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中国古诗作为我国特有的一种载体,运用了最灵动、最睿智、最精辟的语言来表达作者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古诗词工于音韵,注重意境,句式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是中国文化的经典。要想帮助幼儿轻松有效地学会一首古诗,需要紧紧抓住古诗教学的三大环节。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语言教育策略和古诗文的特性,积极为幼儿创设语言交往环境,激发幼儿对古代文学的兴趣,让幼儿在轻松有趣的游戏活动中充分发展语言能力,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关键词] 幼儿;古诗;教学方法
古诗教学的特点,既涵盖语言领域的教育目标,又具有传统文学的独特性。语言教学主要以发展幼儿专注倾听能力、观察理解能力、词汇运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主要目的。古诗文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它是文言文,其字义、词句、语法的表达都与现代文存在很大的差异,不易理解。
作为国学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语言教育策略和古诗文的特性,积极为幼儿创设语言交往环境,激发幼儿对古代文学的兴趣,让幼儿在轻松有趣的游戏活动中,充分发展语言能力,接受优秀传统文学的熏陶。
通过这几年的教研实践,我总结出要想上好一节古诗教学活动,需要紧紧抓住古诗教学的三大环节,借助专业的多媒体课件,融合丰富的教学策略,使古诗教学的五大步骤相互配合。下面,我以古诗《望庐山瀑布》教学为例,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幼儿园古诗教学的方法。
一、感受与铺垫
这部分意在学习古诗前,提炼出与其相关的知识素材,进行初步的感受与铺垫,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可以通过课件中的实景视频、古诗配画、视频故事开展活动。
(一)观看实景视频
古文的书写和表达与现代文学的表现方式差异甚大,对幼儿来说遥远而陌生。实景视频在古今文化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将古代事物与幼儿的现代生活经验相衔接,通过调动幼儿的已有生活经验来感知诗中事物。然而,一开场就直接播放视频,往往激不起幼儿强烈的观赏欲望。如何在活动开场就抓住幼儿的兴趣,需要在活动导入环节设计一些小技巧,比如运用巧妙的引导语。
我在《望庐山瀑布》一课的开场,以发散性问题“你们去过哪里旅游”抛出话题,紧扣幼儿生活,勾起孩子对生活经历的回忆,激发其强烈的说话欲望和活动兴趣。在小朋友都尽情表达旅游经历之后,我话题一转:“今天,轶老师带你们去一个新的旅游胜地。”以此很自然地激起幼儿观看的欲望,引出实景视频。让幼儿带着期待观察欣赏,用心感受庐山的俊美,为后面诗文的学习做好前期的感受铺垫。
(二)观看古诗配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为幼儿创造说话的机会并体验语言交往的乐趣。”初次观看古诗配画,正是为幼儿提供一个发散思维、自由讲话的机会,让幼儿想说、敢说、有内容可说。幼儿通过观察画面,展开联想,尽情表达自己对画面的感知理解,在问答、讨论中体验语言交往的乐趣。《指南》中还指出:“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结合画面讨论故事内容,学习建立画面与故事内容的联系。”听完故事后的二次观察古诗配画,正是抓住画面与古诗相关的内容,结合故事情境,找出画面与故事内容的联系,进一步进行细致的观察讨论,深化理解故事内容,为学习诗歌做好进一步铺垫。
(三)完整观看视频故事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与幼儿交谈时,要用幼儿能听得懂的语言。”幼儿没有文字基础,对文字的理解能力也非常有限,不能单一地讲解诗句。这样不仅无法使幼儿理解诗句含义,而且极有可能打击幼儿以后学习古诗文的兴趣。所以,当我们把古诗教学带进幼儿课堂时,首先需要将教材内容进行转化。而视频故事正是将难以理解的古诗内容转变成了生动有趣的动画故事,让幼儿爱看、爱听、能听懂。通过理解故事大意,感受诗歌意境,为学习诗歌做好铺垫。《指南》建议“多给幼儿提供倾听和交谈的机会”。此环节可以进行第一次对视频故事的完整欣赏,让幼儿通过倾听、交流,初步了解故事人物、情节、情境与情感等,完整感知故事大意。
二、阅读与理解
