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初中化学教学内容生活化

来源 :学习报·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az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号:O6(2012)8-04-02
  作者:张英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已成为化学新课程的共同理念。教育理念、教材编写、教学过程都要基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这是对原有的课程与教学的突破和超越。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已是广大化学教育工作者的共识。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化学教师正确把握并科学地利用学生生活中积累的已有经验,可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贴近社会实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一、合理运用教材,整合教学内容
  现代课程理念提示我们,教材内容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相结合,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化学在科学技术中的含量很高,在日常生活领域和社会领域中的渗透和应用非常广泛。正是由于化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化学教学也应该以日常生活为基础,反映学生对化学知识的需求。学生的生活经验,即可以作为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感性知识基础,提供化学知识建构的情境,又可以作为化学概念表征的原型,更重要的是学生的生活经验可以作为化学问题解决的对象。而这些问题是模糊的、结构不良的复杂问题,学生一旦解决这类问题,则有利于提高其从现实复杂情境中构建化学模型的能力。在化学教学中,课程内容的选择要注重面向学生的生活,首先要能引起学生共鸣、能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教师要善于对教材内容作生活化处理。一方面教材的编写总是滞后于学生的生活,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处理,使教材中的普遍性知识与学生特定的生活经验相联系,达到面向生活的目的。另一方面学生的生活存在地域差异,这是教材难以兼顾的,教师有必要将教材内容与本地区、本学校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充分利用地方课程资源,实现“从生活走向化学”的课程理念。
  二、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合适素材
  每个学生的生活以及从生活中获得的经验都是独特的和不断变化的,教师与学生具有不同的生活世界,教师和学生之间容易形成“代沟”,因而教师不能以自己现有的生活经验或自己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经验去揣摩学生的经验,而应该关注广泛的学生生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丰富多彩的,但他们缺乏对经验进行识别、开发和运用的意识与能力,因此,将学生的生活经验用于化学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对经验进行辨析和选择,在针对某一具体问题的学生生活经验中,教师需要确定哪些经验是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哪些经验是大多数学生经历过的、哪些经验是易于表象能开启学生思维的等等。
  三、注重经验迁移,促进新知建构
  受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的制约,学生有时候并不能自觉地联系生活中的相关原形来解释化学现象或规律,这就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迁移,激活和调度相关生活经验来促进学生对新知的理解与建构。如,学习“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时,学生由于从未接触过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的概念,难以想象出化学反应中能量的释放与储存过程。此时教师可以先和学生一起分析“放水”“抽水”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因为学生对放水、抽水的生活实例很熟悉,很容易理解其中能量是如何变化的。有了这个基础,教师再将这一能量变化的过程迁移到化学反应中,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放热和吸热反应的本质了。当然,在学生的生活世界中还有很多与化学学习过程密切相关的体验,教师要善于挖掘和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
  四、把握已知经验,拓展经验运用
  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中常常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的“应用点”,教师要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分析、思考、领悟、感受,不断地提升、发展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水平层次,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从而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在化学问题解决中,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教师可以增加面向生活的、模糊的、结构不良的问题,强化问题实践情境,培养学生问题解决中的实践意识。
  (作者单位:山东省鱼台县鱼城镇中心中学272300)
其他文献
编号:J2(2012)10-04-01  作者:王书锋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有这样的断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些哲理性的语句都强调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兴趣培养起来,才能更好地学好历史,那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巧设情境,激发兴趣。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
期刊
编号:H3(2012)8-03-02  作者:丁宝莉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中学生这个年龄的特点是:爱说爱动,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如果教学中忽视这些特点,单纯沿用传统教学模式,使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机械地讲解,把他们纯粹当成知识的容纳器,填鸭式地向他们灌输语法、词汇,他们便不感兴趣,因而也就谈不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如果教学得法,便可事半功倍。要取得这样的好效果,趣味
期刊
编号:O1(2012)8-04-01  作者:袁秀峰  在学习高中数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听到学生反映上课听老师讲课,听得很“明白”,但到自己解题时,总感到困难重重,无从入手;有时,在课堂上待我们把某一问题分析完时,常常看到学生拍脑袋:“唉,我怎么会想不到这样做呢?”事实上,有不少问题的解答,同学发生困难,并不是因为这些问题的解答太难以致学生无法解决,而是其思维形式或结果与具体问题的解决存在着差异,也
期刊
编号:G40(2012)10-01-01  作者:吕佳  近年来,职业教育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直接影响和作用,已经被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所证实。尤其是德国推行的“双轨制”职业教育,是德国在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中一项十分成功的制度。德国利用职业教育培养了大量技术型、实用型人才,对战后德国的经济腾飞做出了巨大贡献,并被世界所公认。  德国的职业教育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可以和欧洲职业教育发展历史
期刊
编号:G40(2012)9-01-01  作者:任宇君  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和学习环境,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地位得以更充分的发挥,在实行新课改的今天,改变旧的教育教学模式显得势在必行。  一、竞选班干部,增强学生责任感,加强班级管理  开学初,在班里,通过竞选我组建了一个完善的班委会,有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和纪律委员等。为充分发挥班干部的带头作用,我多次要求他们要严于律己,
期刊
编号:O1(2012)8-03-03  作者:侯均会  课堂导入是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和手段,它是课堂教学的必需环节,也是教师必备的一项教学技能;它既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依托,也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恰当的导入有利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唤起求知欲,为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取得奠定基础。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
期刊
编号:O1(2012)10-04-03  作者:许亚丽  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探索着更新更有效的学习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中指出,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即新课程标准下的教育应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发与提升,关注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目前我国教育现状中存在着
期刊
编号:O1(2012)9-04-02  作者:聂红梅  启发式教学的宗旨是启发思维,训练能力。只有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提供大量的有用之才。那么,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呢?  一、启发式教学应注重“启”和“试”相结合  素质教育对启发式教学赋予了更新的内涵:坚持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相结合,注重教师的“启发”和学生的“尝试”相结合。首先,尝
期刊
编号:G40(2012)9-02-01  作者:吴德芳  孩子的天性都是好玩、爱动的,而快乐的感受是更好地学习的情感基础。在课堂上,我发现,当学生喜欢某种活动时,他们便会全身心投入,还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为孩子创设快乐的学习环境,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的目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快乐”教学已经成为当代教育界正深入探讨的最热门课题。现
期刊
编号:G40(2012)7-01-01  作者:侯瑞瑞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良好的习惯使人终生受益。对于音乐学科来说,学生只有拥有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才能逐步掌握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音乐情感,在循序渐进的音乐学习中陶冶情操,提高修养。那么如何在音乐课堂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想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