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留守儿童作为当前特殊的一大教育群体,由于长期的情感缺失和教育不均,其身心的健康发展已成为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本文通过对当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透视以及影响留守儿童身心发展的因素分析,提出解决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相关对策即主要从家庭、学校、政府三大方面出发构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并着重强调了学校在其中的主导性作用。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对策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业和城市转移,大量农民涌入城市打工就业,形成一个新的需要关注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由此,留守儿童能否健康成长、留守儿童如何健康成长等一系列问题成为全社会和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1留守儿童的界定及现状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单方外出,在其他地区务工6个月以上,独自留守在户籍所在地就读,不能和父母双方生活在一起,由代理监护人(父母单方、祖父母、外祖父母或他人)抚养、教育和管理的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其年龄一般在16周岁以下。由于长期的情感缺失和教育失衡,许多留守儿童不能健康地成长,其心理健康状况已是教育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帮助。
一、留守儿童面临的主要心理问题与成因分析
1、性格孤僻,容易自卑
留守儿童一般都是在年龄很小的时候,父母双方或者一方就外出打工了,其很容易产生一种严重的心理落差以致于他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爱交谈、不愿意和别人交往。久而久之,其性格就变得越来越压抑或者抑郁。另外,由于留守儿童多数都是隔代监护或上辈监护,他们不能将自己的心事与人分享,不能得到适时的情感慰藉,只能靠自己小小的肩膀承受所有,时间一长,他们也变得越来越冷漠和孤僻了,甚至不愿与人交谈。
2、情绪不稳定,逆反心理强
由于家庭温暖的缺失和家庭监督的不严,留守儿童在情绪方面表现得极其不稳定,固执、敏感、为人处事不合群、人际关系紧张。一些孩子动不动就与他人发生冲突,有的甚至出现暴力倾向。有调查显示:在回答“与别人发生矛盾的处理方式”这一问题时,有超过40%的学生选择了争吵,有16.2%的学生选择忍受,选择采取其他行为发泄的占了21.6%。
3、学习目的不明确,主动性差
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督和关爱,再加上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多文化水平偏低,不能辅导其功课,常此以往,许多孩子的学习兴趣得不到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也越来越差,同时他们的学习信心也越来越低,有的甚至害怕学习,经常逃学,逃学后又遭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笑,更加不喜欢学习,由此很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另外一方面,因为心理上的孤单以及对父母的思念,课堂上他们注意力不易集中,不能全身心地集中于学习,时间一久,有些便会感到学习压力增大,从而导致厌学情绪增强,成绩下滑等现象。
4、人生观与价值观易扭曲
由于家长长期在外打工,不能给孩子感情上的慰藉,许多家长就选择了在经济上给孩子更多的弥补,他们认为给孩子更多的零花钱,孩子的心灵就能得到安抚。虽然是一片苦心,但是有时候却做了坏事。有的孩子,拿着父母给的钱与他人攀比,比吃比穿,唯独不比学习;有的小孩甚至认为,父母只有小学或者初中文化便能挣着很多的钱,于是便有了自己学好了也没用,将来一样能挣钱的侥幸心理,不好好学习。孩子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也在这些不良的思想中慢慢发生了变化,有的甚至出现了扭曲。
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对策探讨
心理健康教育能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现主要应从家庭、学校以及政府相关部门三方面着手。
(一)政府方面——强大后方,有力支持
政府部门是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强大后方。首先政府应加快缩小城乡经济差异,重视发展农村教育,把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提上议程。其次,可以加强对留守儿童监护人的监督,有意识的对其培训或者指导,对其强调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对那些监督部力的监督人予以一定的处罚。第三,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优势,在乡镇或者村社建立心理咨询中心,让大学生定期对所在乡镇及村里的需要帮助的儿童进行及时的辅导。
(二)家庭方面——第一现场,有意引导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场所,父母、长辈应有意识的引导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父母应该重视孩子的身心发展,在外务工的时候应该多给孩子打电话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尽量定期安排回家看望孩子;多向老师打听孩子的情况,加强与学校教师的沟通,尤其是与班主任的沟通。
(三)学校方面——主导地位,积极教育
学校作为孩子学习成长的主要场所,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成长上占据着最主要的作用。目前而言,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具体工作:
1.重视开展心理健康课程
心理健康课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
2.完善各种沟通渠道
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沟通渠道从各方面来支持工作的开展。首先可以成立学生心理咨询平台,不定期的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知识宣讲;其次应该开通家校合作平台,学校应该让班主任掌握每一位家长的联系方式,定期的向家长反映学生的情况,经常与家长的沟通。
3.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
学校可以为留守儿童建立特殊的成长记录档案袋,包括其家庭情况,学习情况,身体情况,心理情况等全方面的了解学生。这样的记录利于有针对性的教育。
三、结束语