阅读与理解是幼儿认知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他们认识世界和探索世界的一种重要手段。它并不是单纯地发展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而是要让孩子通过各种途径,接受各种信息,形成看、听、读、感一系列养成性学习方法与习惯,为幼儿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分段观看视频故事
这一环节是诗歌学习的重中之重,也是理解诗歌的主要步骤。先根据诗句含义将视频进行合理分段,通过分段听赏、解析,帮助幼儿深入理解故事含义。再融合丰富有趣的教学策略,丰富词汇、疏通字句,将故事大意向诗歌靠拢,进而逐步使故事内容与诗句对接,巧妙迁移,理解诗意。这里所运用的教学策略与技巧直接决定着活动的质量,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的,选用恰当、有效的方法与策略,以帮助和强化幼儿理解诗意,学习诗歌。
比如我在《望庐山瀑布》活动中,进行了分段欣赏视频故事。我将故事分成了四小段,分别对应四句诗句,逐句分析讲解,帮助幼儿理解诗意。这节课的活动重点是理解诗意,难点是感受瀑布的磅礴与壮观,同时丰富词汇“倾泻”。
为了达成这些目标,我分别设计了观察实验和感知实验。一是让幼儿通过观察水流从高低不同位置落下所发生的现象,如声音大小的不同,水流速度的快慢,以及水花四溅和产生,对比了解瀑布的形成与特性,并且通过观察思考,自行总结出“倾泻”的概念。(丰富词汇“倾泻”的技巧,后文中有详解)二是播放实景视频“大瀑布”,让幼儿闭起眼睛,通过耳朵倾听瀑布“轰隆隆”的响声,体会瀑布浩大的声势。老师配合着响声向幼儿喷洒水滴,让幼儿在震撼的声势下,通过皮肤接触水滴,切身感受瀑布跌落下来时水花四溅的情形。然后睁开眼睛,通过视觉观看庞大的瀑布以泰山压顶之势飞奔直下的情景,让幼儿亲历瀑布的震撼与壮观。此处我运用小实验的策略,意在调动各种感官,加深幼儿的亲身体验,以达到感知与理解的目的,突破重难点。 (二)多种形式诵读诗歌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多读,幼儿才能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和独立阅读的能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把幼儿早期阅读要求纳入了语言教育目标体系,提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提高阅读和书写技能。”因此,充分理解幼儿早期阅读的重要意义,有效实施相关的举措,发展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是新时代的研究课题,在幼儿教育改革中显得尤为重要。
《指南》指出:“引导幼儿感受文学作品的美。如: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欣赏或模仿文学作品的语言节奏和韵律。”古诗正好具备鲜明的节奏和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在幼儿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配合课件“范读”“跟读”“自主读”等多种形式,创设有趣、多样的诵读手段,比如拍手诵读、接龙诵读、表演诵读、分组比赛等,让幼儿在游戏中边玩边读。这样既丰富了活动形式与课堂气氛,又在不知不觉中将诗歌熟读熟背,加深印象。这一环节,通过听赏和诵读,孩子们感受着诗歌的文字美、韵律美,同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着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三、巩固与拓展
为强化教学效果,加深幼儿对诗歌的理解程度,以灵活的形式巩固并检验幼儿的学习效果,同时将教学内容与其他领域知识有机相连,巧妙延伸,让课堂知识与幼儿生活有机联系起来,使其生活化,以达到帮助幼儿树立正确观念、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目的。
(一)创造仿编再现诗歌
创编动作是一种融思维、形体语言、动作发展为一体的创造性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幼儿的想象能力、肢体动作、表现能力得到了提升。幼儿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联系生活经验,探索与之相关的形体动作,以再现诗歌内容。这一环节意在检验幼儿学到了哪些知识,明白了哪些道理。通常可以利用情境表演的方式检验幼儿的学习效果,也可以利用课件“古诗新唱”,在念诵的基础上,以创编律动及表演的形式再现诗歌,巩固学习。
我在《望庐山瀑布》的活动结尾,让幼儿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创编与诗句相对应的动作,然后借助古诗新唱进行表演,用以表达和检验幼儿对诗歌的理解,即从图片、故事、游戏、表演回归到诗歌本身,以检验并巩固学习效果。
(二)跨越领域延伸拓展
