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根雕艺术创作发展趋势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lincc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球上的自然变异无时无刻不在发生,伴随着泥石流、山洪、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原始森林之中便会出现一些枯木残根,这些残根枯木在寻常人的眼里便是毫无作用的朽木。当被人遗忘的朽木遇到痴迷根艺的雕客,这些朽木便又被赋予新的生命,实可谓“腐朽复化为神奇”。
  根雕是自然与艺术交融结合的中国十大传统民间艺术之一,在中国长达两千余年之久的悠久历史长河中,根雕艺术由注重形似发展至神似,由注重形似发展至神形兼备,由神形兼备发展至别具一格,源于自然、却更高于自然。在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代,根雕这一传统工艺正处在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历史转折点之上。
  关键词:根雕艺术创作中国传统民间艺术
  第一章 前言
  1.1背景
  根雕是我国传统而古老的一门艺术,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随着人类的审美情趣的提升而不断演进。根雕艺术的漫长历史凝聚的是一代代民间艺术家的智慧结晶,浓缩的是一代代老艺术家的印记[1]。根雕艺术拥有极为悠久的历史传承,现目前出土最早的根雕作品是1982年,从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出土的战国时代的根雕作品“辟邪” 其作品虎头龙身,四足雕有蛇、雀、蛙、蝉等纹样,富有动势,显示出早在两千三百多年前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根雕艺术品已达到了自然形态和人工雕琢巧妙结合的水平。
  在中国5000年的传统文化中,木雕根艺是最具观赏和收藏价值的艺术形式之一。所谓根雕,顾名思义,就是以树木的根桩,包括树身、树瘤、树根为主要创作对象,通过丰富的艺术构思和精巧的工艺处理,创作出具有独特风格的人物、动物、景物、器物等形象供人们欣赏和使用。
  在解放前的旧中国,由于长期的战乱与社会的动荡,万千国人流离失所、生活难以为继的情况下,众多传统手工艺人被迫转行另谋生路或流亡海外,根雕艺术遭受到了巨大的破坏,根雕艺术日渐衰落,根雕技艺已到了濒临失传的处境。
  随着战争的硝烟渐渐消散,一些手工艺人为了民间传统手工艺得以留存,回到故乡,最早一批回到祖国的根雕艺人为了传承根雕文化,在福建、浙江地区开办根雕作坊,根雕这一古老的传统手艺又在这片土地上枯木逢春、重又生根发芽。看到根雕行业的逐渐复苏,越来越多的人被这样的艺术形式吸引并加入到根雕行业之中,根雕行业在传承着传统文化精髓同时,更吸收了新时代的文化,发展到了一个不同以往的新天地。
  1.2根雕艺术创作现状
  根艺创作发展至今由注重形似发展至神似,由注重形似发展至神形兼备,由神形兼备发展至别具一格,源于自然、却更高于自然。很多艺术家、学者都强调了这一点,赖少其在谈根雕艺术时说:“潘天寿有一印叫‘不雕’其实不在雕之多少,而是雕了仍感不雕”[2]。
  现目前,市面上的树根造型艺术品一般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属于自然造型的根艺美术品;第二类属于局部雕刻范畴的根艺品;第三类属于使用工艺美术品[3]。
  根雕是一门追求艺术的手艺,但在市场经济极为繁荣的当代,大部分的国内根雕艺人的根雕技艺是他们赖以生存的一种技能,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雕刻与销售相伴相似,根艺作品往往更趋向于市场。
