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九年级化学复习课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单调乏味的重复复习容易让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本文以两节公开课为例,探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复习课设计。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复习课;九年级化学
九年级的化学复习课对于即将参加中考的学生来说十分重要。通过复习课,学生能够巩固学过的知识,将知识系统化,从而得到升华。因此,如何上好复习课成为毕业班化学教师要思考的重要问题。传统复习课都是教师单方面把知识点讲一遍,而后让学生做相应的练习。在复习课上,学生往往感觉枯燥乏味,除了重复已学的知识点外就是做练习、听讲评,长此以往,对学习失去兴趣,而很多教师在多遍重复知识点后也讨厌上复习课。如何让复习课也能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两节获得好评的复习课的公开课设计作为案例,来探讨什么样的复习课是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
一、教学案例
案例一:这节公开课内容是科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章第一课时“碳和碳的氧化物”。本节课以魔法故事为主线贯穿课堂,设计思路如下:
将碳单质比喻作“碳父”,“碳父”有两个法宝,一个是能够切割大多数物质,另一个是能够做电极或是铅笔芯,这两个法宝是何物质?(金刚石和石墨)。接着描述“碳父”还有燃烧的本领,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碳父”有两个女儿,大女儿继承的魔力是能灭火,小女儿继承的魔力是能施毒,大小女儿分别是谁?(CO2和CO)。大女儿嫉妒小女儿的魔法比自己强大,心理不平衡,就给人类带来了灾难——“温室效应”。于是“碳父”把大女儿的氧原子夺走一个,使其与小女儿拥有一样的魔力,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根据上述的描述,请学生将C、CO、CO2之间的关系用知识网络表示出来(即“碳三角”)。接下来由学生选择“魔法世界”编号,判断是谁施的魔法,并评价其“功”与“过”。魔法世界是由CO和CO2在生活中常见的事例组成,如主人下地窖取菜时晕厥死亡事件、碳酸饮料会喷出气体、氢氧化钙可以刷墙护壁、“干冰”可以人工降雨、“煤气”可以燃烧等事例,将这些事例编号,由学生抽出相应事例后进行解释,并对事例进行评价、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都描述完后,请学生将碳酸、碳酸钙两种物质补充到先前总结的碳三角网络中去。
最后让全班学生参加“毕业典礼”测试:如何鉴别CO和CO2,测试结束后宣布学生由魔法学院毕业,将这节课的气氛推向最高潮。
案例二:这节公开课内容是科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八章“生活中常见的酸、碱、盐”复习课。大体设计思路如下:
先指出化学实验室排放的废液是水污染源之一,接下来由学生完成练习题:A、B两班都用酚酞鉴别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实验后废液分别集中到各班废液缸中。(1)A班废液呈红色,废液中一定含什么物质?(2)B班废液pH<7,该废液呈现什么颜色?若将B班的废液直接排入铸铁下水管道,会造成什么危害?(3)对处理A、B班废液,你有何更好的建议?(4)请根据所学的酸碱知识为A、B两班提出尽可能多的鉴别方法。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应用学过的酸碱的化学通性进行鉴别,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然后根据写出的化学方程式总结出酸碱的化学通性,并进行性质的对比,让学生自己对知识进行总结归纳。之后再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难题:“某化工厂一辆载有浓硫酸的运输车坠入小溪沟,车上载有的14吨浓硫酸倒入小溪中。假如你是现场工作人员,你将采取哪些措施防止污染事故?”此事件能让学生理解、运用刚刚总结的酸碱性质。最后再让学生参与讨论:有两瓶从厨房中拿出的没有标签的食盐和纯碱样品,请用尽可能多的方法将它们鉴别出来。这是让学生回忆学过的盐的化学性质并加以应用。学生将可行的方案都设计出来,并写出化学方程式后,让学生总结归纳盐的化学通性。最后再出两道盐的练习,让学生应用盐的性质。
二、教学分析
这两节市级公开课上完后都获得了较好的评价。对比后可以发现,这两节复习课的设计存在很多共同点:
1.设计生动有趣的情境
案例一整节课是以魔法故事为主线,考虑到化学与魔法有一定的共性,并与当下热播的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相结合,情境生动有趣,符合初中生的身心特征,牢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上来。案例二将生活中的事件引入课堂,让学生谈论并解决难题,如实验室废液的处理、浓硫酸泄露的处理方法、厨房中调料的鉴别等,使学生感觉化学就在身边,并能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升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先提出问题,再让学生总结归纳
■
在知识点复习模式上,两节课都是先提出问题,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再让学生自己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个过程就是“把书读薄”的过程,这在毕业班复习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一种学习能力;最后再设计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情境对知识点学以致用,这又是“把书由薄再读厚”的过程,从而使知识点得到升华。如案例一中先是根据提出的问题,写出C、CO、CO2的相关化学方程式,再让学生根据化学方程式找出三者间的转换关系,到后来再在原先网络图上再添上碳酸和碳酸钙。最终使五种物质的转换关系与涉及到的8个化学方程式,归纳为上图所示:
之后再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如氢氧化钙为何可以刷墙护壁、煤气为何可以燃烧等生活中例子对知识点加以应用。案例二中也是类似的,先让学生讨论如何鉴别酸和碱,从而复习了酸碱相关的化学性质;而后让学生根据提出的方法来总结归纳酸碱的化学通性;最后再根据贴近生活的具体事例来应用这些知识点,如蚊虫叮咬了要抹何种溶液、浓硫酸泄露该如何处理等。教师设计题目要注意尽量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这样使学生学习感觉更有成就感,对学习更感兴趣,更牢固地掌握知识点。
