氧气罐的,都为他提供了卖金鱼所需要的设备,李大叔就开始卖小宠物的生意。他有一个空间不到两平米的电动三轮车,车上用笼子装着鸟儿、仓鼠、乌龟、兔子,水缸养着金鱼,几乎每天他就骑着这个三轮车游窜于全长沙的各个集市。
  而在马老尾市场遇见李大叔纯属偶然。原本那天他要去桃花岭赶集的,可是路上有交警,集没赶成,所以他就来到了马老尾,恰好有个摊位不出摊,他就把车往里面一停。他每天会去的集市的地点都不一样,哪里有市场和集市他就去哪里,几乎算得上是长沙集市的活地图。组员们联系上了李大叔之后,就想通过他流动性的三轮车,把长沙的菜市场串联起来。可是,只跟踪采访了一天以后,第二天组员们就和他失联了。
  “第三天找不到他的话,我们就做不下去了,所以我们赶紧进行人肉搜索。”聂克谋说。
  李大叔住在毛家桥,他们通过李大叔给他们的一些集市地图的信息进行一一排查。他上午一般会去大的集市和菜市场,下午才会去一些高级小区或是住宅区。他们先从北边的一些市场开始搜索,“最后在四方坪找到他了。实际上。找到他我们只花了100分钟。”聂克谋说起这件事颇为骄傲,那是因为他们根据李大叔的集市信息整理出了一张表。并透过了理性的分析判断,完全猜中李大叔的线路选择。   李大叔的线路选择是有他的道理的,上午去菜市场或集市是因为一般这里都是买东西的人最多。他会把车子停在街口,在人流必经的位置截住买菜的人,下午去湖南大学、天马小区等学生居多的地点。傍晚,在下班之前赶到住宅小区,停在人最多的回家路上。想着下班回家的人们会想买点小宠物回去,晚上还会去一些热闹的夜宵城。每个月的5和10号,阳光100会有赶集。他也都会去凑热闹。
  在展览区。李大叔组的同学们租了一台电动车,用箱子和水槽复原了李大叔的电动车空间:车最外部是一些笼子,关着小仓鼠、兔子、鸟等宠物,中间是一个水缸,养着金鱼,最里面是一些箱子,他的后勤部分放魚食等物品。
  “我们用他的车展示出来的就是一个城市展览馆,前面就是他的展览区。后面他箱子的‘后勤部分’展示的就是一些没有调查就看不到的东西,比如他与城管和另一些人的关系。”聂克谋说,“李大叔的金鱼他可以自己卖,也可以卖给供应商。同时也要给环卫部门的人交一点钱,若是占了摊主的地盘也要给他们交钱。他住在毛家桥,他的房东是那边的一个地头蛇。还有交警,他在路上一般要注意躲开交警,因为他的这个车是不准许上路的。”
  调查里让聂克谋印象最深刻的是他们发现了李大叔在做这个生意时候表现出来的智慧。
  李大叔的车子一天可以跑三四十公里,他会充分利用城市的公共设施为自己服务。比如跑那么远,电没了,他会去一些提供充电服务的报刊亭充电。另外,因为水缸很重就会很耗电。所以他也会留意哪里有垃圾站,转移阵地的时候,就先把水倒掉大部分,到了目的地附近,再找垃圾站把水加上。他会把城市一些关键的点记录下来,并将之盘活起来,为他所用。尽管他的每天的一些线路都是不一样的。
  “我们以前不会去关注他背后的事情,调查了才发现他会利用这些城市的公共设施将他的小系统运行起来。他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他的电动三轮车上也会有一些小细节,比如,三面都有围挡,停下来的时候就可以将围挡放下来便于展示商品。车子最靠里的箱子都是与车边沿平齐的,而中间的鱼缸与车边沿处会有十厘米的距离,“设置这个距离是为了小孩子能够站在这上来。方便舀鱼,腾出一个操作空间。”鱼缸再外面是笼子,“笼子往外推出去一点点,因为如果全部拦住了的话,看鱼就只能看到一个面。推出去一点点看鱼就有两个面了。增加了成交率。这些都是李大叔的空间智慧。”聂克谋说。
  聂克谋还分享了他在调查时发现的一个有趣的现象,原来城市道路的一些小细节也决定了这个地方能不能摆摊:“若是车行道与建筑之间有几级台阶的话,车就停不上去,人只能在这里穿行不能在这里停留。若是路肩宽的话,车也可以上来,摆摊的很多,人都愿意在这里面走。里面有人卖东西的话就会很热闹。细节设计就决定了这条道路的生动程度。”
  这个实地考察到的经验让聂克谋以后设计都不敢随便乱画。“在我们的平面图上就是多画一两条线的事情,但是有可能你一两条线,就会直接把这条街杀掉。”
  论菜箱子的功能与策略
  选择菜箱子,是因为一进菜市场就发现里面使用最多的材料就是泡沫材料的菜箱子。可以说,如果把菜箱子撤掉,这个菜市场就不复存在了。
  菜箱子的使用方式也很多,可以把它们的一块泡沫板立起来,写字作为广告展板使用。当然更多的是正常的装菜功能。