  1.3根雕艺术创作的影响因素
  根雕艺术是发现自然美而又显示创造性加工的造型艺术,所谓“三分人工,七分天成”,就是说在根雕创作中,大部分应利用根材的天然形态来表现艺术形象,少部分進行人工处理修饰,因此,根雕又被称为“根的艺术”或“根艺”[4]。根雕作品由于其材料及艺术表现形式的独特性,决定了它以概括、抽象和不可复制为其主要特征[5]。
  正是由于根雕独特的艺术性,每一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作品,根雕艺术创作也同时受到其材料的限制,往往根雕作品的材料便决定了作品雕刻完成后的题材。即使是不考虑到根材的造型,也不是所有植物的根都能用来制作根雕。根雕的选材有一定的特殊要求,它至少要达到以下几个要求:材质坚硬、木质细腻、木性稳定、不易龟裂变形、不蛀不朽、长久保存[6]。
  用于雕刻的一些上佳木材往往是不可再生资源或极为稀有名贵的木材,例如乌木、海南黄花梨、碳化木等,这也就对民间艺术家的创作形成了极大的限制。
  根雕创作工序是一套完整的艺术加工体系,第一部是最初的依形选材,根据根材的造型、纹理、木质等特点,艺术家依靠想象力挑选材质上佳且富有自然的灵性的根材,用于雕刻根艺作品。有时雕刻者为了选取好的根材,需要到原始森林、山崖等人际罕至的地方寻觅,甚至花上数月的时间居住在原始森林之中方能找到所需的材料。
  而后原材料需要利用高压水枪清污去皮,去除根材上的泥污砂石;冲水去皮后需要将原材料放置一个月至半年的时间进行自然的风干暴晒;待根材水分退干后用药水进行蒸煮,使其性质更为稳定且起到驱虫防腐的效果。
  前期工序完成后,还不能着急着开始雕刻,还需要根雕艺术家对根材进行设计构思,有时构思的灵感一蹴而就,有时需要花费数月甚至长达数年的时间方能敲定其最佳的题材与造型。
  艺术家匠心独运地将根雕作品设计构思完成后,便需要进行打粗坯、粗雕、精雕的加工,利用根材自然的造型,在不破坏自然美的情况下,利用夸张、变形、抽象等众多手法加以加工雕刻,凸显其独有的自然灵韵。
  雕刻完成后便需要打磨。用粗砂布将作品打磨一遍,再用细砂布抛光,使作品更光滑明亮,显现出其原来的色泽与纹理。
  而后便需要根据不同的作品进行上漆与打蜡,起到美观精细的同时,还能起到保护作品不易变形开裂的作用。
  最后的工序便是定名。好的根雕工艺品在构思设计的时候就明确了做什么,怎么做,但待作品完成后,又需要对作品的整体形状、效应、已经做综合的研究,给它配上好的名字。起名时可根据其造型特征及意境等全面考虑,一个好的名字可让根雕工艺品增加价值[6]。
  根雕工艺品的加工过程十分漫长且繁琐,这便需要艺术家静下心来,不受外界的干扰,一步,一旦心急,便容易造成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结果。   第二章 分析
  当高科技几乎可以为我们生产一切消费品时,工艺品越发凸显其独特的价值。“工艺”决定了雕刻价值,工艺雕刻永远不会是流水线的批量生产,物以稀为贵的中华文明,5000年的悠久发展史,以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底蕴,铸就了中国雕刻独特的艺术影响力[7]。
  根雕发展至今已步入传承与发展创新共进的时代,根雕艺术拥有古老的历史传承,而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内容更是源远流长,但根雕手工艺人雕刻过程中往往仅仅只取其形,更高境界者也仅仅是使其形神兼备,却没有在作品中注入文化内涵,赋予根艺作品新的灵魂。
  但由于受根雕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一些根雕爱好者还没有真正的从根雕创作的狭隘天地中解放出来,因此创作上收益甚微[8]。众多根雕手艺人还停留在为了销售而雕刻的阶段,未将思想解放开来,导致雕刻的根艺作品缺少了个人特色与文化内涵。根雕工艺品市场需求具有阶段性与短时性的特点,如一味地迎合市场进行雕刻创作,最后终将被市场所淘汰。