3.课堂上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全体学生参与到课堂中
复习课很多学生懒于动手和动脑,对学过的知识缺乏兴趣,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高。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全体学生参与到课堂中,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对复习课至关重要。案例一和案例二都是注重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调动学生积极性,问题设计有层次性,尽量让所有问题由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解答,再由学生来纠正学生错误或是补充说明,最后让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教师只是在一旁引导。这充分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复习课学生都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因此要充分利用这一点,使复习课能够很好地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体现出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4.课件制作简明、生动
复习课的课件切忌出现大量的文字,这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感。应尽量做到简明,文字少、重点突出,同时尽量生动、活泼。上述两个案例的课件都比较简明、生动。如案例一中课件结合“三彩”课件制作方法,在进入“魔法世界”环节中,采用魔方上九个数字对应九个不同的事例,让学生抽选1~9之间的数字,点击数字后随机链接到不同的“魔法事件”,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两节课的课件页数都非常少,且每一页的内容都很简洁。
从上述复习课模式的共同点可以看出,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复习课不再是教师单方面的灌输,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点的重复。要想上好复习课,备课很重要,无论在情境创设上,还是在结构设计、相应练习题的选择上,教师都要花费更多的心思。同时,课堂上要注意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这样的复习课才能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学习化学,同时提高对化学的兴趣,进而懂得用化学知识来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的化学课,才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好课。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潘红梅.走进新课程 关注课堂教学效益[J].化学教与学,2010,(06).
[3]李开祥.漫谈化学复习中的启发式教学[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1995,(05).
[4]王锋,胡志刚.提高新课程初中化学总复习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福建教育學院学报,2009,(02).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复习课;九年级化学
九年级的化学复习课对于即将参加中考的学生来说十分重要。通过复习课,学生能够巩固学过的知识,将知识系统化,从而得到升华。因此,如何上好复习课成为毕业班化学教师要思考的重要问题。传统复习课都是教师单方面把知识点讲一遍,而后让学生做相应的练习。在复习课上,学生往往感觉枯燥乏味,除了重复已学的知识点外就是做练习、听讲评,长此以往,对学习失去兴趣,而很多教师在多遍重复知识点后也讨厌上复习课。如何让复习课也能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两节获得好评的复习课的公开课设计作为案例,来探讨什么样的复习课是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
一、教学案例
案例一:这节公开课内容是科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章第一课时“碳和碳的氧化物”。本节课以魔法故事为主线贯穿课堂,设计思路如下:
将碳单质比喻作“碳父”,“碳父”有两个法宝,一个是能够切割大多数物质,另一个是能够做电极或是铅笔芯,这两个法宝是何物质?(金刚石和石墨)。接着描述“碳父”还有燃烧的本领,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碳父”有两个女儿,大女儿继承的魔力是能灭火,小女儿继承的魔力是能施毒,大小女儿分别是谁?(CO2和CO)。大女儿嫉妒小女儿的魔法比自己强大,心理不平衡,就给人类带来了灾难——“温室效应”。于是“碳父”把大女儿的氧原子夺走一个,使其与小女儿拥有一样的魔力,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根据上述的描述,请学生将C、CO、CO2之间的关系用知识网络表示出来(即“碳三角”)。接下来由学生选择“魔法世界”编号,判断是谁施的魔法,并评价其“功”与“过”。魔法世界是由CO和CO2在生活中常见的事例组成,如主人下地窖取菜时晕厥死亡事件、碳酸饮料会喷出气体、氢氧化钙可以刷墙护壁、“干冰”可以人工降雨、“煤气”可以燃烧等事例,将这些事例编号,由学生抽出相应事例后进行解释,并对事例进行评价、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都描述完后,请学生将碳酸、碳酸钙两种物质补充到先前总结的碳三角网络中去。
最后让全班学生参加“毕业典礼”测试:如何鉴别CO和CO2,测试结束后宣布学生由魔法学院毕业,将这节课的气氛推向最高潮。
案例二:这节公开课内容是科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八章“生活中常见的酸、碱、盐”复习课。大体设计思路如下:
