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学习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鼓舞学生,教育最根本任务是教育青少年學会做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的道德素质是做人的一个重要方面。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初始阶段的道德教育培训,承载着教书育人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是育人之“道”。
关键词:语文教学;以人为本;德育
一、语文教材与德育携手润童心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趣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附加的任务。”这充分说明,培育人文精神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纷繁多样,有古诗、散文、童话、寓言等。课文内容丰富多彩,热爱祖国、爱护他人、爱护动物、爱护环境、遵纪守法等,绝对可以称作德育的一本“百科全书”。所以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想办法充分利用教材内容,渗透德育,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例如,课文《口耳目》教学生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说话做事要注意形象,给自己自信也给他人留下好印象。《四季》一文介绍了季节更替时的景色,我利用教材内容向学生展示大自然时间的更替,还有大自然每个季节独特的景色,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美的情感。我们还能借助语文教材中蕴藏的各式各样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如描写江南风景的《江南》,描写山石风景的《黄山奇石》;表现人的聪明才智的《捞铁牛》等课文,让学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帮助他们树立远大革命理想,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语文实践与德育携手促成长
朗读活动是儿童最初的阅读活动。人类语言学研究表明,朗读并非机械地把原文读出来,而是通过内部语言,用自己的话来理解原文的句子或段落,从而把原文中的思想变成读者自己的思想。因此,教师可以在朗读中巧妙地渗透德育。让学生在课堂上让学生细细地读,理解、入情地读,能帮助教师达到预期的德育目标。如《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课文。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指导朗读,激发学生的情趣。“下雪啦,下雪啦!”是儿童看到下雪时高兴心情的自然流露,模拟读能激发学生对该自然现象的好奇,从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课文中两句描写小动物的: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在雪地上快活地跑来跑去,留下一串串“竹叶”、“梅花”、“枫叶”和“月牙”。我让学生在轻快活泼的朗读中知道了四种动物爪子有不同形状。课文最后,我让学生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读,从中知道了青蛙冬眠的特点。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能初步了解几种小动物的一些特点。这样不仅激发起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预期的德育目标。
所谓“实践出真知”,把德育落到日常社会生活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到实际生活中去体验,亲密接触课文以外的世界,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让学生去发现、去描写生活中的人与事,抒发自己的情感。通过这些活动,激活学生思维,张扬学生个性,促发其创造力。如在班中开展做好事、讲故事等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发现自我,珍惜自我,并从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三、语文创新与德育携手育人才
创新教育是使人类的个体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经验和智慧,得到不断地创新,实现链式反应,生出新的知识的教育,所以人类总是一代比一代强。进行创造教育,培养人的创新精神是人类进步的要求,是时代的要求。语文教育可以与音乐、美术等学科相融合。教材中有许多写景状物的文章,到处充满了美,但“审美”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精神活动,小学生处在审美的初级阶段,因此,必须借助直观来领略这种美。此时,把语文学习与美术、音乐等相结合,是一个好方法,可以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以提高。
三尺讲台,六排课桌,这就是教师与学生的直观写照。在学校,在教室,教师与学生是密切相关的整体,教师授业解惑,学生受业习业。语文教育是德育的手段之一。教师要以人为本,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不失时机的渗透德育,这样才能全面培养人才,提升教学深度,开创一番教学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李艳慧.构建生态课堂,学习生活语文[J].考试周刊,2013(69).
[2]韩英群.构建以人为本的语文教育[J].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关键词:语文教学;以人为本;德育
一、语文教材与德育携手润童心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趣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附加的任务。”这充分说明,培育人文精神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纷繁多样,有古诗、散文、童话、寓言等。课文内容丰富多彩,热爱祖国、爱护他人、爱护动物、爱护环境、遵纪守法等,绝对可以称作德育的一本“百科全书”。所以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想办法充分利用教材内容,渗透德育,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例如,课文《口耳目》教学生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说话做事要注意形象,给自己自信也给他人留下好印象。《四季》一文介绍了季节更替时的景色,我利用教材内容向学生展示大自然时间的更替,还有大自然每个季节独特的景色,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美的情感。我们还能借助语文教材中蕴藏的各式各样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如描写江南风景的《江南》,描写山石风景的《黄山奇石》;表现人的聪明才智的《捞铁牛》等课文,让学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帮助他们树立远大革命理想,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语文实践与德育携手促成长
朗读活动是儿童最初的阅读活动。人类语言学研究表明,朗读并非机械地把原文读出来,而是通过内部语言,用自己的话来理解原文的句子或段落,从而把原文中的思想变成读者自己的思想。因此,教师可以在朗读中巧妙地渗透德育。让学生在课堂上让学生细细地读,理解、入情地读,能帮助教师达到预期的德育目标。如《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课文。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指导朗读,激发学生的情趣。“下雪啦,下雪啦!”是儿童看到下雪时高兴心情的自然流露,模拟读能激发学生对该自然现象的好奇,从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课文中两句描写小动物的: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在雪地上快活地跑来跑去,留下一串串“竹叶”、“梅花”、“枫叶”和“月牙”。我让学生在轻快活泼的朗读中知道了四种动物爪子有不同形状。课文最后,我让学生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读,从中知道了青蛙冬眠的特点。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能初步了解几种小动物的一些特点。这样不仅激发起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预期的德育目标。
所谓“实践出真知”,把德育落到日常社会生活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到实际生活中去体验,亲密接触课文以外的世界,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让学生去发现、去描写生活中的人与事,抒发自己的情感。通过这些活动,激活学生思维,张扬学生个性,促发其创造力。如在班中开展做好事、讲故事等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发现自我,珍惜自我,并从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三、语文创新与德育携手育人才
创新教育是使人类的个体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经验和智慧,得到不断地创新,实现链式反应,生出新的知识的教育,所以人类总是一代比一代强。进行创造教育,培养人的创新精神是人类进步的要求,是时代的要求。语文教育可以与音乐、美术等学科相融合。教材中有许多写景状物的文章,到处充满了美,但“审美”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精神活动,小学生处在审美的初级阶段,因此,必须借助直观来领略这种美。此时,把语文学习与美术、音乐等相结合,是一个好方法,可以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以提高。
三尺讲台,六排课桌,这就是教师与学生的直观写照。在学校,在教室,教师与学生是密切相关的整体,教师授业解惑,学生受业习业。语文教育是德育的手段之一。教师要以人为本,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不失时机的渗透德育,这样才能全面培养人才,提升教学深度,开创一番教学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李艳慧.构建生态课堂,学习生活语文[J].考试周刊,2013(69).
[2]韩英群.构建以人为本的语文教育[J].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