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伴随着诸多名师多年来对于情境创设的深入研究,情境教学也从最初的融合于课堂教学内容,以此促使学生能够深层次地理解所学课文,深入到旨在重视学生的情绪体验和动手实践,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探索欲望。因此,本文对课程教学中的化学教学的创设的有效情景进行研究,具有深远的意研究意义。
关键词:有效情境;激发兴趣;启发思维;培养能力;教学效果
一、什么是教学情境
所谓教学情境就是以直观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是学生认知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
二、创设教学情境的意义何在
情境使人入胜的好途径。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创设教学情境是教师的一项常规教学工作,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则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习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是提高中学学科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
三、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1.利用电视节目创设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知识来源于生活,知识又在为生活服务。利用电视节目创设情境,可以拉近知识和生活的距离。学生进入熟悉的情境中,利用已学知识与情境中的画面作对比,从中发现问题,为学生自主建构新知识奠定基础。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寻宝梦,我们可以抓住这种好奇心,用于创设具有吸引力的情境。在讲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碳的化学性质”时,我是这样导入的:用多媒体播放《寻宝》节目的精彩片段,学生在看完视频之后,对节目中出现的古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乘热打铁,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节目中出现的字画上来:“这些字画是古代文人墨客的精品,距今已经很多年了,可见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可是为什么时隔多年,那些铁器文物都已生锈,而字画却依然保存完好呢?”学生踊跃发言,提出各种各样的猜想:“保存的方法好。”“用的纸张和墨汁很特别。”……教师引导:“想知道古画保存完好的真正秘密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碳的化学性质’吧。” 这样的情境创设,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探究问题真相的渴望和冲动,从而使教学内容顺利开展起来。
2.利用动画视频创设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
现在很多用动画创作的公益广告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画面新颖,内容充实,发人深省。模仿这种表现方式创设情境,给学生营造了轻松愉悦的氛围,用趣味性的方式介绍相关的知识,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例如:在探究“燃烧的条件”时,可以制作这样的一个动画:古代地球上一群原始人正在钻木取火,木头之间不断摩擦,擦啊擦啊,木头由白变黄,最后变红,突然火焰冒出,原始人欢呼雀跃。而现代宇航员穿着宇航服戴着氧气瓶登月,发现没带引火工具,于是拿出同样的木头尝试钻木取火,结果木头摩擦到红热,可就是没有火焰产生。此时在宇航员的头上出现了一个大大的“?”。“同样是‘钻木取火’,为何在月球上不行呢?”学生被动画深深的吸引,同时对月球上无法钻木取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积极讨论起来。与此同时,教师将动画重复播放,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和对比,通过生生讨论、师生交流,终于知道了其中的原因:地球上有空气,而月球上没有,所以,即使木头摩擦到红热也不会燃烧。这为后面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设计埋下了伏笔。可见,利用动画视频创设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探究,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利用趣味实验创设情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自2010年起中国掀起了一股魔术热潮。化学实验大多具有趣味性,利用类似于魔术的趣味实验创设情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思考热情和求知欲望。在介绍酸碱指示剂的时候,我先用玻璃棒蘸取澄清石灰水在白纸上写出“酸碱指示剂”这五个字,然后在纸上喷洒无色酚酞溶液,顿时字在纸上显现出来。此刻,同学们都睁大了眼睛,嘴里异口同声地说:“哇,太神奇了!”接着我又向纸上喷稀盐酸,顿时纸上的红色“酸碱指示剂”五个字又销声匿迹了。同学们又是一阵欢呼,一下子都兴奋起来,热情高涨。这时我因势利导:“同学们,刚才我用来写字的溶液就是大家熟悉的澄清石灰水,那么我喷上去让字显现出来的溶液是什么呢?最后我喷上去的使字‘变’掉的液体又是什么呢?其实它们就在你们试验台上的6种溶液当中。请你們通过实验,找出刚才我用的那两种溶液吧。” ……可见,将利用趣味实验创设情境,再让学生设计实验并动手操作,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其中,同时还可以营造出浓厚的探究氛围,促进彼此之间的相互协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利用“意外”的演示实验创设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意外”演示实验创设情境直接关系到师生间的良好互动和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对“意外”实验现象的观察、问题的猜想、思考分析的过程都是学生锻炼能力的一次重要机会。在研究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内容时,教材上有一个实验,教师可以故意在操作上产生可以观察到的失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分析出现“意外”的原因。例如:在该实验成功完成一次后,我把这个实验又做了一次(实验前,我特意在橡皮导管上不夹弹簧夹);接着,我又把同样的实验做了第三次(实验过程中,我特意没等装置冷却就打开了止水夹)。实验结束后,学生好奇了也困惑了。我质疑道:“为什么后面两次实验和第一次的成功实验结果都不一样呢?第二次实验结果是大于1\5,而第三次结果却是小于1\5,你们能找出原因吗?”……学生因为“意外”的实验结果产生了好奇,积极开展讨论,分析原因,最终找到了答案。同学们甭提有多高兴了!
