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问点”让语文教学插上翅膀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e2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已实施多时,对语文教学也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更清醒的认识到提问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之一。因而教师在动态的语文课堂中,能找准“问点”,巧妙设疑,就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指明方向,启发思维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备课中应深入钻研教材和学生,发掘问点,使课堂教学插上翅膀,翱翔学海。
  一、抓住题眼设问
  课文题目或揭示文章的主旨,或概括文章的内容,或明示文章的行文思路。而题眼是课文“魂”,在课题处设疑,可以使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明确阅读目的,引起阅读欲望,按照设疑思路去品读课文。
  如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材中的《美丽的规则》《穷人》《草船借箭》几篇文章,老师都可以紧扣题眼进行设疑。尤其是《草船借箭》,抓住“借”字问:箭明明是“骗”来的,为什么偏要用“借”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兴趣盎然,各抒己见,最后得出结论:一个“借”字不但表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同时也暗示了这些箭在以后的对曹作战中是要“还”的。抓一字而动全篇,层层设疑,环环相扣,使学生水到渠成的理解了文章的主旨。而《美丽的规则》和《穷人》则抓住“美丽”和“穷”字,设疑:规则都是冷冰冰的,毫无美感而言,课文里的规则为什么是美丽的?从课题看文章讲的是穷人,那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它们的穷呢?这样,我们把阅读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疑中读,读中疑。
  二、抓住矛盾处设疑
  现在的文本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内容上看起来自相矛盾,教师如何能抓住矛盾促使学生以“疑”解“疑”,那么也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精髓。学贵有疑,古人曾说过: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如此看来,教者在教學中抓住这样的矛盾处提问,不仅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愿望,而且能把课文理解的更深更透彻,深化学生的思维。
  一位教师执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在让学生充分读课文的基础上安排了让学生提问的环节。一位学生发话了:“课文第二小节说‘我们趴在地上必须纹丝不动,咳嗽一声或者蜷一下腿。都可能被敌人发觉。’第五小节又说‘我忽然闻到一股浓重的棉布焦味,扭头一看,哎呀啊!火烧到邱少云身上了! ’我的问题是,前面说必须‘纹丝不动’,后面怎么能‘扭转头一看’,这样做会不会被敌人发现呢?”
  下面是学生间的对话。
  生:“我是这样理解的,野外有风,风一吹草就动。我扭转头一看就相当于风吹草动。”提问者:“风吹草动是自然的动,我扭转头是人为的还是可能被敌人发觉的。”
  生:“扭转头一看,动作是很小的,敌人不会发现。”
  提问者听了后摇头,表示不满这种看法。
  生:“燃烧弹烧着之后有烟雾,在烟雾的掩护下我扭转一下头,敌人是看不到的。”
  学生在课文看似矛盾之处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老师并没有急于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其他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展开合理想象,读懂了课文。
  三、抓住留白处设疑问
  文学是表现的艺术,作者的思想不仅可以通过字面来表示,也可以隐蔽于文字的“空白”处。教师如果能善于把握,课堂教学中就更能点燃学生的思想火花,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达到理解全篇的作用。
  如在教学《穷人》时,我没有面面俱到的展开教学,而是在仔细研读文本,充分体会到桑那一家的“穷”之后,抛出这样一个问题:有人说“托尔斯泰笔下的《穷人》是最‘富有的穷人’,你同意吗?那么他们富在哪里?学生在感情朗读、品词析句的过程中,深入理解了桑那一家的勤劳、善良、对生活的热爱——他们是精神上的富有者。
  又如,《船长》一课,纵观全篇课文,我们把问点——“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力”落在两句话上。一是“实际上船上一共有六十一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二是哈尔威船长屹立在剑桥上,一个手势也没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沉入了深渊。
  他真的是忘记了自己吗?他能救出六十人,真的就不能够救下自己吗?这些课文都没着笔墨,却留给读者无尽的想象空间。既凸显了文体的独特之处,有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师生在一个充满想象力的问题带动下,创造了一个个精彩的教学片断。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块天地,紧扣文本,找准问点,巧妙提问,自己的课堂教学才能达到春光独占,别具奇趣的效果,也才能开创出语文教学的一片新天地。
其他文献
