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提问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当一改传统提问“无用低效”的弊端,积极改善提问方式,增强提问的有效性。文章以《小数加减法》为例,对如何加强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适时追问;《小数加减法》;巧妙设问
一、巧妙设问,循循善诱
巧妙的设问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从教学目标入手,结合教学内容,从而巧妙设计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上通过循循善诱,将提问的切入点优化,激发学生的思维共鸣,这样有利于引发小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深入思考。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小数加减法》时,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让学生玩一个分组“微信抢红包”的游戏,以此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提出问题“两个微信红包一共多少钱”,要求学生对“1.23+2.6”进行计算。这类题一般会出现两种计算结果:第一,相同数位对齐之后进行计算,得出结果1.49;第二,将小数的末位对齐之后进行计算,得出的结果:14.9。
问题一:哪一种计算方法是对的?如何判断?
学生A:经过估算,我发现1.23+2.6的和应该是比4小比3大;将小数末位对齐然后计算,得出结果1.49则比3小,而14.9又比4大,所以将小数末位對齐进行计算应该是错误的。
学生B:我认为在对整数加减法的过程中,需要将相同数位对齐之后再进行计算,所以小数加减法也应该将相同的数位对齐之后再进行计算。
问题二(结合学生B的回答,教师提出问题):你想到通过整数加减法来计算小数加减的想法很不错,但是仅仅只凭整数加减法计算的方法就判断小数加减法也应当将数位对齐之后再进行计算的结论,还是有些草率。所以,我们可以将你的说法作为一个猜想,其他同学还有不同的看法吗?
学生C:在整数进行计算时需要将整数的末位对齐之后再进行计算,而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能够把小数末位对齐再进行计算吗?
问题三(结合学生C的回答,再次设问):是啊,那么在小数加减法计算时,应当将相同的数位对齐之后再计算,还是将小数的末位对齐之后再进行计算呢?有了这样的猜想,我们应该做什么呢?
以上的提问,并没有像以往一样“一问一答”,而是通过问题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数学教学情境,并且为学生留了更多发挥的空间。
二、适时追问,启发学生
小学生的思考过程往往是“内隐”的,这就意味着教师无法有效得知学生的思考、推理是否正确,而且也无法介入引导。此时,“追问”则十分重要。
例如,可以要求学生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对“1.23+2.6=3.83”是否正确进行验证并进行汇报,同时教师利用“追问”引导学生思考。
追问一:在计算1.23+2.6时,为什么要添上单位“元”?
学生A:在学习“人民币”相关知识之后,明白在计算过程中,单位一样的数才可以相加减,所以在计算时添上“元”之后,两者的单位就一样了。
追问二:为什么1.23中的“2”与2.6中“6”相加呢?
学生B:因为1.23元就是1元2角3分,而2.6元就是2元6角,单位相同的才能加减,2角应该加6角,即2+6,相加之后就是8角。所以,1元2角3分+2元6角=3元8角3分,即1.23元+2.6元=3.83元(小数表示)。
追问三:这位学生的说法对吗?
学生C:从他的理解可以看出相同单位的数才能进行加减,而相同数位上的数单位相同,因此,在计算时相同数位应该对齐。
教师:在你的验证之后,你认为1.23+2.6在计算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D:将小数添上单位“元”之后,相同的数位表示的单位相同,并且相同单位的数才能进行加减,因此,在计算时,相同数位必须对齐之后再进行加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巧妙设问、适时追问、适时反问等方法,能够全面提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推理能力方面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高 磊.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优化[J].学周刊,2018(13):107-108.
[2]李雪梅.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策略的研究与实施[J].学周刊,2018(5):51-52.
关键词:适时追问;《小数加减法》;巧妙设问
一、巧妙设问,循循善诱
巧妙的设问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从教学目标入手,结合教学内容,从而巧妙设计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上通过循循善诱,将提问的切入点优化,激发学生的思维共鸣,这样有利于引发小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深入思考。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小数加减法》时,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让学生玩一个分组“微信抢红包”的游戏,以此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提出问题“两个微信红包一共多少钱”,要求学生对“1.23+2.6”进行计算。这类题一般会出现两种计算结果:第一,相同数位对齐之后进行计算,得出结果1.49;第二,将小数的末位对齐之后进行计算,得出的结果:14.9。
问题一:哪一种计算方法是对的?如何判断?
学生A:经过估算,我发现1.23+2.6的和应该是比4小比3大;将小数末位对齐然后计算,得出结果1.49则比3小,而14.9又比4大,所以将小数末位對齐进行计算应该是错误的。
学生B:我认为在对整数加减法的过程中,需要将相同数位对齐之后再进行计算,所以小数加减法也应该将相同的数位对齐之后再进行计算。
问题二(结合学生B的回答,教师提出问题):你想到通过整数加减法来计算小数加减的想法很不错,但是仅仅只凭整数加减法计算的方法就判断小数加减法也应当将数位对齐之后再进行计算的结论,还是有些草率。所以,我们可以将你的说法作为一个猜想,其他同学还有不同的看法吗?
学生C:在整数进行计算时需要将整数的末位对齐之后再进行计算,而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能够把小数末位对齐再进行计算吗?
问题三(结合学生C的回答,再次设问):是啊,那么在小数加减法计算时,应当将相同的数位对齐之后再计算,还是将小数的末位对齐之后再进行计算呢?有了这样的猜想,我们应该做什么呢?
以上的提问,并没有像以往一样“一问一答”,而是通过问题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数学教学情境,并且为学生留了更多发挥的空间。
二、适时追问,启发学生
小学生的思考过程往往是“内隐”的,这就意味着教师无法有效得知学生的思考、推理是否正确,而且也无法介入引导。此时,“追问”则十分重要。
例如,可以要求学生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对“1.23+2.6=3.83”是否正确进行验证并进行汇报,同时教师利用“追问”引导学生思考。
追问一:在计算1.23+2.6时,为什么要添上单位“元”?
学生A:在学习“人民币”相关知识之后,明白在计算过程中,单位一样的数才可以相加减,所以在计算时添上“元”之后,两者的单位就一样了。
追问二:为什么1.23中的“2”与2.6中“6”相加呢?
学生B:因为1.23元就是1元2角3分,而2.6元就是2元6角,单位相同的才能加减,2角应该加6角,即2+6,相加之后就是8角。所以,1元2角3分+2元6角=3元8角3分,即1.23元+2.6元=3.83元(小数表示)。
追问三:这位学生的说法对吗?
学生C:从他的理解可以看出相同单位的数才能进行加减,而相同数位上的数单位相同,因此,在计算时相同数位应该对齐。
教师:在你的验证之后,你认为1.23+2.6在计算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D:将小数添上单位“元”之后,相同的数位表示的单位相同,并且相同单位的数才能进行加减,因此,在计算时,相同数位必须对齐之后再进行加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巧妙设问、适时追问、适时反问等方法,能够全面提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推理能力方面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高 磊.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优化[J].学周刊,2018(13):107-108.
[2]李雪梅.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策略的研究与实施[J].学周刊,2018(5):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