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阶段性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生存质量的影响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632411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析在护理过程中应用阶段性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5月期间妇产科收治的92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46例仅住院期间给予护理干预,同时对家长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4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阶段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早产儿体重、奶摄入量、腹泻率、感染率、再住院率等。结果观察组早产儿体重、奶摄入量、睡眠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腹泻率、感染率、再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阶段性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早产儿健康程度,增加其体重、奶摄入量以及睡眠时间,降低腹泻率、感染率以及再住院率,提升其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阶段性护理;早产儿;生存质量
  早产儿是指孕周<37周的活产儿,其胎龄小、体重轻、机体免疫力低下,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极易影响早产儿的身心健康发展甚至导致死亡,据临床有关临床数据显示[1],我国早产儿死亡率高达约12.7%~20.8%。由此,为了确保早产儿顺利度过危险期,在加强各项监护的同时注重阶段性护理,在早产儿出生后不同阶段分层次、分步骤、分细节进行护理干预。目前,早产儿护理已经受到广大妇产科和儿科医师及社会大众的关注,分阶段护理作为一种新的护理模式也逐渐应用于临床,但是关于其在妇产科护理中的效果鲜有报道 [2]。本研究对我院2012年2月~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46例早产儿进行阶段性护理,并和同期行常规护理的46例早产儿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将其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永州市中心医院(南院)2012年2~2013年5月期间妇产科收治的92例早产儿,除合并先天畸形、心脑肾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以及综合治疗无效患儿。92例患儿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自主呼吸较弱、吮吸能力不强、进食少、低体温、喂养不耐受等。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对照组46例中男性28例,女性18例,胎龄30~38周,平均胎龄34.2±2.5周,体重1.00~1.98Kg,平均体重1.42±0.35Kg;观察组46例中男性26例,女性20例,胎龄30~39周,平均胎龄34.5±2.6周,体重1.08~1.95Kg,平均体重1.43±0.38Kg。本次调研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且在患儿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下进行,两组患儿在性别、胎龄、体重等基线资料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常规护理
  对照组46例患儿在监护室期间行常规护理[3],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观察其不良症状,进行针对性处理。同时对其家长进行早产儿相关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对于存在紧张、焦虑、抑郁的家长进行个性化心理疏导,缓解或消除其负性心理,促进健康教育效果的提高。监护期间可允许家长探望,每天4次,每次时间控制在30~60min,在探视期间,护理人员要趁机告知家长及亲属患儿目前的健康情况。同时详细向其讲解早产儿出生后易发的不良反应,日常护理需要注意的事项,提醒要注重患儿的营养、注意保暖、预防感染等,必要时要对产妇进行床边示范指导,如正确的抚摸方式、喂养的方法、臀部及皮肤护理、如何回应婴儿等。可将早产儿健康教育知识、护理方法通过播放宣传片和发放宣传手册等途径以提高家长对早产儿的认知度和护理技巧,另外,还需要向产妇强调母乳喂养的优点和必要性,尽可能采用母乳喂养[4]。
  1.2.2 阶段性护理干预
  观察组46例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制定阶段性护理干预的方案,分为住院期间、出院前、出院2周、2~4周以及随后每月1次,制定不同护理干预措施。
  1.2.2.1 出院前护理干预
  出院前,责任护士要将早产儿在住院期间的早产儿的健康状况及治疗方法和效果详细告知家长,并根据早产儿各自的体质特点制定相应的个性化护理方案,并指导家长在家庭护理中的方法和技巧,重点强调应该注意的事项。指导母乳喂养的技巧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预防感染。另外,告知家长早产儿定期体检及接种疫苗的具体时间[5],并预约家访,鼓励其定期复诊,共同完成家庭个性化护理。
  1.2.2.2 出院1~2周的护理
  早产儿出院1~2周,在家庭护理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会导致早产儿感染的因素,注意卫生、通风、减少强光和噪声对其刺激,在此期间,责任护士要对早产儿进行家访,至少1次,主要检查其脐部是否愈合、黄疸是否消退,同时观察期皮肤和大小便情况,指导家长要不定时按摩早产儿的腹部,提高其消化和吸收能力。另外,观察产妇泌乳情况,指导其如何促进泌乳,提醒家长要严格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照顾患儿。
  1.2.2.3 出院2~4周护理干预
  出院后2~4周可通过电话随访或者家访形式了解早产儿的神志、肤色、饮食、大小便情况,同时了解产妇泌乳情况,再次指导产妇抚摸、按摩、视觉刺激、被动运动等的方法和技巧,促进早产儿各项生理机能正常发育。
  1.2.2.4 随访
  患儿出院之后,前2周至少家访1次,2~4周家访或者电话随访至少1次,以后每月1次,常规测量早产儿身高、体重、胸围、头围等变化,评估其生长发育状况,同时了解家长在家庭护理过程中是否严格遵循护理要点,及时解答其心中的疑虑。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笔者主要对比分析两组早产儿体重、摄奶量、腹泻和感染以及再住院率,评估阶段性护理的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30软件对研究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χ2检验,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早产儿体重、奶摄入量、睡眠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腹泻率、感染率、再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 1 两组患儿各项观察指标对比分析
  
