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社会的中国女性,由于受到传统伦理的束缚和制约,其社会生活相对寂寞,读书识字只是少数女性才有的机会,大多数的女性尤其是年轻女性身居闺阁,较少参与社会活动。近代以后,随着西方社会思潮和习俗的影响,女性才有机会走出闺阁深宅,接受新思想、新思潮的洗礼。妇女解放运动在中国近代都市开始萌发,放足、进入学堂接受新式教育只是一部分女性的生活内容。大多数都市女性由于受到西俗的影响,开始和国际接轨, “摩登”生活被很多年轻女性所接受、所效仿,中国传统都市女性的生活样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交际舞的东传以及在都市女性中的流行并引发关于礼教的争论,所有这一切都得利于近代门户开放和西方思潮的影响。
关键词:女性;习俗;“摩登”;交际舞
中图分类号:K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08)05-0120-05
生活样式的多样性和习俗的变化从某种程度上反映着一个社会的进步。尤其是女性生活的变化更能体现一个时代的生活样式变化的时代性和多样性。近代以来,随着门户开放和西方生活样式进入中国,传统中国固有的生活方式开始发生一些根本性的变化,接受和采纳西方生活方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西方生活方式由于有别于中国传统的生活方式。从进入中国的那一天就明显带有“新奇”的色彩。面对这些“新奇”的生活方式,引起中国人思想的震动是不可避免的,赞成者有之,反对者有之,不管思想层面如何激烈碰撞,但在民间有一部分人默默地仿效是不争的事实。交际舞在近代中国的流行,尤其是女性跳交际舞并没有因为思想界的争论而停跳,反而愈演愈烈。成为近代都市女性社交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交际舞的传入与都市女性的“摩登”生活
近代中国生活习俗的变化与近代中国门户开放有着直接的关系,尽管近代门户开放是在被迫的情形下进行的。一旦西方生活样式进入中国,毫无疑问在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方面打开了一道缺口,有别于中国传统生活样式的西方生活样式以其鲜明的“新奇”特色在中国的沿海城市流行开来。尤其对年轻人极具吸引力。
作为一种与传统舞蹈相异的娱乐形式,交际舞在中国的流行并被都市女性所钟爱,完全是西方社会习俗东渐的结果。也就是说交际舞是由西方殖民者带来的。鸦片战争后,沿海的一些城市被迫开埠通商,许多西方殖民者在一些城市建立租界。并长期居留下来。侨居租界的外国人也开始将他们的生活习俗带来中国,交际舞就这样由西方传人中国。交际舞最早被引人中国。是在1850年11月,侨居上海的西人第一次举行交际舞会。但在很长时间这种娱乐方式并不被中国人所接受。中国传统的“男女授受不亲”的观念限制了交际舞在国人中的流行。交际舞只是在使馆区或者租界地举行,参加者大多是西人,很少有中国人参加。更不用说年轻女性了。
但是进入民国后,象征着封建专制的清王朝覆亡了,加之自由、平等、博爱等西方先进思想的传人,民智大开,人们对西方社会生活方式开始全方位接受。尤其是民国时期许多大城市举办各种各样的舞会,尽管跳舞者还是以西方人为主,但人们已经不再惧怕这种娱乐方式,从心理上开始慢慢接受之。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封建礼教遭到空前的批判,作为现代生活的交际舞开始从租界扩展到都市平民的娱乐圈,日益成为都市民众的一种新式娱乐形式,其中女性成为交际舞的主导者。引领了时代新潮。 “近年来上海的跳舞,可算得风行一时。凡是年轻的男子和女子,非学会跳舞不能算出风头。”在交际舞的广泛流传中,上海扮演了举足轻重的作用,20世纪20年代,上海引领近代都市交际舞的新潮。针对当时上海的流行跳舞之风,许多报刊都给予了报道: “数月以来,跳舞之风,盛行上海。自沪西曹家渡而东,以及于沪北,试一计之,舞场殆不下数十。”在在这股风气的引领下,上海社会形成了“少年淑女竞相学习。颇有不能跳舞,即不能承认为上海人之势”。
作为开埠最早的上海,西式舞蹈进入上海并被年轻女性所钟情,很显然是受到西方社会习俗的影响。这股跳西式舞蹈之风不仅在上海流行,而且也开始蔓延到其他大都市,如北京、天津等地。 “近来中国跳舞之术流行,从前以上海为盛,迩来天津、北京时髦女子亦都趋之若鹜。”年轻男女跳舞是受西化影响,赶时髦,迎合时代新潮,诚如天津的“这些爱出风头的男女们,如痴如狂,争先恐后,去学习跳舞”。跳交际舞绝对是欧风东渐的结果,北京、天津的交际舞源自于租界洋人的生活,而后开始在中国人开的一些酒店流行,之后蔓延整个社会。
