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为幼儿的探索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支持和引发幼儿的操作摆弄、探究、实验、制作等活动,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发现主动建构有关的知识经验。
由此可见,环境对幼儿来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在幼儿的发展中起着重大的作用,尤其是在主题活动中,适宜的环境和材料可以有效地引发和促进幼儿的发展。那么作为教师,到底该如何结合教学进行环境创设和材料的投放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改观班级环境,营造班级氛围
班级环境创设指的是活动室教学情境的设计,它对置身其中的人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班级可以说是幼儿在家庭之外最先接触的生活环境,一个班级就像一个小型社会,教师角色在于能理想地调和人、事、物等要素间的关系,为幼儿的主动学习提供条件。教师的推动和同伴的互动,能使幼儿在其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与价值观,并凝聚班级团体动力。
杜威说过:“要想改变一个人,必须先改变环境,环境改变了,人也就被改变了”。班级环境创设重心无外乎活动室。活动室是师幼进行教与学的场所,它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活动室也是师幼生活的场所,它要求有规律、舒适、安全、和谐,便于师幼在其中愉快地生活。那么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把握教育性、生动性、安全性、实用性、美观性等环境创设原则,营造轻松活泼、乐园般的班级氛围,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保持愉快的情绪。在师生、生生情感互动过程中享受学习乐趣。
二、结合主题活动,巧设活动区域
活动区设置是要通过利用班级环境的物理因素、社会因素,以及地理因素,通过师生共同商量,采用固定和灵活设置相结合,创设丰富多彩的、多功能的具有选择自由的区角,让每个幼儿有机会自由选择,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尽可能地使活动动静分区:一般将较为安静的区域安排在室内如语言区、计算区;相对会发出较大声音的活动安排在靠近门口如表演区、体育区、科学区、动手区等,并根据游戏情况灵活调整。如果班级空间不够,可以根据本班幼儿年龄特点,有选择性的设置区角,或者与平行班级进行分工合作,达到互补的作用。比如,大班年级可以以益智区角和语言区角为主,体育区角和表演区角可以和平行班级共同构建,分时段参与,或者共同参与,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小班孩子年龄小,为了让孩子尽快适应班级环境,教师可以布置娃娃家区角,让孩子通过操作感受班级这个小家庭的温暖。
总之,在活动室里,要合理的利用可利用的空间来巧设区域,并根据季节的变化、主题活动的变化等,去引导和组织孩子们共同去改变活动区的环境。
三、注重科学性,合理投放材料
区角环境作为主题环境的一部分,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为幼儿的活动很大一部分要在区域中进行并且完成他们的学习活动。那么在材料的投放上一定把握科学性、生动性、教育性、安全性等创设原则。如在大班主题活动《我是中国人》中,教师和孩子共同收集了很多关于中国的图片,如中国地图、名胜古迹、民族风俗等图片,布置在教室的各个墙面,形成浓浓氛围的主题墙。在语言区,投放了关于中国的一些图画图本,供幼儿自由翻阅查找资料;在美工区投放了画纸、模型、剪纸、颜料等材料,可供幼儿创作,绘制自己心中的构想;在表演区,投放了一些造型、服装、头饰等,可供孩子们在那尽情的歌唱、舞蹈,特别是爱美的女孩子们,这是极受她们所喜爱的表演区。这样合理的布置,充分体现了孩子的参与性与主体性。
四、尊重个体兴趣,及时调整材料
在区角活动前,教师除了要创设环境和准备大量的材料之外,还应该在活动中注意观察孩子们是否对所提供的材料感兴趣、材料的使用数量是否够用,孩子在操作中会遇到什么困难需要怎样的帮助等等,教师应该参与其中,给以适当的评价,并及时进行调整。如在《我是中国人》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对表演区的头饰和道具特别感兴趣,以至吸引了过多的孩子,导致材料的欠缺,所以作为教师要及时给予添加,以免磨灭孩子的兴致。
所以,“区角活动中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投放”作为促进幼儿自主学习、自我探索的重要手段,教师不仅要考虑区域的设置和材料的投放,更要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并适时适宜地调整活动区域、更新活动材料,且在活动中真真切切地尊重孩子,关注孩子,创设孩子需要的、有价值的区角学习环境,让孩子在区角学习中不断学习,快乐成长,使环境和材料真正成为幼儿的第三位教师。