国学活动具有它的独特性,又与各领域有机相连。《望庐山瀑布》活动最后的拓展部分,我打破了以往向语言讲述或美术绘画方面延伸的拓展思路,设计了能充分激发幼儿兴趣和调动家长资源的科学活动——“寻找瀑布的功能与本领”。通过亲子互动寻找素材,整理资料,让家长们参与教学,通过家园共育进一步促进国学活动的普及与开展,让国学活动回归生活。P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关键词] 幼儿;古诗;教学方法
古诗教学的特点,既涵盖语言领域的教育目标,又具有传统文学的独特性。语言教学主要以发展幼儿专注倾听能力、观察理解能力、词汇运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主要目的。古诗文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它是文言文,其字义、词句、语法的表达都与现代文存在很大的差异,不易理解。
作为国学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语言教育策略和古诗文的特性,积极为幼儿创设语言交往环境,激发幼儿对古代文学的兴趣,让幼儿在轻松有趣的游戏活动中,充分发展语言能力,接受优秀传统文学的熏陶。
通过这几年的教研实践,我总结出要想上好一节古诗教学活动,需要紧紧抓住古诗教学的三大环节,借助专业的多媒体课件,融合丰富的教学策略,使古诗教学的五大步骤相互配合。下面,我以古诗《望庐山瀑布》教学为例,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幼儿园古诗教学的方法。
一、感受与铺垫
这部分意在学习古诗前,提炼出与其相关的知识素材,进行初步的感受与铺垫,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可以通过课件中的实景视频、古诗配画、视频故事开展活动。
(一)观看实景视频
古文的书写和表达与现代文学的表现方式差异甚大,对幼儿来说遥远而陌生。实景视频在古今文化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将古代事物与幼儿的现代生活经验相衔接,通过调动幼儿的已有生活经验来感知诗中事物。然而,一开场就直接播放视频,往往激不起幼儿强烈的观赏欲望。如何在活动开场就抓住幼儿的兴趣,需要在活动导入环节设计一些小技巧,比如运用巧妙的引导语。
我在《望庐山瀑布》一课的开场,以发散性问题“你们去过哪里旅游”抛出话题,紧扣幼儿生活,勾起孩子对生活经历的回忆,激发其强烈的说话欲望和活动兴趣。在小朋友都尽情表达旅游经历之后,我话题一转:“今天,轶老师带你们去一个新的旅游胜地。”以此很自然地激起幼儿观看的欲望,引出实景视频。让幼儿带着期待观察欣赏,用心感受庐山的俊美,为后面诗文的学习做好前期的感受铺垫。
(二)观看古诗配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为幼儿创造说话的机会并体验语言交往的乐趣。”初次观看古诗配画,正是为幼儿提供一个发散思维、自由讲话的机会,让幼儿想说、敢说、有内容可说。幼儿通过观察画面,展开联想,尽情表达自己对画面的感知理解,在问答、讨论中体验语言交往的乐趣。《指南》中还指出:“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结合画面讨论故事内容,学习建立画面与故事内容的联系。”听完故事后的二次观察古诗配画,正是抓住画面与古诗相关的内容,结合故事情境,找出画面与故事内容的联系,进一步进行细致的观察讨论,深化理解故事内容,为学习诗歌做好进一步铺垫。
(三)完整观看视频故事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与幼儿交谈时,要用幼儿能听得懂的语言。”幼儿没有文字基础,对文字的理解能力也非常有限,不能单一地讲解诗句。这样不仅无法使幼儿理解诗句含义,而且极有可能打击幼儿以后学习古诗文的兴趣。所以,当我们把古诗教学带进幼儿课堂时,首先需要将教材内容进行转化。而视频故事正是将难以理解的古诗内容转变成了生动有趣的动画故事,让幼儿爱看、爱听、能听懂。通过理解故事大意,感受诗歌意境,为学习诗歌做好铺垫。《指南》建议“多给幼儿提供倾听和交谈的机会”。此环节可以进行第一次对视频故事的完整欣赏,让幼儿通过倾听、交流,初步了解故事人物、情节、情境与情感等,完整感知故事大意。
二、阅读与理解
阅读与理解是幼儿认知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他们认识世界和探索世界的一种重要手段。它并不是单纯地发展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而是要让孩子通过各种途径,接受各种信息,形成看、听、读、感一系列养成性学习方法与习惯,为幼儿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分段观看视频故事
