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混龄活动顾名思义就是不同年龄的孩子在一起活动。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因而没有相互体贴、照顾的经历,没有互爱互助,相互模仿,共同努力的经历,这不利于发展儿童的集体意识,而会导致儿童个人主义的蔓延。”因此,当我国独生子女社会化问题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时,在幼儿园开展混龄活动,可以为幼儿提供与异龄同伴交往的机会,鼓励不同年龄间的幼儿进行相互交往,使他们从中受益。
德国的混龄教育专家认为:一个儿童在混龄班中的角色是动态的,是会不断变化发展的:从最初的被照顾,发展到照顾别人,从一个“弱者”,努力地学习“强者”,发展到成为“强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发育,他们的心理、社会角色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混龄教育为儿童的这种发展变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促进了儿童的社会化进程,使得儿童的身、心同步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独生子女身上容易出现的缺点。
一、混龄教育的基本理念
混龄教育的基本理念是指在幼儿园的班级中形成一个类似家庭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有不同年龄的孩子,他们像兄弟姐妹般一起游戏、一起学习,甚至生活在一起。
这样的教育理念体现在混龄班里,就是年龄小的儿童与年龄大一些的儿童在一起游戏与生活。因而年龄小的幼儿有机会向年龄大的儿童学习,得到他们的帮助,减少竞争压力,增多合作的机会。
混龄教育的实质就是将年龄不同的幼儿组织在同一个活动环境中,让彼此之间构成了一个类似兄弟姐妹的小的儿童社会群体。让不同的年龄和发展水平的幼儿处在这个群体中习和生活。
混龄教育的开展来源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喜欢模仿年龄、能力与地位比自己高的同伴。同样,年龄大一些的儿童也可以帮助年龄小的儿童,与他们一起活动而得到益处。他们通过帮助小年龄儿童,获得快乐的体验。
二、混龄建构游戏
无论混龄教育有多少益处,对于实施混龄教育者来说,必须组织一定的教育活动来作为教育的载体才能实现其教育的目的。
建构活动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项活动,他们在建构活动中可以自发地进行自主游戏、寻找合作伙伴,进行同伴交往。而在建构活动中实施混龄教育,就是全面开放大、中、小班的建构活动,使建构活动变成大型的游园活动,让幼儿有更大的选择空间,和更宽广的交往层面,进一步增强幼儿的自由度和选择权。他们不仅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建构环境,还可以在建构活动中结交新的朋友,选择新的合作伙伴,这对于现在的独生子女来说,利用混龄建构游戏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笔者在混龄建构活动的观察中发现,幼儿间的合作方式有以下几种:
1.事先商量,进行初步分工的合作,活动中以大年龄能力强的一人为主,其他幼儿帮助提供材料,或帮助搭一些附属部分。
2.事先有商量有分工的、但首领作用不明显的合作。在合作过程中,异龄幼儿自己寻找所需材料进行搭建工作。
3.事先没有分工,而是在活动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如由能力强的幼儿担当“首领”,其他人提供材料的分工合作关系。这些幼儿还没有懂得商量。
4.没有明确分工和协商的合伙行动。就是彼此之间共同劳动,这种合作方式的显著特点,就是语言的交往明显减少。
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游戏中的指导策略和材料的投放就显得十分重要。
三、混龄建构游戏材料的投放原则
虽然建构游戏十分适合混龄儿童彼此合作,但是在材料投放中要注意投放原则才能适合不同年龄幼儿的合作。
1.高、低结构材料的有机结合。
在混龄建构游戏活动中,难易不同的结构材料的有机结合既可满足有能力差异的幼儿活动时的材料需求,又能适当减少教师的工作量,使得教师有更多时间关注幼儿。难度较高的结构的材料规范、精致且操作目标明确,幼儿容易操作和检验自己与同伴的活动结果。而低结构、开放性的材料能给混龄幼儿留出更大的发展空间,更能引起混龄幼儿与材料间的互动。对低结构材料的投放教师通常可以不设定玩法,而是让幼儿自己通过对材料的摆弄、构思、实践之后,以自己的能力和表征来驾驭材料。
