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为之苦恼的部分,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一直是语文教师探讨的话题。冲破传统写作教学的理念,挖掘新形势下学生写作的潜能,引发学生因果逻辑思维,注重真情实感,培养写作能力是当今写作教学的重要内涵。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给出了习作教学的具体策略,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问题;具体策略;写作能力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训练的主要阵地。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的高低,是一个人能否较好地运用语文知识及其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学生的语文水平怎样,作文是一个衡量的重要尺度。"可见,作文在语文中的比重之大。我国封建社会实行"以文取仕"的制度,"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把写作提到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今天,我们虽然摒弃了古人把写作完全"神化"的思想,但从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需要的高度,从大语文教学观的高度来看,作文仍为语文中的一个重点。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出现了学生缺乏对现实生活的体验、不合理的习作教学环节设置以及习作次数过少等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发展。本文就目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对习作教学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一、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缺乏对现实生活的体验
现在,大多数家长都对孩子采取“事事包办”的态度,导致孩子们对现实生活的感受能力大为降低。同时,学校为了考虑学生安全,大多都减少了运动会、春游、夏令营等活动,学生锻炼的机会越来越少。此外,“应试教育”也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学习活动基本都是围绕分数所展开的,这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使得学生的学习生活变得更加枯燥。由于学生缺乏现实生活的体验,导致其在写作时写作内容过于局限、千篇一律以及真实情感较为缺乏。
(二)教学环节设置不太合理
研究调查显示,我国大多数语文教师对教学环节设置不太合理。由于受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的影响,语文教学在习作教学中过于重视针对考试要求的习作题目,教师会告诉学生什么样的习作题目该有什么样的技巧方法,常常让学生对其死记硬背并牢记于心。在表面上看,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其实不然,它会极大地扼杀学生的创造性和限制学生的思维,学生的习作往往会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很少会出现夺人眼球的文章。还有,教师对习作课的写作时间设置过长。语文教学大多本着从学生列提纲、写草稿以及经修改后誊写到作业本上的时间考虑,给予学生两节课的习作时间。但是大多数学生不对习作时间进行充分利用,往往在第一节课开小差,然后在第二节课才开始写习作文章。学生习作时间大多缺乏,导致其在习作时容易出现用词不当、思维混乱、语病较多的问题,其习作质量可想而知。只有对习作教学环节进行合理的设置,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极大地提高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质量。
(三)习作次数过少,缺乏思维训练
研究调查显示,我国小学语文习作课程大多为一星期两节习作课,教师布置的习作题目大多雷同,缺乏创新性。在符合语文教学进度的情况下,一星期上一次习作课,一学期上十六次习作课。由于习作次数过少,学生缺乏必要的习作训练,导致其习作能力很难得到提高;同时,习作课的题目大多雷同,缺乏对学生创新性的习作训练,学生往往“依葫芦画瓢”,加大了开阔学生思维的难度。
二、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教会学生观察生活,来积累习作素材
学生只有真正地学会观察生活,才能更好地积累习作素材。因此,要求语文教师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应对观察任务进行有目的的规定,并对学生加以引导,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应带着目的和任务;第二,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情商。此外,还要求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多给予孩子一些鼓励,提高孩子的写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二)对课堂结构进行改革,来提高教学质量
实践证明,课堂教学环节设置对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要求教师设置合理的课堂教学环节,来提高其教学质量。主要表现如下方面:第一,通过缩短习作课的写作时间,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第二,在学生写完习作以后,对习作进行讲评;第三,对本节习作课作出总结,并布置习作作业来加强学生的巩固情况。
(三)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作文是由一句一句、一段一段的文字所构建的承载作者自身情感的载体。由此可见,要想写好一篇文章,文字的驾驭能力是一大要素。现在小学语文习作针对的是3—6年级的学生,由于他们所阅读的书本有限,受教育的时间短,语言的功底还很浅薄。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特性和课程来拟定学习课程规划。比如:苏教版小学五年教材中《白杨》这篇课文,在学习这篇课文过程中,学生会学到戈壁、清晰、浑黄一体和高大挺秀这样的新词汇。而这篇文章中,也用到了拟人和比喻这样的修饰手法。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这些新学的词语造句,或者写一个简单的小故事,在造句和编写小故事时,可以引导他们用到课文中所用到的修饰手法。这种学生参与体验学习的模式不仅会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还会加深他们对于语文习作学习的兴趣。
(四)增加习作的次数,开展思维训练
学生通过习作训练,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习惯。因此,要增加习作的次数,开展思维训练。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通过偏重内容型和偏重写法型来指导学生随文练笔;第二,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通过日常对生活素材的积累,才能在写作中畅所欲言。
综上所述,只有真正地教会学生观察生活,对习作教学环节进行合理的设置,同时多多开展有关思维的习作训练,才能从根本上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从而促使我国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邱新瑜.小学习作教学策略的研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8).
