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态文化名城建设,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经之路,是欠发达地区社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必经途径。本文从潼南县生态文化名城建设现状入手,分析其存在的问题,阐述了下一步对策與思路,为下一步我县文化名城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文化名城 建设
为了如实反映我县生态文化名城建设的现状,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加快我县生态文化名城建设的对策,对我县生态文化名城建设进行调研,广泛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就建设潼南县生态文化名城提供参考。
1、我县生态文化城市建设的现状
社会生态呈现良好发展势头。近几年来旧城改造取得实质性突破,旧城环境改变很大,新城建设成效显著,5平方公里的城市核心区建设初具规模,城市功能逐步完善,城市的吸引力得到提升,平安潼南建设的实施,城市的社会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城市的社会生态正向宜居城市发展。
自然生态明显改善。县城建区绿地率36%,绿化覆盖率40.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4平方米,集中式的公园、广场7处,休闲娱乐场地30.1万平方米,城市周边绿化地10.8万亩,城市环保的水、气、声主要指标达标,城市保洁形成制度化。
城市文化建设有新发展。文化设施建设上:馆、站、所、院、店建设有新发展,涉及协会(书画协会、作协、摄影协会等)比较健全,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比较活跃,一批文化成果初显活力。城市旅游以红色、古色、绿色“为主线”,显示了潼南文化的魅力。
2、生态文化城市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城市建设规划方面
城市建设的规划滞后,越规现象存在。比如城市建设中建筑设计单一,文化设施未能配套进行,文化场所混杂于居民集聚区。
2.2、社会生态建设方面
旧城改造进展缓慢,休闲娱乐偏少,城市功能有待完善,城市管理力度有待加大。背街小巷清洁卫生有待改观,城市环保质量有待提高,城市绿化、周边绿化有待加强。城市社会治安不容忽视。
2.3、城市经济生态方面
支撑城市发展的主导产业发展不快,服务业有待增加项目,进一步提高质量,以增强城市发展的吸引力和支撑力。
2.4、自然生态建设方面
还不能适应生态文化城市建设的需要。城市绿地偏少(特别是旧城区),城市规划区外的周边绿化滞后。
2.5、城市文化建设方面
文化设施明显偏少,文化产品严重不足、文化产业明显滞后,文化队伍日渐萎缩、对本县传统文化的发掘保护力度不够。
3、推进生态文化名城建设工作的建议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生态文化名城建设,力争经过5到10的努力,在“五个潼南”建设的基础上,把潼南县城建设成:城镇经济繁荣、城镇功能完善、城镇环境优美、城镇文化氛围浓厚、城镇社会文明和谐的中等生态文化名城。
3.1、科学合理的对城市进行规划与设计
一是要有科学合理的理念,用长远的眼光牢固树立全县规划一盘棋、一张图的思想,重点抓好全县全境概念性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衔接工作;二是树立执行好规划与做好规划同等重要的意识、即时编制控制性详规,维护和增强规划的权威性;三是创新建筑设计理念,突出生态文化城市建设特色和风貌。
3.2、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一是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绿色食品和生态农业,保护农产品品牌,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我县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要牢牢抓住、做大做强无公害绿色蔬菜的生产,大力发展以油菜为主的油料生产,积极发展优质水果,继续加强优质瘦肉型生猪和七彩山鸡为主的畜禽饲养。加强农民的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富裕劳动力的转移,千方百计增强农民收入,让广大农民群众富裕进来,进城居住。二是继续贯彻实施“工业兴县、项目带动”战略,壮大县级财政实力。做大做强城市工业经济,加快我县工业化过程,坚持以化工产业为龙头,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纸业和农机机械制造业,壮大县域经济。三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我县要在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基础上,不断提升城镇餐饮、商贸娱乐等传统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同时,加快发展房地产、金融保险、物业管理、物流配送等现代服务业。
3.3、加强城镇管理
理顺市政管理体制:一是逐步健全基础网络,将城市管理工作逐步向社区延伸,强化关口前移,不断完善权责一致,保障到位的两级政府、三级网络、四级管理的城市管理体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要统一规划、分步进行,避免重复建设。提升城市管理质量:一是定期开展综合整治,及时查漏补缺,提升城市形象,二是大力实施“精细化”工程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三是持续推进“蓝天行动”控制道路灰尘。保持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加强城市环境保护:一是坚持环境优先原则,严格环境准入制度。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切实做到对有污染的项目、对资源能源消耗大的项目、对破坏生态的项目,一律拒之门外。二是加大油烟污染的治理。要加大餐饮业项目审查力度,凡选址不当、油烟防治措施不到的项目一律从严控制;新建商业、居住楼应设置油烟排放通道。三是加强对城市的噪声控制。以整治小机械加工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和交通噪声污染为重点,推进“宁静”行动。新建娱乐场所选址应符合规定、落实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排放的噪声要符合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严禁在居民楼内新办娱乐场所。四是严格处理扬尘污染。工程建设要落实扬尘控制措施。道路上的弃土必在24小时内清运,道路施工现场要采取围挡、遮盖、洒水等防尘措施;县城区禁止带泥和易洒漏机动车上路行驶,加强进城车辆带泥和洒漏污染的执法监管工作,加强建筑渣场的规范化管理和扬尘污染控制。建筑工地进出口设置车辆冲洗及排水设施。