西式交际舞在近代中国都市中的盛行。对当时的社会风气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对追求时尚、追求新潮的都市女性,带来了新的气象。尤其是对中国近代都市女性的身体解放、思想解放以及消费观念都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新式女性”、“摩登女郎”恰是那个时代的都市文化中的一个缩影,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新式女性”、“摩登女郎”是辛亥以后才在都市中出现的,随着西方先进思想的传人,反对女性缠足,要求女性放足适应现代社会潮流成为时尚,可以说辛亥革命一项重大的成果就是反对女性缠足,传统中国人对女性小脚的审美观念在都市中有所转变,天足作为先进文明在都市中开始推广。辛亥革命后。女性参与了政治,到了五四时期女性的双脚乃至整个身体都被纳入到了近代化的进程中。放足运动不仅仅作为一种造就“国民的身体”不可或缺的一种仪式、一种考验,而且还与世界潮流趋一致,把它定位于国家性的问题,即女子的缠足关乎国家的强盛与否。近代的放足运动,从女性解放来说,置于同女性教育相同的地位。经过这场运动之后,女性才有了自由移动的身体,不仅可以“乘脚踏车”,而且可以进入舞场,尽情享受身体解放所带来的快乐。西式交际舞在中国都市女性中的流行,与近代女性身体解放有着不可或缺的关系。
20世纪20年代以后,都市女性跳交际舞成为一种时尚,在灯红酒绿的大小舞厅都能见到打扮时尚的女性出人,因为这些年轻女性的装扮不同于传统女性,颇有现代女性的特质,因此人们习惯称之为“摩登女郎”。这些“摩登女郎”是些什么样的装扮?20世纪30年代的《玲珑》杂志曾刊登过一篇文章,题目为《真正摩登女子》,向人们描写“摩登女郎”常用的标准是:一是有相当的学问;二是在交际中能酬对。大方而不讨人厌;三是稍懂一点舞蹈;四是能管理家务。这种对都市女性的现代要求,与生活在都市中的“摩登女郎”还是有着一定的区别。五四运动后中国都市女性即“新式女性”是觉醒了的女性,在装饰上新式女性比较朴素,很少用首饰。他们称之为“文明新装”;为了追求男女平等,她们开始留短发。或许这些装饰并不代表是她们讲究时髦美观,但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这些新式女性显然是受到了革命思想的影响。 “新式女性”和“摩登女郎”是近代中国都市女性中完全不一样的两个阶层, “新式女性”多数指知识女性,尤以年轻女学生为多。而“摩登女郎”则完全是生活在都市的崇尚时髦和表现自我的女性代表。他们是作为一种消费文化的标志被大量的生产、制造出来。摩登的都市文化和消费文化互为依存,当一个社会崇尚奢华性的消费的时代来临时,这种消费文化就开始影响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摩登女郎正是消费文化的附属物。她们平时浓妆艳抹,嗜好吸烟,穿着讲究,穿着新式旗袍、高跟鞋,带着项链、耳环、手镯、戒指,以咖啡馆、舞场为交际舞台,自由地谈恋爱,出入各种消费场所,以自己的身体进行各种交际。趋时和奢华成为她们主要特征。这种“摩登”生活样式,不仅都市中中产阶级的女性如此,而且也影响到年轻的女学生, “与20世纪初期女校朴素踏实的校风不尽相同,二三十年代的女学生开始崇尚趋势和奢华了”。就连都市中的年轻女工也开始崇尚这种“摩登”生活,“一般年轻的女工,天刚亮就坐了车子去做工,一直到日落回来,生活尽管劳苦,可是姑娘们是喜欢效尤新装,夸奇斗胜,总不惜汗血去换一个表面”。
生活在都市中、受到西洋习俗影响的“摩登女郎”,为了突出身体的作用,热衷于跳西式交际舞。近代以来的放足运动、思想解放、接受教育等,使她们获得了一个自由的身体,伴随着美妙的音乐、西装革履的异性舞伴,在灯红酒绿的舞场她们找到了自我的价值所在,也带来了极大的快乐。因此跳交际舞就成为近代都市女性的很重要的生活内容。诚如叶浅予在《舞女之妆》的按语中所说的:“近日跳舞之风,盛极一时,社交束缚已久之中国男女,宜其群趋之也。”
二、西式交际舞与传统礼教的道德论争
西式交际舞在近代都市的流行以及女性崇尚跳交际舞的风气,无疑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和传统的交际体系构成了冲击。特别是女性思想解放以及由此带来的生活交际方式的改变,对保守的男女交际习惯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在社会上掀起轩然大波也就不足为怪了。
西式交际舞在近代中国都市中的传播,改变了中国人传统的娱乐方式,对于这一新鲜事物,中国人对它的接收经历了“初则惊,继则异,再继则羡,后继则效”的过程。交际舞在中国近代都市中的流传过程,恰好印证了这种说法。当西式交际舞刚在中国登陆时,中国人对这种礼俗表现出来的是惊愕,在一些中国人看来“跳舞,西俗也,男女社交。而以拥抱步驱为事,自中国脑筋言,殊属费解”。中国人面对这种新事物,只有壁上观,做一个看客而已。然而一旦这一娱乐习俗在国人之中流行,并被男女青年纷纷效仿的时候,文化上的冲突就不可避免,反对之声甚嚣尘上,一场大辩论在大都市中展开了。
