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深入理解和把握小学科学课程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价值,能提升教学价值,助力儿童精神世界的丰富与成长。
关键词 小学科学课程;科学素养;生命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5)04-0065-02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具有活动性质的课程。实践中,教师往往注重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而忽略其中蕴含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价值。对科学探究而言,情感不仅包括积极的学习兴趣、积极情绪,更注重儿童的心灵体验;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观念,更强调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谐的生活态度、全面的人生态度;而价值观更是指向科学技术与社会、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人与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深入理解和把握科学课程蕴含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价值,不仅能提升教学价值,更有助于儿童精神世界的丰富与成长。
一、在常规实验中培育科学态度
科学探究是小学科学课程最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学中,教师往往需要引领学生经由实验探究获取证据,得出科学结论。科学实验注重严谨性,讲究用证据说话,这一特性有利于培育学生实事求是、耐心细致的实验态度和科学精神。
例如,在教学《摆的研究》(教科版五年级下册)一课时,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摆动快慢的因素”。学生提出了两个实验因素,其一是摆绳长度,其二是摆锤重量。由此,全班10个小组自选因素,展开实验。选择“摆绳长度”的5个小组,提出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的假设,各小组设计一个摆,调整摆绳长度,规定摆在15秒内达到规定的次数,如10次(其它小组则或12次,或13次)等。实验过程中,每个小组要记录调整过程,并发布本组的两项数据,即规定的摆动次数和调整后的摆绳程度,之后各组采集数据后汇总研究,从而得出摆的规律。
实验结束,各组汇报数据后,有同学提出了质疑:“根据全班汇总的数据,此次实验结果应该是有一定规律的,但第4小组的结果打破了规律性,可能有问题。”质疑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大家一致同意,第4小组(选择摆动次数为12次)重新实验。全班学生一起观察实验过程,力求每一个环节做到准确无误,并反复验证。最终实验发现摆动次数多于13次,说明前次实验存在失误。
摆的研究是一项常规实验,但实验过程要求学生认真谨慎,反复验证,计数等步骤须同步进行,每组的实验结果都会影响摆的规律的得出。一个小组的“意外”失误,让学生通过重复实验验证错误,重新得出正确结论。这一过程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必须始终秉持严谨认真、踏实负责的态度,讲究“用证据说话”,实验结果要经得起反复验证和质疑。
二、以观察行动激发生命意识
珍爱生命不仅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中小学德育的重要目标。生命是自然界中最宝贵的东西,世界因为有了生命而精彩。根据教学需要,通过饲养小动物、栽培花草等,让儿童体验生命的价值,有利于培育学生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
例如,在教学《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教科版三年级下册)时,教师将一些即将孵化的蚕卵分给学生,并分组观察,很快就有学生兴奋地大喊:“蚕宝宝出生了!”教师请学生带着刚出生的幼蚕走上讲台,将其放在视频实物台上,让孩子们一起观察。见证生命诞生的时刻,让学生非常激动,老师请学生们谈感受:“我们组的有些蚕卵已经有了缺口,蚕宝宝先露出头;之后,它一伸一缩,慢慢爬了出来!”“刚出生的蚕宝宝非常弱小,我都不敢碰它。”……此时,教师提出:“蚕宝宝刚刚出生,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们健康成长呢?”孩子们纷纷建言献策,总结了许多养蚕建议。教师趁热打铁,宣布幼蚕“领养”行动,请孩子们观察并记录蚕卵的孵化过程和幼蚕的生长过程。
亲历生命的诞生,让孩子们感受到生命的神圣和珍贵,而幼蚕的柔弱更让孩子们感受到生命的脆弱,懂得了珍惜和呵护。有了本课的铺垫,孩子们高高兴兴地领养了蚕卵,回家养护蚕宝宝更加用心、负责。这样的生命教育富有趣味而自然,更有利于学生形成珍爱生命的态度和情感。
三、在拓展生活中生发探索精神
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注重点燃儿童的求知欲与好奇心,让儿童初步理解和感受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教师要善于将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引入教学实践,拓展儿童的生活世界,让学生感受科技与社会的进步,更好地理解二者的相互关系,立志不断探索与创新。