关键词:生态文化名城 建设
为了如实反映我县生态文化名城建设的现状,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加快我县生态文化名城建设的对策,对我县生态文化名城建设进行调研,广泛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就建设潼南县生态文化名城提供参考。
1、我县生态文化城市建设的现状
社会生态呈现良好发展势头。近几年来旧城改造取得实质性突破,旧城环境改变很大,新城建设成效显著,5平方公里的城市核心区建设初具规模,城市功能逐步完善,城市的吸引力得到提升,平安潼南建设的实施,城市的社会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城市的社会生态正向宜居城市发展。
自然生态明显改善。县城建区绿地率36%,绿化覆盖率40.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4平方米,集中式的公园、广场7处,休闲娱乐场地30.1万平方米,城市周边绿化地10.8万亩,城市环保的水、气、声主要指标达标,城市保洁形成制度化。
城市文化建设有新发展。文化设施建设上:馆、站、所、院、店建设有新发展,涉及协会(书画协会、作协、摄影协会等)比较健全,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比较活跃,一批文化成果初显活力。城市旅游以红色、古色、绿色“为主线”,显示了潼南文化的魅力。
2、生态文化城市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城市建设规划方面
城市建设的规划滞后,越规现象存在。比如城市建设中建筑设计单一,文化设施未能配套进行,文化场所混杂于居民集聚区。
2.2、社会生态建设方面
旧城改造进展缓慢,休闲娱乐偏少,城市功能有待完善,城市管理力度有待加大。背街小巷清洁卫生有待改观,城市环保质量有待提高,城市绿化、周边绿化有待加强。城市社会治安不容忽视。
2.3、城市经济生态方面
支撑城市发展的主导产业发展不快,服务业有待增加项目,进一步提高质量,以增强城市发展的吸引力和支撑力。
2.4、自然生态建设方面
还不能适应生态文化城市建设的需要。城市绿地偏少(特别是旧城区),城市规划区外的周边绿化滞后。
2.5、城市文化建设方面
文化设施明显偏少,文化产品严重不足、文化产业明显滞后,文化队伍日渐萎缩、对本县传统文化的发掘保护力度不够。
3、推进生态文化名城建设工作的建议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生态文化名城建设,力争经过5到10的努力,在“五个潼南”建设的基础上,把潼南县城建设成:城镇经济繁荣、城镇功能完善、城镇环境优美、城镇文化氛围浓厚、城镇社会文明和谐的中等生态文化名城。
3.1、科学合理的对城市进行规划与设计
一是要有科学合理的理念,用长远的眼光牢固树立全县规划一盘棋、一张图的思想,重点抓好全县全境概念性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衔接工作;二是树立执行好规划与做好规划同等重要的意识、即时编制控制性详规,维护和增强规划的权威性;三是创新建筑设计理念,突出生态文化城市建设特色和风貌。
3.2、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一是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绿色食品和生态农业,保护农产品品牌,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我县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要牢牢抓住、做大做强无公害绿色蔬菜的生产,大力发展以油菜为主的油料生产,积极发展优质水果,继续加强优质瘦肉型生猪和七彩山鸡为主的畜禽饲养。加强农民的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富裕劳动力的转移,千方百计增强农民收入,让广大农民群众富裕进来,进城居住。二是继续贯彻实施“工业兴县、项目带动”战略,壮大县级财政实力。做大做强城市工业经济,加快我县工业化过程,坚持以化工产业为龙头,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纸业和农机机械制造业,壮大县域经济。三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我县要在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基础上,不断提升城镇餐饮、商贸娱乐等传统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同时,加快发展房地产、金融保险、物业管理、物流配送等现代服务业。
3.3、加强城镇管理
理顺市政管理体制:一是逐步健全基础网络,将城市管理工作逐步向社区延伸,强化关口前移,不断完善权责一致,保障到位的两级政府、三级网络、四级管理的城市管理体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要统一规划、分步进行,避免重复建设。提升城市管理质量:一是定期开展综合整治,及时查漏补缺,提升城市形象,二是大力实施“精细化”工程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三是持续推进“蓝天行动”控制道路灰尘。保持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加强城市环境保护:一是坚持环境优先原则,严格环境准入制度。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切实做到对有污染的项目、对资源能源消耗大的项目、对破坏生态的项目,一律拒之门外。二是加大油烟污染的治理。要加大餐饮业项目审查力度,凡选址不当、油烟防治措施不到的项目一律从严控制;新建商业、居住楼应设置油烟排放通道。三是加强对城市的噪声控制。以整治小机械加工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和交通噪声污染为重点,推进“宁静”行动。新建娱乐场所选址应符合规定、落实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排放的噪声要符合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严禁在居民楼内新办娱乐场所。四是严格处理扬尘污染。工程建设要落实扬尘控制措施。道路上的弃土必在24小时内清运,道路施工现场要采取围挡、遮盖、洒水等防尘措施;县城区禁止带泥和易洒漏机动车上路行驶,加强进城车辆带泥和洒漏污染的执法监管工作,加强建筑渣场的规范化管理和扬尘污染控制。建筑工地进出口设置车辆冲洗及排水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