近代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东渐,一开始就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但像西洋交际舞这样引起广泛的争论还是不多见的,问题的关键是西洋交际舞突破了男女社交的界限。传统礼法提倡男女授受不亲。男女的交往几乎不可能的,婚姻是父母做主、媒妁之言,又从何处谈自由、平等?西方的交际舞包含有社交公开、男女平等的新思想,故从其传人中国之初,就受到了守旧者们的非难和抵制。如果说舞厅、舞场是专为洋人准备,非难者尚不多见,那毕竟是洋人的生活,虽然和中国的礼法相悖,但对中国人的思想伦理不构成威胁。然而一旦都市中的男女青年染习上跳西式交际舞,那些守旧者就会跳出来。横加指责。20世纪20年代,发生于天津等大都市的“禁舞风波”,就是典型的文化冲突的例子。1927年5月,天津的12位社会名流以道学家的口吻,写信劝说天津的福绿林饭店取消跳舞。在信中他们对社会上盛行的男女平等、结婚自由等新潮流进行谩骂,认为“自由结婚,自由离婚,女子不以再婚为耻,其身体发肤亦不以亲近男子之身体发肤为羞”,对女性跳交际舞大加指责,说什么女子跳交际舞是“毁坏名节,伤风败俗”,更甚者诋毁跳舞是“于大庭广场中,男女偎抱,旋转蹲踢,两体只隔一丝。而汗液浸淫,热度之射激,其视野合之翻云覆雨,相去几何。”他们的无知和恶毒。把跳舞视同于男女媾合。并进一步说跳舞会“引诱中国青年女子随波逐流,是干柴烈火,大启自由之渐,遂开秽淫之门。”
在此之前。上海、北京早就流行跳交际舞,而且已经成为都市女性时尚的生活,虽然有人看不惯,但还没有上升到礼教的高度,也没有这么多所谓社会贤达公开的反对。天津的社会名流的公开反对,立刻引起了社会大讨论,很多讨论是针对天津的社会名流反对跳舞的言论,力倡现代社会男女跳舞是正当的交往,并非什么伤风败俗。并进一步分析跳舞和礼教没有关系,和都市风俗的好坏也没有关系。现在社会的风气败坏,罪不在跳舞,罪不在倡导男女平等和社交公开的青年男女,罪在封建礼教。这场争论持续了三个月之久,争论的结果是广大的民众产生了逆反心理,本来很多人不赞成跳交际舞,但守旧者们的过分指责和无限上纲,反倒刺激了人们跳舞的热情,“倒愈禁奇,愈奇愈妙,反而禁得不喜欢跳舞的,多蹈舞欢跃的去学习跳舞,不爱出风头的,亦形神骚动的去大出风头了。”
自近代以来,西方文化传人中国,虽然大多数的中国人并不是如此热衷的接受。但也没有引起社会如此般的辩论和热议,甚至搬出国家政令来要求抵制,中国人默默承受着西方生活方式在中国的传播,但像数月辩论跳交际舞还是不多见的举动。问题的本质是西式交际舞触及了中国传统道德的底线,即封建礼教。在这场禁舞风波中,国人对西式交际舞形成了明显的立场和观点:反对者认为西式交际舞有伤风化,将跳舞视为“满足肉欲”。是“肉欲的冲动”,对年轻人的跳舞极尽挖苦: “上天赐给你那敏捷的天资,活泼的身体,何尝不许你‘努力上进’?但是你偏要同着骷髅拥拥抱抱,意为足可以发挥你的性欲,满足你的快乐,青年呀!要知道你的性欲是无穷的, ‘恐怕’你的精神是有限的,当此以往,耗光阴,废精神, ‘可怜’你那高尚的人格,被那浪漫的淘汰,慢慢的演成荒荡无束了;‘可怜’你那强健的四肢,被那性欲冲动,慢慢亦要变成清瘦的皮骨了。疾病呀,魔鬼呀。要来同你对舞了。”西式交际舞不仅对传统礼教、社会风气有害,而且还是魔鬼,谁跳交际舞谁就会堕落。这样的攻击,无异于将交际舞比作洪水猛兽,更能唤起年长者、家长们的忧心,并以此来达到约束和管制年轻人跳舞的热情。同时也有一批人持反对意见,在他们看来,跳舞并不是洪水猛兽,不会把年轻人带往罪恶的深渊,相反跳舞是一种高尚的艺术,可以“满足美感”、“美化人生”,是一种健康的新式娱乐。对于这一新式娱乐方式,不应该禁止,应该积极提倡,这是新国民、新国家、适应世界潮流的正当之举。“跳舞是想美化人生的,同时它对于男女社交公开也有莫大的帮助。”
客观的讲,任何一种新事物尤其是域外的新事物进入人们传统生活中的时候,都会有不同的 看法和态度,形成对立的看法也是正常的。固守传统和积极西化,本来就是近代中国面临的两种思潮,更何况交际舞直接触及传统中国的伦理大防?其实交际舞只是一种娱乐方式而已。既不能算是什么高雅的艺术。也不至于有伤风化,产生什么罪恶的邪念,诚如时人总结的: “跳舞又是簇新的游戏,所以少年人更喜之欲狂,这般跳舞家心理,料想也不过出出风头,玩意玩意罢了,不见得真都具有文化艺术的观念,也不见得都藏有不正当的念头。”貌似折衷的观点,其实是对跳舞的一种委婉的肯定。
尽管天津的禁舞风波炒得沸沸扬扬,但大多数人对西式交际舞并不反对,在他们看来跳交际舞符合时代潮流。尤其是经过新文化运动的洗礼,西方的生活方式在中国传播极快,国人也乐于接受,在这种潮流的推动下,抵制取消西式交际舞显然是不可能的,而且也不会产生什么作用,相反经过辩论,人们对西式交际舞有了观念上、性质上、目的上、影响上的认识,交际舞被更多人接受, “非但没有一家停止跳舞,此风反而日盛一日”。更甚者,在一些大都市中还举行跳舞表演,像梵天阁女士专门表演跳舞,不仅亲自登场“表演起跳舞绝技”,而且还有“西洋女徒多人助演,并特别加增音乐,以助其兴,以尽其美”。