  最有代表性的调查,就是关于卖菜的人们对物品摆放的策略。
  有的是通过菜箱子的摆放去侵占街道和旁边摊位的空间,扩大自己的摊位范围:有的用箱子去隔离和区分出私人操作的空间和私人财产的空间:另外还有各种形式的搭配。把想要顾客看到的物品放置出来,留出狭窄的小道让顾客可以驻足慢慢看。
  还有“非常规用途”,比如卖鱼的也会使用菜箱子来作装鱼的容器。总之,菜箱子在市场里是一个既实在又灵活的存在,通过它我们才发现,原来人们对一件材料的使用空间有着如此广阔的探索方向。
  温暖背后潜在的运行法则
  “马老尾的三条街道有很多的取暖方式,烧煤、电烤炉、烧柴,用泡沫菜箱子立起来,里面放小太阳暖炉,盖个棉被,等等。”火炉组的吾婷说,而取暖的方式也跟收入相关,收入相对高的用小太阳、用烤脚炉。花不起电费的,就用一个油漆桶烧点木柴、纸箱取暖,而流动摊贩,就完全没有办法。
  早上5点钟特别冷,学生们来到马老尾菜市场,看到有人在拐角区烧了很旺的火,很多人围着烤火。他们留意到,“这个火盆能迅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起来火之后,很快就有街尾的人跑过来借火种”。
  火炉组的学生们发现这是一个能够拉近彼此感情的好介质,他们就想到自己也做一个火炉来融入他们,借此了解大家干些什么、聊些什么、相互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他们用一个推车推着这个流动的火盆,推车的下面用一块就地取材的泡沫板写着“免费烤火”,走街串巷走了三条街,边走边吆喝“免费烤火”。“小摊贩特别欢迎我们,会过来跟我们聊天,说‘还有免费的火烤’。”雷婷向我们描述,“就这样,它不仅仅是取暖的火炉,还成了一个分享的装置,有了它,大家的设防就放下了,会愿意跟你聊天,愿意跟你分享他们的故事。有个卖鱼的,他卖完了本来就要走了,但是就是因为这盆火才过来和我们聊了很久。”
  同学们意想不到地从旁观者的身份看到商贩之间的一些人际关系。“虽然不是很全,但是很生动。我们火炉出现的时候你会看到他们从各个地方呼朋引伴地出来。你也能看得出来谁和谁关系特别好特别亲密,他们会吆喝相熟的人,出来烤火啊。‘大学生送火了’。”当他们第二天再去调研的时候,商贩们都还会和他们打招呼,问还会不会送火啊。
  他们原先会有一些美好的预设,比如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谊、互帮互助之类,而后雷婷发现其实不是那样:“商贩之间更多的是等价交换,你帮我看店,你在我这里烤火。我们以前认为很温暖的一些画面,其实背后都有其运行的准则。”
  为了表现人与人之间的这种虽平凡但又很清晰平等的行为处事的准则,他们还在展览之外又排了一出话剧,真实表现市场里的人们因为烤火而发生的一些故事。
  雷婷说,他们是有情谊在,但不能人为地拔高到一个很高的程度,因为里面是有需求和交换的。“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切入设计的视角或方法。老师跟我们说,这个方法在国外很普遍,但是在我们高校里面是没有这种概念的。我们在进行的时候很困难,因为有惯性思维在,而接受了这套理念之后,对社会的看法就焕然一新了。这也是一个向观察对象学习的过程,不要以为读了大学就会了很多高大上的东西,可能有的还远不如李大叔在他的三轮车上那样想得用心……”
其他文献
彭剑斌的这篇采访稿读起来像一篇小说,像虚构的小概率事件:爱摄影的周建生和没怎么照过相的段三月,在1987年冬天擦肩而过,三十年后重逢,段三月才看清了给自己拍照的周建生的脸。两段平凡人生,得以这么戏剧化地呈现在记者笔下,有种小城故事的简单、清新感,回味无穷。  上世纪80年代末,郴州。  改革开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改善,30岁出头的周建生站在郴州的街头,感受到了这种变化的势头,心中涌起一股想要记录这
期刊
民间传说,古代帝王的宫殿里,地上铺满金砖。古代皇帝的奢侈生活是早有耳闻的,可是连皇宫里的地砖都是用黄金做的,这似乎太不可思议了。皇宫里铺的地砖真的是用黄金做的吗?  在北京故宫金銮殿,地面上铺着四千七百十八块油润如玉、光亮似镜的地砖,它质地密实,走在上面不滑不涩,而且还叮叮有声,脆若金石——这就是传说中的“金砖”。但所谓的金砖并非真是用黄金做的,它实际上也是用泥土烧制而成的,从这一点上讲,与一般地
