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实现这一目标,课堂讨论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课堂讨论较好地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精神,又以其易发现问题、能及时反馈、师生互动性强等优势为
要改革地理学科的教学,有效提高地理教学质量,有必要从地理教学自身特点中寻找突破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采用新奇的课堂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一堂课的开始,就要给学生创造一个新鲜、好奇的情境,使学生能集中注意力,以高昂的情绪投入到新的学习中去。例如,在“季风气候”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诸葛亮《三国演义》中借东风的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一理念,实际上就是以“自主实践”作基础,让学生通过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自主体悟,以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教;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理想境界。在阅读教学中,“自读自悟”是达到这种“自能状态”的最基本、最直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教师用新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课堂上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更加重视教师的点拨与引导,阅读教学中合理适时的点拨,将会开启学生学习的门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学会动脑思考,把思维引向深入。 笔者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点拨教学,摸索了四个点拨时机,即为重点处、难点处、疑点处、空白处。 一、引路入境 点其重点 境,指美好的情境:怎样“入”?强调
多哈当地时间6月23日12时30分(北京时间6月23日17时30分),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传来喜讯,贵州施秉、重庆金佛山、广西桂林、环江共同申报的"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二期项目成功入选《世
新课程呼唤数学教学的人文性,强调数学教育不仅仅是要传授概念、方法、结论,更是真、善、美的和谐统一。教学中,教师要以“生”为本,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凸显数学学科的人文价值,让学生在充满人文气息的课堂环境中,积极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习得数学素养。 一、师生关系——营造对话氛围 人文理念指引下的课堂,师生彼此敞开心灵,沟通接纳,吸引包容,互动分享。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而教师则是“平等中的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小学语文教材选文典范,文质兼美,每一篇文章都是有“情”物,或直抒胸臆,或借物抒情,或情景交融……课文内容为学生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学生以语言文字为媒介,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得到生动形象的感受和真切的情感体验,才能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课文,和作者的情感交织在一起,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如何发挥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