西式交际舞在中国的传播,以及由此引发的冲突,是西方文化东渐过程中都市民众观念的反映。西式交际舞在都市的流行,是近代中国都市繁荣和发展的象征,同时也是消费文化的必然结果,它对人们生活观念的改变不可小觑,追求时尚、时髦、奢华成为都市女性的一种奇特的文化表征。摩登女郎在近代都市中的出现并引领都市消费文化的空前繁荣也就不奇怪了,在光怪陆离、形形色色的都市文化生活中,夜上海的舞厅成为很多年轻女性光顾的场所,不仅诞生了诸如歌女、舞女、妓女这样以展示女性身体为特点的群体,而且也成为更多女性沐浴现代生活的场所。
三、西方交际舞东渐的文化评判
在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中,西方文化的影响无处不在,物质层面如此,精神层面亦如此。激进与保守一直是中国近代化过程的两大针锋相对的思潮。激进代表着世界潮流,代表着先进文化;保守代表着落后,代表着固守传统。固守的传统,最主要的是封建的道德、伦理、礼教和生活习惯。
从20世纪初期开始,西方自由、平等的思想已经开始被大多数中国人所接受,尤其是女性受到的影响更大,走出家门。接受新式教育,提倡新式婚姻,追求自由、时尚的生活,效仿西方的生活样式,使自己能成为时代的主宰者。从这一时期开始,中国女性特别是都市中的年轻女性,对西方的新式生活方式无不羡慕,她们渴望扩大社交范围,渴望与男人一样过着潇洒的生活。因此当西方各种各样生活方式被带到这些大都市的时候,她们带着新奇的心理很快就接受下来。摩登女郎的形象出现在20世纪初期的中国大都市,不是偶然的现象,是追踪世界潮流的结果。
近代的摩登女郎是和近代的摩登都市消费文化相联系的。只有近代化的都市摩登生活。才能造就近代摩登女郎的生活追求。1840年后,经过大半个世纪的近代化过程,西方现代化的都市生活的设施开始在中国出现,银行、西式街道、西式建筑、电灯、电话、汽车等西方现代大都市的文明标志在中国沿海大都市都具备了,同时西方的生活方式如西服、咖啡、电影、音乐、舞蹈、饮食、节日等也都在中国出现,并被国人所认知、接受、效仿。可以说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一些大城市如上海等已经和先进的世界大都市同步了。在现代都市中,消费文化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尽管在中国的大都市中,中国人除了传统的休闲和娱乐外。也开始接受西方的娱乐形式,尽管这些娱乐方式源于外国的租界。最典型的就是电影院、咖啡馆和舞厅。
在这些西式生活样式中,舞厅的出现以及舞女的大批涌现恐怕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在20世纪20年代的都市生活中,中国人的夜生活除了喝酒、喝茶、打麻将、逛窑子等传统的娱乐方式外。很难找到其他的消遣方式。当西式交际舞在大都市中出现,引起了年轻人的好奇,更使得年轻女性有了夜生活的场所。要知道在传统社会女性是很少有夜生活的权利的。可以说当交际舞在19世纪中叶由外国人介绍到上海来的时候,中国人就开始热烈的拥抱它,并把它作为一种时尚。在20世纪20年代第一批舞厅开张的时候,上海人马上成群地涌去观看。交际舞有快步、狐步、华尔兹、探戈、伦巴等,只要世界上流行什么舞步,在这些舞厅都能见到。因为交际舞能“有效地吸引异性”,所以很受都市女性的青睐,“随着西洋舞的流行,它在小市民中也传播的越来越快,然后舞校出现了……公共舞厅从前总或多或少地被白俄女子垄断着,但1930年左右,有中国舞女的西洋舞厅开始在上海和中国的其他港口城市开张。”
西式交际舞在中国大都市中广泛流行,不能不引起中国人的思想震荡,因为这种娱乐方式决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娱乐方式,它触及到男女交往的道德伦理底线。是对传统社会习俗的一种挑战。因此天津名流提出的禁舞风波,正是交际舞在中国都市中流行中的文化评判。从这场风波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两种不同质的文化碰撞中的本质东西。对于中国近代以来都市民众对跳交际舞欲迎还拒的态度,凸现出一种文化交融过程中民众的一种社会意识。作为新式娱乐的交际舞,是西方社会生活的产物,是西方民俗的结晶,对于西方来说,跳交际舞是很正常的事情,然而一旦进入中国,就会受到中国固有文化的挑剔。作为新事物,对民众充满了诱惑和吸引。年轻人乐于接受之,决定了其在都市中能快速流行。但中国传统的禁欲主义和高度的政治化、伦理化,使得这种新式娱乐方式无法摆脱礼教、社会风气的纠缠,而礼教、社会风气正是守旧者们抗拒外来文化的有力武器。在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中,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充满曲折,诚如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充满曲折一样,封建礼教、传统思想和传统的习俗成为阻碍先进文化传播的障碍。
