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党建衔接问题的调查研究

来源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nuyzw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在青年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的实施,对高中、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对高中、高校学生入党启蒙教育和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情况进行调研,建议如下:加強高中阶段入党启蒙教育及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加强大学与高中阶段学生党建工作的衔接,建立健全大学与高中阶段学生党建衔接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高中学生;高校学生;党建;接续培养
  作者简介:张惠康,上海师范大学党委组织部部长,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高校党风廉政建设与党建工作研究。
  
  一、研究背景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未来和希望。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在青年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以2018年为例,全国共发展党员205.5万名,其中学生70.4万名
  2018年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EB/OL].http://www.12371.cn/2019/06/30/ARTI1561860413392572.shtml,占比高达34.1%。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以下简称《细则》)规定:年满18周岁才可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细则》对入党申请人、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的教育培养做出了明确规定,从时间节点上来看,总体上可以概括为“18611”。
  “186111”即:18岁才可以申请入党,经过6个月以上的培养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入党积极分子经过1年以上的培养才能确定为发展对象,发展对象经过集中培训和党组织考察才能确定为预备党员,预备党员经过1年的考察才能确定为正式党员。参见《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
  高中阶段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4/09-10/6575002.shtml.高中毕业生一般在18岁左右,因此高中阶段入党可能性较小,高中学生党建工作重心应当转移到学生入党启蒙教育上。
  对高校而言,加强高中入党申请人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接续培养至关重要。在大学期间提出入党申请的学生,要成为一名正式党员,至少需要2年以上的时间。这对学生党支部设置和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带来较大挑战,给按年级横向设置党支部带来一定的困难(正式党员不足)。如果高校拥有一定数量的高中入党申请人和积极分子,通过对高中阶段学生入党申请人的接续培养,使得低年级大学生中也可以有一定数量的正式党员,则将有效地改变这一“尴尬”局面。 为此,课题组进行了学生入党启蒙及党员发展工作的调研,以期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
  二、现状分析
  1.对高中学生的调查分析
  为了解高中学生入党培养情况,在上海3所高中发放调研问卷800份,回收问卷785份,有效问卷746份,其中,高一学生93人、高二学生248人、高三学生405人。年满18岁的学生有117人,占比15.68%。共青团员416人,占比55.76%。通过对调研结果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高中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事业认同度高
  
  调研发现,高中学生政治认同度高。当问及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关键在于我们选择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中国未来的发展,只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看法时,分别有547人和155人表示“非常赞同”和“比较赞同”,两者合计占比94.10%。720人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科学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占比96.51%。679人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相较于其他制度而言,更先进更有优势”,占比91.02%。当问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以先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的先进的思想文化”的看法时,分别有569人和146人表示“非常赞同”和“比较赞同”,合计占比95.84%。由此可见,高中生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方面表现不俗。调研同时显示,高中学生对党的认识和党的领导也非常认同,当被问及对“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光荣、正确的党,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看法时,分别有586人和110人表示“非常赞同”和“比较赞同”,合计占比93.30%。
  (2)入党启蒙教育亟待加强
  调研显示,七成以上的高中学生向往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问及“是否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时,423人表示“非常愿意”,136人表示“很愿意”,合计占比74.93%。相较于高中生强烈的入党意愿而言,目前高中学校入党启蒙教育工作力度却没有跟上,仅有270名高中生表示自己接受过入党启蒙教育,占比36.19%。调研也发现,高中生入党动机比较多元,需要加强教育引导,表示自己想入党是因为“信仰共产主义”的230人,占比30.83%;因为“入党对以后上大学和工作有帮助”的161人,占比21.58%;表示“入党是一件光荣的事,证明我比别人优秀”的有104人,占比13.94%;另有251人表示自己是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占比33.65%。
  