先指出化学实验室排放的废液是水污染源之一,接下来由学生完成练习题:A、B两班都用酚酞鉴别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实验后废液分别集中到各班废液缸中。(1)A班废液呈红色,废液中一定含什么物质?(2)B班废液pH<7,该废液呈现什么颜色?若将B班的废液直接排入铸铁下水管道,会造成什么危害?(3)对处理A、B班废液,你有何更好的建议?(4)请根据所学的酸碱知识为A、B两班提出尽可能多的鉴别方法。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应用学过的酸碱的化学通性进行鉴别,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然后根据写出的化学方程式总结出酸碱的化学通性,并进行性质的对比,让学生自己对知识进行总结归纳。之后再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难题:“某化工厂一辆载有浓硫酸的运输车坠入小溪沟,车上载有的14吨浓硫酸倒入小溪中。假如你是现场工作人员,你将采取哪些措施防止污染事故?”此事件能让学生理解、运用刚刚总结的酸碱性质。最后再让学生参与讨论:有两瓶从厨房中拿出的没有标签的食盐和纯碱样品,请用尽可能多的方法将它们鉴别出来。这是让学生回忆学过的盐的化学性质并加以应用。学生将可行的方案都设计出来,并写出化学方程式后,让学生总结归纳盐的化学通性。最后再出两道盐的练习,让学生应用盐的性质。
二、教学分析
这两节市级公开课上完后都获得了较好的评价。对比后可以发现,这两节复习课的设计存在很多共同点:
1.设计生动有趣的情境
案例一整节课是以魔法故事为主线,考虑到化学与魔法有一定的共性,并与当下热播的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相结合,情境生动有趣,符合初中生的身心特征,牢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上来。案例二将生活中的事件引入课堂,让学生谈论并解决难题,如实验室废液的处理、浓硫酸泄露的处理方法、厨房中调料的鉴别等,使学生感觉化学就在身边,并能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升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先提出问题,再让学生总结归纳
■
在知识点复习模式上,两节课都是先提出问题,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再让学生自己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个过程就是“把书读薄”的过程,这在毕业班复习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一种学习能力;最后再设计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情境对知识点学以致用,这又是“把书由薄再读厚”的过程,从而使知识点得到升华。如案例一中先是根据提出的问题,写出C、CO、CO2的相关化学方程式,再让学生根据化学方程式找出三者间的转换关系,到后来再在原先网络图上再添上碳酸和碳酸钙。最终使五种物质的转换关系与涉及到的8个化学方程式,归纳为上图所示:
之后再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如氢氧化钙为何可以刷墙护壁、煤气为何可以燃烧等生活中例子对知识点加以应用。案例二中也是类似的,先让学生讨论如何鉴别酸和碱,从而复习了酸碱相关的化学性质;而后让学生根据提出的方法来总结归纳酸碱的化学通性;最后再根据贴近生活的具体事例来应用这些知识点,如蚊虫叮咬了要抹何种溶液、浓硫酸泄露该如何处理等。教师设计题目要注意尽量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这样使学生学习感觉更有成就感,对学习更感兴趣,更牢固地掌握知识点。
3.课堂上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全体学生参与到课堂中
复习课很多学生懒于动手和动脑,对学过的知识缺乏兴趣,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高。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全体学生参与到课堂中,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对复习课至关重要。案例一和案例二都是注重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调动学生积极性,问题设计有层次性,尽量让所有问题由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解答,再由学生来纠正学生错误或是补充说明,最后让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教师只是在一旁引导。这充分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复习课学生都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因此要充分利用这一点,使复习课能够很好地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体现出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4.课件制作简明、生动
复习课的课件切忌出现大量的文字,这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感。应尽量做到简明,文字少、重点突出,同时尽量生动、活泼。上述两个案例的课件都比较简明、生动。如案例一中课件结合“三彩”课件制作方法,在进入“魔法世界”环节中,采用魔方上九个数字对应九个不同的事例,让学生抽选1~9之间的数字,点击数字后随机链接到不同的“魔法事件”,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两节课的课件页数都非常少,且每一页的内容都很简洁。
从上述复习课模式的共同点可以看出,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复习课不再是教师单方面的灌输,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点的重复。要想上好复习课,备课很重要,无论在情境创设上,还是在结构设计、相应练习题的选择上,教师都要花费更多的心思。同时,课堂上要注意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这样的复习课才能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学习化学,同时提高对化学的兴趣,进而懂得用化学知识来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的化学课,才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好课。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潘红梅.走进新课程 关注课堂教学效益[J].化学教与学,2010,(06).
[3]李开祥.漫谈化学复习中的启发式教学[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1995,(05).
[4]王锋,胡志刚.提高新课程初中化学总复习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福建教育學院学报,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