外来文化、外来习俗固然有我们无法接受和认同的地方,但是文化认同和习俗的变化,亦非人为所能阻断。固守传统、排斥先进绝非是文化交往的正途。
(责任编辑 张卫东)
关键词:女性;习俗;“摩登”;交际舞
中图分类号:K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08)05-0120-05
生活样式的多样性和习俗的变化从某种程度上反映着一个社会的进步。尤其是女性生活的变化更能体现一个时代的生活样式变化的时代性和多样性。近代以来,随着门户开放和西方生活样式进入中国,传统中国固有的生活方式开始发生一些根本性的变化,接受和采纳西方生活方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西方生活方式由于有别于中国传统的生活方式。从进入中国的那一天就明显带有“新奇”的色彩。面对这些“新奇”的生活方式,引起中国人思想的震动是不可避免的,赞成者有之,反对者有之,不管思想层面如何激烈碰撞,但在民间有一部分人默默地仿效是不争的事实。交际舞在近代中国的流行,尤其是女性跳交际舞并没有因为思想界的争论而停跳,反而愈演愈烈。成为近代都市女性社交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交际舞的传入与都市女性的“摩登”生活
近代中国生活习俗的变化与近代中国门户开放有着直接的关系,尽管近代门户开放是在被迫的情形下进行的。一旦西方生活样式进入中国,毫无疑问在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方面打开了一道缺口,有别于中国传统生活样式的西方生活样式以其鲜明的“新奇”特色在中国的沿海城市流行开来。尤其对年轻人极具吸引力。
作为一种与传统舞蹈相异的娱乐形式,交际舞在中国的流行并被都市女性所钟爱,完全是西方社会习俗东渐的结果。也就是说交际舞是由西方殖民者带来的。鸦片战争后,沿海的一些城市被迫开埠通商,许多西方殖民者在一些城市建立租界。并长期居留下来。侨居租界的外国人也开始将他们的生活习俗带来中国,交际舞就这样由西方传人中国。交际舞最早被引人中国。是在1850年11月,侨居上海的西人第一次举行交际舞会。但在很长时间这种娱乐方式并不被中国人所接受。中国传统的“男女授受不亲”的观念限制了交际舞在国人中的流行。交际舞只是在使馆区或者租界地举行,参加者大多是西人,很少有中国人参加。更不用说年轻女性了。
但是进入民国后,象征着封建专制的清王朝覆亡了,加之自由、平等、博爱等西方先进思想的传人,民智大开,人们对西方社会生活方式开始全方位接受。尤其是民国时期许多大城市举办各种各样的舞会,尽管跳舞者还是以西方人为主,但人们已经不再惧怕这种娱乐方式,从心理上开始慢慢接受之。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封建礼教遭到空前的批判,作为现代生活的交际舞开始从租界扩展到都市平民的娱乐圈,日益成为都市民众的一种新式娱乐形式,其中女性成为交际舞的主导者。引领了时代新潮。 “近年来上海的跳舞,可算得风行一时。凡是年轻的男子和女子,非学会跳舞不能算出风头。”在交际舞的广泛流传中,上海扮演了举足轻重的作用,20世纪20年代,上海引领近代都市交际舞的新潮。针对当时上海的流行跳舞之风,许多报刊都给予了报道: “数月以来,跳舞之风,盛行上海。自沪西曹家渡而东,以及于沪北,试一计之,舞场殆不下数十。”在在这股风气的引领下,上海社会形成了“少年淑女竞相学习。颇有不能跳舞,即不能承认为上海人之势”。
作为开埠最早的上海,西式舞蹈进入上海并被年轻女性所钟情,很显然是受到西方社会习俗的影响。这股跳西式舞蹈之风不仅在上海流行,而且也开始蔓延到其他大都市,如北京、天津等地。 “近来中国跳舞之术流行,从前以上海为盛,迩来天津、北京时髦女子亦都趋之若鹜。”年轻男女跳舞是受西化影响,赶时髦,迎合时代新潮,诚如天津的“这些爱出风头的男女们,如痴如狂,争先恐后,去学习跳舞”。跳交际舞绝对是欧风东渐的结果,北京、天津的交际舞源自于租界洋人的生活,而后开始在中国人开的一些酒店流行,之后蔓延整个社会。
