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家战略支持深化产教融合,许多院校正在向应用型转化。商务英语专业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和跨学科人才培养已成必然趋势。本文分析中职商务英语跨学科人才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课程设置、教师队伍建设、教材统编和创设协同育人环境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研究。
关键词 : 产教融合;中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3-212
新一轮的产业革命和技术创新正在兴起,新的科学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正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新技术革命背景之下的产教融合已成为职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继而对中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产生深刻的影响。
一、研究背景
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校企协同、合作育人的教育理念。要求全面调动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全过程地参与各院校的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等,强化政策引导,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争取用十年左右的时间,教育和产业融合互动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以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健全完善。
二、研究意义
据统计,在“互联网+贸易”时代,我国通过各类平台开展跨境电商业务的外贸企业已超过100万家;跨境电商业务、贸易订单需求猛增;2014年跨境电商交易规模达到42万亿元,2016年交易额将达到68万亿,从业者人数突破250万。2015~2017年,跨境电子商务的人才需求增量达到150万。然而目前,我国跨境电商相关的跨专业人才仍严重匮乏,是制约跨境电商产业的突出问题。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人才成为跨境电商未来发展的一个短板。商务英语专业应顺势培养跨境电子商务方向的人才,在国际贸易和跨境电商业务中发挥其应有的的作用。
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是一次颠覆自我的机遇:提供海量的学习资源,创设新型、多元、高效的生态学习环境,促进商务英语人才的个性化培养。商务英语跨学科人才培养的研究空间还很大,需要做进一步的探讨与分析。如何培养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滿足跨境电商产业的用人需求,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目前中职院校产教融合跨学科培养的现状进行研究,对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其目的是建立科学实效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新机制。
以职校为研究对象,发现适合中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产教融合”新模态,构建“引企入教、创新育人”新模式,建立健全“校企对接”新机制,力争把商务英语专业(跨境电商方向)做成品牌专业、明星专业,有着一定的理论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三、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经过数年来的发展、探索和实践,基于产教融合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具雏形,并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初步的检验和改进,有效地推动了产、学、研的互助发展。但是,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还存在着很多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比如: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方案与人才的社会需求严重脱节;既精通商贸又擅长英语的跨学科师资力量严重匮乏,“双师型”教师少,企业导师学业导师少;在课程设置方面,改革的步伐太小,理论课多于实践课程;中职院校与企业内部机制建设,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能充分调动;形式较为单一,合作主体急功近利;运行环境的监管与责权利问题;合作模式下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等等。
此外,一些院校还仅仅是在英语专业下开设商务英语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学科体系还未建立。中职院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层次较低;人才培养方案同质化现象明显;地域分布也不均衡;毕业生普遍存在适应工作环境能力较差等问题。
四、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措施及策略
针对商务英语专业目前所存在的问题,特从课程设置、教师队伍建设、教材统编和育人环境等方面提出以下策略:
(一)优化课程设置
在中职院校,目前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有:秘书学、秘书实务、公文写作、商务模拟、国际商务谈判、进出口业务与单证、商务英语口译、商务英语、办公自动化、会计原理、企业管理等。在优化课程设置时,要注重改革傳统的课程体系,设置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学科课程三大类别,切实加大实践性课程的比重。商务英语课程设置要与企业的用人要求对接,统筹考虑理论课、实践课、创新创业教育、线上线下课程等不同课堂的教学要求,构建理论课程、实践课程、第二课堂、学科竞赛、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相融合的“五位一体”的教学体系。就跨境电商专业而言,既要开设商务英语基础类课程和国际商务知识类课程;又可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开设高级商务英语、商务谈判、商务礼仪、商贸英语函电、电子商务、外贸跟单及会计学等专业核心课程。
(二)提升教师专业化素养
中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师资严重匮乏,不容乐观。许多商务英语教师毕业于英语教育专业,属于半路改行。他们虽具备扎实的英语知识基础,但普遍缺乏国际商务的专业知识,有些课程只能聘请商学院教师开设。部分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国际商务的专业知识比较精通,但是英语语言能力有欠缺。这两种情况,严重影响了中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师资。因此,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注重企业讲授人员与英语专业教师的合理搭配,成为必然趋势。中职院校可以通过高端人才引进政策,高薪招聘高素质、高学历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师;现有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可以通过外出进修,进行教育培训。中职院校可邀请跨境电商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开展讲座,为商务英语专业教师提供经验和帮助。
(三)加强教材的统编
有条件的中职院校可以鼓励教师总结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编写自己的教材。教材出版部门要充分调研,既考虑中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又考虑企业对于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互联网+”时代,随着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商业务的蓬勃发展,市场竞争的方式、商务谈判和贸易操作的流程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促使商务英语教材建设也不断更新。
(四)保障产学合作教学环境
商务英语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学环境的特殊性。中职院校要重视实践教学,建设校外教学实践基地。利用产学合作的途径,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在涉外企业、翻译公司、涉外律师事务所等地点,在实践中体验商务活动。可充分利用校内的商务英语实训室,进行合同拟定、进出口单据制作等方面的训练。还应当制定切实可行的实习实训方案,真正让学生去参加企业顶岗实习。各部门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职校师生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的责权利,确保产教融合、产学合作的教学环境。
总之,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思路引领下,坚持“服务地方、特色发展”办学理念和“内涵发展、质量提升”办学路径,充分利用教育部门提供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平台,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中,逐渐形成产教融合背景下具有商务特色的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模式,这既是新时代的需要,也是职校与企业的共同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职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Z].2015.
