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第二外语(俄语)教学的教学和专业课的课程性质不一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为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使学生最大程度地掌握知识,就要调整教学过程中的辩证关系,为学生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激趣 辩证关系 学习氛围 交际教学法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朱熹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可见学习兴趣在传授知识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说,晓之以“理”,使学生“愿”学,从而认识到学习是一种“应然”;动之以“情”,使学生“爱”学,从而感悟到学习是一种“诚然”;授之以“渔”,使学生“会”学,从而实践到学习是一种“必然”;那么,激之以“趣”,则使学生“乐”学,从而体验到学习是一种“果然”。
本文立足第二外语(俄语)学科,谈谈教学中的“激趣”艺术。
一、调整教学中的辩证关系
教学实践表明,教学效率的提高,只凭教师单方不行,强行灌输或强化训练也行不通。二外是学生们的选修课,
很多学生只追求完成学分,不重视这门学科。所以我们更需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讲究方法的灵活性、强调教学的实用性、增强内容的趣味性,在教学中正确处理好以下的辩证关系。
1.“教”与“学”的关系。“教”与“学”,重在“学”,要化“教”为“学”。这是教育思想的调整。传统的外语教学,偏重于教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学,往往事倍功半。使学生真正学好这门课,必须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掌握学习的技巧与方法,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2.“死”与“活”的关系。“死”与“活”,重在“活”,要化“死”为“活”。这是教育目的的调整。传统的外语教学,偏重于知识的掌握,死记硬背,不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不切合生活的实际,学习的效果不好。俄语是一门语言学科,是现代交际的重要工具之一,如果忽视它的实用性,那是教学目的的偏离。因此教学要注重运用,如让学生扮演教学内容的角色,或让学生演示课文情境,或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实际训练,使学生学得活、记得牢、效果好。
3.“外”与“内”的关系。“外”与“内”,重在“内”,要化“外”为“内”。这是教育内容的调整。传统的外语教学,偏重于外在的表面的知识,忽略了内在的素质培养。许多学生一毕业,就把所学的所谓知识忘个一干二净,并没有转化为自身的内功。教师应注重启蒙于课内而得益于课外,以课外生活为引例,帮助消化课内知识,教会学生举一反三、掌握规律。
4.“苦”与“乐”的关系。“苦”与“乐”,重在“乐”,要化“苦”为“乐”。这是教育方法的转变。传统的外语教学,偏重于强调学习的刻苦,忽略了对学生学习乐趣的引诱。教师应寓教于乐,注重方法的多样、知识的实用、内容的趣味、氛围的热烈,让学生乐于接受,从而使学生乐于学,也学得好。
教学中切实处理好以上的辩证关系,是实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是深受学生欢迎的。
二、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
人的认知与情感密不可分。不同的情感对学习有不同的影响。积极的情感对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很大作用。人在愉快时会感知较敏锐、记忆较牢固、想象较活跃,愉快教学正是适应了这个特点,能够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
1.趣味导课,引人入胜。“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的生活中不能缺少幽默,它在给人们带来愉悦的同时,还能引发对现实的思考。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适当使用一些幽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前教师用俄语给学生们讲一个юмор,也可以叫值日生准备一个短小的шутка,这样学生们就会带着愉悦的心情来听课。
2.教唱歌曲,兴味盎然。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我们教育工作者应针对学生天真活泼、好动好唱的特点,积极挖掘教材本身所蕴含的快乐因素,创造快乐的学习方法。唱歌可以满足学生好奇好玩的心理,使注意力保持稳定、持久,思维活跃。
