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3-197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学中起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犹如电影、电视剧中的导演。要导好课堂,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我认为,创设生动的地理教学情境、巧用地理课堂语言、借用课堂生成资源,地理课堂就能生机勃勃、多姿多彩。
一、创设生动的地理教学情境
教师在教学的情境创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地理教学情境通常有问题情境、悬念情境、媒体情境和活动情境。
1.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是我们教师常用的创设地理教学情境方式。我们要善于在学生熟悉却蕴藏着地理问题的内容上挖掘启发点,在无疑处设疑,学生往往会一下子瞪大眼睛将注意力聚焦到教师所提问题上。如把两小儿辩日作为导入地球运动知识,让学生解释孔子都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好胜心强,好表现,在课堂上就会注意力集中,努力思考寻求答案,这就达到了让学生主动获取地理知识的目的。
2.创设悬念情境
悬念情境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地理教学的课前或课后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究欲望。如讲到日界线时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一孕妇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先后产下一对龙凤胎,他细心的丈夫记下了儿女出生日期:男孩,2008.12.31。女孩,2009.01.01。问学生:男孩大还是女孩大?为什么?上课伊始就抓住学生的心,学生自然对课堂内容更感兴趣。在讲授一节课结束后,也可为下节课设置悬念,来个请听下回分解。
3.创设媒体情境
多媒体的广泛使用,为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它的优越性、高效性被广大教师所青睐。如果在课件中恰到好处地选用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歌曲、诗歌等作为地理教学的辅助手段,即能丰富、深化教学内容,又能把课本知识与歌曲、诗歌等优美旋律融为一体。例如,在学习中国的河流介绍长江时,利用课件让学生欣赏《长江之歌》音乐,观看长江沿线的风光,把歌词中蕴涵的丰富地理知识挖掘出来:“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分别说明哪些地理问题?又如课件中用诗朗诵《乡愁》引入“祖国宝岛—台湾省”的教学。诗中表达海峡两岸人民的思恋之情,随着朗诵者的朗诵,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落实,也为上新课夯实基础。
4.创设活动情境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游泳时学会的,不是教会的,只能在游泳中学会游泳的知识;知识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只能在学习中学会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活动情境,让学生参与到各种活动中,激发学生思维,拨动学生探究的神经,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如在讲《地球的运动》一节时,为了讲清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这一难点,首先请两位同学上讲台用地球仪演示自转和公转的方向。一位同学是顺时针拨动地球仪,另一位同学是逆时针拨动地球仪。谁對谁错呢?此问题顿时激起同学们的好奇心,急于知道结论的同学一定会认真地阅读课本,寻找到正确答案: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这时再让学生演示出正确的方向。
随后进一步深入,如果我们的视线不在赤道,而是在北极或南极,地球的转动方向又有什么不同呢?再请两位同学上台演示,其他同学在教师指导下,利用简单工具(如:乒乓球、笔等)也进行演示,观察自西向东运转的物体上(假设为北极)和下(假设为南极)运转方向的不同。演示后学生又一次得出正确结论:北极上空呈逆时针旋转,南极上空呈顺时针旋转。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参与活动,再经过老师的补充讲解,自然就牢固掌握了所学知识。
二、巧用地理课堂语言
教学是一门语言的艺术。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这样的教学语言显得太苍白,很难在学生的脑海里荡起层层涟漪。课堂上形象、生动、诙谐的语言犹如菜肴里的佐料,色香味俱全,秀色可餐。优美生动的课堂语言,是教学成功的一半。地理课程有着丰富的内涵与广阔的外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俗语、诗歌、成语、猜谜、对联、广告语、宣传标语等汲取养分,美化教学语言,让学生听课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在享受。
1.巧用俗语、古诗说明地理问题
