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fengxing06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对于历史事件的教学,习惯于按照原因(包括背景、条件等)、经过(包括时间、地点、人物、性质等)、结果(包括意义、影响、启示等)的三段式教学法,并认为是水到渠成,线索清楚,我将这种教法称为“顺向教学法”。但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有时如果把这种教学顺序倒一倒,教学效果会更好,我将这种教法称为“逆向教学法”。逆向教学是一种启发智力的方式,它虽有悖于人们通常的习惯但正是这一特点,使得许多靠顺向不能或者难于解决的问题便辽刃而解,正如数学证明中的反证法;在逆向的参与下,过程可以大大简化,效率则可以成倍提高,并进一步深化对问题的认识,提高深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它能更好地服务于学习历史的目的。下面我就教学实践从“整体逆向”和“局部逆向”两方面来进一步谈一谈如何应用“逆向教学法”
  
  一、“整体逆向”教学法
  
  所谓“整体逆向”教学法就是从整体上打破教材正常编写思路和顺序,重新进行组合,如在《鸦片战争》的教学中,我的设计思路是这样的:
  学生预习课文后,教师提问:“中国近代史的開端是什么?”从课文最后一段中学生很容易找到答案。追问:“为什么把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对于这个问题基础好的同学也能马上回答,学生可以归纳出:因为鸦片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的变化。此时,教师便可板书鸦片战争的影响。之后,教师可再追问“那么中国的社会性质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对于第一问,学生一般都能回答,是因为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对于第二问“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这时便可板书《南京条约》,并重点分析《南京条约》的内容(可补充一些材料)。通过分析便可归纳出政治上中国的哪些订以被破坏,经济上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当然,也可组织学生讨论“思想上会不会产生影响”,这样关于“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这个问题也很容易解决了。此时,第一课时便可结束。这样处理是为了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很好地突破《南京条约》、鸦片战争的影响这两大重难点,深化对它们的理解和认识。
  第二课,承接第一课的思路,首先要学生回答《南京条约》的内容(割地、赔款、五口通商、协定关税),然后提问:“列强规定这些条款的目的是什么?”便自然过渡到鸦片战争爆发的时代背景,因为英、美、法等西方列强刚完成工业革命,正处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时期需要大量的资金、原料和市场;再对中英两国进行比较,便可顺利得出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中国战败的必然性,最后可按正常顺序简要分析交代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的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及鸦片战争的经过等。
  这样的设计思路基本上是按照“结果——背景——经过”把课本上第一节和第二节关于“鸦片战争”的教学内容整体进行了逆向整合,把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南京条约》、鸦片战争的影响这三大重点都放在学生注意力比较集中的前半节课,并运用追根究底、层层深入的方法使各个知识点能够更好的有机联系,首先让学生知其然,然后知其所以然;从而深化了认识,加深了理解,突出了重点,并能提高记忆效果。
  