  2.对大学生的调查分析
  评在上海3所公办本科高校发放调研问卷1700份,回收问卷1685份,其中有效问卷1628份。其中,大一学生1565人,占比96.13%。共青团员1510人,占比92.75%。通过对调研结果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大学生对“四个自信”高度坚定、对党的领导高度认同   
  调研发现,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高度自信,对党的领导高度认同。当问及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关键在于我们选择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中国未来的发展,只能坚持走中國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看法时,1308人表示“非常赞同”,287人表示“比较赞同”,合计占比达97.97%。1616 人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科学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占比达99.26%。1563人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相较于其他制度而言,更先进更有优势”,占比96.01%。1596人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以先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的先进的思想文化”,占比 98.03% 。调研也显示,大学生对党的认识非常积极,在被问及对中国共产党的看法时,1443人非常赞同“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光荣、正确的党,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说法,另有160人对此“比较赞同”,两者合计占比98.46%。
  (2)大学生入党意愿强烈,但入党动机有待进一步净化
  
  调研显示,大学生普遍愿意向党组织靠拢,1234人表示“非常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210人表示“很愿意”,合计占比88.70%(图1),大学生入党意愿较高中生高出14个百分点。1111人已经递交入党申请书,占比68.24%,值得注意的是,仅有60人表示高中阶段已经递交入党申请书,占比3.69%。在问及“为什么要加入中国共产党”时,40.25%的人表示自己因为“信仰共产主义”;31.97%的人表示自己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此外,尚有近三成的大学生入党动机还不够端正,需要加强教育引导,其中,11.44%的人表示入党对找工作有帮助,另有14.43%的人觉得“入党是一件光荣的事情, 证明我比别人优秀”(图2)。
  (3)高中阶段对学生政治影响大,但高中阶段入党启蒙教育相对不足
  
  调研显示,84.09%的受访大学生表示高中阶段的经历直接影响自己政治观念的形成,其中,698人表示对自己的政治观念“影响非常大”,671人认为“影响比较大”。在问及“高中阶段对自己政治观念影响最大的人”时,排名靠前的是政治学科教师、班主任和家长,占比分别为38.51%、30.16%和25.49%(图3)。调研显示,大学生在高中阶段接受入党启蒙教育的情况并不理想,在高一、高二和高三接受过入党启蒙教育的分别只有321人、216人和385人,合计占比56.63%,有706人明确表示高中阶段没有接受过入党启蒙教育,占比43.37%(图4),这与对高中生的调查基本吻合。值得注意的是,入党启蒙教育不足导致高中生对党的认识不够深入,表示自己高中阶段对党“非常了解”的仅为292人,占比17.94%,回答“比较了解”和“有一点了解”的分别为716人和603人,占比分别为43.98%和37.04%。
  (4)大学入党启蒙教育需强化,入党申请人教育需加强
  
  调研显示,仍有26.78%的大学生对是否递交入党申请书比较犹豫,对这部分大学生还要加强政治引领。调研同时发现,对入党申请人的教育培养还没有跟上,《细则》规定:党组织收到入党申请书后,应当在一个月内派人同入党申请人谈话。但这一要求贯彻落实并不到位,646人反映在递交入党申请书后,党支部及时找自己谈心,进行了指导; 190人表示支部在一个月左右找自己谈心指导,两者合计占递交入党申请书总人数的75.25%;另有275人表示党组织对自己谈心与指导还不及时,其中208人表示递交入党申请书后支部还没有进行正式谈话。调研同时发现,入党申请人普遍欢迎党组织和自己谈心,进行面对面指导,51.72%的人希望谈心频率为每1-2个月,34.71%的人希望频率为3-4个月。当被问及“入党需要经受党组织一段时间的考验,能接受考验的时长”时,627人表示2-4年可以接受,占比38.52%;865人表示会一直接受党组织考验,占比53.13%,另有102人表示没有考虑过。因此,对入党申请人的教育引导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要教育入党申请人,进一步坚定入党决心,端正入党动机。此外,为入党积极分子安排联系人也非常重要,调研显示,入党申请人比较青睐能经常性给予指导的党员做培养联系人。如,在问及“如果党组织为你安排入党联系人,你希望是谁?”时,排名靠前的分别是“辅导员、高年级本科生党员、专业课教师、研究生党员、学院党委领导”,占比分别为54.85%、21.25%、11.86%、8.35%、3.69%。同时,大学生希望政治学习的形式更加多元,调研显示最受欢迎的政治学习形式依次是:党章学习小组学习(占比35.07%)、时事讨论(辩论)(31.39%)、专题辅导报告(25.06%)、读书会(10.38%)、党校培训(9.71%)、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5.47%)。
  三、思考与建议
  青年学生党建工作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否后继有人,而“党建工作的价值目标在于培养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闵永新,陈志超:《从源头抓起:不断破解大学生党建工作难题》,《红旗文稿》2017年第2期,第31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http://www.qstheory.cn/yaowen/2019-04/30/c_1124437937.htm做好高中、高校青年学生党建衔接工作要放在厚植党的青年执政基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局下去考虑,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论述,特别是要针对学生党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引导青年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自觉树立与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加强高中阶段入党启蒙教育及入党积极分子培养
  (1)分层分类抓好入党启蒙教育
  