精炼、活泼的俗语、古诗为地理课堂增添色彩。如辨析“井水不犯河水”的正误;用“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解释气候的大陆性、海洋性;“天有不测风云”表示天气的多变;“身在曹营心在汉”比喻印度、阿拉伯半岛 “身”属于欧亚大陆,却“心”在印度洋板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阐释气候受地形的影响;“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反映西北地区景观从东到西的变化;“早穿棉袄午穿纱,怀抱火炉吃西瓜”说明气温日变化大;……
2.活用成语、猜谜、对联
成语,精简、易记。猜谜、对联为人们喜闻乐见。恰当地使用它们,学生既易记住地理知识,又开启智力。“海枯石烂”说明地形是不断变化的;“五湖四海”概括我国的五大淡水湖与四个临海;我国省级行政中心猜谜:“千人空巷祈雨日”—香港;“夸夸其谈”—海口;用欧洲西部国家名对对联:“佳人苹果脸,瑞士葡萄牙”,“桃李争荣日,荷兰比利时”。
3.妙用广告语、宣传标语等鲜活语言。讲旅游时用广告语:“感受黄山,天下无山”,“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等。用“少生孩子早致富”,“女儿也是传后人”等计划生育宣传标语,让学生知道计划生育的必要性,破除重男轻女观念。
教师课堂语言虽不必“语不惊人死不休”,但若多向演说家学习,多些相声、小品演员的风趣,巧妙引用,自编顺口溜,为课堂教学锦上添花,让课堂留下些经典语言,学生会在学海无涯中乐作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三、借用课堂生成资源
课堂教学会出现不按预设的教学设计进行,难免节外生枝。若教师巧用生出的“枝”,教学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看似无心插柳,柳却成荫。记得八年级下学期的一堂课,突然窗外下起倾盆大雨,搅乱学生的心思,原定的教学任务无法进行,何不来一节品雨课?于是提问学生:世界上哪个地方从不下雨?哪个地方下雨天数最多?哪个地方一喊就下雨?一连串问题,学生立马安静下来。接着开展:“比比看”:谁能说出更多有关雨的成语;“我来背”:谁能背出更多描写四季雨的诗;“我来找”:从诗中找出有关雨的大小、类型;“我总结”:世界、中国降水的分布规律。又如有一段时间“老鼠爱大米”的歌曲在班级热唱,于是我以“老鼠爱大米吗”开始我的课堂,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解析世界各地气候不同,作物也不同,拓展到不同地区的老鼠喜好也不同。
课堂中的小插曲虽多花几分钟,却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地理。上课若有意地节外生枝,把课堂真正变成学生探究的舞台,学生乐不知疲,就能轻轻松松掌握课堂内容。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在教学上多投入,把握好导演的角色,我们的课堂就能充满生机。
(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第三中学)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学中起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犹如电影、电视剧中的导演。要导好课堂,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我认为,创设生动的地理教学情境、巧用地理课堂语言、借用课堂生成资源,地理课堂就能生机勃勃、多姿多彩。
一、创设生动的地理教学情境
教师在教学的情境创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地理教学情境通常有问题情境、悬念情境、媒体情境和活动情境。
1.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是我们教师常用的创设地理教学情境方式。我们要善于在学生熟悉却蕴藏着地理问题的内容上挖掘启发点,在无疑处设疑,学生往往会一下子瞪大眼睛将注意力聚焦到教师所提问题上。如把两小儿辩日作为导入地球运动知识,让学生解释孔子都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好胜心强,好表现,在课堂上就会注意力集中,努力思考寻求答案,这就达到了让学生主动获取地理知识的目的。
2.创设悬念情境
悬念情境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地理教学的课前或课后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究欲望。如讲到日界线时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一孕妇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先后产下一对龙凤胎,他细心的丈夫记下了儿女出生日期:男孩,2008.12.31。女孩,2009.01.01。问学生:男孩大还是女孩大?为什么?上课伊始就抓住学生的心,学生自然对课堂内容更感兴趣。在讲授一节课结束后,也可为下节课设置悬念,来个请听下回分解。
3.创设媒体情境
多媒体的广泛使用,为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它的优越性、高效性被广大教师所青睐。如果在课件中恰到好处地选用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歌曲、诗歌等作为地理教学的辅助手段,即能丰富、深化教学内容,又能把课本知识与歌曲、诗歌等优美旋律融为一体。例如,在学习中国的河流介绍长江时,利用课件让学生欣赏《长江之歌》音乐,观看长江沿线的风光,把歌词中蕴涵的丰富地理知识挖掘出来:“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分别说明哪些地理问题?又如课件中用诗朗诵《乡愁》引入“祖国宝岛—台湾省”的教学。诗中表达海峡两岸人民的思恋之情,随着朗诵者的朗诵,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落实,也为上新课夯实基础。