总之,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不仅仅关系到儿童自身的心理健康发展,也关系到整个教育进程的顺利推进,其作为一个社会现象和教育问题存在,需要教育工作者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一个显性问题,而且呈现出日益严重的趋势的背景下,我们必须把留守儿童当作一个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来加以建设。中国的问题很大程度就是“三农”问题,在全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留守儿童作为农村建设未来的主力军,农业生产未来的接班人,农民生活希望的寄托者,应当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全民努力,让留守儿童心灵不再“留守”,让祖国的明天更有希望。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对策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业和城市转移,大量农民涌入城市打工就业,形成一个新的需要关注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由此,留守儿童能否健康成长、留守儿童如何健康成长等一系列问题成为全社会和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1留守儿童的界定及现状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单方外出,在其他地区务工6个月以上,独自留守在户籍所在地就读,不能和父母双方生活在一起,由代理监护人(父母单方、祖父母、外祖父母或他人)抚养、教育和管理的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其年龄一般在16周岁以下。由于长期的情感缺失和教育失衡,许多留守儿童不能健康地成长,其心理健康状况已是教育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帮助。
一、留守儿童面临的主要心理问题与成因分析
1、性格孤僻,容易自卑
留守儿童一般都是在年龄很小的时候,父母双方或者一方就外出打工了,其很容易产生一种严重的心理落差以致于他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爱交谈、不愿意和别人交往。久而久之,其性格就变得越来越压抑或者抑郁。另外,由于留守儿童多数都是隔代监护或上辈监护,他们不能将自己的心事与人分享,不能得到适时的情感慰藉,只能靠自己小小的肩膀承受所有,时间一长,他们也变得越来越冷漠和孤僻了,甚至不愿与人交谈。
2、情绪不稳定,逆反心理强
由于家庭温暖的缺失和家庭监督的不严,留守儿童在情绪方面表现得极其不稳定,固执、敏感、为人处事不合群、人际关系紧张。一些孩子动不动就与他人发生冲突,有的甚至出现暴力倾向。有调查显示:在回答“与别人发生矛盾的处理方式”这一问题时,有超过40%的学生选择了争吵,有16.2%的学生选择忍受,选择采取其他行为发泄的占了21.6%。
3、学习目的不明确,主动性差
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督和关爱,再加上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多文化水平偏低,不能辅导其功课,常此以往,许多孩子的学习兴趣得不到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也越来越差,同时他们的学习信心也越来越低,有的甚至害怕学习,经常逃学,逃学后又遭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笑,更加不喜欢学习,由此很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另外一方面,因为心理上的孤单以及对父母的思念,课堂上他们注意力不易集中,不能全身心地集中于学习,时间一久,有些便会感到学习压力增大,从而导致厌学情绪增强,成绩下滑等现象。
4、人生观与价值观易扭曲
由于家长长期在外打工,不能给孩子感情上的慰藉,许多家长就选择了在经济上给孩子更多的弥补,他们认为给孩子更多的零花钱,孩子的心灵就能得到安抚。虽然是一片苦心,但是有时候却做了坏事。有的孩子,拿着父母给的钱与他人攀比,比吃比穿,唯独不比学习;有的小孩甚至认为,父母只有小学或者初中文化便能挣着很多的钱,于是便有了自己学好了也没用,将来一样能挣钱的侥幸心理,不好好学习。孩子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也在这些不良的思想中慢慢发生了变化,有的甚至出现了扭曲。
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对策探讨
心理健康教育能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现主要应从家庭、学校以及政府相关部门三方面着手。
(一)政府方面——强大后方,有力支持
政府部门是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强大后方。首先政府应加快缩小城乡经济差异,重视发展农村教育,把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提上议程。其次,可以加强对留守儿童监护人的监督,有意识的对其培训或者指导,对其强调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对那些监督部力的监督人予以一定的处罚。第三,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优势,在乡镇或者村社建立心理咨询中心,让大学生定期对所在乡镇及村里的需要帮助的儿童进行及时的辅导。
(二)家庭方面——第一现场,有意引导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场所,父母、长辈应有意识的引导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父母应该重视孩子的身心发展,在外务工的时候应该多给孩子打电话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尽量定期安排回家看望孩子;多向老师打听孩子的情况,加强与学校教师的沟通,尤其是与班主任的沟通。
(三)学校方面——主导地位,积极教育
学校作为孩子学习成长的主要场所,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成长上占据着最主要的作用。目前而言,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具体工作:
1.重视开展心理健康课程
心理健康课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
2.完善各种沟通渠道
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沟通渠道从各方面来支持工作的开展。首先可以成立学生心理咨询平台,不定期的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知识宣讲;其次应该开通家校合作平台,学校应该让班主任掌握每一位家长的联系方式,定期的向家长反映学生的情况,经常与家长的沟通。
3.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
学校可以为留守儿童建立特殊的成长记录档案袋,包括其家庭情况,学习情况,身体情况,心理情况等全方面的了解学生。这样的记录利于有针对性的教育。
三、结束语
总之,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不仅仅关系到儿童自身的心理健康发展,也关系到整个教育进程的顺利推进,其作为一个社会现象和教育问题存在,需要教育工作者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一个显性问题,而且呈现出日益严重的趋势的背景下,我们必须把留守儿童当作一个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来加以建设。中国的问题很大程度就是“三农”问题,在全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留守儿童作为农村建设未来的主力军,农业生产未来的接班人,农民生活希望的寄托者,应当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全民努力,让留守儿童心灵不再“留守”,让祖国的明天更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