  
  
  
  
  
  
  
  
  3 讨论
  早产儿在出生1月内面临着外界环境各种危险因素,包括体温、疾病、喂养耐受性等多方面问题,出院之后的家庭护理也直接影响着早产儿机体生理机能的健康发育,由此,早产儿护理已经成为新生儿护理重点的研究内容和方向,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6]。早产儿的护理主要是针对其自身的疾病、皮肤、进食以及大小便的综合护理和家长护理,其中家长护理其中极其重要的作用[7]。
  早产儿早期护理主要指的是在院期间的临床护理工作,出院之后仅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和必要的技术指导,护理人员不会直接参与护理。患儿出院之后由于部分家长文化水平不高、护理技巧不够专业,存在不能将孩子健康养大的忧虑,对于患病婴儿更是手足无措,进而产生紧张、害怕、忧虑等负面情绪,在家庭护理过程中各项护理措施不当诱发各种早产儿疾病,甚至危及其生命,由此,重视阶段性护理的重要性,对降低早产儿患病率,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8]。阶段性护理在关注患儿住院期间的治疗和护理同时还增加了出院后较长时间的随访,更有利于从专业角度更深入了解早产儿的疾病和发育情况,及时指导患儿家长护理技巧和注意事项,进而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
  我院自2012年3月开始实施阶段性护理,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46例患儿行阶段性护理干预,并和常规护理进行对比,观察组早产儿体重、奶摄入量、睡眠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腹泻率、感染率、再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 阶段性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早产儿健康程度,增加其体重、奶摄入量以及睡眠时间,降低腹泻率、感染率以及再住院率,提升其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柯淑兰,万光明.阶段性护理干预对早产儿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21):53-54.
  [2] 张伟华,朱守容,蒋燕红等.阶段性护理干预对提高早产儿生存质量的意义[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4(1):218-220.
  [3] 陈英.护理干预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7):108-109.
  [4] 刘艳春,武艳霜,廉德花等.早期发育支持护理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8):2113-2117.
  [5] 田华.综合护理干预在早产儿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6):224-225.
  [6] 孙家俊.早产儿护理新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09(4):132-135.
  [7] 曹秋花,高凯霞.综合护理干预在早产儿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2,(36):614-615.
  [8] 王惠芳.家庭护理干预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1,28(9):1832-1833.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 探讨甲状腺腺瘤的低场磁共振表现特点,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9例甲状腺腺瘤的低场磁共振检查资料。结果甲状腺腺瘤表现为圆形(16例),表现为椭圆形(3例),单纯甲状腺腺瘤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呈高信号,当合并出血时,T1WI呈高信号,T2WI呈高低不等混杂信号,瘤体周围有完整的包膜,且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清楚, T1WI包膜呈等信号,T2WI及STIR包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伴随呼吸衰竭人工气道急救的措施。方法:我院收治58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伴呼吸衰竭患者进行人工气道急救,包括机械通气、气管插管等措施,并针对患者的情况迅速使用阿托品治疗,及时、尽早地清洗肠胃,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观察患者的疗效。结果:对患者采取一系列急救措施之外,患者治愈55例,死亡3例,抢救效果良好。