高低结构材料的相互结合,能够充分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促进幼儿多元化发展。
2.材料的投放要体现操作性。
在幼儿动手操作的同时引发幼儿积极思维的活动材料才是有价值的材料。教师要充分的考虑到幼儿善思考、爱动手操作的特点,设计许多操作性极强的材料。如年龄小的孩子以趣味性的操作游戏为主,为年龄大的孩子提供更多具有挑战性的操作材料。区域与区域之间也要考虑它们各自的特点,科学区、数学区等的材料一般具有很明显的操作功能,但语言区、主题墙等的活动材料操作性就不是很明显了。要通过区域间的互动合作,使每个区域的材料都能活起来。
3.材料投放时避免单一性。
在投放每个活动区材料时,目标指向性不能单一,要整合尽可能多的领域。若教师提供的材料针对性过强,幼儿只能限于在某一领域中,并进行简单化的重复操作,会使幼儿有厌烦情绪。相反,如果教师提供的材料能确保涉及更多的领域,材料的多元性可以满足不同年龄幼儿的兴趣需要和能力发展,各个年龄段的幼儿就可以在使用材料的互动中“各取所需”。
4. 材料投放时要突出层次性。
混龄区域游戏与同龄区域游戏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所承载的游戏对象年龄有差异。混龄的年纪差一般在三岁左右,不同年龄段幼儿能力间的差异也就更明显,如整齐划一地提供同类别或同难度的操作材料,就无法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的发展需求。因此,在游戏开展前,教师做好前期工作,了解参加游戏幼儿的现有能力和知识经验水平,有针对性地提供难度层次不同的操作材料,让不同年龄的幼儿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问题情境与游戏需要,充满自信地开展活动。
总之,在混龄建构游戏中,材料的投放十分重要,教师要善于观察孩子们在游戏中的表现,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对于操作材料给孩子造成的困难,作为教师要采取有效地指导措施,来帮助孩子解决这些问题,共度难关。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因而没有相互体贴、照顾的经历,没有互爱互助,相互模仿,共同努力的经历,这不利于发展儿童的集体意识,而会导致儿童个人主义的蔓延。”因此,当我国独生子女社会化问题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时,在幼儿园开展混龄活动,可以为幼儿提供与异龄同伴交往的机会,鼓励不同年龄间的幼儿进行相互交往,使他们从中受益。
德国的混龄教育专家认为:一个儿童在混龄班中的角色是动态的,是会不断变化发展的:从最初的被照顾,发展到照顾别人,从一个“弱者”,努力地学习“强者”,发展到成为“强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发育,他们的心理、社会角色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混龄教育为儿童的这种发展变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促进了儿童的社会化进程,使得儿童的身、心同步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独生子女身上容易出现的缺点。
一、混龄教育的基本理念
混龄教育的基本理念是指在幼儿园的班级中形成一个类似家庭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有不同年龄的孩子,他们像兄弟姐妹般一起游戏、一起学习,甚至生活在一起。
这样的教育理念体现在混龄班里,就是年龄小的儿童与年龄大一些的儿童在一起游戏与生活。因而年龄小的幼儿有机会向年龄大的儿童学习,得到他们的帮助,减少竞争压力,增多合作的机会。
混龄教育的实质就是将年龄不同的幼儿组织在同一个活动环境中,让彼此之间构成了一个类似兄弟姐妹的小的儿童社会群体。让不同的年龄和发展水平的幼儿处在这个群体中习和生活。
混龄教育的开展来源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喜欢模仿年龄、能力与地位比自己高的同伴。同样,年龄大一些的儿童也可以帮助年龄小的儿童,与他们一起活动而得到益处。他们通过帮助小年龄儿童,获得快乐的体验。
