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古典舞“身韵”提出的审美方式和标准是道地的中国式美学观。它区别于西方芭蕾的“开、绷、直、立”, 与秦汉舞俑的“塌腰撅臀”、唐代的“三道弯”有一脉相承之妙,更注重“线”和“圆”的运用使动作含蓄柔美、曲折变化、动静结合、而呈现出圆润流畅之“韵”、形神兼备之“神”、刚柔并济之“态”、诗情画意之“景”的艺术美。这些连贯性、圆融感的线性运动美这也是典型的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审美观。
【关键词】古典舞;身韵;审美
中国古典舞身韵提出的审美方式和标准是道地的中国式美学观。在身韵中对人体身法训练强调以腰为轴及三圆(平圆、立圆、八字圆)规律;强调人体运动的划圆轨迹和划圆运动的反胴倾向以及内外统一、形神兼备的审美要求。唐满城先生在身韵的审美特征里总结出——“形、神、劲、律”,使我们了解到它们在动作中表现出“拧、倾、圆、曲”的动作形态,“平圆、立圆、八字圆”的运动路线,“抑、扬、顿、挫”的节奏处理和“起于心、发于腰、行于身”的运动法则。并通过“轻重缓急、强弱快慢、刚柔顿挫”等的层次对比的表现手法,以及“欲左先右、欲前先后、逢冲必靠、逢开必合”的运动规律,以突出身韵所强调的对身体形态上的审美特征。这是在秦、汉舞俑中“塌腰撅臀”、唐代中审美追求的“三道弯”有着一脉相承的联系,是融合了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的艺术神韵。可以说,要研究和把握好中国古典舞的风格特色,无疑彰显身韵教育的审美特征是一把钥匙。
中国古典舞既不像西方现代舞那样的动作粗粝强悍、奔放稻厉,也不像西方芭蕾那样“开、蹦、直、立”。在身韵中,更注重“线”的运用使动作在动静结合、曲折变化、含蓄柔美中表现出形神兼备、刚柔并济、圆润流畅和诗情画意的艺术美。西方舞蹈是在空间形式上给人一种强烈的直接印象,是点对点的欣赏。而中国古典舞能使观者更留心体味后续的动作走向,感受含蓄委婉的美和流动中的美,更为追求韵味与意味。例如身韵中的动作路线有“平圆、立圆、八字圆”,对“圆”的运用;有“欲左先右、逢开必合”等运动方式中的规则,这都体现出中国古典舞所追求的圆融感和连贯性的线性运动美。这也正是中华民族文化中典型的审美观。
一、圆润流畅之美韵
中国古典舞的动作和内容的差异乃至对立面,是相互结合又互济不足的,进而形成了高度的协调、统一和平衡的整体,是一种“圆”的艺术。即“圆润”,中国古典舞的重要特征之一。通常“行云流水”、“龙飞凤舞”、“曲折婉转”、“闪转腾挪”等这些词语被经常用于形容中国古典舞。从中国古典舞的舞姿造型和动态的角度来看,都充分体现了“圆”和“回归起点”的圆周运动原则。通过体态上的拧、倾、圆、曲,舞蹈动律中的起承转合规律和平圆、立圆、八字圆的运动轨迹中,充分展现出了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圆”之美。在这种“划圆”的艺术中,体现出中国古典舞身韵“圆润流畅”之舞蹈精奥。这种中国式的圆周运动,似乎从另一方面提供了传统的“周而复始”的流序。中国古典舞表演艺术的舞台往复回环,并在时间、空间的回环旋绕和艺术空间的绵延不断中,再次展现美丽的生命曲线,沉淀出适应宇宙本质的“道”的圆道。 “圆”虽然是中国古典舞身韵的特征之一,但如果没有了“圆”、“圆”的形态和精神,就没有了中国古典舞“圆”艺术的审美意境。
二、形神兼备之美神
“神”是一种精神、气质,当它和“韵”的品味、风雅联系在一起,就行成了神采风度与风格韵味的统一。“神”寓意着阳刚之气,“韵”则寓意着阴柔之美。在这“刚”、“柔”之间体现出中国古典舞形神兼备的特点。而“神韵”正是中国古典舞身韵中又一重要特征。
如何让意识和意念支配好每一个舞蹈动作,而不是盲目、纯功能性的完成所有的动作,所以我们发现:在这个过程中的舞蹈表演,只是动作到位或者很规范,而没有情感的意识与传递,是不能赋予动作以生命力的;没有了“神韵”的完美结合,所有的舞蹈只能是苍白无力,缺乏活力和生机的。反之,统一了“形”和“神”,使内在神韵与外在形象通过交融,从而达到艺术的至高境界,感受到天人合一的艺术精髓。
由此可见,古典舞的生命之源来自于“神韵”的美。通过展现中国民族性质和社会价值的智慧之光,显示出它悠久的文化底蕴。同时,美学的智慧,为我们和中国古典舞的发展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宝库和艺术源泉。
三、刚柔相济之美态
中国古典舞相对于西方舞蹈的性质更柔弱,更具阴柔之美。就本质上看,都区别于阳刚与阴柔,但在动作过程中更强调刚柔相济,以体现出英姿飒爽的气质。在表现形态上,通常节奏鲜明、动静结合、刚柔并济、技艺交融。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古典舞是突出柔中寓刚的舞蹈,是基于阴柔占主导地位的。