期刊
潮汕男女嫁娶旧俗,一定要举行各种仪式,女家要专聘一位如戏剧中的傧相一样的老妇女来主持各种仪式,这位老妇女叫做“青娘母”。青娘母在主持各种仪式中要唱的祝颂语叫做“四句”,也称“青娘歌”。  女子在母家出阁前要沐浴更衣然后拜别双亲,和膜拜家中的司命公,这时青娘母边教新嫁娘跪拜,边唱着:“一拜司命公,好娘配好君,君家娘家二家好,两家富贵福禄春。……”一直念至十二拜福禄寿全。  在嫁宴时的四句是:“酒瓶放
期刊
采访了9家艺术机构,13位艺术从业者。3位媒体人之后,我也问了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展览是哪个?我记得是7月9日,一天看蔡皋的两个展。长沙博物馆的是讲土家旅民间故事的绘本展。让我想起了家乡湘西。月湖时当代艺术中心的是浓烈的大画,玻璃展柜里她的手稿、日记尤其勾引我,字真好看。写着写着文画起来,不禁想起童年。  这不算是一份全面的报告吧,充满了私人印象,个人分析,好让我情绪激动的2016瞬间。  2016
期刊
照例又见到了许多老人,从老人嘴里听说了很多从前慢的故事,比如翻一本书,翻烂了,或者做一辆木头火车,靠人拉着走。后来追求效率,竹子一天砍三百根,芽尖茶一天采三百块,惊奇的味道就淡了,没了。  这就是我们听来的,发生在梳头溪里的故事。  百岁老人  从古丈县城方向进入梳头溪村,过了梳头溪的牌楼后,马路右侧第一家低矮的木屋便是百岁老人向汉洋家。他和他三儿子向功志一家住一起。  6月13日上午10时30分
期刊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也许还要更久远一些。在今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北部,马头镇十字路以及周边地区的农村,请重要的客人吃“十大海”颇为流行。尤其是摆“八大座”吃“十大海”,实乃头等大事。其间夹杂的一些“老规矩”和“小动作”,今天回味起来仍然妙趣横生。  “十大海”菜式 前五道有规矩  先说“十大海”,也有“八大海”的说法。“十大海”是指用十个粗瓷大碗,装满十样菜式的席面。在那物质生活很匮乏的年代,这种席面
期刊
丫頭的由来  在中国古代,女子在未成年之时,大多将头发集束于顶结成两个左右各一的小髻,颇似树枝的丫杈,故名“丫头”。成年后(一般是在15岁的生日之后)的女子最明显的标志就在发式上,即改梳“丫鬟”,也就是将头发梳理成细长条状再垂于耳边或脑后。等到出嫁之时,被改为发髻的头发还要进行花样繁多的打理,并坠以一些绚烂的饰品与之呼应,如钗、簪、梳、金叶银篦、珠宝、鲜花等。  从已发掘的考古文物中可以证实一点,
期刊
古时人们常常不能对一些自然灾害做出科学的认识,往往把这些现象归因在妖魔鬼怪身上。为趋吉避凶,相应的产生了各种降妖除魔的器皿,如照妖镜、年画、泰山石、石狮子等。这些器皿寄托了人民大众祈求安康幸福的愿望,有的器皿一直沿用至今。  在关中一带,一般乡下人家的卧室、窗台或炕头上,都摆放着一个十几厘米高的小石狮子,农家称之为“拴娃狮”,在绥德称为“炕头石狮娃”。在乡下,人们在家宅卧室炕头上放置一只石狮娃,有
期刊
村里来了几个年轻人  “好了,我的故事讲完了。”  采访回来后,陶品儒给我发来了3月13日他在一场“职业生涯规划讲座”上的演讲稿。演讲中,这名年轻的海归和花垣县职业技术学院那些比他更年轻的农村学子们一块分享了他的故事(如何从澳洲留学归来成为一名乡村创客),然后说:“‘你以后要做什么呢?’你们肯定很多人想问我。24岁的我似乎应该有个答案,因为我也要面对现实的压力,要想着娶老婆,当爸爸……也许我会去到
期刊
鱼虾蟹,鸡鸭鹅,很普通,很平常。我们天天与它们接触,品尝它们的美味,却不一定了解它们有多少文化含义。在古代,鱼是生育繁衍的象征,鱼传尺素代表书信来往,鱼符是信物,鱼的谐音被人们用来寄托年年有余的美好愿望。虾活泼,蟹霸气,象征好运、横财就手。鸡即“吉”,鸭为“甲”,代表大吉大利、科举登甲。而鹅则因王羲之一举成名,“羲之爱鹅”因此也成为流传甚广的吉祥图。  鲤鱼象征赢利 金鱼寓意财运  鱼虾蟹,一直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