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固定资产折旧不仅影响企业的成本费用、所得税、净利润,而且影响企业的投资筹资决策。因此,研究固定资产折旧,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本文结合国内国外的研究成果,首先归纳了固定资产折旧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最后对文献进行了综述得出结论,对未来固定资产资产折旧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固定资产折旧;会计信息
引言
因为固定资产折旧不仅影响企业的成本费用、所得税、净利润,而且影响企业的投资筹资决策。因此,研究固定资产折旧,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可以为决策者和使用者提供更加可靠的信息。
一、研究的意义及目的
从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方面看,固定资产折旧政策的选择影响到企业成本费用的计量、企业净利润和所得税的计量以及企业的投资融资决策,直接影响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
固定资产折旧对成本费用的影响。由于固定资产价值以什么样的速度和方式转化为成本费用取决于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固定资产的净值经过多少年转化为成本费用取决于使用年限的估计,固定资产还有多少价值没有转化为成本费用取决于净残值的估计。所以,正确的会计信息取决于是否选择了合理的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因此,当期的成本费用的计量依赖于合理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和折旧额的正确计算。
固定资产折旧对企业净利润和所得税的影响。对于生产用的固定资产,折旧额计入制造费用,然后计入产品成本,最后当产品销售完毕时又计入主营业务成本;对于管理用的固定资产,折旧额直接计入管理费用。因此,固定资产折旧最终影响到企业的当期损益。因此企业折旧的计提,会对企业的净利润和企业所得税产生较大影响。
固定资产折旧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在整个寿命期间内的折旧额、纳税总额以及现金流量总和不会因折旧方法的不同而有所改变,但是从各个会计期间来看,折旧额和现金流量会因不同的折旧方法而产生较大的差别,从而计算的净现值也会有差别,因此企业的投资决策也会受到影响。
固定资产折旧是企业内源融资的重要来源。内源融资是指企业不断将自己的内源资金(主要包括留存盈利、折旧和定额负债)转化为投资的过程。事实上,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企业首选的融资方式就是内源融资,因为内源资金是企业资金的重要来源。折旧基金经常被作为企业内源融资的重要源泉之一,它产生的融资效果与折旧率的关系呈“倒U”型变动。因此,固定资产折旧对企业的融资决策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研究固定资产折旧,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二、國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固定资产折旧的计量一直都很受重视,国内外不少学者都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索。通过研究这一领域相关问题,可以对固定资产折旧的理论和方法进行较好的把握,同时可以掌握这一领域未来的研究重点和前沿问题。
(一)国外学者的一般性研究
西方现代会计的一个重要发展时期是19世纪至20世纪初,在这一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折旧会计理论体系逐渐趋向成熟。美国会计学家厄尔塞利尔斯(EarlA.Saliers)是研究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主要代表,他在1915年撰写了介绍折旧的专著《折旧原理》(Principle of Depreciation),他对直线法、余额递减法、偿债基金法、年金法以及单位成本法等多种折旧方法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各国基本上都详细制定了固定资产折旧方法。FRS15规定了多种折旧方法,其中直线法和余额递减法是经常被采用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IAS16中规定企业可以采用直线法、余额递减法和工作量法等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二)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
我国2006年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了直线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四种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郭玉萍(2002)认为科学技术进步是固定资产无形损耗的重要原因。王英、张金萍(2005)认为目前我国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的不足是只看到了有形磨损, 而日益重要的无形损耗因素没有得到重视。同时,指出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新型固定资产的出现、外部影响因素的变化是固定资产无形损耗的原因。谭丽、 邢大为、岳上植 (2004)认为由于没有考虑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条件而按照币值稳定计提折旧,从而造成了会计利润虚增或虚减,因此主张对固定资产折旧制度进行改革,同时认为指数调整法是调整固定资产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还有一部分学者对固定资产折旧模型的构建进行了研究。
叶天放、苏秋根(2001)认为固定资产完全代偿模型由于考虑了物价变动、技术进步等因素对固定资产损耗的影响,是一种科学简便的固定资产折旧模型。
李晓勤(2004)建立了广义余额递减静态模型和广义余额递减动态模型,设计并开发了一种包括模型求解、模型对比和图表动态输出等功能的固定资产折旧计算系统应用软件,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折旧管理的科学化和信息化。
刘兴革 、黄彦涛、刘利君(2004)认为固定资产使用效能基本上符合正态分布,同时认为固定资产折旧与固定资产使用效能之间是一种函数关系,所以建立了正态分布折旧法来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林翔友、钟向东(2007)在固定资产静态折旧的几种典型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直线动态折旧模型、改变折旧基数的加速动态折旧模型、改变折旧率的加速动态折旧模型,最终建立了一个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直接选用固定资产动态折旧的通用模型。
