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w12345678901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人喜欢读哪种类型的书,从某个方面能反映出这个人的品味与喜好。作为一名老师,如果不读书或不喜爱读书,那么这位老师的思想就要接近枯竭了。思想近似枯竭的人怎么可以去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呢?所以作为老师必须去读书,特别是关于教育的书,一是为了使自己思想的丰满与内在心灵的安逸,一是为了使我们的学生拥有知识的活水源头。基于以上对读书的理解与在众多教育书籍中的筛选,最后选定了美国作家安奈特的《给教师的101条建议》作为本学年的首要研读书籍之一。下面就本书中的几个章节,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读书体会。
  一、学会忽略
  人们常说小学教学工作就是“三分教学,七分管理”。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尤其是小学低段的教师,管理工作更是重于泰山。通过阅读《给教师的101条建议》的第一章关于课堂管理,回首自己的教学管理工作,不禁有许多不得不说的故事。有位哲人说:“智慧就是懂得该忽略什么的技巧。”细细想来,如果在我们低年级的教学管理工作中拥有这种“智慧”,是不是就可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通过读《给教师的101条建议》中第一章中的建议7“学会忽略”,使我恍然大悟。人无完人,孩子也一样,作为老师总是希望学生表现完美,这是不现实的。例如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你希望他们全都在课上不交头接耳,不做小动作那是不现实的。可是我们老师总是希望孩子们整齐划一,服从管理,不犯错误。如果偶尔有个别学生出现违规现象,老师就会很生气,大动肝火,认为这是“绝对禁止”的。其实常规要求与现实中的学生能做到的总是有一定距离的,这里就有一个“度”的问题,如果老师能把握好这个度,就会略去许多无用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学生间偶尔的“嘀咕”、个别学生自己做小动作…… 这些基本不影响上课,那么教师就可以忽略不计。如果很多学生都“叽喳”,影响正常课堂任务的完成,那么老师就必须予以制止。孩子总是孩子,聪明的老师明白,如果揪住学生的一点儿小毛病不放,除了发火真正用在教学上的时间就会所剩无几。在处理学生的常规问题上,由于把握不好判断事态严重性的“度”,我犯了一些错误。如对于孩子的课上打小报告问题:我作业安排了练习册中的一页习题。为了让学生认真完成,提高做题的正确率,我特意嘱咐就完成这一页,谁也不要多做,否则我就给他撕了!(当然这样说不妥)我把布置的作业及完成要求讲完后,同学们都忙着记作业,静静的没有什么反应。我想自己已经安排的很清楚了,没有什么要补充的,稍等了片刻,正准备放学时,一位学生甲举起手来,我问:“你有什么问题吗”?生答:“老师,我同位骂你,她说你是什么熊老师!”我听了这位打报告的同学的话后,心里压抑的几天的愤怒之火就被这句话一下子点着了!本该冷静处理的,可是不由得还是叫起了这位同学乙,质疑是她说的吗。她老实的招了,我想还算你诚实,可接下来该怎么处理呢?当众批评呵斥,还是就此打住收尾,似乎都不妥。我思索着询问这位学生:“你为什么这样说老师”?她支支吾吾,像是不好回答。我问完以后连我自己都后悔了。这不是明知故问,多此一举吗?她的这句“什么熊老师”因何而发,其他学生们心里也明白就是冲着我的那句“谁也不要多做,否则我就给他撕了”而说的!麻子脸照镜子——自找难看。这时教室里一阵静悄悄,这样严峻的氛围让师生们都有些不自在。我孤独的站在属于自己的领地上,可是已经明显的感觉到自己的心中的愧疚,理屈词穷,山穷水尽。反思自己,学生的错误是自己的语言不当引发的呀,就是有错也是自己出错在前。学生现在不与老师辩解,不是真正的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可能是做师长的威严架子暂时打败了弱小的个体。想到这些,自己的心中愤怒的火苗似乎弱了些!我心中熄灭了怒火,可是内心并不平静。对于这段小插曲,我对自己做了全面的反省, 如果早读到本书中的建议“学会忽略”,我也许自己会更加冷静的处理这样的问题,就像书中讲的那样。那么,哪些是可以忽略的,哪些是不可以忽略的,这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书中给我们提供的一副良剂是:爱心加上耐心加上宽容熬上一杯教育的浓汤,慢慢服下。
  二、小事不小
  有些阅历的人大概会有这样的体会:生活就是一个塞满了繁琐小事的大包袱,结合我们的教学生涯来看,又何尝不是呢?小事可以不做吗?如:面带微笑进教室、留意学生的新着装、询问学生的爱好、兴趣、留意学生取得的点滴成绩、向学生祝贺生日、发现问题及时给学生谈心,像上述一些能够对孩子产生重大影响的小事情是老师必须要做的,多做几件这样的小事,学生们会因此有很大不同,会更加喜欢这位老师和你所教的学科。学以致用,读后有触动,如果不付诸实际行动,那么读书又有何用。因此,我决定本学期在班级里实施一件小事:向学生祝贺生日,在开学初先统计学生的出生日期,并制定出全班的生日统计表格。在临到学生生日时,向学生送上真诚的生日祝福,让学生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有些问题可以忽略,有些小事必须尝试。就像古人所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阅读完全册后,我发现101条建议条条都是管理的“金点子”。如果在短期内,条条都实践过来恐怕是“蜻蜓点水”,不会真正产生实效。基于运用效果的考虑,在101中选择两条进行反思及运用,纵有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愿我的教育之花在以后能够奔向次第开放。
  【作者单位: 枣庄市薛城区临山小学 山东】
其他文献
