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33923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什么是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们这里所说的“创新能力”,是指通过对高中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使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思想、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
  
  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高中生就如一张白纸,在他们的脑海里,有一片无边无际的想象天地,有一片超越时空的思维空间。因此,我们应该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教育。
  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有赖于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可是,在一些课堂教学上,不但没有师生平等交流、共同研讨的民主气氛,反而存在着惟师是从的思想禁锢,学生循规蹈矩、思想僵化,在这种情况下是不可能产生创新的;有的教师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学生一旦答错题目就大声斥责,对暂时落后的学生恶语相加,甚至“武力威胁”。在这样的教育下,学生思维和个性受到压抑,哪里还谈得上创新呢?所以,我们应该给学生“自由”,让学生在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中学习。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教师要鼓励学生创新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表现和发展。作为教师,应给学生“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教师本身要具有海纳百川的宽容精神,要容下个性特别的学生,要容下学习不好的学生,要容下犯错误的学生,更要容下学生对自己说“不”,让每个学生敢想、善思,敢于标新立异。
  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探索求异。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教育学生要自我思考、自我分析、大胆质疑、勇于探索、勇于发现。对于提问,教师应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即使他们的某些提问令人啼笑皆非,教师也一定要正确对待,帮他们分析原因,从积极方面加以鼓励。
  2、激发高中生的认识兴趣
  兴趣是创新的起点,学生对事物发生兴趣,才会主动积极地去探索,教师应不断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及时鼓励和称赞每个学生的成功。
  3、开拓高中生的知识领域
  丰富的知识是创新的基础。教师要鼓励学生认真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教师也应认识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通过教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具有不断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4、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发展发散性思维对培养创造性思维有着重要作用。实践证明,通过有意识的训练,可以发展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别出心裁地提出新异的想法和解法,这是思维独创性的表现。
  教师应满腔热情地鼓励他们别出心裁地思考问题,大胆地提出与众不同的意见与质疑,独辟蹊径地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从求异、发散向创新推进。
  5、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个性
  奋斗是创造的基础,一个没有奋斗精神、不能吃苦的人是谈不上创造力开发的。在教学中,要时刻用古今中外的事例教育学生,让他们明白只有奋斗才能获得成功。在教学中,要创设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发挥想象力、创造力的空间。
  还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使课堂上出现观点的交锋、智慧的碰撞,进而迸发创新的火花,让学生逐步形成独立、勤奋、自信和持之以恒等良好的性格特征。
  6、学生自我锻炼
  要创新,拥有自己的独特见解,离不开教师的教导,当然也少不了学生个人的努力。学生应该学会并掌握有利于创新的思维方式。比较有效的创新思维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⑴反向思维法。即针对一种观点,假定其相反的观点正确,然后进行一系列逻辑推理,进而发现其中的不足及可取之处,从而了解正反两类观点的长短优劣,通过取长补短便会形成自己高于两类观点的新观点。⑵换位思考法。即将自己和对方在思想上换一下位,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一方面能理解对方主张、观点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可借此检查一下自己的主张有无疏漏,从而获得更为完善的观点。⑶中观思维法。固执于某个立场常使人产生偏见,如能从正反、人我的立场上超脱出来,站在中间者的立场上观察和思考问题,往往能克服或减少偏见,得出较为客观公正的新结论,使自己的思想产生重大飞跃。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点,也是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学校应始终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我们努力的方向,只要广大教师给学生“自由”,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构建一片有利于学生创新的天地,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去创新,就会有助于他们训练创新思维,发展创新能力,构建创新人格。
其他文献
师生关系是人与人之间最纯洁的关系之一,它没有功利、不含杂质。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师生之间有时却充满了矛盾和对立。  师生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首先是教育和被教育的关系。什么样的师生关系最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呢?亲密无间、毫无界线,模糊了师生界线,容易使学生产生错觉,使他们忘记自己的职责和身份,不利于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成长;楚汉分明、互不侵犯,容易走入“师道尊严”的误区,使师生之间产生隔膜甚至对立。没
期刊
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经实行多年了,但是农村学校现在的教育往往还是停留在“学答”上,而与“学问”相差甚远。现在提倡的教育方法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断地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如果在教育活动中我们不重视提问意识的培养,那么在教师传道授业的陈旧教学方法上,学生的学习将还是呆板的机械学习,还会缺乏趣味性。美国著名学者布鲁巴克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那
期刊
重要的、难懂的概念、规律,一直是部分学生学习的严重障碍,影响了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进取精神。如何消除这种障碍呢?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从以下四方面抓起:    一、讲究方法,注重实用    良好的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老师讲课时要注重方法的实用性,使学生尽快有效地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如:类比法是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可帮助学生理解一些难懂的概念、规律和方法。不少学生对用比值定义的物
期刊
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俗话说“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普天之下的父母无不对自己的孩子关爱备至,寄予厚望,希望他们健康、顺利地成长,将来能够在物竞天泽、适者生存的现代社会里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然而,孩子的成长除了学校的教育、社会的影响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家庭教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以夫妻关系为基础,由父母和子女组成的最小的社会基层组织。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通过言传身
期刊
2001年6月,国家教育部向全国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同时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身处教育教学第一线的广大中小学教师积极参与试行、总结经验,为其全面落实和不断改进做出自己的贡献。笔者作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自感责无旁贷,经过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对音乐教育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一、确立素质教育观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
期刊
声乐是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发出优美嘹亮的歌声,又用歌声透过音乐化了的文学语言,生动地塑造乐曲中的人物形象,描绘其意境、表达其思想感情的音乐艺术。在声乐教学中,让学生达到声情并茂、有情感地表达歌曲的意境,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循序渐进,从初学时就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打好基础。    一、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    人体作为歌唱的“乐器”,它的动力来自于由肺部呼出的气息。气息通过喉头的声带,使声带受到振动而
期刊
【摘要】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安全教育,是指结合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内容,对学生进行防火、防意外伤害等基本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将不安全的因素加以预防和戒备,努力把它们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学生维护自身安全的需要,是维护学校和社会正常秩序和安宁的需要。  【关键词】安全 严格 规范 预防 事故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安全意识不断增强。学生是祖国
期刊
素质教育是调动和充分发展学生先天积极因素和后天实践的能动性,促进素质结构完善和提高的教育,它着眼于使每个学生在自身原有基础上获得和谐的和充分的发展。素质教育是按照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以开发学生潜能、提高新一代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小学语文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担负着极其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凭借教材,在教学内容上落实素质教育。    一、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    实
期刊
语文学科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因为它不仅仅是重要的工具,还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和情感性。所以,语文课的教学不仅要教学生识文断字,更重要的是育人。思想品德教育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德育,德育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把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对受教育者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影响和规范,从而转换为受教育者个人的品德和素质的一种活动。在语文的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语文学科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期刊
在新修订的《中小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出现了许多变化,特别是将七年级至九年级教学要求中的“运用”层次全部改为“活动”,使得活动课的课时比例大大增加。并且,在教材中还设置了具体的活动安排。课堂活动的组织开展情况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达成,而要组织开展好课堂活动就必须要有恰当、精巧、优质的活动创意与设计。下面,笔者就课堂活动的创意与设计谈一谈管窥之见:    一、 优质课堂活动的一般特征    一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