代宏霞、蓝文永、林祥友(2007)在考虑各期折旧额的正态分布和资金的时间价值的基础上,将固定资产的正态折旧模型和动态折旧模型相结合,并认为这是最佳的固定资产折旧模型。
林祥友(2008)认为构建的固定资产正态折旧模型虽然使得各期折旧额的绝对数的分布具有正态的合理性,但是至少还存在折旧总额的误差较大和各期折旧额的差距较大这两个问题,但是这两个问题刚好是相互矛盾的。为了解决这个矛盾,作者进行了改进:同时除以总折旧区间单位,确保折旧率之和等于1;引入权数,直接调整各期折旧率。最后建立了一个更合理、更完善的固定资产正态折旧模型。 林祥友、 代宏霞(2008)认为由于没有考虑各期折旧额的分布结构不合理和忽略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建立的折旧模型是不合理的,分别建立了正态折旧模型和动态折旧模型。在此基础上,将两个模型相结合,最后构建了固定资产正态动态折旧模型。
魏志丰(2010)认为虽然有不少学者对固定资产折旧进行了研究,但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固定资产折旧理论和方法的定性研究上,并且建立的模型主要是针对固定资产的有形磨损上,而忽视了固定资产的无形磨损的因素。作者在固定资产折旧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重点分析研究了无形损耗的影响因素和量化问题,并且提出了包含固定資产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的通用模型,同时又用上市公司的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和分析,为固定资产折旧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文献综述结论
通过对固定资产折旧相关文献的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对于固定资产折旧的研究,大部分学者关注的是固定资产折旧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尤其是资产的有形磨损,而对无形磨损研究的比较少。
2.对于固定资产无形磨损的研究,一部分学者认为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通货膨胀、货币时间价值是无形磨损的主要原因。
3.对于固定资产折旧模型的构建,虽然有一些模型,但是这些模型缺少实证检验和数据支持,因此没有形成统一的、可以被人们普遍接受的统一模型。具体来说,固定资产折旧模型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改进的静态折旧模型,主要是在某一时点前采用一种折旧方法,在该时点后采用另外一种折旧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要确定时点。第二类,动态折旧模型,主要是改变折旧基数和折旧额,或者加入货币的时间价值。第三类,正态折旧模型,主要观点是认为固定资产各期折旧额总的来说呈现正态分布,因此采用正态分布模型。第四类,正态动态折旧模型,主要是考虑各期折旧额的正态分布和资金的时间价值,将固定资产的正态折旧模型和动态折旧模型相结合而构建的一种综合模型。
4.虽然不少学者提出了一些模型,但是没有把影响固定资产无形磨损的因素考虑进去,或者即使考虑了无形磨损的部分因素,也没有通过检验。
参考文献:
[1]刘慧明.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比较分析[J].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2007,(09):11-12.
[2]钱春红,刘婷.改进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管见[J].财会月刊,2009,(08):61-62.
作者简介:
王灿灿,女,职称:中级会计师,河南龙成集团有限公司。
关键词:固定资产折旧;会计信息
引言
因为固定资产折旧不仅影响企业的成本费用、所得税、净利润,而且影响企业的投资筹资决策。因此,研究固定资产折旧,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可以为决策者和使用者提供更加可靠的信息。
一、研究的意义及目的
从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方面看,固定资产折旧政策的选择影响到企业成本费用的计量、企业净利润和所得税的计量以及企业的投资融资决策,直接影响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
固定资产折旧对成本费用的影响。由于固定资产价值以什么样的速度和方式转化为成本费用取决于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固定资产的净值经过多少年转化为成本费用取决于使用年限的估计,固定资产还有多少价值没有转化为成本费用取决于净残值的估计。所以,正确的会计信息取决于是否选择了合理的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因此,当期的成本费用的计量依赖于合理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和折旧额的正确计算。
固定资产折旧对企业净利润和所得税的影响。对于生产用的固定资产,折旧额计入制造费用,然后计入产品成本,最后当产品销售完毕时又计入主营业务成本;对于管理用的固定资产,折旧额直接计入管理费用。因此,固定资产折旧最终影响到企业的当期损益。因此企业折旧的计提,会对企业的净利润和企业所得税产生较大影响。
固定资产折旧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在整个寿命期间内的折旧额、纳税总额以及现金流量总和不会因折旧方法的不同而有所改变,但是从各个会计期间来看,折旧额和现金流量会因不同的折旧方法而产生较大的差别,从而计算的净现值也会有差别,因此企业的投资决策也会受到影响。
固定资产折旧是企业内源融资的重要来源。内源融资是指企业不断将自己的内源资金(主要包括留存盈利、折旧和定额负债)转化为投资的过程。事实上,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企业首选的融资方式就是内源融资,因为内源资金是企业资金的重要来源。折旧基金经常被作为企业内源融资的重要源泉之一,它产生的融资效果与折旧率的关系呈“倒U”型变动。因此,固定资产折旧对企业的融资决策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研究固定资产折旧,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二、國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固定资产折旧的计量一直都很受重视,国内外不少学者都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索。通过研究这一领域相关问题,可以对固定资产折旧的理论和方法进行较好的把握,同时可以掌握这一领域未来的研究重点和前沿问题。
(一)国外学者的一般性研究
