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句子教学策略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pacc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句子是表达文章思想内容最基本的语言单位。叶圣陶说过,讲析课文,无非是把语句讲清楚。可见句子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年级的升高,课文的篇幅越来越长,学生只有很好地理解文中的重点句子,才能深入体悟课文。有效的句子教学,除了引导学生理解内容,更要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以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那么阅读教学中,怎样组织句子教学呢?
  
  一、抓重点词,以点带面
  
  词是最基本的造句单位。一个内涵丰富的句子往往就是由一些重点的词语凸现出来的,这些词语在整个句子中具有画龙点睛般的神奇作用。抓重点词组织句子教学是阅读教学中常用的,也是有效的手段。我在执教《桥》一文时,为了让学生品悟老汉的无私,主要抓住老汉说的两句话来组织教学。对于这两句话,我没有过多地纠缠内容,而是引导学生紧扣两个“吼”、一个“揪”、一个“推”,层层深入。在一次又一次的师生对话、思维碰撞中,学生对这三个词的不同意义有了深刻的体会,老汉的形象也在学生的心中树立起来。又如《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为了让学生理解这句话,我首先让学生找出这个句子中需要理解的重点词或短语。学生能比较准确地找出“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伟大的自然发现”“人生意义的发现”。接着我又鼓励学生针对这几个词质疑,来加以理解。学生联系上下文知道,“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是指居里夫人有坚定、刚毅的品质,有远大、执著的追求,“伟大的自然发现”是指居里夫人发现了放射性金属元素镭,“人生意义的发现”是指居里夫人明白了人生的价值并不在于年轻美貌、金钱名利,而在于为科学作出贡献,为人类作出贡献。重点词是句子的灵魂,抓住了重点词,句子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当然,抓重点词组织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句子或课文,有时候还可以通过重点词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表达特色或技巧。
  
  二、善用比较,加深理解
  
  乌申斯基曾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一切的。”在句子教学中,运用比较法能很有效地引导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探究知识,学会通过自己的动脑思考、动手操作、交流互动而学懂句子,习得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并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得到有益的体验。运用比较法要善于找到参照物,找准比较点。怎样找到参照物、比较点呢?一种情况是借助文本本身的句子加以比较。如教学浙教版教材《三顾茅庐》一文,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刘备的诚心诚意,可以将刘备的语言和张飞的语言整合在一起展开教学。通过比较,引导学生发现,同样是对待诸葛亮,张飞认为他是“村夫”,刘备则称他为“大贤”:张飞要“派个人叫来”,刘备认为“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呢”。通过对同一个人称谓和态度的比较研读,刘备的特点就显而易见了。又如教学人教版六上《军神》一课,也可以将沃克医生的语言神态等和刘伯承进行比较,帮助学生体会刘伯承坚强的意志,从而领会“军神”的含义。还有一种情况是,根据句子特点另行设计一个句子和原句作比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原句。如《桥》一文有这么一句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j党员排在后边!”这个句子最主要的特点是语言简洁,表现了当时的情况危急。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句子:“这座桥太窄了,请大家排成一队,不要拥挤,有秩序地过桥,请党员们排到队伍的后面去。”通过这两个句子的比较,学生很容易就能理解原句的语言特点和内涵。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说明文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生动性,比较的方法是常用的,而且效果很好。比较法有利于学生准确把握知识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认识事物。只要教师仔细琢磨,精心设计比较的内容,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关照整体,前后联系
  
  课文中有一些地位至关重要的句子,它们有的推动故事情节不断发展,有的是对主要内容的高度概括,有的直接赞颂文中主人公的品质,有的是作者思想、情感的真实流露等等。对于这样的重要句子,教师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让学生读懂它们,体会它们。有些句子是学生难读正确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读。比如人教版四上《鸟的天堂》中有这么一句话:“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学生在朗读的时候往往强调“大树”二字,我们联系上文可以发现,此句承接课文的上一段,对大家关于榕树的争论给出了答案,说榕树只有“一株”,而不是作者说的“许多株”,也不是另一个朋友说的“两株”,所以朗读的强调点应该在“一株”上。又如《呼风唤雨的世纪》一文中的句子:“……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这句话的停顿是“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还是“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呢?学生难以把握。联系下文的一句“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我们可以帮助学生确定后一种停顿是正确的。还有,有些课文中有很多含义深刻的句子学生难以理解,我们更要借助上下文或联系整篇课文来帮助学生扫清障碍。如《白杨》一文中的句子:“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那么,怎样指导学生去感悟这个句子中所包含的情感和思想呢?首先让学生联系上文,弄懂白杨树是一种怎样的树,是在怎样的环境中顽强生长的,使学生认识白杨树高大挺拔、生命力强、坚强不屈的特点:接着让学生质疑爸爸为什么要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指导学生结合下文(爸爸接孩子们去新疆读书)的内容,就可以深刻感悟到这句话中所蕴含的意思了。教师在句子教学中应该有一种整体意识,这样才能把握句子在文章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组织教学时才能游刃有余。
  