结论:对患者采取人工气道,能有效减少农药中毒伴呼吸衰竭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巨大卵巢囊肿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直径≥12cm的64例巨大卵巢囊肿,随机分为32例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腔镜组)和32例开腹手术治疗组(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天数等指标。结果:腔镜组32例患者全部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无需中转开腹手术,术中术后无任何并发症发生,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儿科常见出疹性疾病的皮疹特点,从而更好的预防和诊治。方法:选取我院儿科进行治疗的出疹性疾病患者124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总结不同出疹性疾病的皮疹特点,并对常见的麻疹、风疹进行流年龄分布统计,并通过ELISA方法进行血清学检查。结果:麻疹患者年龄主要分布在4岁~9岁,占总数的67.16%;风疹患者年龄主要分布在9岁~14岁,占总数的68.97%。麻疹抗体阳性检出率明显高
期刊
摘 要:目的:对切除结肠直肠手术术后保留肛门括约功能的手术(简称结直切保括术)的适应症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回顾68例我院在2010年6月~2013年6月间进行结、直肠切除后肛门的括约功能保留的患者的临床治疗结局,对其相关手术适应症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结肠炎为结直切保括术的主要适应症类型(P<0.05),术后无并发症出现的患者占42.6%,结直切保括术治疗的效果良好。术后出现并发症
期刊
摘要:目的 对肺淋巴管肌瘤病在CT和X线平片诊断该病进行比较,探讨两种诊断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诊断为淋巴管肌瘤病的116患者进行影像学诊断的相关研究,所有患者均经过CT、X线平片以及HRCT检查,并经过影像科会诊后确诊。结果 检查后发现18例X线平片表现为广泛蜂窝型阴影。结论 X线平片作为临床常规检查项目缺乏对该病的特异性图形,而胸部CT可发现肺淋巴管肌瘤病的肺部部分病灶和阴影,HRCT
期刊
摘 要:目的:研究大鼠急性切割痛是否伴有焦虑样情绪反应,探讨吗啡与加巴喷丁对焦虑样情绪反应的作用。方法:采用纵行切割大鼠后足作为疼痛模型,以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评估大鼠的焦虑样行为,在手术后腹腔注射不同剂量吗啡(2.5、10mg·kg-1),或在手术前0.5h腹腔注射不同剂量加巴喷丁(30、300mg·kg-1),然后在不同时间点(1h、3h、6h、24h、72h),观察大鼠焦虑样行为的变化。结果:1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对腹部闭合性损伤引起粘连性肠梗疾病的诊治方法和效果。方法:将2008年7月到2013年8月,于我院确诊为腹部闭合性的损伤产生的粘连性的肠梗阻患者。共40例病人。随机分成2组。每组20例。记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保守治疗,观察组实施手术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及有关结果。结果:观察组一次治愈17例患者,占比85%。对照组则一次治愈11例患者,占比55%。同时,观察组的手术成功效率显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结肠炎灌肠液直肠滴入治疗溃疡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2年5月收治的溃疡性直肠炎患者9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观察组采用结肠炎灌肠液直肠滴入的方式治疗,对照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对照组为86.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
期刊
摘 要:目的:分析危急值在临床检验质量体系中的重要性。方法:对临床检验体系进行全面详细的分析,提高对危急值的认识,并加强危急值的有效管理,了解危急值在临床检验体系中的重要性。结果:通过加强危急值的有效管理能够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迅速的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存率,如果缺乏对危急值的掌握和了解,就可能在患者的抢救措施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从而丧失最佳治疗机会,降低了抢救效果,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