西方现代会计的一个重要发展时期是19世纪至20世纪初,在这一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折旧会计理论体系逐渐趋向成熟。美国会计学家厄尔塞利尔斯(EarlA.Saliers)是研究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主要代表,他在1915年撰写了介绍折旧的专著《折旧原理》(Principle of Depreciation),他对直线法、余额递减法、偿债基金法、年金法以及单位成本法等多种折旧方法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各国基本上都详细制定了固定资产折旧方法。FRS15规定了多种折旧方法,其中直线法和余额递减法是经常被采用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IAS16中规定企业可以采用直线法、余额递减法和工作量法等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二)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
我国2006年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了直线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四种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郭玉萍(2002)认为科学技术进步是固定资产无形损耗的重要原因。王英、张金萍(2005)认为目前我国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的不足是只看到了有形磨损, 而日益重要的无形损耗因素没有得到重视。同时,指出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新型固定资产的出现、外部影响因素的变化是固定资产无形损耗的原因。谭丽、 邢大为、岳上植 (2004)认为由于没有考虑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条件而按照币值稳定计提折旧,从而造成了会计利润虚增或虚减,因此主张对固定资产折旧制度进行改革,同时认为指数调整法是调整固定资产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还有一部分学者对固定资产折旧模型的构建进行了研究。
叶天放、苏秋根(2001)认为固定资产完全代偿模型由于考虑了物价变动、技术进步等因素对固定资产损耗的影响,是一种科学简便的固定资产折旧模型。
李晓勤(2004)建立了广义余额递减静态模型和广义余额递减动态模型,设计并开发了一种包括模型求解、模型对比和图表动态输出等功能的固定资产折旧计算系统应用软件,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折旧管理的科学化和信息化。
刘兴革 、黄彦涛、刘利君(2004)认为固定资产使用效能基本上符合正态分布,同时认为固定资产折旧与固定资产使用效能之间是一种函数关系,所以建立了正态分布折旧法来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林翔友、钟向东(2007)在固定资产静态折旧的几种典型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直线动态折旧模型、改变折旧基数的加速动态折旧模型、改变折旧率的加速动态折旧模型,最终建立了一个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直接选用固定资产动态折旧的通用模型。
代宏霞、蓝文永、林祥友(2007)在考虑各期折旧额的正态分布和资金的时间价值的基础上,将固定资产的正态折旧模型和动态折旧模型相结合,并认为这是最佳的固定资产折旧模型。
林祥友(2008)认为构建的固定资产正态折旧模型虽然使得各期折旧额的绝对数的分布具有正态的合理性,但是至少还存在折旧总额的误差较大和各期折旧额的差距较大这两个问题,但是这两个问题刚好是相互矛盾的。为了解决这个矛盾,作者进行了改进:同时除以总折旧区间单位,确保折旧率之和等于1;引入权数,直接调整各期折旧率。最后建立了一个更合理、更完善的固定资产正态折旧模型。 林祥友、 代宏霞(2008)认为由于没有考虑各期折旧额的分布结构不合理和忽略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建立的折旧模型是不合理的,分别建立了正态折旧模型和动态折旧模型。在此基础上,将两个模型相结合,最后构建了固定资产正态动态折旧模型。
魏志丰(2010)认为虽然有不少学者对固定资产折旧进行了研究,但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固定资产折旧理论和方法的定性研究上,并且建立的模型主要是针对固定资产的有形磨损上,而忽视了固定资产的无形磨损的因素。作者在固定资产折旧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重点分析研究了无形损耗的影响因素和量化问题,并且提出了包含固定資产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的通用模型,同时又用上市公司的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和分析,为固定资产折旧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文献综述结论
通过对固定资产折旧相关文献的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对于固定资产折旧的研究,大部分学者关注的是固定资产折旧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尤其是资产的有形磨损,而对无形磨损研究的比较少。
2.对于固定资产无形磨损的研究,一部分学者认为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通货膨胀、货币时间价值是无形磨损的主要原因。
3.对于固定资产折旧模型的构建,虽然有一些模型,但是这些模型缺少实证检验和数据支持,因此没有形成统一的、可以被人们普遍接受的统一模型。具体来说,固定资产折旧模型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改进的静态折旧模型,主要是在某一时点前采用一种折旧方法,在该时点后采用另外一种折旧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要确定时点。第二类,动态折旧模型,主要是改变折旧基数和折旧额,或者加入货币的时间价值。第三类,正态折旧模型,主要观点是认为固定资产各期折旧额总的来说呈现正态分布,因此采用正态分布模型。第四类,正态动态折旧模型,主要是考虑各期折旧额的正态分布和资金的时间价值,将固定资产的正态折旧模型和动态折旧模型相结合而构建的一种综合模型。
4.虽然不少学者提出了一些模型,但是没有把影响固定资产无形磨损的因素考虑进去,或者即使考虑了无形磨损的部分因素,也没有通过检验。
参考文献:
[1]刘慧明.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比较分析[J].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2007,(09):11-12.
[2]钱春红,刘婷.改进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管见[J].财会月刊,2009,(08):61-62.
作者简介:
王灿灿,女,职称:中级会计师,河南龙成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