众所周知,中国和前苏联之间曾经关系非同一般,中国不论在政治上、经济上,还是在文化上受前苏联的影响非常大,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全国上下几乎所有的老百姓都能说两句俄语、唱两句俄语歌曲。很多前苏联的流行歌曲因曲调简单、优美,再加上手风琴伴奏的异国风情,受到中国人的极大喜爱,在中国流唱至今,比如《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红莓花儿开》、《喀秋莎》等经典老歌就很受学生们的欢迎。通过学习这门课能学会两支俄语歌曲也是学生们的愿望,而且通过学唱歌曲,学生能轻而易举地就掌握了一些固定用法。比如:《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里面有一句歌词“在花园里”,用的是в саду,这是一个特殊的第六格的形式,按照常规的变格法,сад的第六格变为в саде。学生只要会唱这支歌了,那么这个单词的特殊形式也就记住了。
3.介绍异国文化,激发求知欲望。学生接触到俄语这样一门新鲜事物,对此充满了好奇,给学生介绍俄罗斯的地理概况、风俗习惯,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比如:前苏联的领土面积是2200万平方公里,即使现在前苏联解体了,俄罗斯的领土也有1700多万平方公里。“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如果用地大物博来形容俄罗斯一点也不过分。俄罗斯是一个地跨欧亚两洲的国家,但传统意义上是个欧洲国家。他们的风俗习惯和欧洲国家有相似的地方,也有它自己独特东西。学生了解一些俄罗斯的情况,应该说是学生兴趣形成的一个条件,而且也是一个重要的条件。
三、运用交际教学法
“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俄语的基础知识和初步运用俄语交际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我们俄语二外教学的目的和指导思想,然而以往的教学状况却并不尽然。广大师生由于受到二外不是专业课的认识影响,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是应付考试,而不是为了能运用,所以他们在课外花的时间少,基本上不能开口说。因此,利用好课堂上的时间,加强口语教学,培养听、说的能力,尤其显得必要。俄语二外“交际法”,以语言的实际意义为出发点,进行实际交流和模拟实践。从教学角度看,“交际法”就是让学生积极地运用语言,而非单纯地学习语言。简言之,“交际法”教学要让学生最为直观地接受知识,眼到、手到、口到、心到。
俄语二外“交际法”大致可以从这样一些方面着手:
1.图片展示。这是最简单、最朴素的方法,它把学生由毫无寄托的空想引到了实在的画面上。我们可以将所授的单词或语句制作成相应的挂图,然后让学生看图说话,要求将单词或语句运用其间。例如:讲красивыйгород词组时,可张挂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地的风景名胜图片,让学生进行对话:Откуда вы ?из Москвы ? Нет, Из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а.О, Этокрасивый город.这样,学生掌握的程度令人满意,既欣赏到了各地的美丽风光,又学会了相关的语言运用。
2.对话表演。外语是表音文字,通过模拟对话,让学生读出语感。可根据课文实际扮演文中人物,或改编课文内容假设人物,然后由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例:我们在学习знакомство这则对话时,让学生先熟悉课文里的对话内容,并且能熟练地背下来,然后教师给学生设几个场景,叫学生根据所掌握的词汇来进行情节性对话。这样,学生就可以学会语言的具体运用。
3.多媒体教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走进了课堂。收录机、投影仪、电视机、录像机乃至多媒体已逐步被教育者作为辅助手段而加以合理利用。我们的课堂就可以改变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进行教学。比如,我们在讲课文《Мой день》时,可以将班上一位学生的照片扫描进电脑作为课文中的主人公。利用学生对身边人、身边事感兴趣的心理,跟着教学内容回忆自己一天的作息活动,学生不知不觉就学会了动词的变位法。
以上举例种种,都是利用有限教学时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尝试。
总之,“激趣”艺术教学抓住了学生好动、好奇、爱表现的心理特点,通过优化课堂结构,改变学生围着教师转、教师围着教材转的呆板格局,对加速课堂双边活动的实现、增强师生间的信息反馈、活跃气氛、融洽情感、促进身心发展和能力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激趣”术教学的美学特征是化抽象为形象,变枯涩为生动,这是它深得广大教育者青睐的原因所在。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当一个学生不是作为旁观者或等待者,而是作为活动者,发现了许许多多个为什么,并且通过思考、观察和动手,而找到问题的答案时,在他们身上就会像由火花燃成火焰一样,产生独立的思考。”
参考文献:
[1]大学俄语简明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
[2]俄语学习.2002年第2期,2004年第1期.