二、混龄建构游戏
无论混龄教育有多少益处,对于实施混龄教育者来说,必须组织一定的教育活动来作为教育的载体才能实现其教育的目的。
建构活动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项活动,他们在建构活动中可以自发地进行自主游戏、寻找合作伙伴,进行同伴交往。而在建构活动中实施混龄教育,就是全面开放大、中、小班的建构活动,使建构活动变成大型的游园活动,让幼儿有更大的选择空间,和更宽广的交往层面,进一步增强幼儿的自由度和选择权。他们不仅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建构环境,还可以在建构活动中结交新的朋友,选择新的合作伙伴,这对于现在的独生子女来说,利用混龄建构游戏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笔者在混龄建构活动的观察中发现,幼儿间的合作方式有以下几种:
1.事先商量,进行初步分工的合作,活动中以大年龄能力强的一人为主,其他幼儿帮助提供材料,或帮助搭一些附属部分。
2.事先有商量有分工的、但首领作用不明显的合作。在合作过程中,异龄幼儿自己寻找所需材料进行搭建工作。
3.事先没有分工,而是在活动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如由能力强的幼儿担当“首领”,其他人提供材料的分工合作关系。这些幼儿还没有懂得商量。
4.没有明确分工和协商的合伙行动。就是彼此之间共同劳动,这种合作方式的显著特点,就是语言的交往明显减少。
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游戏中的指导策略和材料的投放就显得十分重要。
三、混龄建构游戏材料的投放原则
虽然建构游戏十分适合混龄儿童彼此合作,但是在材料投放中要注意投放原则才能适合不同年龄幼儿的合作。
1.高、低结构材料的有机结合。
在混龄建构游戏活动中,难易不同的结构材料的有机结合既可满足有能力差异的幼儿活动时的材料需求,又能适当减少教师的工作量,使得教师有更多时间关注幼儿。难度较高的结构的材料规范、精致且操作目标明确,幼儿容易操作和检验自己与同伴的活动结果。而低结构、开放性的材料能给混龄幼儿留出更大的发展空间,更能引起混龄幼儿与材料间的互动。对低结构材料的投放教师通常可以不设定玩法,而是让幼儿自己通过对材料的摆弄、构思、实践之后,以自己的能力和表征来驾驭材料。
高低结构材料的相互结合,能够充分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促进幼儿多元化发展。
2.材料的投放要体现操作性。
在幼儿动手操作的同时引发幼儿积极思维的活动材料才是有价值的材料。教师要充分的考虑到幼儿善思考、爱动手操作的特点,设计许多操作性极强的材料。如年龄小的孩子以趣味性的操作游戏为主,为年龄大的孩子提供更多具有挑战性的操作材料。区域与区域之间也要考虑它们各自的特点,科学区、数学区等的材料一般具有很明显的操作功能,但语言区、主题墙等的活动材料操作性就不是很明显了。要通过区域间的互动合作,使每个区域的材料都能活起来。
3.材料投放时避免单一性。
在投放每个活动区材料时,目标指向性不能单一,要整合尽可能多的领域。若教师提供的材料针对性过强,幼儿只能限于在某一领域中,并进行简单化的重复操作,会使幼儿有厌烦情绪。相反,如果教师提供的材料能确保涉及更多的领域,材料的多元性可以满足不同年龄幼儿的兴趣需要和能力发展,各个年龄段的幼儿就可以在使用材料的互动中“各取所需”。
4. 材料投放时要突出层次性。
混龄区域游戏与同龄区域游戏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所承载的游戏对象年龄有差异。混龄的年纪差一般在三岁左右,不同年龄段幼儿能力间的差异也就更明显,如整齐划一地提供同类别或同难度的操作材料,就无法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的发展需求。因此,在游戏开展前,教师做好前期工作,了解参加游戏幼儿的现有能力和知识经验水平,有针对性地提供难度层次不同的操作材料,让不同年龄的幼儿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问题情境与游戏需要,充满自信地开展活动。
总之,在混龄建构游戏中,材料的投放十分重要,教师要善于观察孩子们在游戏中的表现,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对于操作材料给孩子造成的困难,作为教师要采取有效地指导措施,来帮助孩子解决这些问题,共度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