  第三章 讨论
  近十几年,随着网络与科技的日益更新,文化产业如同燎原之火,迅速遍及全球。其势头发展的迅猛程度,已经成为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是否发达的重要特征之一[9]。
  根雕艺术是一门独特性与艺术性极强的民间传统工艺。在根艺艺术家独特慧眼的观察与奇思妙想的设计创作之下,各具物质特性的材料再通过艺术家独到的技艺手法加以修饰升华,便成为了一种人文与自然完美融合的工艺品。更由于极具特点的美学意境,使得其拥有独特的“七分天然,三分人工”的艺术创作加工手法,使得其创作区别于众多艺术手法,每件根艺作品都是自然钟灵神秀的造化与工匠巧思神工的体现,无论大小均是无法加以复制的艺术孤品。
  在文化产业如此繁荣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下,古老的根雕艺术所需要的已不仅仅是传承,更需要与时代大背景接轨,在形神兼备的作品之中注入文化的内涵,使根雕艺术品不仅仅拥有艺术美的神韵,更具有文化内涵的灵魂。
  第四章 结论
  (1)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持续繁荣,根雕艺术创作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根艺作品应不再局限于市场销售,而需要在市场的基础上,更高于市场。
  (2)在文化产业受到市场青睐,国家高度重视的大时代背景下,根艺作品应不仅仅停留在一种艺术的美学感受,而需要在艺术创作中融入文化内涵,增加作品的故事性与文化灵魂。
  (3)在根雕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对根艺艺人文化涵养要求更高,只有拥有博学与创新的能力,才能制作出更有深度与更具创新的作品。
  第五章 建议与展望
  根雕艺术创作要摆脱单纯的生产销售,销售再生产的传统观念,应更注重其艺术性与文化性,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提下,创新发展,打破传统观念与限制,开辟根雕艺术创作的全新局面。
  根雕不仅是中国传统十大手工艺之一,拥有着漫长的历史文化积淀,还是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历史脉络载体。根雕艺术家需要改变认识上的不足,在市场经济与文化经济如此繁荣的大时代下,在文化产业之中,根艺作品具有更高的附加值以及更大的根雕传播性与多领域性,根雕的发展可谓是厚积薄发,更进一步的深度与广度,更是让根雕行业发展潜力充满前景。
  参考文献:
  [1]靳朝晖.谈根雕艺术的意境美[J].中国艺术,2011 (04):150-151.
  [2]吳永强.因材施艺:根雕艺术的选材与创作[J].雕塑,2014(06):62-63.
  [3]杨宝玉.中国传统文化与根雕艺术[J].大众文艺,2011(12):150-180.
  [4]袁峰.浅谈根雕[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2.
  [5]张风尚.化腐朽为神奇赋枯根以生命[J].花木盆景(花卉园艺),1997(03):38-39.
  [6]陈强. 根雕工艺品的加工过程[N]. 山西科技报, 2003/10/30(004).
  [7]杨良连.根雕艺术的选材与创作浅析[J].中国高新区,2017(20):249.
  [8]陈凤鸣.全方位解析我国根雕市场[J].中国林业产业,2009(11):42-43
  [9]宗华阳.对根雕创作思路的思考[J].花木盆景(花卉园艺),1998(01):46.
  [10]李玥. 文化创意产业下关于根雕艺术的产品设计研究[D].吉林大学,2015.