[2]郑晓艳.小学习作教学现状分析[J].新课程学习(中),2013,(4).
【关键词】小学语文;问题;具体策略;写作能力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训练的主要阵地。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的高低,是一个人能否较好地运用语文知识及其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学生的语文水平怎样,作文是一个衡量的重要尺度。"可见,作文在语文中的比重之大。我国封建社会实行"以文取仕"的制度,"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把写作提到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今天,我们虽然摒弃了古人把写作完全"神化"的思想,但从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需要的高度,从大语文教学观的高度来看,作文仍为语文中的一个重点。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出现了学生缺乏对现实生活的体验、不合理的习作教学环节设置以及习作次数过少等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发展。本文就目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对习作教学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一、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缺乏对现实生活的体验
现在,大多数家长都对孩子采取“事事包办”的态度,导致孩子们对现实生活的感受能力大为降低。同时,学校为了考虑学生安全,大多都减少了运动会、春游、夏令营等活动,学生锻炼的机会越来越少。此外,“应试教育”也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学习活动基本都是围绕分数所展开的,这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使得学生的学习生活变得更加枯燥。由于学生缺乏现实生活的体验,导致其在写作时写作内容过于局限、千篇一律以及真实情感较为缺乏。
(二)教学环节设置不太合理
研究调查显示,我国大多数语文教师对教学环节设置不太合理。由于受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的影响,语文教学在习作教学中过于重视针对考试要求的习作题目,教师会告诉学生什么样的习作题目该有什么样的技巧方法,常常让学生对其死记硬背并牢记于心。在表面上看,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其实不然,它会极大地扼杀学生的创造性和限制学生的思维,学生的习作往往会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很少会出现夺人眼球的文章。还有,教师对习作课的写作时间设置过长。语文教学大多本着从学生列提纲、写草稿以及经修改后誊写到作业本上的时间考虑,给予学生两节课的习作时间。但是大多数学生不对习作时间进行充分利用,往往在第一节课开小差,然后在第二节课才开始写习作文章。学生习作时间大多缺乏,导致其在习作时容易出现用词不当、思维混乱、语病较多的问题,其习作质量可想而知。只有对习作教学环节进行合理的设置,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极大地提高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质量。
(三)习作次数过少,缺乏思维训练
研究调查显示,我国小学语文习作课程大多为一星期两节习作课,教师布置的习作题目大多雷同,缺乏创新性。在符合语文教学进度的情况下,一星期上一次习作课,一学期上十六次习作课。由于习作次数过少,学生缺乏必要的习作训练,导致其习作能力很难得到提高;同时,习作课的题目大多雷同,缺乏对学生创新性的习作训练,学生往往“依葫芦画瓢”,加大了开阔学生思维的难度。
二、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教会学生观察生活,来积累习作素材
学生只有真正地学会观察生活,才能更好地积累习作素材。因此,要求语文教师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应对观察任务进行有目的的规定,并对学生加以引导,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应带着目的和任务;第二,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情商。此外,还要求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多给予孩子一些鼓励,提高孩子的写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二)对课堂结构进行改革,来提高教学质量
实践证明,课堂教学环节设置对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要求教师设置合理的课堂教学环节,来提高其教学质量。主要表现如下方面:第一,通过缩短习作课的写作时间,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第二,在学生写完习作以后,对习作进行讲评;第三,对本节习作课作出总结,并布置习作作业来加强学生的巩固情况。
(三)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作文是由一句一句、一段一段的文字所构建的承载作者自身情感的载体。由此可见,要想写好一篇文章,文字的驾驭能力是一大要素。现在小学语文习作针对的是3—6年级的学生,由于他们所阅读的书本有限,受教育的时间短,语言的功底还很浅薄。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特性和课程来拟定学习课程规划。比如:苏教版小学五年教材中《白杨》这篇课文,在学习这篇课文过程中,学生会学到戈壁、清晰、浑黄一体和高大挺秀这样的新词汇。而这篇文章中,也用到了拟人和比喻这样的修饰手法。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这些新学的词语造句,或者写一个简单的小故事,在造句和编写小故事时,可以引导他们用到课文中所用到的修饰手法。这种学生参与体验学习的模式不仅会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还会加深他们对于语文习作学习的兴趣。
(四)增加习作的次数,开展思维训练
学生通过习作训练,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习惯。因此,要增加习作的次数,开展思维训练。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通过偏重内容型和偏重写法型来指导学生随文练笔;第二,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通过日常对生活素材的积累,才能在写作中畅所欲言。
综上所述,只有真正地教会学生观察生活,对习作教学环节进行合理的设置,同时多多开展有关思维的习作训练,才能从根本上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从而促使我国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邱新瑜.小学习作教学策略的研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8).
[2]郑晓艳.小学习作教学现状分析[J].新课程学习(中),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