西式交际舞在近代中国都市中的盛行。对当时的社会风气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对追求时尚、追求新潮的都市女性,带来了新的气象。尤其是对中国近代都市女性的身体解放、思想解放以及消费观念都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新式女性”、“摩登女郎”恰是那个时代的都市文化中的一个缩影,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新式女性”、“摩登女郎”是辛亥以后才在都市中出现的,随着西方先进思想的传人,反对女性缠足,要求女性放足适应现代社会潮流成为时尚,可以说辛亥革命一项重大的成果就是反对女性缠足,传统中国人对女性小脚的审美观念在都市中有所转变,天足作为先进文明在都市中开始推广。辛亥革命后。女性参与了政治,到了五四时期女性的双脚乃至整个身体都被纳入到了近代化的进程中。放足运动不仅仅作为一种造就“国民的身体”不可或缺的一种仪式、一种考验,而且还与世界潮流趋一致,把它定位于国家性的问题,即女子的缠足关乎国家的强盛与否。近代的放足运动,从女性解放来说,置于同女性教育相同的地位。经过这场运动之后,女性才有了自由移动的身体,不仅可以“乘脚踏车”,而且可以进入舞场,尽情享受身体解放所带来的快乐。西式交际舞在中国都市女性中的流行,与近代女性身体解放有着不可或缺的关系。
20世纪20年代以后,都市女性跳交际舞成为一种时尚,在灯红酒绿的大小舞厅都能见到打扮时尚的女性出人,因为这些年轻女性的装扮不同于传统女性,颇有现代女性的特质,因此人们习惯称之为“摩登女郎”。这些“摩登女郎”是些什么样的装扮?20世纪30年代的《玲珑》杂志曾刊登过一篇文章,题目为《真正摩登女子》,向人们描写“摩登女郎”常用的标准是:一是有相当的学问;二是在交际中能酬对。大方而不讨人厌;三是稍懂一点舞蹈;四是能管理家务。这种对都市女性的现代要求,与生活在都市中的“摩登女郎”还是有着一定的区别。五四运动后中国都市女性即“新式女性”是觉醒了的女性,在装饰上新式女性比较朴素,很少用首饰。他们称之为“文明新装”;为了追求男女平等,她们开始留短发。或许这些装饰并不代表是她们讲究时髦美观,但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这些新式女性显然是受到了革命思想的影响。 “新式女性”和“摩登女郎”是近代中国都市女性中完全不一样的两个阶层, “新式女性”多数指知识女性,尤以年轻女学生为多。而“摩登女郎”则完全是生活在都市的崇尚时髦和表现自我的女性代表。他们是作为一种消费文化的标志被大量的生产、制造出来。摩登的都市文化和消费文化互为依存,当一个社会崇尚奢华性的消费的时代来临时,这种消费文化就开始影响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摩登女郎正是消费文化的附属物。她们平时浓妆艳抹,嗜好吸烟,穿着讲究,穿着新式旗袍、高跟鞋,带着项链、耳环、手镯、戒指,以咖啡馆、舞场为交际舞台,自由地谈恋爱,出入各种消费场所,以自己的身体进行各种交际。趋时和奢华成为她们主要特征。这种“摩登”生活样式,不仅都市中中产阶级的女性如此,而且也影响到年轻的女学生, “与20世纪初期女校朴素踏实的校风不尽相同,二三十年代的女学生开始崇尚趋势和奢华了”。就连都市中的年轻女工也开始崇尚这种“摩登”生活,“一般年轻的女工,天刚亮就坐了车子去做工,一直到日落回来,生活尽管劳苦,可是姑娘们是喜欢效尤新装,夸奇斗胜,总不惜汗血去换一个表面”。
生活在都市中、受到西洋习俗影响的“摩登女郎”,为了突出身体的作用,热衷于跳西式交际舞。近代以来的放足运动、思想解放、接受教育等,使她们获得了一个自由的身体,伴随着美妙的音乐、西装革履的异性舞伴,在灯红酒绿的舞场她们找到了自我的价值所在,也带来了极大的快乐。因此跳交际舞就成为近代都市女性的很重要的生活内容。诚如叶浅予在《舞女之妆》的按语中所说的:“近日跳舞之风,盛极一时,社交束缚已久之中国男女,宜其群趋之也。”
二、西式交际舞与传统礼教的道德论争
西式交际舞在近代都市的流行以及女性崇尚跳交际舞的风气,无疑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和传统的交际体系构成了冲击。特别是女性思想解放以及由此带来的生活交际方式的改变,对保守的男女交际习惯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在社会上掀起轩然大波也就不足为怪了。
西式交际舞在近代中国都市中的传播,改变了中国人传统的娱乐方式,对于这一新鲜事物,中国人对它的接收经历了“初则惊,继则异,再继则羡,后继则效”的过程。交际舞在中国近代都市中的流传过程,恰好印证了这种说法。当西式交际舞刚在中国登陆时,中国人对这种礼俗表现出来的是惊愕,在一些中国人看来“跳舞,西俗也,男女社交。而以拥抱步驱为事,自中国脑筋言,殊属费解”。中国人面对这种新事物,只有壁上观,做一个看客而已。然而一旦这一娱乐习俗在国人之中流行,并被男女青年纷纷效仿的时候,文化上的冲突就不可避免,反对之声甚嚣尘上,一场大辩论在大都市中展开了。