  二、“局部逆向”教学法
  
  “局部逆向”教学法是指对于教材整体正常编写思路和顺序保持不变,局部适当调整。比如《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一课的教学中可设计教学思路如下:
  第一步,先让学生预习全文,在学习卡片上按顺序排列十年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并初步判断标出它们的正误;根据正误的分布规律(正确集中在两头,错误在中间),再结合本课标题,学生很容易就能归纳出十年历史发展的特点。即“探索(正确)——曲折(错误)——发展(正确)”。此时是按正常顺序,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整课知识结构。
  第二步,打破先学习“中共八大”的顺序,而是先从中间的错误入手,用各种噶啊啊他方法呈现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事实;然后让学生讨论从中应吸取什么样的教训,并引导学生把错误归类为“阶级斗争”和“经济建设”;在讨论中很多学生不但认识到了要正确认识和处理阶级斗争,正确判断社会矛盾,要注意经济建设的规模和速度,甚至还有很多学生从大跃进大炼钢铁的事实中认识到要注意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要注意可持续发展。
  第三步,在此基础上,从这些实践的经验教训中再回过头认识中共八大的关于社会主要矛盾、主要任务、经济建设方针以及毛泽东《关于正确认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上的正确决策,学生就能很容易理解,违反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违反八大坚持的经济建设方针,就会出现如“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那样的错误。
  第四步,教师补充党中央1960年提出“八字方针”和1962年召开“七千人大会”的内容进行调整回归“八大”的正确决策,从而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的事实,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八大的正确可能性,并可进一步思考理论与实践、知道思想与实际行动之间的关系。这样一来,“中共八大”这一重难点得到了很好的突破。接下来便可按正常顺序展开教学,以党在这一时期“经济建设”的错误基本得到纠正,但阶级斗争的问题却没有得到纠正并最终导致文化大革命爆发来结束本课内容和引入下节内容。
  “逆向教学法”该在什么时候使用,这当然要依据教学内容而定,一般情况下,它比较适用于学生非常熟悉的历史事件以及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已经形成的定论的理解,还有在历史的复习课中也可以使用这种方法。实际上,很多时候我们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逆向教学法。比如我们很多教师在课堂上拿出一组材料或一组数据来说明一种历史现象。然后分析产生这种历史现象的原因,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局部逆向教学法”。合理运用逆向教学法不但有助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突破重难点、深化对教学内容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它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更好地做到历史学习中的“论从史出”,深刻理解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作者单位:427108湖南省桑植县沙塔坪乡中学)
其他文献
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智力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性格”从广义上是指人的情意素质,它包含着情感、思维、兴趣、气质、意志、毅力等非智力因素,它常伴随着一切智力活动。中学生在学业和将来的事业上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决定于非智力因素的养成。而音乐教育是心灵的塑造,是情感的培养,是个性的发展,是辅助非智力因素养成的好帮手。音乐教育活动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意素质,使学生的品格和个性得到健康和
期刊
在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堂教学、课程和教学管理、考试评价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整体性的认识高中化学新课程对于顺利实施新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课改后的高中化学新课程结构与原来的教学大纲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以前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 ,教学内容及要求附录,课时安排,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考核与评价都有了很大的改进,新课程结构根据课程性质将其分为八个模块,其中两个必修模块和六个选修模块
期刊
人的素质发展可以分为生理水平、心理水平、社会水平等不同层次。各种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是先天遗传和环境、教育的“合金”。心理品质是中性的,它可以区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但没有好坏、美丑等社会意义。思想品德是指“调节一定社会关系的政治规范、思想规范和道德规范表现在个人思想言行中稳定的政治品质、思想品质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思想品德和心理品质不同,它具有社会性,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反映人品的好坏
期刊
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提高学习化学兴趣的一个最有效的方法,按照水平高低,可将学习化学兴趣分为感知兴趣、操作兴趣、探究兴趣、创造兴趣等水平,在实际教学中有效开展实验,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持久、稳定、最终变成学习动力的最大推动器。  一、设计趣味实验,引发学生的感知兴趣  感知兴趣是指学生通过感知教师演示实验的现象和观察各种实验仪器、装置而产生的一种兴趣。这种兴趣使很多学生对化学学习有较高的积极性
期刊
唐宋文人谋求仕进,常常写信给有权位者,希望得到接待或荐引。《上枢密韩太尉书》,是苏辙于宋仁宗嘉佑二年中进士后,写信给当时的枢密使(宋代执掌全国兵权,职位等于汉、唐时太尉)韩琦的一封信。苏辙于韩,本是出于求见韩琦,以得识拔。但作者韩马此书写成卑辞乞怜的“干谒”文字,而是从作为文章家,应该加强内在修养,增长外在阅历的角度立论,既表示了对韩琦的景仰求见之诚意,又着重阐述了写作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文中提出的
期刊
【重点难点分析】  1、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用行动赢得自尊”和“扬起自信的风帆”本课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充分认识自尊自信的重要性的基础上,掌握培养自尊自信的基本方法,进而树立起自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成为一个自尊自信的人。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对获得自尊合资新的方法知之不多,因而把这部分内容确立为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要把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方法作为着力点,重在应用和实际效果。  2、“自尊
期刊
【内容摘要】创新教育要求学生学习的是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而不仅仅是知识的本身。因此,创新教育不应只是一个时髦而响亮的口号,而应落在工作的最实处。必须实验教学的思路;改革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评价。  【关键词】物理教学 实验 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它能够使学习者通过对已有知识的学习,在现有的基础上积累经验,拓展视野,孕育创新;创新教育要求学生学习的是解决问
期刊
著名经济学家和教育家于光远说:“教育者要努力培养受教育者对某一学科的兴趣,才能使这种学习收到更好的效果。”所谓“情趣化”,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因素,即“情”的因素和“趣”的因素,“情”是“趣”的基础,“趣”是情的生发。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实施情趣化教学,要求教师更多地注重对学生学习情趣的激发,使我们的教师教得轻松一些,让学生学得愉快一些,让教学的效率有一个新的提高。  历史教材的内容涉及古今
期刊
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采用的活动策略。根据教学目标创建一个良好的课堂活动环境是培养学生思维的关键。为此,我们既要把握好课堂活动的思想和原则,在微观上科学操作课堂的控制环节。    一、指导课堂教学活动理论思想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是外来的信息与学生原有的知识和思维结构相互作用的过程,学生  的很多能力是通过活动作为中介形成的。传统的教学基本上是单向灌输式的教
期刊
“情境”是中国古代文化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这是有情之境,和谐之境。这一概念用于课堂教学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其教育目的是以情感的激发与调动为核心,让师生与教材缩短心理距离,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通过角色效应,强化主体意识,从而达到落实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可见,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从学生心理需求入手,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和氛围,引起学生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