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从《电视编辑》课堂的实践教学入手,探讨了如何在课堂上进行实践教学。共分三个步:一、理解阶段;二、观摩阶段;三、模拟阶段。这三个阶段层层递近,为课外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了他们的职业能力。
关键词 电视编辑 课堂 实践教学
本人多年来一直从事这些专业的专业课《电视编辑》的教学工作。电视编辑是一门操作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何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实践技能以增强职业能力,一直是我思考的一个问题。在这里,本文想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从微观的角度,以课堂实践教学为切入点,从方法论的层面加以论述。如有不当之处,还望指教。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填鸭式”或叫说教式。我们应该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核心,以知识的传授、学生技能的提高为宗旨,重视师生间的交流、学生的自主探究,发挥信息交流的作用,寻求思维碰撞的火花。教师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强调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开放性题目的研究与创意,变单向交流为多向交流,变单向思维为多向思维。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思考,以提高职业竞争能力。
理论和实践教学缺一不可。理论水平对实践能力有指导性作用;实践锻炼对理论学习有促进作用。加强课堂的实践教学,从本质上讲是沟通了理论和实践,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具体说来,要分三步走,这三步分别是:
第一步概念理解
课程中有一些基本的概念,这些概念是基石,是学生课堂学习的重点。要把书上有的和没有的知识点与你的“储备”相结合,把它“立”起来,系统化、条理化、综合化、生活化。深入浅出、生动形象、风趣幽默地表达出来。让学生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蒙太奇是影视的理论基础,在讲蒙太奇的两种形态——叙事蒙太奇和表现蒙太奇时,我以反映学生生活的一个小品——“迟到了”为例进行讲解。首先我让他们用四到八个镜头,把这个过程分解一下。这个思维过程也就是蒙太奇的分解与组合的过程。他们创造了很多版本,其中一个如下:
1.时钟已指向8点;
2.某学生从床上惊起;
3.匆匆上教学楼;
4.坐到自己座位上。
简简单单四个镜头,就把一个事件表达出来了。他把其中的关键点(动作)找出来,高度压缩了时空而没有明显中断的感觉,后一个镜头是前一个镜头的事态性内容往下发展的逻辑性的接应,表达了事件的发展和运动连贯,给人以流畅、清楚、明白的感觉。之所以这样一方面是因为事件的发生、发展本身有它的内在逻辑和规律性,这是一种客观存在;另一方面是我们人类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认识了这种逻辑和规律,并把它运用蒙太奇思维进行分解与组接(这是前一节的内容)。这也就是叙事蒙太奇的本质。它相当于写作中的叙述、说明。叙事蒙太奇这个概念通过这样的方法很容易就讲清楚了。
如果我们想要表现该学生匆忙、慌乱的情绪以及气氛该怎么办呢?总结归纳讲评完了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就浮出水面了。学生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纷纷开动脑筋,展开想象的翅膀,有的说可以拍他系错了扣子……其实表现蒙太奇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积累蒙太奇、平行(交叉)蒙太奇、联想蒙太奇等。需要注意的是,表现蒙太奇可单独使用,也可综合使用,如上面的例子,可以把平行、对比、联想蒙太奇结合在一起使用,更有效果。
这样的引导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他们不仅牢牢掌握住了基本概念,而且通过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已经能够初步运用了。
第二步资料观摩
画画讲究临摹、写生,从这个意义上讲学习从模仿开始。开始是亦步亦趋,学成之后才能冲破束缚、自成一派。学生刚进校门大都是白纸一张,等着老师去描画,所以必须老老实时学习别人的经验。观摩这个环节就是把一些相关的经典影视资料片段给学生看,通过分析、评价,学人之长,避人之短。
在讲画面的方向性中“轴线”的相关内容时,我引入了日本大导演黑泽明的影片《罗生门》中樵夫上山的片段进行赏析。通过观摩,我和大家一共总结出以下几点:
轴线方面:
1.尽量保持在主体运动线的一侧进行拍摄,以避免越轴;(轴线以及避免越轴这些抽象的概念和方法非常具体形象地展现在大家面前了)
2.越轴的处理方法之一是让观众看到摄像或主体越轴的过程;
其他方面:
1.运用多景别、多角度、多种镜头相交替拍摄一个场面;
2.声画结合刻画人物心理、渲染环境、烘托气氛、创造节奏。
这样的观摩好处多多,首先,它承接了理论,把理论直观形象化了,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其次,学生不仅掌握了必要的知识点,还全面吸收了营养,提高了鉴赏能力,为动手实践提供了范本;第三,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习兴趣。