例如,在《探索宇宙》(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单元学习中,在帮助学生了解地球、月球等基本的宇宙知识后,教师播放了一段视频,从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和明代的万户“登月”实验,到现代的人类宇宙探索,并重点介绍了我国神舟6号飞船、“长征”号运载火箭、“嫦娥”号探月卫星等科技发展的功勋“战绩”。美轮美奂的画面向孩子们展现了浩瀚无穷的宇宙,而惊心动魄的发射升空场面更让孩子们激动不已。孩子们认识到,正是人类为了满足认识世界的好奇心而不断探索生存世界,我们周围的世界有许多问题需要探索,科学的发展是无止境的。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
此时,教师展示了几幅色彩艳丽的水果、蔬菜图片,让学生猜一猜都是些什么。有些孩子曾经见过、吃过,知道这些正是所谓的“太空水果”。在孩子们的惊叹中,教师介绍了太空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种种变化,如太空花卉、抗流感制剂、修复人眼的陶瓷材料等。孩子们感慨道:原来航天技术离我们并不远,它已经广泛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人类拥有无限的探索精神和智慧潜力。
宇宙知识对小学生而言神秘遥远,却又魅力无穷。用生动的视频画面,向孩子们展现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恢宏历史和航空技术的生活应用,能让学生直观、立体地感受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这不仅拉近了学生生活与宇宙的距离,更能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科学世界的每一步发展都充满着人性的光辉,映照着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关注儿童精神世界的丰实与发展,我们的科学教学才更有价值,才能让儿童不断生发智慧,成长为具有良好公民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未来公民。
参考文献
[1]邵锋星.在科学教学中关注儿童的精神成长[J].中小学德育,2010(4).
[2]陈亦人.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探索宇宙”内容求疵[J].台州学院学报,2013(8).
(作者单位:抚顺市育才小学
辽宁抚顺 113006)
责任编辑 毛伟娜
关键词 小学科学课程;科学素养;生命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5)04-0065-02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具有活动性质的课程。实践中,教师往往注重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而忽略其中蕴含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价值。对科学探究而言,情感不仅包括积极的学习兴趣、积极情绪,更注重儿童的心灵体验;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观念,更强调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谐的生活态度、全面的人生态度;而价值观更是指向科学技术与社会、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人与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深入理解和把握科学课程蕴含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价值,不仅能提升教学价值,更有助于儿童精神世界的丰富与成长。
一、在常规实验中培育科学态度
科学探究是小学科学课程最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学中,教师往往需要引领学生经由实验探究获取证据,得出科学结论。科学实验注重严谨性,讲究用证据说话,这一特性有利于培育学生实事求是、耐心细致的实验态度和科学精神。
例如,在教学《摆的研究》(教科版五年级下册)一课时,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摆动快慢的因素”。学生提出了两个实验因素,其一是摆绳长度,其二是摆锤重量。由此,全班10个小组自选因素,展开实验。选择“摆绳长度”的5个小组,提出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的假设,各小组设计一个摆,调整摆绳长度,规定摆在15秒内达到规定的次数,如10次(其它小组则或12次,或13次)等。实验过程中,每个小组要记录调整过程,并发布本组的两项数据,即规定的摆动次数和调整后的摆绳程度,之后各组采集数据后汇总研究,从而得出摆的规律。