[2]宗云.对地方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9):12-13.
(汨罗市职业中专学校)
关键词 : 产教融合;中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3-212
新一轮的产业革命和技术创新正在兴起,新的科学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正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新技术革命背景之下的产教融合已成为职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继而对中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产生深刻的影响。
一、研究背景
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校企协同、合作育人的教育理念。要求全面调动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全过程地参与各院校的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等,强化政策引导,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争取用十年左右的时间,教育和产业融合互动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以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健全完善。
二、研究意义
据统计,在“互联网+贸易”时代,我国通过各类平台开展跨境电商业务的外贸企业已超过100万家;跨境电商业务、贸易订单需求猛增;2014年跨境电商交易规模达到42万亿元,2016年交易额将达到68万亿,从业者人数突破250万。2015~2017年,跨境电子商务的人才需求增量达到150万。然而目前,我国跨境电商相关的跨专业人才仍严重匮乏,是制约跨境电商产业的突出问题。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人才成为跨境电商未来发展的一个短板。商务英语专业应顺势培养跨境电子商务方向的人才,在国际贸易和跨境电商业务中发挥其应有的的作用。
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是一次颠覆自我的机遇:提供海量的学习资源,创设新型、多元、高效的生态学习环境,促进商务英语人才的个性化培养。商务英语跨学科人才培养的研究空间还很大,需要做进一步的探讨与分析。如何培养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滿足跨境电商产业的用人需求,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目前中职院校产教融合跨学科培养的现状进行研究,对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其目的是建立科学实效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新机制。
以职校为研究对象,发现适合中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产教融合”新模态,构建“引企入教、创新育人”新模式,建立健全“校企对接”新机制,力争把商务英语专业(跨境电商方向)做成品牌专业、明星专业,有着一定的理论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三、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经过数年来的发展、探索和实践,基于产教融合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具雏形,并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初步的检验和改进,有效地推动了产、学、研的互助发展。但是,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还存在着很多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比如: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方案与人才的社会需求严重脱节;既精通商贸又擅长英语的跨学科师资力量严重匮乏,“双师型”教师少,企业导师学业导师少;在课程设置方面,改革的步伐太小,理论课多于实践课程;中职院校与企业内部机制建设,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能充分调动;形式较为单一,合作主体急功近利;运行环境的监管与责权利问题;合作模式下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等等。
此外,一些院校还仅仅是在英语专业下开设商务英语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学科体系还未建立。中职院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层次较低;人才培养方案同质化现象明显;地域分布也不均衡;毕业生普遍存在适应工作环境能力较差等问题。
四、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措施及策略
针对商务英语专业目前所存在的问题,特从课程设置、教师队伍建设、教材统编和育人环境等方面提出以下策略:
(一)优化课程设置
在中职院校,目前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有:秘书学、秘书实务、公文写作、商务模拟、国际商务谈判、进出口业务与单证、商务英语口译、商务英语、办公自动化、会计原理、企业管理等。在优化课程设置时,要注重改革傳统的课程体系,设置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学科课程三大类别,切实加大实践性课程的比重。商务英语课程设置要与企业的用人要求对接,统筹考虑理论课、实践课、创新创业教育、线上线下课程等不同课堂的教学要求,构建理论课程、实践课程、第二课堂、学科竞赛、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相融合的“五位一体”的教学体系。就跨境电商专业而言,既要开设商务英语基础类课程和国际商务知识类课程;又可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开设高级商务英语、商务谈判、商务礼仪、商贸英语函电、电子商务、外贸跟单及会计学等专业核心课程。
(二)提升教师专业化素养
中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师资严重匮乏,不容乐观。许多商务英语教师毕业于英语教育专业,属于半路改行。他们虽具备扎实的英语知识基础,但普遍缺乏国际商务的专业知识,有些课程只能聘请商学院教师开设。部分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国际商务的专业知识比较精通,但是英语语言能力有欠缺。这两种情况,严重影响了中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师资。因此,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注重企业讲授人员与英语专业教师的合理搭配,成为必然趋势。中职院校可以通过高端人才引进政策,高薪招聘高素质、高学历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师;现有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可以通过外出进修,进行教育培训。中职院校可邀请跨境电商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开展讲座,为商务英语专业教师提供经验和帮助。
(三)加强教材的统编
有条件的中职院校可以鼓励教师总结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编写自己的教材。教材出版部门要充分调研,既考虑中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又考虑企业对于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互联网+”时代,随着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商业务的蓬勃发展,市场竞争的方式、商务谈判和贸易操作的流程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促使商务英语教材建设也不断更新。
(四)保障产学合作教学环境
商务英语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学环境的特殊性。中职院校要重视实践教学,建设校外教学实践基地。利用产学合作的途径,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在涉外企业、翻译公司、涉外律师事务所等地点,在实践中体验商务活动。可充分利用校内的商务英语实训室,进行合同拟定、进出口单据制作等方面的训练。还应当制定切实可行的实习实训方案,真正让学生去参加企业顶岗实习。各部门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职校师生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的责权利,确保产教融合、产学合作的教学环境。
总之,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思路引领下,坚持“服务地方、特色发展”办学理念和“内涵发展、质量提升”办学路径,充分利用教育部门提供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平台,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中,逐渐形成产教融合背景下具有商务特色的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模式,这既是新时代的需要,也是职校与企业的共同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职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Z].2015.
[2]宗云.对地方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9):12-13.
(汨罗市职业中专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