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而所谓生本课堂,就是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相信每位学生的学习潜能,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学生按自己的意愿与方式学习创设平台并提供必要的时间与空间,逐步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使其最终能够实现自主学习,学生不仅具有主人翁意识,而且能够根据一定的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完成学习过程,学生能勤于思考,提出适当的问题,勇于实践并从中实现感受与体验;合作探索未知的知识领域;能采取适合自身的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生本教育体现了教育最本质的东西,能依靠学生的本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让生本教育与高效课堂教学实现完美对接,构建“高效生本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和生命的提升。
在当前课堂改革过程中,要构建高效智慧的课堂,教师与学生两个因素都非常重要,但教师是主导性因素,学生是主体性因素。正因为如此,教师应当自觉地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式,师生角色发生了转化,教师不再是主角,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
那么,在生本课堂教育理念下,教师应如何教学才能提高历史与社会课堂效率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认清现状,转变教学观念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对学习历史与社会这门功课普遍缺失相对稳定的学习习惯、缺乏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锲而不舍的学习品质,学习主动性不强,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不够科学,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同时,虽然教师的积极性得到了较大的发挥,教育、教学质量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新课程改革尚未取得根本性改变,历史与社会这门功课的教育质量依然不尽理想。“以师为本”的课堂教学仍然充斥着校园,教师的教学理念需要转变。如果我们依然只顾低头拉车,那么“教师越教越苦,学生越学越累”的现状可能无法改变。所以,如果我们要培养学生自持自悟、脚踏实地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疑、善于解疑的意识和能力,需要我们实施“以生为本”的生本教育。
二、敢于挑战,转变教学方式
传统的历史与社会教学是“满堂灌”、题海战术,填鸭式、挤牙膏式,什么都讲,什么都问,由教师一人唱“独台戏”,学生只需要围绕教师的指挥棒转,这样,不仅挤掉了学生读书、思考、练习的时间,教师也劳而无功。长期以来,课堂教学效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讲得多了,学生活动少了。
在生本教育理念下,教师要转换角色,从“知识的神坛”上走下来,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组建起“学习共同体”,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和探讨,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奇特的想法,暂缓批评,激励善待学生,创设一种“心理自由和安全”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的心智和心灵能自由自在的放飞。因此,要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让他们动起来,课堂是学生的舞台,在课堂上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教师应改变注入式教学方式,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留出让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全体学生以积极姿态,自主参与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引导学生挖掘分析、发现隐藏在问题情境中的有关信息和内在知识联系,去大胆质疑、探索发现。
因此,改变教师教学方式是提高历史与社会课堂效率的关键,以生本教育理念为观念,从而更有效地进行因材施教。
三、编写科学有效的导学案
生本课堂实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这一教学理念,这种教学模式较为充分地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基本原则,具有“教有所循,学有所依”“切实提高了课堂效率”等优点,而编写科学有效的导学案是实施生本课堂,提高历史与社会课堂效率的前提。
四、增强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合作学习是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一种有效的办法,合作小组内组员间的相互依赖、小组成员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以及小组成员的个人责任制等。在小组合作的情境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责任:一是学会课前布置的学习材料,二是确保所有的同组伙伴都学会这些内容。这就是说,学生们必须认识到,他们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对其所在小组的其他伙伴的学习负责,除非他们的同伴都获得成功,否则他自己就不能获得成功。
五、讲究评价的技巧性
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一环。小组合作评价突破了传统学科教学中对学习单一的“作业评价”“考试评价”模式。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反映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情况,而且要反映学生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的发展;不仅要反映学习的结果,而且要反映学习过程。评价的标准应多维、评价方法应多样、评价主体应多元、尤其突出对学生合作探究,创新和实践能力的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某个问题的回答和讨论的结果在课堂上总需给一个评价,教师应多用鼓励性的语言,但又不能千篇一律地对每个学生的回答总是给出“很好”“不错”“对”之类含糊的评价。这样的评价过于简单,不能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指导作用。教师对学生课堂回答的评价一方面要公正、客观,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客观的打分。另一方面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考虑,不要追求答案的所谓“标准化”而抹杀学生的个性。心理健康和道德教育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心”的交流、“心”的沟通,它强调的是学生的“真心投入,真情流露”。历史与社会教师对学生发言的评价不应着眼于学生的语言表达情况,而应关注学生的发言内容,并就发言的内容表示理解、认同和欣赏。评价的艺术性也就在于如何恰如其分地对学生的心里话表示理解、认同和欣赏,给学生一种信任感。同时达到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我们只有改变以往陈旧的、忽视学生自主意识“以师为本”的教育方式,采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潜能的“以生为本”的生本教育,以“生本教育”理念作支撑,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为基础,构建“高效智慧生本课堂”,才能培养出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合格公民。