课堂影视精品观摩,传授了从内行角度看影视作品的一套方法。学会看也就是学会拍的先导。从“眼高手低”到“眼高手高”是一个必然的过程,眼高是手高的前提。一个创作者,眼不高,手是无论如何也高不了的。因此,对于想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就迈上一级台阶的学生来说,这一步是必不可少的。这一步是第一步的深化,又是第三步的前提基础。
第三步模拟实践
课堂上的模拟训练是“纸上谈兵”,这里的“纸上谈兵”不是空谈,而是为实际操作的前期策划、构思以及计划、安排,有时还要写出分镜头脚本。它是第二步的延伸和深化,是连接课外实践的关键步骤。
课本上有一节是专门谈节奏的。节奏这个概念比较抽象,涉及的方面又较多,很难把握。但它既是一个难点,又是一个重点,必须让学生掌握好。在课堂上怎么样让学生尽快找到“感觉”,方法还是很多的。有一次在给一个班上课时,我打听到有一个同学会跳街舞,主意来了。我先让这位同学即兴跳了一段,然后问大家感觉出节奏没有,回答是舞蹈的节拍就是节奏。再问应如何用声画元素表现节奏时,大家结合讲过的相关知识总结出以下几点:
选择一段和舞蹈节奏一致的音乐,用音乐节奏点化并强化舞蹈节奏;
鉴于街舞的节奏比较快捷,组接时运用多分切的短镜头;
多用小景别及运动镜头来突出动感;
用前进式句式和后退式句式来开场和作结束;
多机位、多角度、多景别、多种镜头拍摄,运用一些特技丰富画面;
运用接动作的方法突出精彩瞬间,创造高潮。
课堂时间是非常短暂的,课堂时间又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如果你能够很好的把握它、利用它,它将会给你丰厚的回报。本课程在实施课堂实践教学以来,以其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务实性、丰富性、趣味性赢得了广泛的好评。学生学习劲头更足了,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大大提高了。
当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除了课堂上的实践学习,课外的实践指导也必不可少。此外,加强“双师型”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素质特别是实践指导技能,扩大硬件投资,加速教学改革,加强校企合作,实现产教结合等一系列措施的出台与实施,也是关键环节。
参考文献:
[1]黄著诚.实用电视编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
[2]国务院文件《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3]林洪桐.银幕技巧与手段.1993.
(作者单位:中原工学院广播影视学院)
关键词 电视编辑 课堂 实践教学
本人多年来一直从事这些专业的专业课《电视编辑》的教学工作。电视编辑是一门操作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何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实践技能以增强职业能力,一直是我思考的一个问题。在这里,本文想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从微观的角度,以课堂实践教学为切入点,从方法论的层面加以论述。如有不当之处,还望指教。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填鸭式”或叫说教式。我们应该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核心,以知识的传授、学生技能的提高为宗旨,重视师生间的交流、学生的自主探究,发挥信息交流的作用,寻求思维碰撞的火花。教师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强调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开放性题目的研究与创意,变单向交流为多向交流,变单向思维为多向思维。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思考,以提高职业竞争能力。
理论和实践教学缺一不可。理论水平对实践能力有指导性作用;实践锻炼对理论学习有促进作用。加强课堂的实践教学,从本质上讲是沟通了理论和实践,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具体说来,要分三步走,这三步分别是:
第一步概念理解
课程中有一些基本的概念,这些概念是基石,是学生课堂学习的重点。要把书上有的和没有的知识点与你的“储备”相结合,把它“立”起来,系统化、条理化、综合化、生活化。深入浅出、生动形象、风趣幽默地表达出来。让学生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蒙太奇是影视的理论基础,在讲蒙太奇的两种形态——叙事蒙太奇和表现蒙太奇时,我以反映学生生活的一个小品——“迟到了”为例进行讲解。首先我让他们用四到八个镜头,把这个过程分解一下。这个思维过程也就是蒙太奇的分解与组合的过程。他们创造了很多版本,其中一个如下:
1.时钟已指向8点;
2.某学生从床上惊起;
3.匆匆上教学楼;
4.坐到自己座位上。
