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号:O6(2012)8-04-02
作者:张英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已成为化学新课程的共同理念。教育理念、教材编写、教学过程都要基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这是对原有的课程与教学的突破和超越。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已是广大化学教育工作者的共识。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化学教师正确把握并科学地利用学生生活中积累的已有经验,可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贴近社会实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一、合理运用教材,整合教学内容
现代课程理念提示我们,教材内容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相结合,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化学在科学技术中的含量很高,在日常生活领域和社会领域中的渗透和应用非常广泛。正是由于化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化学教学也应该以日常生活为基础,反映学生对化学知识的需求。学生的生活经验,即可以作为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感性知识基础,提供化学知识建构的情境,又可以作为化学概念表征的原型,更重要的是学生的生活经验可以作为化学问题解决的对象。而这些问题是模糊的、结构不良的复杂问题,学生一旦解决这类问题,则有利于提高其从现实复杂情境中构建化学模型的能力。在化学教学中,课程内容的选择要注重面向学生的生活,首先要能引起学生共鸣、能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教师要善于对教材内容作生活化处理。一方面教材的编写总是滞后于学生的生活,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处理,使教材中的普遍性知识与学生特定的生活经验相联系,达到面向生活的目的。另一方面学生的生活存在地域差异,这是教材难以兼顾的,教师有必要将教材内容与本地区、本学校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充分利用地方课程资源,实现“从生活走向化学”的课程理念。
二、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合适素材
每个学生的生活以及从生活中获得的经验都是独特的和不断变化的,教师与学生具有不同的生活世界,教师和学生之间容易形成“代沟”,因而教师不能以自己现有的生活经验或自己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经验去揣摩学生的经验,而应该关注广泛的学生生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丰富多彩的,但他们缺乏对经验进行识别、开发和运用的意识与能力,因此,将学生的生活经验用于化学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对经验进行辨析和选择,在针对某一具体问题的学生生活经验中,教师需要确定哪些经验是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哪些经验是大多数学生经历过的、哪些经验是易于表象能开启学生思维的等等。
三、注重经验迁移,促进新知建构
受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的制约,学生有时候并不能自觉地联系生活中的相关原形来解释化学现象或规律,这就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迁移,激活和调度相关生活经验来促进学生对新知的理解与建构。如,学习“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时,学生由于从未接触过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的概念,难以想象出化学反应中能量的释放与储存过程。此时教师可以先和学生一起分析“放水”“抽水”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因为学生对放水、抽水的生活实例很熟悉,很容易理解其中能量是如何变化的。有了这个基础,教师再将这一能量变化的过程迁移到化学反应中,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放热和吸热反应的本质了。当然,在学生的生活世界中还有很多与化学学习过程密切相关的体验,教师要善于挖掘和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
四、把握已知经验,拓展经验运用
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中常常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的“应用点”,教师要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分析、思考、领悟、感受,不断地提升、发展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水平层次,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从而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在化学问题解决中,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教师可以增加面向生活的、模糊的、结构不良的问题,强化问题实践情境,培养学生问题解决中的实践意识。
(作者单位:山东省鱼台县鱼城镇中心中学272300)
作者:张英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已成为化学新课程的共同理念。教育理念、教材编写、教学过程都要基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这是对原有的课程与教学的突破和超越。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已是广大化学教育工作者的共识。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化学教师正确把握并科学地利用学生生活中积累的已有经验,可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贴近社会实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一、合理运用教材,整合教学内容
现代课程理念提示我们,教材内容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相结合,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化学在科学技术中的含量很高,在日常生活领域和社会领域中的渗透和应用非常广泛。正是由于化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化学教学也应该以日常生活为基础,反映学生对化学知识的需求。学生的生活经验,即可以作为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感性知识基础,提供化学知识建构的情境,又可以作为化学概念表征的原型,更重要的是学生的生活经验可以作为化学问题解决的对象。而这些问题是模糊的、结构不良的复杂问题,学生一旦解决这类问题,则有利于提高其从现实复杂情境中构建化学模型的能力。在化学教学中,课程内容的选择要注重面向学生的生活,首先要能引起学生共鸣、能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教师要善于对教材内容作生活化处理。一方面教材的编写总是滞后于学生的生活,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处理,使教材中的普遍性知识与学生特定的生活经验相联系,达到面向生活的目的。另一方面学生的生活存在地域差异,这是教材难以兼顾的,教师有必要将教材内容与本地区、本学校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充分利用地方课程资源,实现“从生活走向化学”的课程理念。
二、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合适素材
每个学生的生活以及从生活中获得的经验都是独特的和不断变化的,教师与学生具有不同的生活世界,教师和学生之间容易形成“代沟”,因而教师不能以自己现有的生活经验或自己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经验去揣摩学生的经验,而应该关注广泛的学生生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丰富多彩的,但他们缺乏对经验进行识别、开发和运用的意识与能力,因此,将学生的生活经验用于化学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对经验进行辨析和选择,在针对某一具体问题的学生生活经验中,教师需要确定哪些经验是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哪些经验是大多数学生经历过的、哪些经验是易于表象能开启学生思维的等等。
三、注重经验迁移,促进新知建构
受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的制约,学生有时候并不能自觉地联系生活中的相关原形来解释化学现象或规律,这就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迁移,激活和调度相关生活经验来促进学生对新知的理解与建构。如,学习“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时,学生由于从未接触过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的概念,难以想象出化学反应中能量的释放与储存过程。此时教师可以先和学生一起分析“放水”“抽水”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因为学生对放水、抽水的生活实例很熟悉,很容易理解其中能量是如何变化的。有了这个基础,教师再将这一能量变化的过程迁移到化学反应中,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放热和吸热反应的本质了。当然,在学生的生活世界中还有很多与化学学习过程密切相关的体验,教师要善于挖掘和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
四、把握已知经验,拓展经验运用
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中常常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的“应用点”,教师要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分析、思考、领悟、感受,不断地提升、发展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水平层次,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从而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在化学问题解决中,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教师可以增加面向生活的、模糊的、结构不良的问题,强化问题实践情境,培养学生问题解决中的实践意识。
(作者单位:山东省鱼台县鱼城镇中心中学27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