  高中阶段是青年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确立的关键时期,学校应针对高中生的特点,坚持“早启蒙、早教育、早培养”的原则,分层分类开展入党启蒙教育。一是针对全体高中生广泛开展启蒙教育。由班主任负责,相关任课教师协同配合,利用主题班会、团日活动开展党的基础知识和形势政策教育,引导高中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二是针对团员生开展针对性启蒙教育。由学校德育处、团委负责,相关职能部门协同配合,依托各高中“青马工程培训班”,对团员青年进行党章和党史教育,引导团员青年积极向党组织靠拢,鼓励年满18周岁的优秀团员递交入党申请书,做到“早育苗”。三是针对重点对象开展集中培训。由团市委和团区委负责,选拔一批品学兼优,政治意识、政治认知方面比较突出的高中生,举办区级“青马工程”和共产主义学校,围绕理想信念、家国情怀、责任担当、奋斗精神等开展集中培训,使高中生由对党的情感认同、思想认同逐步升华到对党的政治认同。
  (2)多管齐下抓紧入党申请人教育
  
  一是开展入党申请人集中培训。开展校级“党章学习小组”学习,对入党申请人进行集中教育培养,邀请高校学者、优秀教师、老干部宣讲团成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社会知名人士等集中授课,采取现场教学、志愿服务、调研考察等多种形式,加强党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入党申请人端正入党动机,以实际行动向中国共产党靠拢。同时,开设区级共产主义学校,从学校学习小组中公开选拔推荐优秀学生进行系统培养。二是扎实开展入党申请人谈话工作。高中基层党组织要根据有关要求,在入党申请人递交入党申请书一个月内开展谈话,全面了解入党申请人的情况,肯定其优点,定期向党组织汇报思想,通过谈话,真正帮助入党申请人明确努力方向。三是开展“一对一”和“一对多”的结对培养。学校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党员教师在政治引领方面的作用,开展与入党申请人的结对活动,通过定期谈心谈话、共读一本好书、开展志愿者服务等,引导入党申请人增进对党的认识,坚定理想信念,用实际行动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3)严格标准抓实入党积极分子培养
  
  一是认真做好“团内推优”。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在民主推荐和组织考察的基础上,及时将递交入党申请书的优秀团员推荐给基层党组织,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创造条件。二是及时认定“入党积极分子”。高中基層党组织应对经过6个月以上培养,且经过“团内推优”的优秀入党申请人进行考察,把符合条件的及时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进而为高校接续培养创造条件。三是有针对性地进行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对认定为“入党积极分子”的优秀高中生,党支部应安排一至两名正式党员作为培养联系人,经常了解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工作、学习等情况及存在的问题,鼓励和帮助他们。
  2.加强大学与高中阶段学生党建工作接续
  (1)加强对大一新生的入党启蒙教育
  