[3]大学俄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年.
[4]新课改中教师行为的变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关键词: 激趣 辩证关系 学习氛围 交际教学法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朱熹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可见学习兴趣在传授知识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说,晓之以“理”,使学生“愿”学,从而认识到学习是一种“应然”;动之以“情”,使学生“爱”学,从而感悟到学习是一种“诚然”;授之以“渔”,使学生“会”学,从而实践到学习是一种“必然”;那么,激之以“趣”,则使学生“乐”学,从而体验到学习是一种“果然”。
本文立足第二外语(俄语)学科,谈谈教学中的“激趣”艺术。
一、调整教学中的辩证关系
教学实践表明,教学效率的提高,只凭教师单方不行,强行灌输或强化训练也行不通。二外是学生们的选修课,
很多学生只追求完成学分,不重视这门学科。所以我们更需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讲究方法的灵活性、强调教学的实用性、增强内容的趣味性,在教学中正确处理好以下的辩证关系。
1.“教”与“学”的关系。“教”与“学”,重在“学”,要化“教”为“学”。这是教育思想的调整。传统的外语教学,偏重于教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学,往往事倍功半。使学生真正学好这门课,必须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掌握学习的技巧与方法,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2.“死”与“活”的关系。“死”与“活”,重在“活”,要化“死”为“活”。这是教育目的的调整。传统的外语教学,偏重于知识的掌握,死记硬背,不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不切合生活的实际,学习的效果不好。俄语是一门语言学科,是现代交际的重要工具之一,如果忽视它的实用性,那是教学目的的偏离。因此教学要注重运用,如让学生扮演教学内容的角色,或让学生演示课文情境,或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实际训练,使学生学得活、记得牢、效果好。
3.“外”与“内”的关系。“外”与“内”,重在“内”,要化“外”为“内”。这是教育内容的调整。传统的外语教学,偏重于外在的表面的知识,忽略了内在的素质培养。许多学生一毕业,就把所学的所谓知识忘个一干二净,并没有转化为自身的内功。教师应注重启蒙于课内而得益于课外,以课外生活为引例,帮助消化课内知识,教会学生举一反三、掌握规律。
4.“苦”与“乐”的关系。“苦”与“乐”,重在“乐”,要化“苦”为“乐”。这是教育方法的转变。传统的外语教学,偏重于强调学习的刻苦,忽略了对学生学习乐趣的引诱。教师应寓教于乐,注重方法的多样、知识的实用、内容的趣味、氛围的热烈,让学生乐于接受,从而使学生乐于学,也学得好。
教学中切实处理好以上的辩证关系,是实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是深受学生欢迎的。
二、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
人的认知与情感密不可分。不同的情感对学习有不同的影响。积极的情感对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很大作用。人在愉快时会感知较敏锐、记忆较牢固、想象较活跃,愉快教学正是适应了这个特点,能够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
1.趣味导课,引人入胜。“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的生活中不能缺少幽默,它在给人们带来愉悦的同时,还能引发对现实的思考。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适当使用一些幽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前教师用俄语给学生们讲一个юмор,也可以叫值日生准备一个短小的шутка,这样学生们就会带着愉悦的心情来听课。
2.教唱歌曲,兴味盎然。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我们教育工作者应针对学生天真活泼、好动好唱的特点,积极挖掘教材本身所蕴含的快乐因素,创造快乐的学习方法。唱歌可以满足学生好奇好玩的心理,使注意力保持稳定、持久,思维活跃。