这一环节是诗歌学习的重中之重,也是理解诗歌的主要步骤。先根据诗句含义将视频进行合理分段,通过分段听赏、解析,帮助幼儿深入理解故事含义。再融合丰富有趣的教学策略,丰富词汇、疏通字句,将故事大意向诗歌靠拢,进而逐步使故事内容与诗句对接,巧妙迁移,理解诗意。这里所运用的教学策略与技巧直接决定着活动的质量,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的,选用恰当、有效的方法与策略,以帮助和强化幼儿理解诗意,学习诗歌。
比如我在《望庐山瀑布》活动中,进行了分段欣赏视频故事。我将故事分成了四小段,分别对应四句诗句,逐句分析讲解,帮助幼儿理解诗意。这节课的活动重点是理解诗意,难点是感受瀑布的磅礴与壮观,同时丰富词汇“倾泻”。
为了达成这些目标,我分别设计了观察实验和感知实验。一是让幼儿通过观察水流从高低不同位置落下所发生的现象,如声音大小的不同,水流速度的快慢,以及水花四溅和产生,对比了解瀑布的形成与特性,并且通过观察思考,自行总结出“倾泻”的概念。(丰富词汇“倾泻”的技巧,后文中有详解)二是播放实景视频“大瀑布”,让幼儿闭起眼睛,通过耳朵倾听瀑布“轰隆隆”的响声,体会瀑布浩大的声势。老师配合着响声向幼儿喷洒水滴,让幼儿在震撼的声势下,通过皮肤接触水滴,切身感受瀑布跌落下来时水花四溅的情形。然后睁开眼睛,通过视觉观看庞大的瀑布以泰山压顶之势飞奔直下的情景,让幼儿亲历瀑布的震撼与壮观。此处我运用小实验的策略,意在调动各种感官,加深幼儿的亲身体验,以达到感知与理解的目的,突破重难点。 (二)多种形式诵读诗歌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多读,幼儿才能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和独立阅读的能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把幼儿早期阅读要求纳入了语言教育目标体系,提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提高阅读和书写技能。”因此,充分理解幼儿早期阅读的重要意义,有效实施相关的举措,发展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是新时代的研究课题,在幼儿教育改革中显得尤为重要。
《指南》指出:“引导幼儿感受文学作品的美。如: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欣赏或模仿文学作品的语言节奏和韵律。”古诗正好具备鲜明的节奏和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在幼儿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配合课件“范读”“跟读”“自主读”等多种形式,创设有趣、多样的诵读手段,比如拍手诵读、接龙诵读、表演诵读、分组比赛等,让幼儿在游戏中边玩边读。这样既丰富了活动形式与课堂气氛,又在不知不觉中将诗歌熟读熟背,加深印象。这一环节,通过听赏和诵读,孩子们感受着诗歌的文字美、韵律美,同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着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三、巩固与拓展
为强化教学效果,加深幼儿对诗歌的理解程度,以灵活的形式巩固并检验幼儿的学习效果,同时将教学内容与其他领域知识有机相连,巧妙延伸,让课堂知识与幼儿生活有机联系起来,使其生活化,以达到帮助幼儿树立正确观念、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目的。
(一)创造仿编再现诗歌
创编动作是一种融思维、形体语言、动作发展为一体的创造性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幼儿的想象能力、肢体动作、表现能力得到了提升。幼儿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联系生活经验,探索与之相关的形体动作,以再现诗歌内容。这一环节意在检验幼儿学到了哪些知识,明白了哪些道理。通常可以利用情境表演的方式检验幼儿的学习效果,也可以利用课件“古诗新唱”,在念诵的基础上,以创编律动及表演的形式再现诗歌,巩固学习。
我在《望庐山瀑布》的活动结尾,让幼儿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创编与诗句相对应的动作,然后借助古诗新唱进行表演,用以表达和检验幼儿对诗歌的理解,即从图片、故事、游戏、表演回归到诗歌本身,以检验并巩固学习效果。
(二)跨越领域延伸拓展
国学活动具有它的独特性,又与各领域有机相连。《望庐山瀑布》活动最后的拓展部分,我打破了以往向语言讲述或美术绘画方面延伸的拓展思路,设计了能充分激发幼儿兴趣和调动家长资源的科学活动——“寻找瀑布的功能与本领”。通过亲子互动寻找素材,整理资料,让家长们参与教学,通过家园共育进一步促进国学活动的普及与开展,让国学活动回归生活。P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