  根据调研,大多数高中毕业生都未递交入党申请书,有的是限于年龄未满18周岁,有的是对党的认识还不够。因此,高校要加强对刚升入高校的新生的入党启蒙教育,引导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一是深入开展面向大学新生的入党启蒙教育。充分利用军训、新生入学教育的契机,邀请优秀党务干部、优秀教师党员、学生党员做专题辅导报告,通过微信、易班等网络平台广泛开展党史党情专题教育、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选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读等,向大学新生普及党的基本理论知识,为新生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的进步指引航向,激发新生入党愿望。二是做好重点对象的启蒙教育。在新生档案的基础上,综合新生军训、入校教育期间的表现,列出重点培养对象,通过一对一指导,谈话、小范围的座谈会等,引导其积极递交入党申请书。三是发挥“朋辈引领”作用开展启蒙教育。选派学生党员“导生”,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对新生进行专业辅导、生活指导,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引导。
  (2)加强对高中阶段入党申请人的接续培养
  
  调研显示,每年都会有大学新生在高中时已经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有的在高中已接受了党组织一段时间的培养,如何做好这批新生的接续培养,关系到其自身的发展和新生党建工作能否顺利开展。一是为高中阶段入党申请人定制培养方案。为每名入党申请人建立一份党建档案和培养方案,为接续培养打下基础。二是加强对高中阶段入党申请人的针对性指导。三是为高中阶段入党申请人成长搭建平台。推荐其担任军训期间班级、学生社团骨干,为入党申请人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3)加强对高中阶段入党积极分子的接续培养
  