从舞蹈动作上看,身法和舞姿是通过柔韧训练来完成好前期准备,占据中国古典舞的重要地位。“身韵”在柔韧训练下展现出更多的灵魂和特色。例如舞蹈作品《爱莲说》,通过女子独舞形式来表现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神韵,以舞者的自身形态来比拟花者来展现花的姿态、韵律、意象与道体合一的宇宙生命力,同时体现了舞术的力量。刚柔相济之风姿是中国古典舞体现中国舞蹈气韵之美的表象形式,它反映出的阳刚与阴柔协调统一下的内在精神气质,是典型的舞蹈审美意象。
四、诗情画意之美景
诗情画意的境界是由审美的主体的内心情感因素与艺术产生共鸣的基础上所投放的一种心理想象和意境,通常我们指“诗外情”、“画外意”。任何一种中国古代艺术的场景,最终的方向,是以反映诗情画意、情景交融之意境和在诗情画意中营造一种“无我”境地的气韵色彩来做为艺术的标准和追求的目标。
中国古典舞运用肢体语言与自然界进行沟通,产生出一种人与自然特殊的对话方式,是抽象的一种再现。“传神”是中国古典舞身韵所强调的审美特质,美学的“神”则是艺术的“意境”所在,然而前者和后者所强调的“神”,无非是在追求一种“诗情画意”的境界。
通过以诗传情、以画达意来表现出万物并超然高于生活的理解和情感,达到一种超越生活且美轮美奂的姿态,展现出中国古典舞该有的情景交融、诗情画意。这是中国古典舞在本质上对生命主体的“道”的深切体悟和表象,从而达到中国古典舞艺术上的极致。
参考文献:
[1]袁禾.中国舞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8).
[2]唐满城,金浩.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9).
[3]沈元敏.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9).
[4]李正一,郜大琨,朱清渊.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创建发展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9).
[5]于平.舞蹈文化与审美—写给大众的人文艺术丛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3).
[6]孙颖.中国古典舞评说集[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1).
[7]袁禾.中国舞蹈美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3)
(作者单位:江汉大学音乐学院)
【关键词】古典舞;身韵;审美
中国古典舞身韵提出的审美方式和标准是道地的中国式美学观。在身韵中对人体身法训练强调以腰为轴及三圆(平圆、立圆、八字圆)规律;强调人体运动的划圆轨迹和划圆运动的反胴倾向以及内外统一、形神兼备的审美要求。唐满城先生在身韵的审美特征里总结出——“形、神、劲、律”,使我们了解到它们在动作中表现出“拧、倾、圆、曲”的动作形态,“平圆、立圆、八字圆”的运动路线,“抑、扬、顿、挫”的节奏处理和“起于心、发于腰、行于身”的运动法则。并通过“轻重缓急、强弱快慢、刚柔顿挫”等的层次对比的表现手法,以及“欲左先右、欲前先后、逢冲必靠、逢开必合”的运动规律,以突出身韵所强调的对身体形态上的审美特征。这是在秦、汉舞俑中“塌腰撅臀”、唐代中审美追求的“三道弯”有着一脉相承的联系,是融合了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的艺术神韵。可以说,要研究和把握好中国古典舞的风格特色,无疑彰显身韵教育的审美特征是一把钥匙。
中国古典舞既不像西方现代舞那样的动作粗粝强悍、奔放稻厉,也不像西方芭蕾那样“开、蹦、直、立”。在身韵中,更注重“线”的运用使动作在动静结合、曲折变化、含蓄柔美中表现出形神兼备、刚柔并济、圆润流畅和诗情画意的艺术美。西方舞蹈是在空间形式上给人一种强烈的直接印象,是点对点的欣赏。而中国古典舞能使观者更留心体味后续的动作走向,感受含蓄委婉的美和流动中的美,更为追求韵味与意味。例如身韵中的动作路线有“平圆、立圆、八字圆”,对“圆”的运用;有“欲左先右、逢开必合”等运动方式中的规则,这都体现出中国古典舞所追求的圆融感和连贯性的线性运动美。这也正是中华民族文化中典型的审美观。
一、圆润流畅之美韵