众所周知,中国和前苏联之间曾经关系非同一般,中国不论在政治上、经济上,还是在文化上受前苏联的影响非常大,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全国上下几乎所有的老百姓都能说两句俄语、唱两句俄语歌曲。很多前苏联的流行歌曲因曲调简单、优美,再加上手风琴伴奏的异国风情,受到中国人的极大喜爱,在中国流唱至今,比如《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红莓花儿开》、《喀秋莎》等经典老歌就很受学生们的欢迎。通过学习这门课能学会两支俄语歌曲也是学生们的愿望,而且通过学唱歌曲,学生能轻而易举地就掌握了一些固定用法。比如:《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里面有一句歌词“在花园里”,用的是в саду,这是一个特殊的第六格的形式,按照常规的变格法,сад的第六格变为в саде。学生只要会唱这支歌了,那么这个单词的特殊形式也就记住了。
3.介绍异国文化,激发求知欲望。学生接触到俄语这样一门新鲜事物,对此充满了好奇,给学生介绍俄罗斯的地理概况、风俗习惯,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比如:前苏联的领土面积是2200万平方公里,即使现在前苏联解体了,俄罗斯的领土也有1700多万平方公里。“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如果用地大物博来形容俄罗斯一点也不过分。俄罗斯是一个地跨欧亚两洲的国家,但传统意义上是个欧洲国家。他们的风俗习惯和欧洲国家有相似的地方,也有它自己独特东西。学生了解一些俄罗斯的情况,应该说是学生兴趣形成的一个条件,而且也是一个重要的条件。
三、运用交际教学法
“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俄语的基础知识和初步运用俄语交际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我们俄语二外教学的目的和指导思想,然而以往的教学状况却并不尽然。广大师生由于受到二外不是专业课的认识影响,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是应付考试,而不是为了能运用,所以他们在课外花的时间少,基本上不能开口说。因此,利用好课堂上的时间,加强口语教学,培养听、说的能力,尤其显得必要。俄语二外“交际法”,以语言的实际意义为出发点,进行实际交流和模拟实践。从教学角度看,“交际法”就是让学生积极地运用语言,而非单纯地学习语言。简言之,“交际法”教学要让学生最为直观地接受知识,眼到、手到、口到、心到。
俄语二外“交际法”大致可以从这样一些方面着手:
1.图片展示。这是最简单、最朴素的方法,它把学生由毫无寄托的空想引到了实在的画面上。我们可以将所授的单词或语句制作成相应的挂图,然后让学生看图说话,要求将单词或语句运用其间。例如:讲красивыйгород词组时,可张挂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地的风景名胜图片,让学生进行对话:Откуда вы ?из Москвы ? Нет, Из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а.О, Этокрасивый город.这样,学生掌握的程度令人满意,既欣赏到了各地的美丽风光,又学会了相关的语言运用。
2.对话表演。外语是表音文字,通过模拟对话,让学生读出语感。可根据课文实际扮演文中人物,或改编课文内容假设人物,然后由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例:我们在学习знакомство这则对话时,让学生先熟悉课文里的对话内容,并且能熟练地背下来,然后教师给学生设几个场景,叫学生根据所掌握的词汇来进行情节性对话。这样,学生就可以学会语言的具体运用。
3.多媒体教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走进了课堂。收录机、投影仪、电视机、录像机乃至多媒体已逐步被教育者作为辅助手段而加以合理利用。我们的课堂就可以改变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进行教学。比如,我们在讲课文《Мой день》时,可以将班上一位学生的照片扫描进电脑作为课文中的主人公。利用学生对身边人、身边事感兴趣的心理,跟着教学内容回忆自己一天的作息活动,学生不知不觉就学会了动词的变位法。
以上举例种种,都是利用有限教学时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尝试。
总之,“激趣”艺术教学抓住了学生好动、好奇、爱表现的心理特点,通过优化课堂结构,改变学生围着教师转、教师围着教材转的呆板格局,对加速课堂双边活动的实现、增强师生间的信息反馈、活跃气氛、融洽情感、促进身心发展和能力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激趣”术教学的美学特征是化抽象为形象,变枯涩为生动,这是它深得广大教育者青睐的原因所在。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当一个学生不是作为旁观者或等待者,而是作为活动者,发现了许许多多个为什么,并且通过思考、观察和动手,而找到问题的答案时,在他们身上就会像由火花燃成火焰一样,产生独立的思考。”
参考文献:
[1]大学俄语简明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
[2]俄语学习.2002年第2期,2004年第1期.
[3]大学俄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年.
[4]新课改中教师行为的变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