  从近年高校新生的情况来看,高中入党积极分子数量虽然不多,但大多非常优秀,是做好新生党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可以依靠的关键力量。一是为每位高中阶段入党积极分子制作“党建档案”。与高中入党申请人一样,在认真审阅高中入党积极分子档案基础上,掌握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过程中的关键信息,做到“一人一方案”。二是开展集中培训。高校要尽快开展高中入党积极分子培训,针对高中入党积极分子的特点,量身定制培训方案,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明确努力方向,坚定理想信念。三是进行“点对点”培养指导。党支部要与每位入党积极分子开展一次谈话,鼓励其努力发挥作用。安排优秀教师党员或高年级学生党员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入党联系人,进行定期指导,帮助其尽快进步。把符合条件的入党积极分子及时列入发展对象,真正做到培养“无缝衔接”。
  3.建立健全大学与高中阶段学生党建衔接的长效机制
  学生党员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学生党员发展“一方面要与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各组成部分密切配合、交流,协调运转;另一方面其工作内部的各环节、要素、流程及要求等密切配合,有序运转;学生党员发展同时还受到党员发展的环境、机制、方法等方面影响”。
  王云丽,陆勇:《高校学生党员发展系统性与协同性研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19年第4期,第53页。
  特别是涉及高中、大学两个学段,更加需要协同配合,建立健全相关体制机制,做好大学与高中阶段学生党建衔接,打通一体化培养,做到“无缝衔接”。
其他文献
摘 要: 学术著作中运用的诸多概念,在保持其学术性、专业性的同时,也为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实践提供了突破口。概念的梳理、整合可以提供概念性视角。结合概念性视角,以《乡土中国》为例,学术著作的整本书阅读从概念走向理解可以采取以下实施路径:以单元为整体的“逆向化”设计,以概念为本的梳理和整合,以任务为驱动的阅读活动,以理解为目标的结构化迁移,从而让阅读真实地发生,发展学生的阅读素养。  关键词: 学术著作
期刊
摘 要: 学校美育强调通过审美、艺术实践实现对学生人格的塑造,美术教育是学校美育中的重要一环。而“美育”不仅仅是艺术技法教育,基础美术教育中的“艺术赏析”也是美育。针对当前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文章以“写意性”油画教学为例,提出教学策略:认知“写意性”油画的概念及文化内涵,探索“写意性”油画的教学方法,导入“写意性”油画的作品赏析,以期对我国的中小学美术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小学美术
期刊
摘 要: 文章以国家、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课程方案以及大规模学生课程表调查为基础,依据古德莱德和布罗菲的课程实施层级理论,构建本土化的课程实施层级分析框架,剖析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艺术课程实施产生落差的过程。调查显示:国家与省级之间落差微弱,极少数省级课程方案突破国家方案;但省级方案与学校课表之间落差较大,部分班级课时严重不足。基于此,应增强学校课程管理人员的法规意识,规范艺术课程名称及地位;构建艺
期刊
2020年11月13日至15日,由中国伦理学会教育伦理学专业委员会主办,遵义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师德研究与评价中心承办的全国第八届教育伦理学术研讨会在遵义医科大学顺利召开。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大学、上海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湖北大学、广州大学等50多所高校与教育机构的120多位专家、学者、教育工作者齐聚一堂,围绕会议主题“新时代立
期刊
摘 要: 基于教师智慧的内涵,智慧教师应该具备三个品性,即高尚人格、善于思辨、创新能力,其中,高尚人格是智慧教师之基础,善于思辨是智慧教师之动力,创新能力是智慧教师之核心。在创新教师发展模式的过程中,学校通过参与式、体验式的培养模式培养智慧教师。同时,这些创新智慧更好地指引教师在学生成长、教学改革、课程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并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的育人理念、核心素养和人格修养。  关键词: 教师发展模式
期刊
摘 要: 教书育人、传道授业的“天职”使教师职业具有独特的魅力。然而,在现代性浪潮中,过度强调工具理性使教师的“传道”使命被部分遮蔽,德性光环失去光泽,故需“复魅”;同时,教师职业又被“泛道德主义”和“圣贤道德”所绑架,故需“祛魅”。法律作为一种外在的规训力量,对教师职业的合理“复魅”与“祛魅”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底线师德立法,不仅能够规范教师行为,而且能为教师的正当利益提供法律保护。因此,师德建设
期刊
摘 要: 在国际高中开展以生涯指导为导向的项目式学习,主要是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基本框架,以生涯规划为主线,以年级为阶段,层层推进,实施完成不同主题的系列项目式学习。在国际高中开展以生涯指导为导向的项目式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依托于实际环境,通过思考、实践,获得相应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不同主题的引导,有效帮助学生不断探索自我,完成选课、选专业、申请高
期刊
摘 要: 校长对教师的人际领导是课程领导的基礎,是情绪化的劳动。课程领导中校长与教师的情绪互动机制包括情感反应路径、推断加工路径,信息加工程度、合适性判断是其调节因素。课程领导中校长与教师的情绪冲突体现在课程规划中的理性假设与教师情绪的背离、课程开发中的共情鸿沟与教师情绪误判、课程实施中的伪装积极情绪与教师虚假情绪感知、课程评价中的功利主义倾向与教师情绪耗竭。通过理性与情绪交互作用于课程规划、培育
期刊
摘 要: 乡村教师的生存境遇与乡村教育质量密切相关。研究采用实证调查法分析乡村教师的生存境遇,发现其工作满意度不高,职业倦怠感较强烈。探究社会学因素对乡村教师生存境遇的影响与相关关系,挖掘影响乡村教师发展的内驱力,提出创新完善激励体制机制、拓宽职业发展渠道、培养乡土情怀等策略,从而实现乡村教师队伍的协同共生、良性和谐的成功突围。     关键词: 乡村教师;社会学;生存境遇;突围  基金项目:本文
期刊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研究的逐步深入,传统教科书分析方法面临诸多新困境,阻碍了教科书研究的高水平、高质量发展。费尔克拉夫的批判话语分析理论为教科书研究开拓了新空間,将价值负载定义为教科书研究的实质,提倡话语分析的批判态度,推动教科书研究对象从文本向话语转移。教科书研究不仅要关注文本言语本身,还要重视教科书话语与社会之间的深层关联。我们可以从教科书文本、教科书话语实践和教科书社会实践等方面着手分析
期刊