故事表演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活动形式,它是以声音表情,面部表情和身段表情来创造性地再现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一种表演活动。  一、精心选材,关注作品的内在价值  1.适应性关系着表演内容的生命力  由于幼儿的智力水平和审美特点,选择的作品应该情节生动有趣,条理分明,脉络清楚,事件的逻辑关系要简单、明快和富有趣味,故事中涉及到的人物、情节和背景,都是较为单纯的。过多的枝节会使叙述断断续续,幼儿就难于领会把
综合课程是一门边缘化学科。透视综合课的运作,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些教师也将指导学生完成作品当成是教学的唯一目标,忽略了学生劳动习惯和良好品质的养成。下文重点探寻如何使劳动与技术课程既有“形”又有“质”的途径。这文中所谓的无形之“质”,即学生的创造性情感体验、积极化生活态度、正面性意义价值观。  现在的小学综合课,基本上是采用了《小学劳动与技术》这本教材。学科教学建议中指出: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
据说,前不久中国和日本组成的少年夏令营同时登山,日本的已到了山顶,中国的孩子赖在半山腰,气喘吁吁的,懒得再想上爬,教师出于“安全”考量,也不去催我们的孩子去振作。日本的孩子在山上对着中国的了孩子喊“窝囊废!上来!窝囊废——”中国的孩子真的“废”了吗?  一、拷问师德:我们都教了什么?  扪心自问:作为我们小学思想品德教师教育是跑偏了?还是保守了?如今,一提教育,总是首谈欧美,其实,美国,至多也就3
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作为语文教学“听说读写”几项基本内容中的“读”,更是贯通其他几项内容的枢纽,是学习者得以将语文基本技能、基础知识“学以致用”的必经之路和纽带。  我国当代著名小语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在其“五重教学法”中这样表述过“读”的重要性:怎样悟?一个字:读,一边读一边想。朗读法是教语文的根本之法,也是学语文的根本之法。语文教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核心,没有生活就没有幼儿的生存和发展。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言:“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的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的书本。”本文结合幼儿教学实践,生活教育在幼儿园课程中的有效运用。  多年的教学让我发现,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是一直处于一个不停活动的状态。他们很少像大人那样常常会在闲暇的时候发呆。他们喜欢和小伙伴们追逐嬉戏;喜欢玩弄手
校长专业素质是指校长作为教育工作者中的特定人群所具有的素质的个性,即校长履行岗位职责所必须的职业素质,其结构与内容一方面要以社会为本,既要考虑到中小学校长个体发展的条件和可能性,又要考虑到校长素质的社会要求和制约性;另一方面,由于校长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对校长素质的要求应该是多元的,考察校长素质结构要坚持全面性的原则,并对校长素质的诸要素进行合理的归纳分类。  一、探索阶段——政府的支持与社会的
美术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发展孩子想象力、创造力、促进幼儿个性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象。”我认为借助美术活动为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其想象力,提高其艺术修养,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工作。因此,我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挖掘想象的素材,营造有利环境,激发幼儿想象,并试图在创作指导和作品展评中继续鼓励幼儿想象。     一、从幼儿的兴趣中,挖掘想象的素材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数学课程中所包含的任何知识,只有与学生的体验融合在一起,才是真正的活知识,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因此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我们提倡“体验式学习”。所谓“体验式学习”是指学习者通过亲身体验最终获得知识或技能的学习过程。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或者说,通过实践能使学习者完完全全地参与学习过程,使学习者真正成为课堂的
多媒体技术极大地促进了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利用其所提供的影音和交互功能,教师可以把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料引入课堂,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一本书、一支笔、一张嘴”的现象。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重要工具。当前创建新型教学结构的核心在于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
教师是课堂的主宰,掌控课堂,教师也是班级的指挥者,掌控学生的一举一动。这是说起教师时候许多人会想到的教师写照。然而在提倡“生本教育”的今天,我认为,教师应是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放低自我”,学会“蹲下”做一个弱者,把学生放到一个发现者和管理者的高位,把教学内容交还给学生来自主研究,创造最大的空间。这样孩子不仅能更好的学到知识,同时也能拉近教师和孩子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