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二十一世纪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品质。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在注重创设宽松、民主、富于创新精神的教学氛围的同时,抓住一切时机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引导其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倾力创造,培养其创新精神,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初中英语;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创新能力是人类突破旧认识、旧事物,探索和创造有价值的新知识、新事物的能力。未来需要大批创新型人才,这就要求学校教育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课程改革的主旋律。它以发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其目的是发展人的创造性,培养具有良好素质的创造型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为此,我们必须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培养,为他们创造一个使他们的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发挥的教育环境,使他们潜在的创造天赋和才能得到充分开发。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弃旧汲新,培养出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师的首要任务。时代在发展,形势在变化,英语教学发展不断呈现出新特点,英语课堂教学要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就需要在继承以往英语课堂教学经验和成果的同时善于创新。离开创新,如果简单地沿用过去的思路和办法,英语教学显然难以奏效。本文就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阐述看法。
一、创设开放性的教学,发展创新思维
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气氛。”师生之间建立亲密融洽的关系,有利于学生产生创造的勇气和信心。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对于学生的成绩、优点以及思维中的合理因素要及时给予鼓励。
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常常以“用英语唠家常”的方式引出每堂课的新知识点。并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理解语言、掌握语言和运用语言。如教学“What do you think of it?”时,笔者抱了个看似十分沉重大纸板箱子走进教室,随口就说:“The box is heavy. Who can help me?”许多学生都举手要来帮笔者拿,于是笔者把这个箱子交给了一位男同学,问他:“Could you help me?”他接过箱子便说:“Certainly!”随后笔者又借机问学生:“What is in the box? Can you guess?”学生便好奇地猜起了箱子里的东西。接着,笔者如同变魔术般从这只大箱子里拿出了足球、小盒子、茶杯、娃娃、彩蛋、太阳眼镜等东西,同时问学生:“Do you like it? What do you think of it?”要求学生描述每样东西的颜色和形状。凡是猜中箱子中物品的学生都得到了相应的物品作为奖品。这样,学生掌握了用英语提供帮助和描述事物的方法,在教师创设的自由宽松的情境教学中感受到了学习语言的无穷乐趣,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学好英语的自信心也在这些“似教非教”的课堂活动中被激发。
二、设疑启智,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任何思维过程总是指向某一具体问题。问题又是创新的前提,创新都是从问题开始的。科学的发展史就是对奥秘的探索和对问题的解答的历史。在中小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课堂教学的重要策略之一就是要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疑,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质疑、探究、发现,激发求知欲,让学生在质疑、探究、发现中获得知识和经验。
如:教学“What’s the weather like?”一课时,教师用图片呈现三组词:sun—sunny,wind—windy,cloud—cloudy后,提问:“Can you make a rule out of the three words?”引发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寻找规律。学生发现规律后又呈现新词snowy、foggy、rainy,问:“Can you guess the Chinese meanings of them?”促使学生运用自己总结的构词规律来学习新的单词,体现了“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教师的教学在于善于设疑、巧于设疑,于无疑处设疑,撞击学生思维火花。英语课堂教学中每一个教学步骤都应多设信息沟,层层递进,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或语言材料,设计适量灵活性较大的思考题,或让学生从同一来源的材料或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培养学生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设计此类思考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争论、辩论,既调动了学生积极运用语言材料组织新的语言内容,又训练了他们从同一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求异思维能力。当学生对这类探讨性问题产生兴趣时,他们会不畏艰难、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应不失时机地为学生创造学习英语的氛围,加强语言信息的刺激,营造创新教学氛围。
三、创设想象情境
一位外国教学专家曾说过:“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在课堂上创造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农村的中学生生活在非英语交际环境中,英语课堂是他们尝试用英语进行交际的主要场地。在英语课堂上,英语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创造多种情景,引导学生进行大量语言实践活动;有计划地设计大量训练内容,给学生创设充分进行英语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掌握和运用英语;让学生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从而巩固语言知识,掌握言语技能,在语言实践中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让学生真正学会“用英语去做事”,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有赖于想象力的发展。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它概括着整个世界,是知识的源泉。讲故事、情景对话、小品表演、即兴发表见解等,都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的有效方法。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如:在一堂口语课上,笔者在黑板上画了一幅简笔画,内容为:一个男孩正过一座桥,此时一只狼正在桥头,而桥的另一头是一只老虎,桥下是湍急的大河;给出情境及时提出问题:“If you were the boy, what should you do?”“What will happen to you?”
围绕话题,学生兴趣盎然。口语课不仅开发学生的潜力,又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提高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开发其创造思维。
四、巧设课堂参与方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协作精神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在教学中,尤其在教学的重难点处,若能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往往能收到1 1 1>3的效果。例如,初中阶段让学生进行看图作文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先让几个学生一组进行准备,学生你一言我一语,通过讨论,相互启发、借鉴、弥补、点拨,思维由集中而发散,又由发散而集中,形成立体的交互的思维网络,在汲取了其他同学的思想后,每个学生都能很好地完成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提供参与教学的机会,不断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为其提供更多的思考和创造的时间和空间。通过独立学习、小组讨论、集体评议、师生交流、课堂游戏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整个环节中起组织者、指导者的作用,真正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协作精神。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人才,二十一世纪需要具有不断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作为新时代的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品质。而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种认识过程,也是一种探究过程。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索与创造,英语的课堂教学只有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好地进行统一,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激发其良好的兴趣,才能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逐步培养其创造能力,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包艳.浅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小學电教(下半月),2010(01).
[2]张晓歌,周文娟,朱玉清.浅谈英语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关系[J].教育与职业,2006(08).