  作者简介:陈兴,男,出生于1976年10-,福建省永泰县,中级职称,学位:无,研究方向:工艺美术。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中国风的流行,传统民间艺术元素重新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在我国,一些优秀的艺术家和设计师都对传统民间艺术非常重视。如今,人们接触包装十分频繁。包装的设计中加入传统民间艺术元素不仅能传递传统民间艺术文化,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使人感受到民族情。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包装设计,阐述了传统民间艺术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并对传统民间艺术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提出自己的观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传统民间艺术
期刊
摘要:在众多西方戏剧和中国传统戏曲中都出现过很多“鬼”这个元素,本文从比较文化的角度,以此元素为切入点,以西方戏剧《哈姆雷特》和中国传统戏曲《窦娥冤》为例,试图在中西宗教文化鬼魂形象概念的基础上,对中西方戏剧背后的文化差异进行尝试性的探讨。  关键词:西方戏剧;中国戏曲;鬼魂形象  前言  鬼魂形象地大量出现在艺术作品中,其中多以文学这一形式为主,同时它作为人类艺术创作中一种十分特殊的表现形态,广
期刊
摘要:《一首桃花》是小剧场歌剧《再别康桥》中林徽因的独唱唱段。这首作品难度较高,意境高雅清新,是众多声乐表演者在音乐会和比赛中的首选曲目。该曲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和浪漫主义色彩的曲词,给听众带来深深的震撼。本文将从创作特色、演唱处理、情感表达方面来分析该作品。  一、创作特色  (一)旋律分析  《一首桃花》是林徽因的主要唱段。歌曲的伴奏器乐主要有小提琴、大提琴和钢琴,是一个钢琴三重奏形式的室内乐。前
期刊
摘要:依据Lakoff提出的理想认知模型,“吃”类词语可以分为命题模型,意象图示模型,隐喻模型和转喻模型四种类型。同时也发现汉语“吃”的隐喻和转喻表达来自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体验,即来自人的感觉器官。同时由于较高的使用频率以及“吃”作为始源域的突显次数之多和对食物体验面的增加,关于“吃”的隐喻转喻表达也就越多,汉语“吃”类表达也具有中国汉语文化的民族特色。  关键词:认知模型;吃;隐喻  一、引言 
期刊
摘要:“多余人”一词源自19世纪的俄罗斯文坛,是对当时一种文学典型的命名。他们属于贵族知识分子,但既不满足于自己的上流社会,又不能跳出这种生活的小圈子与人民结合。俄国著名作家莱蒙托夫的长篇小说《当代英雄》中的主人公毕巧林是“多余人”系列形象的其中之一。在“多余人”形象系列中,毕巧林是一个影响比较大的人物:他之所以被称作“多余人”,是因为赫尔岑曾经说过:“他既不会站在政府方面,也不会站在人民方面;他
期刊
摘要:人眼在光的反射下才能看到大千世界,光线在电影发展的不同阶段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由早期电影中增加亮度与可见度到经典好莱坞时期注重戏剧式美感再到现如今赋予光线灵魂、情感与生命。人们在探索光影可能的同时,进一步发现光影的魅力。本论文目的是基于光影对于影视作品的重要性,通过光影与叙事、光影与人物、光影与画面造型之间关系的分析,了解渗透于影片中的光影策略,体会光影的艺术语言魅力。  关键词:以光线书写;
期刊
摘要:电影既是一种艺术形式,又是一项发明,更是一门技术。在传播学中,电影作为一种媒介,向广大的受众传递着编剧以及导演希望传播的思想和情感。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影已经成为大众生活中日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传递的信息和价值观在现代社会上的影响也与日俱增。以往受困于技术手段,电影摆脱不了大众传播只能单向传播的“通病”。本文从传播学的视角,阐述了电影媒介发展的历程。运用了议程设置
期刊
摘要:《诸神之战》讲述了半神半人的珀尔修斯杀死海怪,摧毁冥王哈迪斯的阴谋,挽救阿尔戈斯王国并改变天意创造自己命运的故事。故事中有很多我们熟悉的希腊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半神半人的珀尔修斯、众神之王宙斯、海界之王波塞冬、冥王哈迪斯、太阳神阿波罗、智慧女神雅典娜、蛇发女妖美杜莎等。本文将主要围绕珀尔修斯和美杜莎两个人物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诸神之战;珀尔修斯;美杜莎  半神半人的珀尔修斯  在电
期刊
摘要:新时代,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呈现出新的发展面貌,博物馆的功能和发展也从上个世纪的保护文物向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方向转变,更加注重文化的功能,在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时代精神的发展和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都显示了其强大的功能。  关键词:新时代;博物馆;文化功能  1905年,中国博物馆建设的先驱者张謇自费创建了中国第一座现代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开始了中国现代博物馆事业的新纪元。到30年代我
期刊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让学生经历探究数学的过程:猜测——实验——结论,感受数学思想在生活、学习中的应用。  3、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想象猜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想象、猜测、实验,研究什么样的三条线段能围成三角形,发现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教法方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