近代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东渐,一开始就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但像西洋交际舞这样引起广泛的争论还是不多见的,问题的关键是西洋交际舞突破了男女社交的界限。传统礼法提倡男女授受不亲。男女的交往几乎不可能的,婚姻是父母做主、媒妁之言,又从何处谈自由、平等?西方的交际舞包含有社交公开、男女平等的新思想,故从其传人中国之初,就受到了守旧者们的非难和抵制。如果说舞厅、舞场是专为洋人准备,非难者尚不多见,那毕竟是洋人的生活,虽然和中国的礼法相悖,但对中国人的思想伦理不构成威胁。然而一旦都市中的男女青年染习上跳西式交际舞,那些守旧者就会跳出来。横加指责。20世纪20年代,发生于天津等大都市的“禁舞风波”,就是典型的文化冲突的例子。1927年5月,天津的12位社会名流以道学家的口吻,写信劝说天津的福绿林饭店取消跳舞。在信中他们对社会上盛行的男女平等、结婚自由等新潮流进行谩骂,认为“自由结婚,自由离婚,女子不以再婚为耻,其身体发肤亦不以亲近男子之身体发肤为羞”,对女性跳交际舞大加指责,说什么女子跳交际舞是“毁坏名节,伤风败俗”,更甚者诋毁跳舞是“于大庭广场中,男女偎抱,旋转蹲踢,两体只隔一丝。而汗液浸淫,热度之射激,其视野合之翻云覆雨,相去几何。”他们的无知和恶毒。把跳舞视同于男女媾合。并进一步说跳舞会“引诱中国青年女子随波逐流,是干柴烈火,大启自由之渐,遂开秽淫之门。”
在此之前。上海、北京早就流行跳交际舞,而且已经成为都市女性时尚的生活,虽然有人看不惯,但还没有上升到礼教的高度,也没有这么多所谓社会贤达公开的反对。天津的社会名流的公开反对,立刻引起了社会大讨论,很多讨论是针对天津的社会名流反对跳舞的言论,力倡现代社会男女跳舞是正当的交往,并非什么伤风败俗。并进一步分析跳舞和礼教没有关系,和都市风俗的好坏也没有关系。现在社会的风气败坏,罪不在跳舞,罪不在倡导男女平等和社交公开的青年男女,罪在封建礼教。这场争论持续了三个月之久,争论的结果是广大的民众产生了逆反心理,本来很多人不赞成跳交际舞,但守旧者们的过分指责和无限上纲,反倒刺激了人们跳舞的热情,“倒愈禁奇,愈奇愈妙,反而禁得不喜欢跳舞的,多蹈舞欢跃的去学习跳舞,不爱出风头的,亦形神骚动的去大出风头了。”
自近代以来,西方文化传人中国,虽然大多数的中国人并不是如此热衷的接受。但也没有引起社会如此般的辩论和热议,甚至搬出国家政令来要求抵制,中国人默默承受着西方生活方式在中国的传播,但像数月辩论跳交际舞还是不多见的举动。问题的本质是西式交际舞触及了中国传统道德的底线,即封建礼教。在这场禁舞风波中,国人对西式交际舞形成了明显的立场和观点:反对者认为西式交际舞有伤风化,将跳舞视为“满足肉欲”。是“肉欲的冲动”,对年轻人的跳舞极尽挖苦: “上天赐给你那敏捷的天资,活泼的身体,何尝不许你‘努力上进’?但是你偏要同着骷髅拥拥抱抱,意为足可以发挥你的性欲,满足你的快乐,青年呀!要知道你的性欲是无穷的, ‘恐怕’你的精神是有限的,当此以往,耗光阴,废精神, ‘可怜’你那高尚的人格,被那浪漫的淘汰,慢慢的演成荒荡无束了;‘可怜’你那强健的四肢,被那性欲冲动,慢慢亦要变成清瘦的皮骨了。疾病呀,魔鬼呀。要来同你对舞了。”西式交际舞不仅对传统礼教、社会风气有害,而且还是魔鬼,谁跳交际舞谁就会堕落。这样的攻击,无异于将交际舞比作洪水猛兽,更能唤起年长者、家长们的忧心,并以此来达到约束和管制年轻人跳舞的热情。同时也有一批人持反对意见,在他们看来,跳舞并不是洪水猛兽,不会把年轻人带往罪恶的深渊,相反跳舞是一种高尚的艺术,可以“满足美感”、“美化人生”,是一种健康的新式娱乐。对于这一新式娱乐方式,不应该禁止,应该积极提倡,这是新国民、新国家、适应世界潮流的正当之举。“跳舞是想美化人生的,同时它对于男女社交公开也有莫大的帮助。”
客观的讲,任何一种新事物尤其是域外的新事物进入人们传统生活中的时候,都会有不同的 看法和态度,形成对立的看法也是正常的。固守传统和积极西化,本来就是近代中国面临的两种思潮,更何况交际舞直接触及传统中国的伦理大防?其实交际舞只是一种娱乐方式而已。既不能算是什么高雅的艺术。也不至于有伤风化,产生什么罪恶的邪念,诚如时人总结的: “跳舞又是簇新的游戏,所以少年人更喜之欲狂,这般跳舞家心理,料想也不过出出风头,玩意玩意罢了,不见得真都具有文化艺术的观念,也不见得都藏有不正当的念头。”貌似折衷的观点,其实是对跳舞的一种委婉的肯定。
尽管天津的禁舞风波炒得沸沸扬扬,但大多数人对西式交际舞并不反对,在他们看来跳交际舞符合时代潮流。尤其是经过新文化运动的洗礼,西方的生活方式在中国传播极快,国人也乐于接受,在这种潮流的推动下,抵制取消西式交际舞显然是不可能的,而且也不会产生什么作用,相反经过辩论,人们对西式交际舞有了观念上、性质上、目的上、影响上的认识,交际舞被更多人接受, “非但没有一家停止跳舞,此风反而日盛一日”。更甚者,在一些大都市中还举行跳舞表演,像梵天阁女士专门表演跳舞,不仅亲自登场“表演起跳舞绝技”,而且还有“西洋女徒多人助演,并特别加增音乐,以助其兴,以尽其美”。
西式交际舞在中国的传播,以及由此引发的冲突,是西方文化东渐过程中都市民众观念的反映。西式交际舞在都市的流行,是近代中国都市繁荣和发展的象征,同时也是消费文化的必然结果,它对人们生活观念的改变不可小觑,追求时尚、时髦、奢华成为都市女性的一种奇特的文化表征。摩登女郎在近代都市中的出现并引领都市消费文化的空前繁荣也就不奇怪了,在光怪陆离、形形色色的都市文化生活中,夜上海的舞厅成为很多年轻女性光顾的场所,不仅诞生了诸如歌女、舞女、妓女这样以展示女性身体为特点的群体,而且也成为更多女性沐浴现代生活的场所。