一、整体设计思路(教学设计的思路与学习价值分析)  (一)指导理论  1.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前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基本观点是:要使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就必须确立学生发展的两种水平:一是其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学生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智力水平;(基础)二是他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目的)但要借助成人的帮助,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才能达到解决问
期刊
一、教材分析  談论食物,本单元介绍了有关饮食和中西餐方面的词汇,通过图片、词汇和对话,令学生掌握并能对中西餐进行比较,能表达对食物的喜好。  二、学情分析  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可以发现三年级大部分同学对学习英语都有浓厚的兴趣,学习英语的自信心较强。课上喜欢做游戏,唱歌曲,了解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实践、合作、交流。带着问题与同学进行小组讨论,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交流合作,共同进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阶段学生书写要达到规范、端正、整洁、美观。然而,我区小学生写字现状却令人担忧。2013年,笔者对我区某校小学生的写字情况进行调研,发现小学生写字能力很差,存在很多问题:有大半学生执笔有误;学生写字时,坐姿不正确,写的字不规范;有的学生对写字没有兴趣,还有些学生写字的卫生习惯差,涂涂改改,弄到手上、本子上,甚至脸上都是污迹。针对这些情况,我对写字教学进行了研究,
期刊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充满艺术的创造性劳动。小学六年级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就是培养学生行为习惯。接这个班级近俩年,任凭我在班会上不止一次的苦口婆心教导:卫生习惯很重要,利于身心发展,教室卫生贵在保持,不要随地丢弃垃圾……但几乎每天到班级巡视的时候,都能或多或少的发现散落在地面的垃圾。这一直困惑着我,总想寻找一个教育的突破口。终于机会到了。  有一次,课间活动结束后,和往常一样,我到教室随意转转。发现教室后黑
期刊
今天向大家汇报《家乡的发展变化》一课的教学理念和设计思路。本课是《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发展中的家乡中的《家乡的发展变化》一课。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我的家乡(社区)”的内容标准第2条“感受建国六十周年以来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编写。与前面的“我爱我家”“家乡哺育了我”及后面的“我的国家和我的民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序列。它着眼于儿童生活,在儿童认识范围内
期刊
在生活实践方面,数学意识表现为能够主动地用数学知识来观察、分析、处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了数学观察推理意识、数学敏感性等。新课标也明确指出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下面就自己在教学中  的体会浅谈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数学意识的几点做法。  一、联系生活资源,引起学生学习的数学兴趣 
期刊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教学理解为: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师教多少,学生就学多少;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教”支配、控制“学”,“学”无条件地服“教”。“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学生的自主性、独创性缺失,主体性被压抑。新课程改革彻底改变了这种教学方式,倡导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先学后教”呢?我在课堂的教学
期刊
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话水平的提高是建立在说话训练之上的,无论谁,只有他的句子写好,他的文章才能称得上好。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是运用以下的几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说话训练的。  一、活跃课堂气氛,使他们“敢于说”  课堂上常会有这样的情形,教师发问后学生答者寥寥无几,有的学生不是心中没话可说,而是不敢说,其主要原因是:一是怕说错了被人讥笑或受到老师的批评因而产生胆怯、羞涩的心理。二是没有养成“说”的习惯
期刊
活动设计意图  土豆,是孩子们最为熟悉的一种食材,许多人都喜爱吃酸辣土豆丝、土豆饼等食物,手指游戏是幼儿园孩子最乐于玩的简单易行的一款游戏,是操作性游戏的一种,具有教具现成、简单易学、有趣好玩的特点,游戏中师幼互动、幼幼互动能够让孩子们充分感受游戏的快乐,利于同伴间、师幼间的合作交往,同时可以衍生至家庭亲子游戏,有效促进亲子感情。  活动目标  1.初步尝试与同伴相互间合作玩手指游戏(知识目标) 
期刊
摘要: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中考成绩是检验一所学校办学质量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从统筹兼顾、爱岗敬业、注意工作的方式方法等方面对于“如何做好中考数学复习工作?”这一问题,进行了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中考 数学 复习 乡村 中学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中考是检验一所学校办学质量的主要途径之一。本人作为一名在乡村中学从教18年的数学教师,现已带过5届毕业班,在数学中考中,3次获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