这样的情境创设会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也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创造了条件。
参考文献:
[1]苗华智:有效备课(初中化学)。光明日报出版社,2018
[2]新课程教师课堂技能指导。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
[3]360百科:“教学情境的意义”。
关键词:有效情境;激发兴趣;启发思维;培养能力;教学效果
一、什么是教学情境
所谓教学情境就是以直观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是学生认知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
二、创设教学情境的意义何在
情境使人入胜的好途径。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创设教学情境是教师的一项常规教学工作,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则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习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是提高中学学科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
三、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1.利用电视节目创设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知识来源于生活,知识又在为生活服务。利用电视节目创设情境,可以拉近知识和生活的距离。学生进入熟悉的情境中,利用已学知识与情境中的画面作对比,从中发现问题,为学生自主建构新知识奠定基础。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寻宝梦,我们可以抓住这种好奇心,用于创设具有吸引力的情境。在讲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碳的化学性质”时,我是这样导入的:用多媒体播放《寻宝》节目的精彩片段,学生在看完视频之后,对节目中出现的古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乘热打铁,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节目中出现的字画上来:“这些字画是古代文人墨客的精品,距今已经很多年了,可见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可是为什么时隔多年,那些铁器文物都已生锈,而字画却依然保存完好呢?”学生踊跃发言,提出各种各样的猜想:“保存的方法好。”“用的纸张和墨汁很特别。”……教师引导:“想知道古画保存完好的真正秘密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碳的化学性质’吧。” 这样的情境创设,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探究问题真相的渴望和冲动,从而使教学内容顺利开展起来。
2.利用动画视频创设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
现在很多用动画创作的公益广告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画面新颖,内容充实,发人深省。模仿这种表现方式创设情境,给学生营造了轻松愉悦的氛围,用趣味性的方式介绍相关的知识,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例如:在探究“燃烧的条件”时,可以制作这样的一个动画:古代地球上一群原始人正在钻木取火,木头之间不断摩擦,擦啊擦啊,木头由白变黄,最后变红,突然火焰冒出,原始人欢呼雀跃。而现代宇航员穿着宇航服戴着氧气瓶登月,发现没带引火工具,于是拿出同样的木头尝试钻木取火,结果木头摩擦到红热,可就是没有火焰产生。此时在宇航员的头上出现了一个大大的“?”。“同样是‘钻木取火’,为何在月球上不行呢?”学生被动画深深的吸引,同时对月球上无法钻木取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积极讨论起来。与此同时,教师将动画重复播放,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和对比,通过生生讨论、师生交流,终于知道了其中的原因:地球上有空气,而月球上没有,所以,即使木头摩擦到红热也不会燃烧。这为后面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设计埋下了伏笔。可见,利用动画视频创设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探究,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利用趣味实验创设情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自2010年起中国掀起了一股魔术热潮。化学实验大多具有趣味性,利用类似于魔术的趣味实验创设情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思考热情和求知欲望。在介绍酸碱指示剂的时候,我先用玻璃棒蘸取澄清石灰水在白纸上写出“酸碱指示剂”这五个字,然后在纸上喷洒无色酚酞溶液,顿时字在纸上显现出来。此刻,同学们都睁大了眼睛,嘴里异口同声地说:“哇,太神奇了!”接着我又向纸上喷稀盐酸,顿时纸上的红色“酸碱指示剂”五个字又销声匿迹了。同学们又是一阵欢呼,一下子都兴奋起来,热情高涨。这时我因势利导:“同学们,刚才我用来写字的溶液就是大家熟悉的澄清石灰水,那么我喷上去让字显现出来的溶液是什么呢?最后我喷上去的使字‘变’掉的液体又是什么呢?其实它们就在你们试验台上的6种溶液当中。请你們通过实验,找出刚才我用的那两种溶液吧。” ……可见,将利用趣味实验创设情境,再让学生设计实验并动手操作,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其中,同时还可以营造出浓厚的探究氛围,促进彼此之间的相互协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利用“意外”的演示实验创设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意外”演示实验创设情境直接关系到师生间的良好互动和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对“意外”实验现象的观察、问题的猜想、思考分析的过程都是学生锻炼能力的一次重要机会。在研究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内容时,教材上有一个实验,教师可以故意在操作上产生可以观察到的失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分析出现“意外”的原因。例如:在该实验成功完成一次后,我把这个实验又做了一次(实验前,我特意在橡皮导管上不夹弹簧夹);接着,我又把同样的实验做了第三次(实验过程中,我特意没等装置冷却就打开了止水夹)。实验结束后,学生好奇了也困惑了。我质疑道:“为什么后面两次实验和第一次的成功实验结果都不一样呢?第二次实验结果是大于1\5,而第三次结果却是小于1\5,你们能找出原因吗?”……学生因为“意外”的实验结果产生了好奇,积极开展讨论,分析原因,最终找到了答案。同学们甭提有多高兴了!
这样的情境创设会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也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创造了条件。
参考文献:
[1]苗华智:有效备课(初中化学)。光明日报出版社,2018
[2]新课程教师课堂技能指导。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
[3]360百科:“教学情境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