4.创设活动情境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游泳时学会的,不是教会的,只能在游泳中学会游泳的知识;知识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只能在学习中学会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活动情境,让学生参与到各种活动中,激发学生思维,拨动学生探究的神经,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如在讲《地球的运动》一节时,为了讲清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这一难点,首先请两位同学上讲台用地球仪演示自转和公转的方向。一位同学是顺时针拨动地球仪,另一位同学是逆时针拨动地球仪。谁對谁错呢?此问题顿时激起同学们的好奇心,急于知道结论的同学一定会认真地阅读课本,寻找到正确答案: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这时再让学生演示出正确的方向。
随后进一步深入,如果我们的视线不在赤道,而是在北极或南极,地球的转动方向又有什么不同呢?再请两位同学上台演示,其他同学在教师指导下,利用简单工具(如:乒乓球、笔等)也进行演示,观察自西向东运转的物体上(假设为北极)和下(假设为南极)运转方向的不同。演示后学生又一次得出正确结论:北极上空呈逆时针旋转,南极上空呈顺时针旋转。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参与活动,再经过老师的补充讲解,自然就牢固掌握了所学知识。
二、巧用地理课堂语言
教学是一门语言的艺术。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这样的教学语言显得太苍白,很难在学生的脑海里荡起层层涟漪。课堂上形象、生动、诙谐的语言犹如菜肴里的佐料,色香味俱全,秀色可餐。优美生动的课堂语言,是教学成功的一半。地理课程有着丰富的内涵与广阔的外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俗语、诗歌、成语、猜谜、对联、广告语、宣传标语等汲取养分,美化教学语言,让学生听课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在享受。
1.巧用俗语、古诗说明地理问题
精炼、活泼的俗语、古诗为地理课堂增添色彩。如辨析“井水不犯河水”的正误;用“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解释气候的大陆性、海洋性;“天有不测风云”表示天气的多变;“身在曹营心在汉”比喻印度、阿拉伯半岛 “身”属于欧亚大陆,却“心”在印度洋板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阐释气候受地形的影响;“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反映西北地区景观从东到西的变化;“早穿棉袄午穿纱,怀抱火炉吃西瓜”说明气温日变化大;……
2.活用成语、猜谜、对联
成语,精简、易记。猜谜、对联为人们喜闻乐见。恰当地使用它们,学生既易记住地理知识,又开启智力。“海枯石烂”说明地形是不断变化的;“五湖四海”概括我国的五大淡水湖与四个临海;我国省级行政中心猜谜:“千人空巷祈雨日”—香港;“夸夸其谈”—海口;用欧洲西部国家名对对联:“佳人苹果脸,瑞士葡萄牙”,“桃李争荣日,荷兰比利时”。
3.妙用广告语、宣传标语等鲜活语言。讲旅游时用广告语:“感受黄山,天下无山”,“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等。用“少生孩子早致富”,“女儿也是传后人”等计划生育宣传标语,让学生知道计划生育的必要性,破除重男轻女观念。
教师课堂语言虽不必“语不惊人死不休”,但若多向演说家学习,多些相声、小品演员的风趣,巧妙引用,自编顺口溜,为课堂教学锦上添花,让课堂留下些经典语言,学生会在学海无涯中乐作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三、借用课堂生成资源
课堂教学会出现不按预设的教学设计进行,难免节外生枝。若教师巧用生出的“枝”,教学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看似无心插柳,柳却成荫。记得八年级下学期的一堂课,突然窗外下起倾盆大雨,搅乱学生的心思,原定的教学任务无法进行,何不来一节品雨课?于是提问学生:世界上哪个地方从不下雨?哪个地方下雨天数最多?哪个地方一喊就下雨?一连串问题,学生立马安静下来。接着开展:“比比看”:谁能说出更多有关雨的成语;“我来背”:谁能背出更多描写四季雨的诗;“我来找”:从诗中找出有关雨的大小、类型;“我总结”:世界、中国降水的分布规律。又如有一段时间“老鼠爱大米”的歌曲在班级热唱,于是我以“老鼠爱大米吗”开始我的课堂,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解析世界各地气候不同,作物也不同,拓展到不同地区的老鼠喜好也不同。
课堂中的小插曲虽多花几分钟,却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地理。上课若有意地节外生枝,把课堂真正变成学生探究的舞台,学生乐不知疲,就能轻轻松松掌握课堂内容。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在教学上多投入,把握好导演的角色,我们的课堂就能充满生机。
(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