[3]赵璇.浅谈英语课堂中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1).
关键词:初中英语;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创新能力是人类突破旧认识、旧事物,探索和创造有价值的新知识、新事物的能力。未来需要大批创新型人才,这就要求学校教育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课程改革的主旋律。它以发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其目的是发展人的创造性,培养具有良好素质的创造型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为此,我们必须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培养,为他们创造一个使他们的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发挥的教育环境,使他们潜在的创造天赋和才能得到充分开发。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弃旧汲新,培养出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师的首要任务。时代在发展,形势在变化,英语教学发展不断呈现出新特点,英语课堂教学要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就需要在继承以往英语课堂教学经验和成果的同时善于创新。离开创新,如果简单地沿用过去的思路和办法,英语教学显然难以奏效。本文就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阐述看法。
一、创设开放性的教学,发展创新思维
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气氛。”师生之间建立亲密融洽的关系,有利于学生产生创造的勇气和信心。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对于学生的成绩、优点以及思维中的合理因素要及时给予鼓励。
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常常以“用英语唠家常”的方式引出每堂课的新知识点。并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理解语言、掌握语言和运用语言。如教学“What do you think of it?”时,笔者抱了个看似十分沉重大纸板箱子走进教室,随口就说:“The box is heavy. Who can help me?”许多学生都举手要来帮笔者拿,于是笔者把这个箱子交给了一位男同学,问他:“Could you help me?”他接过箱子便说:“Certainly!”随后笔者又借机问学生:“What is in the box? Can you guess?”学生便好奇地猜起了箱子里的东西。接着,笔者如同变魔术般从这只大箱子里拿出了足球、小盒子、茶杯、娃娃、彩蛋、太阳眼镜等东西,同时问学生:“Do you like it? What do you think of it?”要求学生描述每样东西的颜色和形状。凡是猜中箱子中物品的学生都得到了相应的物品作为奖品。这样,学生掌握了用英语提供帮助和描述事物的方法,在教师创设的自由宽松的情境教学中感受到了学习语言的无穷乐趣,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学好英语的自信心也在这些“似教非教”的课堂活动中被激发。
二、设疑启智,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任何思维过程总是指向某一具体问题。问题又是创新的前提,创新都是从问题开始的。科学的发展史就是对奥秘的探索和对问题的解答的历史。在中小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课堂教学的重要策略之一就是要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疑,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质疑、探究、发现,激发求知欲,让学生在质疑、探究、发现中获得知识和经验。
如:教学“What’s the weather like?”一课时,教师用图片呈现三组词:sun—sunny,wind—windy,cloud—cloudy后,提问:“Can you make a rule out of the three words?”引发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寻找规律。学生发现规律后又呈现新词snowy、foggy、rainy,问:“Can you guess the Chinese meanings of them?”促使学生运用自己总结的构词规律来学习新的单词,体现了“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教师的教学在于善于设疑、巧于设疑,于无疑处设疑,撞击学生思维火花。英语课堂教学中每一个教学步骤都应多设信息沟,层层递进,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或语言材料,设计适量灵活性较大的思考题,或让学生从同一来源的材料或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培养学生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设计此类思考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争论、辩论,既调动了学生积极运用语言材料组织新的语言内容,又训练了他们从同一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求异思维能力。当学生对这类探讨性问题产生兴趣时,他们会不畏艰难、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应不失时机地为学生创造学习英语的氛围,加强语言信息的刺激,营造创新教学氛围。
三、创设想象情境
一位外国教学专家曾说过:“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在课堂上创造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农村的中学生生活在非英语交际环境中,英语课堂是他们尝试用英语进行交际的主要场地。在英语课堂上,英语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创造多种情景,引导学生进行大量语言实践活动;有计划地设计大量训练内容,给学生创设充分进行英语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掌握和运用英语;让学生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从而巩固语言知识,掌握言语技能,在语言实践中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让学生真正学会“用英语去做事”,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有赖于想象力的发展。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它概括着整个世界,是知识的源泉。讲故事、情景对话、小品表演、即兴发表见解等,都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的有效方法。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如:在一堂口语课上,笔者在黑板上画了一幅简笔画,内容为:一个男孩正过一座桥,此时一只狼正在桥头,而桥的另一头是一只老虎,桥下是湍急的大河;给出情境及时提出问题:“If you were the boy, what should you do?”“What will happen to you?”
围绕话题,学生兴趣盎然。口语课不仅开发学生的潜力,又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提高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开发其创造思维。
四、巧设课堂参与方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协作精神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在教学中,尤其在教学的重难点处,若能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往往能收到1 1 1>3的效果。例如,初中阶段让学生进行看图作文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先让几个学生一组进行准备,学生你一言我一语,通过讨论,相互启发、借鉴、弥补、点拨,思维由集中而发散,又由发散而集中,形成立体的交互的思维网络,在汲取了其他同学的思想后,每个学生都能很好地完成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提供参与教学的机会,不断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为其提供更多的思考和创造的时间和空间。通过独立学习、小组讨论、集体评议、师生交流、课堂游戏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整个环节中起组织者、指导者的作用,真正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协作精神。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人才,二十一世纪需要具有不断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作为新时代的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品质。而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种认识过程,也是一种探究过程。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索与创造,英语的课堂教学只有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好地进行统一,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激发其良好的兴趣,才能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逐步培养其创造能力,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包艳.浅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小學电教(下半月),2010(01).
[2]张晓歌,周文娟,朱玉清.浅谈英语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关系[J].教育与职业,2006(08).
[3]赵璇.浅谈英语课堂中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