简简单单四个镜头,就把一个事件表达出来了。他把其中的关键点(动作)找出来,高度压缩了时空而没有明显中断的感觉,后一个镜头是前一个镜头的事态性内容往下发展的逻辑性的接应,表达了事件的发展和运动连贯,给人以流畅、清楚、明白的感觉。之所以这样一方面是因为事件的发生、发展本身有它的内在逻辑和规律性,这是一种客观存在;另一方面是我们人类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认识了这种逻辑和规律,并把它运用蒙太奇思维进行分解与组接(这是前一节的内容)。这也就是叙事蒙太奇的本质。它相当于写作中的叙述、说明。叙事蒙太奇这个概念通过这样的方法很容易就讲清楚了。
如果我们想要表现该学生匆忙、慌乱的情绪以及气氛该怎么办呢?总结归纳讲评完了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就浮出水面了。学生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纷纷开动脑筋,展开想象的翅膀,有的说可以拍他系错了扣子……其实表现蒙太奇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积累蒙太奇、平行(交叉)蒙太奇、联想蒙太奇等。需要注意的是,表现蒙太奇可单独使用,也可综合使用,如上面的例子,可以把平行、对比、联想蒙太奇结合在一起使用,更有效果。
这样的引导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他们不仅牢牢掌握住了基本概念,而且通过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已经能够初步运用了。
第二步资料观摩
画画讲究临摹、写生,从这个意义上讲学习从模仿开始。开始是亦步亦趋,学成之后才能冲破束缚、自成一派。学生刚进校门大都是白纸一张,等着老师去描画,所以必须老老实时学习别人的经验。观摩这个环节就是把一些相关的经典影视资料片段给学生看,通过分析、评价,学人之长,避人之短。
在讲画面的方向性中“轴线”的相关内容时,我引入了日本大导演黑泽明的影片《罗生门》中樵夫上山的片段进行赏析。通过观摩,我和大家一共总结出以下几点:
轴线方面:
1.尽量保持在主体运动线的一侧进行拍摄,以避免越轴;(轴线以及避免越轴这些抽象的概念和方法非常具体形象地展现在大家面前了)
2.越轴的处理方法之一是让观众看到摄像或主体越轴的过程;
其他方面:
1.运用多景别、多角度、多种镜头相交替拍摄一个场面;
2.声画结合刻画人物心理、渲染环境、烘托气氛、创造节奏。
这样的观摩好处多多,首先,它承接了理论,把理论直观形象化了,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其次,学生不仅掌握了必要的知识点,还全面吸收了营养,提高了鉴赏能力,为动手实践提供了范本;第三,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习兴趣。
课堂影视精品观摩,传授了从内行角度看影视作品的一套方法。学会看也就是学会拍的先导。从“眼高手低”到“眼高手高”是一个必然的过程,眼高是手高的前提。一个创作者,眼不高,手是无论如何也高不了的。因此,对于想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就迈上一级台阶的学生来说,这一步是必不可少的。这一步是第一步的深化,又是第三步的前提基础。
第三步模拟实践
课堂上的模拟训练是“纸上谈兵”,这里的“纸上谈兵”不是空谈,而是为实际操作的前期策划、构思以及计划、安排,有时还要写出分镜头脚本。它是第二步的延伸和深化,是连接课外实践的关键步骤。
课本上有一节是专门谈节奏的。节奏这个概念比较抽象,涉及的方面又较多,很难把握。但它既是一个难点,又是一个重点,必须让学生掌握好。在课堂上怎么样让学生尽快找到“感觉”,方法还是很多的。有一次在给一个班上课时,我打听到有一个同学会跳街舞,主意来了。我先让这位同学即兴跳了一段,然后问大家感觉出节奏没有,回答是舞蹈的节拍就是节奏。再问应如何用声画元素表现节奏时,大家结合讲过的相关知识总结出以下几点:
选择一段和舞蹈节奏一致的音乐,用音乐节奏点化并强化舞蹈节奏;
鉴于街舞的节奏比较快捷,组接时运用多分切的短镜头;
多用小景别及运动镜头来突出动感;
用前进式句式和后退式句式来开场和作结束;
多机位、多角度、多景别、多种镜头拍摄,运用一些特技丰富画面;
运用接动作的方法突出精彩瞬间,创造高潮。
课堂时间是非常短暂的,课堂时间又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如果你能够很好的把握它、利用它,它将会给你丰厚的回报。本课程在实施课堂实践教学以来,以其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务实性、丰富性、趣味性赢得了广泛的好评。学生学习劲头更足了,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大大提高了。
当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除了课堂上的实践学习,课外的实践指导也必不可少。此外,加强“双师型”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素质特别是实践指导技能,扩大硬件投资,加速教学改革,加强校企合作,实现产教结合等一系列措施的出台与实施,也是关键环节。
参考文献:
[1]黄著诚.实用电视编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
[2]国务院文件《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3]林洪桐.银幕技巧与手段.1993.
(作者单位:中原工学院广播影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