生本教育体现了教育最本质的东西,能依靠学生的本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让生本教育与高效课堂教学实现完美对接,构建“高效生本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和生命的提升。
在当前课堂改革过程中,要构建高效智慧的课堂,教师与学生两个因素都非常重要,但教师是主导性因素,学生是主体性因素。正因为如此,教师应当自觉地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式,师生角色发生了转化,教师不再是主角,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
那么,在生本课堂教育理念下,教师应如何教学才能提高历史与社会课堂效率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认清现状,转变教学观念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对学习历史与社会这门功课普遍缺失相对稳定的学习习惯、缺乏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锲而不舍的学习品质,学习主动性不强,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不够科学,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同时,虽然教师的积极性得到了较大的发挥,教育、教学质量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新课程改革尚未取得根本性改变,历史与社会这门功课的教育质量依然不尽理想。“以师为本”的课堂教学仍然充斥着校园,教师的教学理念需要转变。如果我们依然只顾低头拉车,那么“教师越教越苦,学生越学越累”的现状可能无法改变。所以,如果我们要培养学生自持自悟、脚踏实地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疑、善于解疑的意识和能力,需要我们实施“以生为本”的生本教育。
二、敢于挑战,转变教学方式
传统的历史与社会教学是“满堂灌”、题海战术,填鸭式、挤牙膏式,什么都讲,什么都问,由教师一人唱“独台戏”,学生只需要围绕教师的指挥棒转,这样,不仅挤掉了学生读书、思考、练习的时间,教师也劳而无功。长期以来,课堂教学效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讲得多了,学生活动少了。
在生本教育理念下,教师要转换角色,从“知识的神坛”上走下来,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组建起“学习共同体”,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和探讨,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奇特的想法,暂缓批评,激励善待学生,创设一种“心理自由和安全”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的心智和心灵能自由自在的放飞。因此,要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让他们动起来,课堂是学生的舞台,在课堂上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教师应改变注入式教学方式,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留出让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全体学生以积极姿态,自主参与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引导学生挖掘分析、发现隐藏在问题情境中的有关信息和内在知识联系,去大胆质疑、探索发现。
因此,改变教师教学方式是提高历史与社会课堂效率的关键,以生本教育理念为观念,从而更有效地进行因材施教。
三、编写科学有效的导学案
生本课堂实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这一教学理念,这种教学模式较为充分地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基本原则,具有“教有所循,学有所依”“切实提高了课堂效率”等优点,而编写科学有效的导学案是实施生本课堂,提高历史与社会课堂效率的前提。
四、增强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合作学习是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一种有效的办法,合作小组内组员间的相互依赖、小组成员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以及小组成员的个人责任制等。在小组合作的情境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责任:一是学会课前布置的学习材料,二是确保所有的同组伙伴都学会这些内容。这就是说,学生们必须认识到,他们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对其所在小组的其他伙伴的学习负责,除非他们的同伴都获得成功,否则他自己就不能获得成功。
五、讲究评价的技巧性
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一环。小组合作评价突破了传统学科教学中对学习单一的“作业评价”“考试评价”模式。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反映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情况,而且要反映学生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的发展;不仅要反映学习的结果,而且要反映学习过程。评价的标准应多维、评价方法应多样、评价主体应多元、尤其突出对学生合作探究,创新和实践能力的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某个问题的回答和讨论的结果在课堂上总需给一个评价,教师应多用鼓励性的语言,但又不能千篇一律地对每个学生的回答总是给出“很好”“不错”“对”之类含糊的评价。这样的评价过于简单,不能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指导作用。教师对学生课堂回答的评价一方面要公正、客观,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客观的打分。另一方面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考虑,不要追求答案的所谓“标准化”而抹杀学生的个性。心理健康和道德教育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心”的交流、“心”的沟通,它强调的是学生的“真心投入,真情流露”。历史与社会教师对学生发言的评价不应着眼于学生的语言表达情况,而应关注学生的发言内容,并就发言的内容表示理解、认同和欣赏。评价的艺术性也就在于如何恰如其分地对学生的心里话表示理解、认同和欣赏,给学生一种信任感。同时达到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我们只有改变以往陈旧的、忽视学生自主意识“以师为本”的教育方式,采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潜能的“以生为本”的生本教育,以“生本教育”理念作支撑,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为基础,构建“高效智慧生本课堂”,才能培养出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合格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