  四、关注特点,得义得法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课文一般都是文质兼美的,尤其是中高段的课文,多是名家名篇。一些表达上很有特色的句子时有出现,教师应该敏锐地发现它们,抓住它们组织教学。沈大安老师曾指出目前语文教学的一点偏差,即对语言的特点、表达方式关注不够,偏于人文情感的挖掘。这就告诫我们,学语文应该关注语言的表达特色。如有些句子简洁有力,有些句子看似朴实却内涵丰富,有些句子善用修辞、优美隽永等。教师在句子教学中应该重视特有的语言现象。如在苏教版《古井》一文中有这样一句“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作者准确而生动地把古井比作了温情慈爱的母亲,把井水比作了甜美可口的乳汁,无私地向人们贡献着全部的力量,哺育着当地的儿女,入情入境地表达了作者对有慈母般情怀的古井无限的赞美之情。又如在浙教版《林海》一文中,老舍是这样写出大兴安岭的美的:“大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大兴安岭,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和黑龙江省的西北部,是一座海拔1100米以上的大山岭,然而在作者的眼里却变成了位温柔、美丽的姑娘。很显然,作者这既是对大兴安岭景物的综合描绘,又渗透了无限的喜爱之情。这就是作者妙用修辞艺术之所在。因而,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应重视发掘句子特点,这样不仅能较好地帮助学生学懂句子,理解课文,还有助于学生学会欣赏,积累表达方法,可谓是“得义又得法”。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句子教学的方法很多,有些时候更需要综合运用几种方法。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实际、深入研读课文的基础上,灵活地采用教学方法,才能让句子教学更有效。
其他文献
师:读读课文第三段,把生字圈出来。  生,生字有“除”“疲倦”。  师你们有什么好方法记住生字?  生:“除”是数学中“除法”的“除”。我是这样记的,“除法有时会有‘余数’”。  生也是“除夕”的“除”。  生:我是这样记的,余下的坏人要除掉。  师:老师发现你们用组词、联想的方法识记字,很不错。  生:“疲倦”是形声字,病宇旁加“皮”就是“疲”,单人旁加“卷”就是“倦”。  师你们有没有问过自己
【摘 要】儿童阅读是关乎儿童生命成长和民族未来的一件大事。然而,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儿童阅读至今尚未完全步入一条健康、正确的轨道,还存在着种种与阅读真谛背道而驰、事与愿违的“反儿童阅读”的做法,这些做法可以从阅读目的、阅读兴趣、阅读种类、阅读任务、阅读品位、阅读梯度、阅读环境、阅读目标八个方面加以剖析,以警醒家长与教师研究和尊重儿童阅读的规律,引导儿童健康成长。  【关键词】快乐阅读 人文阅读 
西部大开发需要有效的金融支持.大投资需要大融资.以政策性资金注入"筑巢引凤",适量发行地方政府建设债券弥补.应积极推动金融资源的有效整合,金融制度的创新.在有效启动西部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学生“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并要求将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报刊并合理地加以利用,依据学生的认知结构与心理结构,制订报刊阅读目标序列侧重点,真正使学生从无趣散读走向有效序读,提升阅读水平。  一、分段选材,抓准各年段阅读要求着眼点  报刊内容短小,图文并茂,很能吸引学生的眼球,但由于学生识字水平、认知能力有限
读写结合是在阅读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因素,把写的训练有机、有度、适时地融合于阅读教学之中。这是培养学生读写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因而,不论是何种级别的公开课,还是教师的日常课,我们都能看到阅读教学中“写”的训练。正如特级教师丁有宽所说:“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当前的阅读
父亲向来是一个理智的人,他相信科学,对于漫天夸张的广告总是嗤之以鼻。  而就是这样冷静的父亲,最近却做了不理智的事。当我拿起父亲买回的膏药时,感觉这包装与名称都很熟悉,却一时无法想起它在何时被记住。在说出心中的疑惑后,母亲一语道破天机:“你当然是熟悉的,你在电视上看过这膏药广告呢。”我恍然大悟,记起这陌生又熟悉的膏药,也对父亲的购药行为感到惊讶。  说它陌生,因为我仅在电视广告上看过它,既没有权威
有位当教师的朋友,每天的生活都极其简单,从家到学校,从学校到家,一条路,一走就是好多年。路不长,旁边有几幢房子,有几棵小树,都能數得清清楚楚。这条路,实在没有多少风景可看。  有段时间,每次从这条路上经过时,远远的,就会有一位老人和朋友打招呼。老人坐在轮椅上,神智不清楚,说话也不利落,但朋友却似乎很喜欢和他聊天,每次都会走到老人身边,和他聊上一阵,然后,再匆匆离开。听过他们聊天的内容,真的是很无聊
期刊
问题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能统整教学目标,体现关键技能、核心知识、情感态度与教学重点难点等的问题往往被称为“核心问题”。我们认为,阅读教学中的核心问题应该具有这样一些特点:首先是具有统整性,它统整阅读教学目标、统整阅读教学任务、统整阅读教学策略,课堂的每一个阅读实践活动的展开最终都指向核心问题是否有效解决;其次是具有指向性,核心问题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它一旦确立,实际上预示了一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