中国古典舞的动作和内容的差异乃至对立面,是相互结合又互济不足的,进而形成了高度的协调、统一和平衡的整体,是一种“圆”的艺术。即“圆润”,中国古典舞的重要特征之一。通常“行云流水”、“龙飞凤舞”、“曲折婉转”、“闪转腾挪”等这些词语被经常用于形容中国古典舞。从中国古典舞的舞姿造型和动态的角度来看,都充分体现了“圆”和“回归起点”的圆周运动原则。通过体态上的拧、倾、圆、曲,舞蹈动律中的起承转合规律和平圆、立圆、八字圆的运动轨迹中,充分展现出了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圆”之美。在这种“划圆”的艺术中,体现出中国古典舞身韵“圆润流畅”之舞蹈精奥。这种中国式的圆周运动,似乎从另一方面提供了传统的“周而复始”的流序。中国古典舞表演艺术的舞台往复回环,并在时间、空间的回环旋绕和艺术空间的绵延不断中,再次展现美丽的生命曲线,沉淀出适应宇宙本质的“道”的圆道。 “圆”虽然是中国古典舞身韵的特征之一,但如果没有了“圆”、“圆”的形态和精神,就没有了中国古典舞“圆”艺术的审美意境。
二、形神兼备之美神
“神”是一种精神、气质,当它和“韵”的品味、风雅联系在一起,就行成了神采风度与风格韵味的统一。“神”寓意着阳刚之气,“韵”则寓意着阴柔之美。在这“刚”、“柔”之间体现出中国古典舞形神兼备的特点。而“神韵”正是中国古典舞身韵中又一重要特征。
如何让意识和意念支配好每一个舞蹈动作,而不是盲目、纯功能性的完成所有的动作,所以我们发现:在这个过程中的舞蹈表演,只是动作到位或者很规范,而没有情感的意识与传递,是不能赋予动作以生命力的;没有了“神韵”的完美结合,所有的舞蹈只能是苍白无力,缺乏活力和生机的。反之,统一了“形”和“神”,使内在神韵与外在形象通过交融,从而达到艺术的至高境界,感受到天人合一的艺术精髓。
由此可见,古典舞的生命之源来自于“神韵”的美。通过展现中国民族性质和社会价值的智慧之光,显示出它悠久的文化底蕴。同时,美学的智慧,为我们和中国古典舞的发展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宝库和艺术源泉。
三、刚柔相济之美态
中国古典舞相对于西方舞蹈的性质更柔弱,更具阴柔之美。就本质上看,都区别于阳刚与阴柔,但在动作过程中更强调刚柔相济,以体现出英姿飒爽的气质。在表现形态上,通常节奏鲜明、动静结合、刚柔并济、技艺交融。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古典舞是突出柔中寓刚的舞蹈,是基于阴柔占主导地位的。
从舞蹈动作上看,身法和舞姿是通过柔韧训练来完成好前期准备,占据中国古典舞的重要地位。“身韵”在柔韧训练下展现出更多的灵魂和特色。例如舞蹈作品《爱莲说》,通过女子独舞形式来表现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神韵,以舞者的自身形态来比拟花者来展现花的姿态、韵律、意象与道体合一的宇宙生命力,同时体现了舞术的力量。刚柔相济之风姿是中国古典舞体现中国舞蹈气韵之美的表象形式,它反映出的阳刚与阴柔协调统一下的内在精神气质,是典型的舞蹈审美意象。
四、诗情画意之美景
诗情画意的境界是由审美的主体的内心情感因素与艺术产生共鸣的基础上所投放的一种心理想象和意境,通常我们指“诗外情”、“画外意”。任何一种中国古代艺术的场景,最终的方向,是以反映诗情画意、情景交融之意境和在诗情画意中营造一种“无我”境地的气韵色彩来做为艺术的标准和追求的目标。
中国古典舞运用肢体语言与自然界进行沟通,产生出一种人与自然特殊的对话方式,是抽象的一种再现。“传神”是中国古典舞身韵所强调的审美特质,美学的“神”则是艺术的“意境”所在,然而前者和后者所强调的“神”,无非是在追求一种“诗情画意”的境界。
通过以诗传情、以画达意来表现出万物并超然高于生活的理解和情感,达到一种超越生活且美轮美奂的姿态,展现出中国古典舞该有的情景交融、诗情画意。这是中国古典舞在本质上对生命主体的“道”的深切体悟和表象,从而达到中国古典舞艺术上的极致。
参考文献:
[1]袁禾.中国舞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8).
[2]唐满城,金浩.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9).
[3]沈元敏.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9).
[4]李正一,郜大琨,朱清渊.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创建发展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9).
[5]于平.舞蹈文化与审美—写给大众的人文艺术丛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3).
[6]孙颖.中国古典舞评说集[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1).
[7]袁禾.中国舞蹈美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3)
(作者单位:江汉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