由此可见,环境对幼儿来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在幼儿的发展中起着重大的作用,尤其是在主题活动中,适宜的环境和材料可以有效地引发和促进幼儿的发展。那么作为教师,到底该如何结合教学进行环境创设和材料的投放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改观班级环境,营造班级氛围
班级环境创设指的是活动室教学情境的设计,它对置身其中的人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班级可以说是幼儿在家庭之外最先接触的生活环境,一个班级就像一个小型社会,教师角色在于能理想地调和人、事、物等要素间的关系,为幼儿的主动学习提供条件。教师的推动和同伴的互动,能使幼儿在其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与价值观,并凝聚班级团体动力。
杜威说过:“要想改变一个人,必须先改变环境,环境改变了,人也就被改变了”。班级环境创设重心无外乎活动室。活动室是师幼进行教与学的场所,它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活动室也是师幼生活的场所,它要求有规律、舒适、安全、和谐,便于师幼在其中愉快地生活。那么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把握教育性、生动性、安全性、实用性、美观性等环境创设原则,营造轻松活泼、乐园般的班级氛围,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保持愉快的情绪。在师生、生生情感互动过程中享受学习乐趣。
二、结合主题活动,巧设活动区域
活动区设置是要通过利用班级环境的物理因素、社会因素,以及地理因素,通过师生共同商量,采用固定和灵活设置相结合,创设丰富多彩的、多功能的具有选择自由的区角,让每个幼儿有机会自由选择,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尽可能地使活动动静分区:一般将较为安静的区域安排在室内如语言区、计算区;相对会发出较大声音的活动安排在靠近门口如表演区、体育区、科学区、动手区等,并根据游戏情况灵活调整。如果班级空间不够,可以根据本班幼儿年龄特点,有选择性的设置区角,或者与平行班级进行分工合作,达到互补的作用。比如,大班年级可以以益智区角和语言区角为主,体育区角和表演区角可以和平行班级共同构建,分时段参与,或者共同参与,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小班孩子年龄小,为了让孩子尽快适应班级环境,教师可以布置娃娃家区角,让孩子通过操作感受班级这个小家庭的温暖。
总之,在活动室里,要合理的利用可利用的空间来巧设区域,并根据季节的变化、主题活动的变化等,去引导和组织孩子们共同去改变活动区的环境。
三、注重科学性,合理投放材料
区角环境作为主题环境的一部分,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为幼儿的活动很大一部分要在区域中进行并且完成他们的学习活动。那么在材料的投放上一定把握科学性、生动性、教育性、安全性等创设原则。如在大班主题活动《我是中国人》中,教师和孩子共同收集了很多关于中国的图片,如中国地图、名胜古迹、民族风俗等图片,布置在教室的各个墙面,形成浓浓氛围的主题墙。在语言区,投放了关于中国的一些图画图本,供幼儿自由翻阅查找资料;在美工区投放了画纸、模型、剪纸、颜料等材料,可供幼儿创作,绘制自己心中的构想;在表演区,投放了一些造型、服装、头饰等,可供孩子们在那尽情的歌唱、舞蹈,特别是爱美的女孩子们,这是极受她们所喜爱的表演区。这样合理的布置,充分体现了孩子的参与性与主体性。
四、尊重个体兴趣,及时调整材料
在区角活动前,教师除了要创设环境和准备大量的材料之外,还应该在活动中注意观察孩子们是否对所提供的材料感兴趣、材料的使用数量是否够用,孩子在操作中会遇到什么困难需要怎样的帮助等等,教师应该参与其中,给以适当的评价,并及时进行调整。如在《我是中国人》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对表演区的头饰和道具特别感兴趣,以至吸引了过多的孩子,导致材料的欠缺,所以作为教师要及时给予添加,以免磨灭孩子的兴致。
所以,“区角活动中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投放”作为促进幼儿自主学习、自我探索的重要手段,教师不仅要考虑区域的设置和材料的投放,更要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并适时适宜地调整活动区域、更新活动材料,且在活动中真真切切地尊重孩子,关注孩子,创设孩子需要的、有价值的区角学习环境,让孩子在区角学习中不断学习,快乐成长,使环境和材料真正成为幼儿的第三位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