三、西方交际舞东渐的文化评判
在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中,西方文化的影响无处不在,物质层面如此,精神层面亦如此。激进与保守一直是中国近代化过程的两大针锋相对的思潮。激进代表着世界潮流,代表着先进文化;保守代表着落后,代表着固守传统。固守的传统,最主要的是封建的道德、伦理、礼教和生活习惯。
从20世纪初期开始,西方自由、平等的思想已经开始被大多数中国人所接受,尤其是女性受到的影响更大,走出家门。接受新式教育,提倡新式婚姻,追求自由、时尚的生活,效仿西方的生活样式,使自己能成为时代的主宰者。从这一时期开始,中国女性特别是都市中的年轻女性,对西方的新式生活方式无不羡慕,她们渴望扩大社交范围,渴望与男人一样过着潇洒的生活。因此当西方各种各样生活方式被带到这些大都市的时候,她们带着新奇的心理很快就接受下来。摩登女郎的形象出现在20世纪初期的中国大都市,不是偶然的现象,是追踪世界潮流的结果。
近代的摩登女郎是和近代的摩登都市消费文化相联系的。只有近代化的都市摩登生活。才能造就近代摩登女郎的生活追求。1840年后,经过大半个世纪的近代化过程,西方现代化的都市生活的设施开始在中国出现,银行、西式街道、西式建筑、电灯、电话、汽车等西方现代大都市的文明标志在中国沿海大都市都具备了,同时西方的生活方式如西服、咖啡、电影、音乐、舞蹈、饮食、节日等也都在中国出现,并被国人所认知、接受、效仿。可以说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一些大城市如上海等已经和先进的世界大都市同步了。在现代都市中,消费文化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尽管在中国的大都市中,中国人除了传统的休闲和娱乐外。也开始接受西方的娱乐形式,尽管这些娱乐方式源于外国的租界。最典型的就是电影院、咖啡馆和舞厅。
在这些西式生活样式中,舞厅的出现以及舞女的大批涌现恐怕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在20世纪20年代的都市生活中,中国人的夜生活除了喝酒、喝茶、打麻将、逛窑子等传统的娱乐方式外。很难找到其他的消遣方式。当西式交际舞在大都市中出现,引起了年轻人的好奇,更使得年轻女性有了夜生活的场所。要知道在传统社会女性是很少有夜生活的权利的。可以说当交际舞在19世纪中叶由外国人介绍到上海来的时候,中国人就开始热烈的拥抱它,并把它作为一种时尚。在20世纪20年代第一批舞厅开张的时候,上海人马上成群地涌去观看。交际舞有快步、狐步、华尔兹、探戈、伦巴等,只要世界上流行什么舞步,在这些舞厅都能见到。因为交际舞能“有效地吸引异性”,所以很受都市女性的青睐,“随着西洋舞的流行,它在小市民中也传播的越来越快,然后舞校出现了……公共舞厅从前总或多或少地被白俄女子垄断着,但1930年左右,有中国舞女的西洋舞厅开始在上海和中国的其他港口城市开张。”
西式交际舞在中国大都市中广泛流行,不能不引起中国人的思想震荡,因为这种娱乐方式决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娱乐方式,它触及到男女交往的道德伦理底线。是对传统社会习俗的一种挑战。因此天津名流提出的禁舞风波,正是交际舞在中国都市中流行中的文化评判。从这场风波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两种不同质的文化碰撞中的本质东西。对于中国近代以来都市民众对跳交际舞欲迎还拒的态度,凸现出一种文化交融过程中民众的一种社会意识。作为新式娱乐的交际舞,是西方社会生活的产物,是西方民俗的结晶,对于西方来说,跳交际舞是很正常的事情,然而一旦进入中国,就会受到中国固有文化的挑剔。作为新事物,对民众充满了诱惑和吸引。年轻人乐于接受之,决定了其在都市中能快速流行。但中国传统的禁欲主义和高度的政治化、伦理化,使得这种新式娱乐方式无法摆脱礼教、社会风气的纠缠,而礼教、社会风气正是守旧者们抗拒外来文化的有力武器。在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中,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充满曲折,诚如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充满曲折一样,封建礼教、传统思想和传统的习俗成为阻碍先进文化传播的障碍。
外来文化、外来习俗固然有我们无法接受和认同的地方,但是文化认同和习俗的变化,亦非人为所能阻断。固守传统、排斥先进绝非是文化交往的正途。
(责任编辑 张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