实验结束,各组汇报数据后,有同学提出了质疑:“根据全班汇总的数据,此次实验结果应该是有一定规律的,但第4小组的结果打破了规律性,可能有问题。”质疑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大家一致同意,第4小组(选择摆动次数为12次)重新实验。全班学生一起观察实验过程,力求每一个环节做到准确无误,并反复验证。最终实验发现摆动次数多于13次,说明前次实验存在失误。
摆的研究是一项常规实验,但实验过程要求学生认真谨慎,反复验证,计数等步骤须同步进行,每组的实验结果都会影响摆的规律的得出。一个小组的“意外”失误,让学生通过重复实验验证错误,重新得出正确结论。这一过程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必须始终秉持严谨认真、踏实负责的态度,讲究“用证据说话”,实验结果要经得起反复验证和质疑。
二、以观察行动激发生命意识
珍爱生命不仅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中小学德育的重要目标。生命是自然界中最宝贵的东西,世界因为有了生命而精彩。根据教学需要,通过饲养小动物、栽培花草等,让儿童体验生命的价值,有利于培育学生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
例如,在教学《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教科版三年级下册)时,教师将一些即将孵化的蚕卵分给学生,并分组观察,很快就有学生兴奋地大喊:“蚕宝宝出生了!”教师请学生带着刚出生的幼蚕走上讲台,将其放在视频实物台上,让孩子们一起观察。见证生命诞生的时刻,让学生非常激动,老师请学生们谈感受:“我们组的有些蚕卵已经有了缺口,蚕宝宝先露出头;之后,它一伸一缩,慢慢爬了出来!”“刚出生的蚕宝宝非常弱小,我都不敢碰它。”……此时,教师提出:“蚕宝宝刚刚出生,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们健康成长呢?”孩子们纷纷建言献策,总结了许多养蚕建议。教师趁热打铁,宣布幼蚕“领养”行动,请孩子们观察并记录蚕卵的孵化过程和幼蚕的生长过程。
亲历生命的诞生,让孩子们感受到生命的神圣和珍贵,而幼蚕的柔弱更让孩子们感受到生命的脆弱,懂得了珍惜和呵护。有了本课的铺垫,孩子们高高兴兴地领养了蚕卵,回家养护蚕宝宝更加用心、负责。这样的生命教育富有趣味而自然,更有利于学生形成珍爱生命的态度和情感。
三、在拓展生活中生发探索精神
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注重点燃儿童的求知欲与好奇心,让儿童初步理解和感受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教师要善于将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引入教学实践,拓展儿童的生活世界,让学生感受科技与社会的进步,更好地理解二者的相互关系,立志不断探索与创新。
例如,在《探索宇宙》(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单元学习中,在帮助学生了解地球、月球等基本的宇宙知识后,教师播放了一段视频,从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和明代的万户“登月”实验,到现代的人类宇宙探索,并重点介绍了我国神舟6号飞船、“长征”号运载火箭、“嫦娥”号探月卫星等科技发展的功勋“战绩”。美轮美奂的画面向孩子们展现了浩瀚无穷的宇宙,而惊心动魄的发射升空场面更让孩子们激动不已。孩子们认识到,正是人类为了满足认识世界的好奇心而不断探索生存世界,我们周围的世界有许多问题需要探索,科学的发展是无止境的。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
此时,教师展示了几幅色彩艳丽的水果、蔬菜图片,让学生猜一猜都是些什么。有些孩子曾经见过、吃过,知道这些正是所谓的“太空水果”。在孩子们的惊叹中,教师介绍了太空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种种变化,如太空花卉、抗流感制剂、修复人眼的陶瓷材料等。孩子们感慨道:原来航天技术离我们并不远,它已经广泛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人类拥有无限的探索精神和智慧潜力。
宇宙知识对小学生而言神秘遥远,却又魅力无穷。用生动的视频画面,向孩子们展现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恢宏历史和航空技术的生活应用,能让学生直观、立体地感受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这不仅拉近了学生生活与宇宙的距离,更能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科学世界的每一步发展都充满着人性的光辉,映照着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关注儿童精神世界的丰实与发展,我们的科学教学才更有价值,才能让儿童不断生发智慧,成长为具有良好公民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未来公民。
参考文献
[1]邵锋星.在科学教学中关注儿童的精神成长[J].中小学德育,2010(4).
[2]陈亦人.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探索宇宙”内容求疵[J].台州学院学报,2013(8).
(作者单位:抚顺市育才小学
辽宁抚顺 113006)
责任编辑 毛伟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